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禅门耆宿梵琦大师的净土情怀 《净土》2020年第5期 文/介子 梵琦大师(1296—1370),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明州象山(今浙江宁波)人。大师道德盛隆,法雨广布,著有《楚石梵琦禅师语录》《西斋净土诗》《慈氏上生偈》《北游凤山西斋》等,莲池大师赞其为“本朝第一流宗师”。梵琦大师虽然以修禅著称,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停止过净业修行,对净土法门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着结合大师生平事迹,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位禅门耆宿的净土情怀。 一、幼年十念思净土 梵琦大师自幼聪明颖异,七岁时,所读过的书都能知晓大义。有人问他最喜欢书中哪句话,大师应声说:“君子喻于义。”至于作文习字等,梵琦大师也超过其他孩子,被人们称为奇童。大师九岁时离俗出家,跟随天宁永祚寺讷翁谟禅师学习经论。后来又到湖州崇恩寺,跟从族祖晋翁洵禅师学习。十六岁时,在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阅《楞严经》有所领悟。 梵琦大师自幼年时就知道念佛法门,每天清晨用十念法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终其一生没有一天懈怠过。《佛说无量寿经》云:“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大师幼年时就有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可见其宿世善根深厚。 从梵琦大师幼年的经历,我们能感受到培植善根的重要性。关于儿童念佛,古德的阐述很多。《龙舒净土文》云:“奉劝为父母者,儿童方能言时,即语以日念西方四圣号(即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十声,大慈菩萨偈一遍,及诵净土真言(即往生咒)……纵此生无冤恶,亦为此大善,必消灾增福;若或有之,因此持诵,遂得以免,不亦善乎?”梵琦大师幼年这种深厚的净土情怀,似乎已经开始印证着一位僧人对他的“断言”。当年大师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一位僧人摩其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有序)》)大师的小字“昙曜”也由此而来。 二、辉耀禅门佛日来 梵琦大师出家后,曾往径山参元叟行端禅师,然而未能相契。后来朝廷诏请大德僧人书写藏经,梵琦大师因为擅长书法而受诏入京。一天夜里,大师忽然听见西楼鼓声,豁然大悟,遂作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札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这一年是泰定元年(1324年),梵琦大师二十九岁。大师回径山后,终蒙元叟行端禅师印可。 泰定元年(1324年)冬,梵琦大师住持海盐福臻寺,并接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天历元年(1328年),梵琦大师移住天宁永祚寺。此后又住持过大报国寺、本觉寺、光孝寺、报恩寺等道场。《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有序)》记载,梵琦大师在住持天宁永祚寺的时候,主持建立了一座高达二百四十余尺的七级佛塔。快要完工的时候,佛塔出现倾斜。梵琦大师至诚祈祷,夜间风雨大作,老百姓们听见有鬼神互语:“天宁永祚寺的塔偏了,赶快去救!”到第二天再看,佛塔端正如初。 大师道德盛隆,禅风机敏,因而声名远播,化导甚众。宋濂曾说:“师为人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穷。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一弹指间,涌殿飞楼,上插云际。”(《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有序)》)至正七年(1347年),元顺帝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江南的大德高僧,在蒋山为阵亡将士设追荐法会,梵琦大师升座说法。次年三月,明太祖再次诏请梵琦大师在蒋山说法。洪武三年(1370年)秋,梵琦大师与梦堂、行中等十六位精通三藏的高僧,受明太祖诏请进京说法,备受礼遇。明太祖每每称叹:“楚石真林下道人也!”(《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三、文字三昧扬净土 梵琦大师一生弘扬禅法不遗余力,但对净业修行丝毫没有偏废。禅净二门本无高下,但应机有别。禅宗乃教外别传,唯接上根利智之人;净土乃教内真传,正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流。随着五浊日益加剧,众生根机呈现下滑趋势。