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02|回复: 0

净土宗实践念佛法门规范系统的教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8-6-1 0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土宗实践念佛法门规范系统的教法


                          人间匆匆营众务    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    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     自策自励求常住




    五念门念佛方法,这是中。。国净土宗实践念佛法门规范而系统的教法。在五念门中,五经所有的修持方式都完整讲出来了。五经的所有修行内容集中表现在五念门、三种顺菩提心、往返往生这些修行方式上。使人能简单易行、深入细腻地去实践这个法则。他认真地教我们身业怎么做、口业怎么做、意业怎么做、智业怎么观察、方便智业怎么利世,层层深入,每一门都是圆满,又相互提携与推动。所以《往生论》是对净土教法的直接宣化与传播。欲修行净土教法,不了解《往生论》没法修行。

    按照净土法门三经一论来说,五念门教法是念佛人必修之法。但现在很多念佛人不太了解五念门,大部分是求功夫、求消业障——这些说法在社会上传播比较广泛。还有数念珠、数数字、口念耳闻等方式。以五念门来修持念佛通常难以碰到。念佛人若没有完整的传承性的施教法则,就可能用种种杜撰的法则或者按照想象、依文推敲去实践,产生很多变异的方法。这些变异的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只是很难普遍利益有情,或障碍较大。尤其是一些所谓善知识的杜撰,对后人的影响比较大。

    在中。。国净土教言的传承中,历代祖师多不相见,不是一代一代口耳相传。因为这个法门是念佛,不是念祖师的设置或祖师善知识的修证。他传递的是佛功德,佛国土的广大庄严,佛陀的真实愿望,接纳十方的广大心智与善巧。所以他传播的内容不同,这是其独特所在。这种独特是任何大善知识、祖师乃至菩萨修证所不能取代,尤其是佛愿、佛的国土乃至接纳十方众生的教法主体成就。

    很多念佛人因为不了解这个法门的原则与独特所在,就把他当成一个泛泛的修行方式,结果这个不可思议的直指大用的回施法则反而变成一个很计较的机制了。

    由于中。。国的朝代变更与战火兵燹,宗教和一些传承的大型建筑受到破坏。秦末之际,西楚霸王攻克咸阳,秦始皇陵墓骊山阿房宫的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秦以后的历代战争与战火不断地上演烧掉、建造、再烧、再建、烧掉……这样的故事。在战乱中,一些传承修法的文字与教授者都会丢失。五念门修持在中。。国丢失了一段时间——《往生论》的书籍一直有,三经一论的教言传承从古到今都不会断,但在某些阶段五念门教法没有人传播了。尤其近代以来,纯净的念佛教法很难听闻。

    我出家时候,经常去寻求念佛方法,后来遇到《往生论》,就打听国内有没有人讲这部论。当时有一个老和尚讲了二十四年的《往生论》,从70多岁讲到90多岁,但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他以前在家做居士,后来就出家了。我见他时候他已经九十七岁了。我问这个方法容易使人受益,为什么不广泛传播?他说没人听,在很小的范围内还有人听他讲。我问为什么?他说历代大家都不这么讲。我说净土根本依止是三经一论,论是对法的论述,揭示这个法的作用与方法,为什么没人讲呢?他说是历史造成的。

    五念门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路子很窄,实际这恰恰是净土修行一个非常直接、非常彻底、非常纯正的修法!他完全依止阿弥陀佛大愿,依止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或者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这五个角度来成熟念佛的真正利益与成就。这个法门十分单纯,纲宗十分清晰。

    现在社会上一般传播的方法,如持戒念佛、功夫念佛、计数念佛等等,与佛陀愿望都有很大距离,你有再深的功夫也与阿弥陀佛愿望不能类比,你即便用一百年的精力来修持又能修出什么?阿弥陀佛五劫思维,二百一十亿佛土的细细审观,在诸佛功德上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依三个根本大愿与四十八愿,来完成这个甚深教法,不是我们以这一生几十年或者几年、几日的功夫能对应的。

    所以这个教法与其他法不同之处主要是随顺,随顺得入极为方便!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所以随顺佛愿,就像我们顺水行舟,你只是被船载负着,十分得力、容易,能迅速达到目的地。

