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6|回复: 0

净宗研修的态度与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21-10-8 18: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宗研修的态度与方法

    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的建立,端赖研究方法的完备与独特。而方法的衍生与运用,却与态度紧密相关。正确的态度有助于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净宗研究方法既有与通途宗派的普同性,又有其不共的特殊性。此乃由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之特质所决定。 

    净宗研修的态度与方法





    净宗与通途法门迥异的特质在于阿弥陀佛的果觉愿力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等众生有着一种隐秘而实存的互动关联。这种关联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有如是的表诠:“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意谓阿弥陀佛以众生界为所化之境,能化的阿弥陀佛法身普遍地渗入到任一众生的念头中。



    法身内蕴报身与化身,是故吾人介尔一念,全体具足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于是,当吾人心想阿弥陀佛相好或持念万德洪名时,这能念能想的心便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的相好光明就从我们能念的心中显发出来,那么吾人能念佛的心当下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揭念佛法门之心要,彰显念佛成佛之妙用。






    吾人一念具足十法界。是心作天,是心是天;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念佛号,是心即佛。是故,我们的心系念六字洪名,那么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性相如大海般的深广智慧,就在吾人念佛的每一念中启发出来。这段经文彰显真善美慧钩锁相连之意蕴。我们以至诚心忆佛念佛,这是真。所念的是佛法界,这是至善,具真善便自然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美,所谓诚于中形于外。



    有真善美的性德显发,便会开启智慧,即谓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奥藏的深广智慧,便从忆佛念佛心中生发出来。证知信愿持名即是真善美慧。阿弥陀佛借助六字洪名,向九法界众生传达真善美慧的文明,将众生从假恶丑愚的沼泽中拔济出来,安顿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净土。净土法门彰显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  





    净土法门传到中。。国,作为一种异质互补的宗教文化,对于华夏文明贡献甚大。众所周知,作为我国主流文化的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倾向于实践理性精神。培植道德人格,建立人伦关系,经邦济世等,其以道德文化维系社会良性运作之价值至深且巨,是值得首肯的。然一种文明体系中,世俗性与超越性保持某种动态的平衡,将是个人与民族之幸事。净宗文化的出世本怀正是具备这样一种超越性。



    净宗告诉我们,在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刹之遥的地方有一个刹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刹土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二有的揭示,实在是惊心动魄的信息,且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我等众生有非常亲密的关联。阿弥陀佛慈念众生超逾父母,为令吾人离越三界轮回之苦而称性发出四十八大愿,为安顿吾人于无忧恼处而肇立西方极乐世界。吾人只要信愿持名,悉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生到安养佛刹。




    释迦本师在净土经典中,首先宣示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意在为娑婆众生提供一全新的参照系,用作对比,令吾人因比较而了知娑婆世界的残缺、无常与浊恶,俾令吾人对娑婆苦境生起出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欣慕神往之心。净宗文化超越性意向,经由东晋慧远大师启建的东林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位缁素精英团体高僧大德们的实践,广泛地在震旦国播扬,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与民族心理。



    自古迄今的文人哲士中,多有与净宗文化具甚深缘分者。诸如:刘遗民、谢灵运、白居易、文彦博、张商英、苏东坡、袁宏道,以及近代的龚自珍、魏源等,悉是专修念佛法门的虔诚行者。净土典籍自东汉末年传入东土,便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圣洁的超越意向。这种超越性使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更为沉厚,更为空灵飘逸。同时,超越性提升民族精神,永恒地趋向真善美慧,令国人生发忏悔意识而净化人心,淑世牖民。净宗文化影响到我国的政治、伦理、美术、建筑、文学等,平添清亮和雅之格调。  





    净宗真善美慧的特质,便决定着我们研究净宗应持的态度。要做好净宗的研究,首先应具决定的信心(这与知识型的学术研究稍有不同)。净宗的事理、因果、性相,全体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超情离见,难思难议,仅靠逻辑思维难入其门。率尔推敲撰文,终属持管窥天。是故,吾人应谦逊地从信心下手,由感应契入。感是吾人能感之机,应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由于法藏菩萨已然成佛,其四十八大愿就遍布在虚空法界,有感即时有应,如洪钟待扣。



    道即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异的心体。吾人在事相(修德)层面与阿弥陀佛有天壤之别,然而在心性理体(性德)层面,吾人与阿弥陀佛乃平等无二。就在这平等无二的心性理体层面,我们与阿弥陀佛可以产生交融互摄。如是感应道交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会现前接引,尔时天乐盈空、异香满室、见光见花,种种瑞相,水清月现,妙德难思。  





    其次,研究净宗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有真诚心,自然会找到实现目标的良佳方法。正如一个女人,未必学会哺乳育婴才出嫁。待到生出新儿,出于母性的至诚,她自然便会知晓哺养婴儿的方法。《观经》开示,九品往生者要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圆发即得往生。三心即是佛性实相的表达,即纯净的信心。



    这一念信心契入阿弥陀佛慈悲愿海,成办往生大事,哪怕五逆十恶的罪苦众生,亦能蒙佛救拔,生到净土。众生的业力再大,然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比亦属微不足道。真妄相较,从清净平等心生起的佛愿力最大。所以净宗的研究不宜仅拘囿于语言文字、名相概念之中,应从信心与诚敬中讨究,心灵默应,超情离见,在净宗不可思议之本位来领纳探讨净宗。  





    一般做人文社科研究大多属宝塔式,即从查阅相关资料下手,从中形成观点,然后再加以论证 ;或直接从思想实验入手,建立某种解释模型,然后再寻求实验室中的数据证明。然净宗作为一门不可思议的理事双备的宗教文化,如果沿用宝塔式的研究路向,诉诸于量化的实证,或难契入。净宗宜应在树立信心与诚敬的前提下,建构树干式的研究模式。开始时,不宜涉猎太广,应一门深入,在净宗经论圣言量与祖师们的撰述上,痛下功夫,就好像树根扎到地里,扎得愈深愈善,得深层地下水的滋润,然后破土长出树干。



    树干向上生长并向四周延伸其枝叶花果。树干的再生性强,不像宝塔式最终停滞于顶点,无能超越。净宗研究走树干式路向,将会越走越宽广,这属于精中求博。当然,起始要难些,先难而后获,才可获致净宗比较真实的内蕴。树干式要求我们首先得对净宗五经一论的基本原典要熟稔。用读诵、书写、礼拜的方式,做钝功夫。在恭敬读诵书写时,无须琢磨文义。或恭敬地抄写,或一字一拜,这样用上若干年的钝功夫,或能体会些许如来真实义。得意忘言,得鱼忘筌。






    切忌师心自用,自立章程。须知,吾辈凡夫通体在迷惑颠倒中,不可轻信吾辈凡夫的观点与标新立异的论断,那些观点大多自失误他,诚可悲叹。唯有建立净宗经典圣言量与祖师原则立场这两大参照系,方能握持辨别是非邪正的准绳。否则,鲜有不被邪知邪见或相似佛法所迷惑者。净宗真谛的把握不可诉诸逻辑思维。



    众生的分别执著(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正是遮盖佛性的两大障碍,我们要加以化解。如何化解呢?就是用至诚心、无分别心去读诵、书写、礼拜、持名念佛,虔祈三宝慈佑加持,以古为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能演说与撰述一些比较如法的语言文字。是故,心性现量领悟与述而不作乃净宗研究中的两大。法。宝。能如理如法地述,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诸研究同仁共勉。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30 07: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