因此从永明延寿大师开始,很多修禅之人也兼修净土,禅净双修的风气逐渐兴起。梵琦大师就是禅净双修的典型代表。 梵琦大师晚年退居天宁永祚寺,在寺院西侧筑一静室,取名“西斋”,自号“西斋老人”,一心笃定净业,以西方极乐为依归。大师在房间里安置了一张小床,每天结跏趺坐,默观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日大师入定,见有大莲花出现,莲花的茎叶充满法界。又见到阿弥陀佛相好端严,趺坐在莲花上,眉间白毫放出光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左右,清净大海圣众前后围绕。梵琦大师得入念佛三昧不可思议境界中,可见其修持功夫之深。 梵琦大师写了大量关于净土的诗词,结集为《西斋净土诗》。大师深谙文字三昧,任运挥洒,将自己心中深厚的净土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录二首: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 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二知。 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华池。 梵琦大师开示,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愚痴蒙昧,备受苦恼逼迫,如果平时不积累净业资粮,到临终的时候就难以出离生死牢狱。大师感叹,佛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向我们说明这个道理,但是只有很少的人能信受。最后,大师郑重地劝导我们,一定要珍重阿弥陀佛救度一切众生的慈悲愿力,一定要好好念佛,祈愿阿弥陀佛早日接引我们回归极乐。 说著无常事事轻,饥餐渴饮懒经营。 一心不退思安养,万善同修忆永明。 净洗念珠重换线,坚持佛号莫停声。 妄缘尽逐空华落,闲向风前月下行。 梵琦大师开示,在无常面前,所有的事都是小事,不应对世间俗事过于执着,对娑婆世界要生厌离心,对极乐世界要生欣慕心。应该仿效永明延寿大师,将念佛以及其他所有功德,全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到虚影尽除,真境显现,净业自然得成。 此外,在梵琦大师的《西斋净土诗》中还有许多一读便觉亲切的诗句,诸如“护戒还同冰雪净,操心要与圣贤亲”“欲向涅槃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此人造罪令除罪,与佛无缘作有缘”“水若澄清月始临,金容佛影现吾心”“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等,皆是字字珠玑,足以启人正信。而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禅门宗匠之手,更是格外动人。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对梵琦大师甚为服膺,将《西斋净土诗》收录到《净土十要》中,并赞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华托。亦愿后来读诵者,同予毕竟生极乐。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张恶。同居净故四俱净,圆融直捷超方略。”(《西斋净土诗赞》)梵琦大师的《西斋净土诗》不同于世间慧业文人的情执文字,而是从真实心地里流出的般若智慧。蕅益大师指出,通过研读梵琦大师的诗句,能够由文字般若生起观照般若,进而契入实相般若。以诗词为方便,摄受一切有缘众生同入弥陀愿海,充分彰显了梵琦大师的智慧与慈悲。 洪武三年(1370年)秋,梵琦大师等十六位高僧在京为皇帝解答疑惑。梵琦大师将皇帝所提的问题写成书稿,刚写完便示微疾。四天以后,大师沐浴更衣后留偈一首:“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写完之后,大师便对同参梦堂禅师说:“师兄,我要去了。”梦堂禅师问:“去哪里?”大师道:“去西方。”梦堂禅师说:“西方有佛,东方就没有佛吗?”大师厉声一喝,泊然而化。茶毗后,齿舌、数珠都不坏,舍利累累如珠,在天宁永祚寺建塔供奉。愚庵智及禅师有《悼楚石和尚诗》云:“匡床谈笑坐跏趺,遗偈亲书若贯珠。木马夜鸣端的别,西方日出古今无。分身何啻居天界,弘法毋忘在帝都。白发弟兄空老大,刹竿倒却要人扶。” 梵琦大师一生,虽然通达宗门,却仍以弥陀愿力为依怙,以西方净土为归宿,这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明朝宰相姚广孝曾这样评价梵琦大师:“西斋和尚,童丱(guàn,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时便知念佛,至老行之愈力,复立言以转化四众,故于死生之际,游戏去来。非真得佛祖心髓者,其孰能如此?余怪近时宗门中人,多逞空慧,视念佛为小道而不言及,况修之者哉,悲夫!”(《西斋和尚传》)所论至为中肯。愚痴如我辈,实在不应再抱诸戏论,自作聪明。唯当谨记:轮回路险,无常迅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