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95|回复: 1

宣化上人开示: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1-10-7 15: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宣化上人开示: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化上人讲於金佛圣寺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国空前绝後的大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他有相当的来历。孔子为什麼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裏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就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裏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麼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麼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麼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菩萨就争先恐後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麼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一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麼佛教虽然高深,也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於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化身做老子。怎麼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中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麼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後佛教传到中国,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麼以後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麼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麼,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他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麼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慧,智慧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

    「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

    「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也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麼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慧现前了。

    「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真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麼;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麼回事。

    「六十而耳顺」,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是天耳、天眼的作用。

    「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麼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他为了把佛教的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
    格物,什麼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後你的智慧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後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後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後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没有像佛教说的那麼肯定,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无,惟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著它,叫它不清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等到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所以一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的也多,能力也广。

    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後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1-10-7 1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7 18:2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