(一)悭贪习气对财富的障碍,破除悭贪得“财物自在,福德自在”
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
------《宝箧印陀罗尼经》
悭贪者受所用缺绝报。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十善业道经》远离贪欲(悭贪)得成就五种自在(包括财物自在)
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十善业道经》
(二)、偷盗恶业(尤其盗三宝财物)障碍财富,戒偷盗者“资财盈积不失”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困苦报。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华严经》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圣贤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生,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乃至一物,不予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华聚菩萨亦说:五逆四重,我也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
--------《方等经》
盗僧物者,罪同五逆,随损一毫,则望与十方凡圣,一一结罪。
--------《大集经》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十善业道经》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2、多人爱念;
3、人不欺负;
4、十方赞美;
5、不忧损害;
6、善名流布;
7、处众无畏;
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9、常怀施意;
10、命终生天。
杜顺和尚的道履(请看不偷盗的善业报)
有一次,杜顺和尚將一双道履放在市门,三日不失。有人问他原因,杜顺和尚说:“我从无量劫來,未曾偷过别人一文钱,自然没有东西被偷的因缘,报应如是。"
很多盗匪听说了这件事,都心生悔意,从此改过自新。
(相传华严宗初祖——唐代高僧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编译自《清凉山志》、《法界宗五祖略记》等
(三)、其他恶业、不良行为,对财富的障碍!
《解深密经》世间贫穷的原因(恶业障碍,必须消除恶业,才可得菩萨所赐财富)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解深密经》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业报差别经》
《佛说善生子经》有六患,消财入恶道!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谓六?
一为嗜酒游逸。
二为不时入他房。(不合适的时机去他人寓所)
三为博戏游逸。(赌博、游玩)
四为大好伎乐。(过份偏好歌舞伎乐等娱乐行为)
五为恶友。
六为怠惰。(懈怠懒惰)
颂其义曰。
饮酒入他房 博戏好伎倡
恶友与怠惰 圣哲所不称
--------《善生子经》
(四)、不持戒者,财物损耗,持戒者财,增益无损!
《长阿含经》:不持戒者,财物损耗,持戒者财,增益无损!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时。夜已半。告诸信士。宜各还归。诸清信士即承佛教。遶佛三匝。礼足而归。
——《长阿含经》卷第二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业报差别经》
《优婆塞戒经》想发财需要持戒,因为“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
一者乐杀。
二者乐盗。
三者邪淫。
四者妄语。
五者饮酒。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编者注:换句话说呢,就是说,如果不持五戒的话,现世不能增长财命。 *************************************************************************************************************************************************************************************************************** (五)、财富果报大小,取决于布施供养时的心态是否殊胜、福田是否殊胜!
《佛说菩萨本行经》为何施多而果少,施少而果大? (财布施得财富的诀窍)
何谓施多而获报小?
虽多布施而无至心无恭敬心。不大欢喜贡高自大。
所施之人信邪倒见。非是正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小。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何谓施小而获大福?
所施虽小欢喜与。净洁心与。恭敬与。不望报与。
所施之人复得快士。佛及辟支佛沙门四道应正见者。
所施虽小获报弘大。犹如良田所种虽小收实甚多。
----------《佛说菩萨本行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十种行为导致贫穷、十种行为导致富足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贫穷报)
一者自行偷盗。
二者劝他偷盗。
三者赞叹偷盗。
四者见盗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富足报)
一者自离偷盗。
二者劝他不盗。
三者赞叹不盗。
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
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