    现在自力修持说法的传播在整个汉地教言机制中已经成为一个大的风气,这个风气是顺应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与自我意识建立的。一切有情的根本烦恼是我执——对自身的执着。汉地教法波罗蜜乘教言本来就是要破除我执与法执,但现在很多传播者反而通过修行去坚固我执,这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自我坚固到一股风刮过来都会起嗔恨心,认为干扰自己念佛了,那是极端的自我!这个传承中随顺得入的机制、被佛愿载负的机制没人再提了。

    现在普遍提倡要用功夫,因为这与我们有关系。你一说用功夫,大家眼睛就发亮,就相互问你念多少佛?我念十万声,那不得了;你念六万声,那太少了;你念二万声,那叫修行吗?大家是比数字、比功夫,心灵的内容他没办法关心。

    所以五念门是从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这五个角度来看与佛怎么相应,与光明怎么相应,与往生彼国、随顺彼愿怎么相应。第一念门:“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就是让你随顺佛愿。第二念门是与光明相应,如实赞佛功德。我们执着的身心融化在阿弥陀佛清净光明中、无对待光明中、不思议光明中,让我们如实地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名号。我们念佛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赞佛。赞佛是因为我们的心与佛功德相应,相应使我们生起了赞佛的感激、感动。第三念门心常作愿,佛如是愿,我等亦如是愿,欲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止九界之过患——六道轮回的过患、小乘不了义的过患、菩萨未究竟的过患,圆满无上菩提。

    他从种种角度都是很完善地提示我们,用一个最准确的不会出现纰漏或走偏的方法,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五个角度不断地校正我们,使我们与阿弥陀佛的功德、愿望相应,得以究竟往生彼国的真正安心成就。

    他是一个了义教诲,从初发心念佛一直到成佛都看得到、运用得出来。即使是凡夫位有情,也能很亲切地顺佛愿实践这个法则。这个法门十分特定,我们不得不一再强调,因为稍微不注意又回到自我功夫上去了,有一点点功夫就开始生慢心,一点点做不到就开始自责与恐慌不安。

    为了防止我们的知见在身业、口业、意业上有偏差,所以观察门让我们去观察,用大量篇幅提醒我们怎么观察,使我们有智慧观,校正我们成就正念与正思维。这个法的体系十分完善、健康,你只要依之作为,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不会脱离佛陀的教诲,不会出任何问题。

    我以前零零散散学过一些其他念佛方式,都有效果,但总是不完善、有局限。比如随顺的知见没有,用功夫时就会把自己的作为当作检验修行的唯一参照。但我们的作为与业力、习气、依报会结合到一起,所以随着习气或环境的变化作为也会有起伏,得不到究竟安稳的效果。近代印光法师说这是特别法门,这个概念一定要三令五申、不厌其烦地表示出来,使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回到自修自证的意识中去——自修自证不是不行,只是我们要清楚这个时代的共业,如龙树菩萨讲的五种障碍。

    净土教法是一个载负法门,弥补我们自力的不足,对我们真正当机。九十年代我遇到一个出家师父,他每天向我谈三、四个梦,他说这叫修行。我说梦多也叫修行吗?他说梦多就是境界多,境界多的人就是修行有进步。我说如果梦是境界,梦是修行,我们汉地人成就的最多。汉地人其他的不会,睡觉还是会的,环境不冷不热。冷的地方你睡不成;炎热的地方虫子多,你也睡不成。我们汉地人福报大,环境适合。很多汉地人认为昏沉或放逸就可以成就,但若没有弥陀的载负他没法成就!

    佛力住持故,来弥补众生自力之不足,对这一点我们要清晰。否则这样日复一日下去,真对不起自己吃的四两馒头!若在某种所谓修行中,让你感到累、怨、恨、迷失,这修持就很痛苦。以前一次打七时候,有人说宁愿把我送进监狱,也不要让我打七了!我说你看看自己的发愿文吧。他一读发愿文就不说话了。
    我们到寺庙是为了学习、修行而来,是为了脱离世俗的放逸、沉沦而来,这个主题要看到。净土法门给我们这个时代增加了一分力量,即是佛愿佛力的载负。佛力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佛愿如大地一般载负着我们。否则真的很迷茫,你看的越多就越没有想法。

    我遇到一些老一代的师父,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施教?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禅定与通力善巧。他们说几个人能这么样?净土一法弥补了我们这个时代人放逸、自力、心理与福德的不足。这个时代不是某个人不足,是整体不足!
    摘自慈法法师《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讲记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5 12:49 , Processed in 1.0312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