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yang315

【变成这样的人,修行就中毒了。】(唯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贪图(简便)、(快速)不是好现象,虽有简短的咒语和佛菩萨圣号可持念,
    但要念得有感应也要"不怕苦"、"不怀疑的信心"并"长时间的持诵",方能有相应的时候,
    否则轻轻松松就能得到成就、相应,那古大德、高僧的艰苦修行不就吃闷亏了!?
    底下附带3个案例,是(专修一门)且(长时间修持)并且(不怀疑的信心)条件之下成就了,参考看看~
    ///////////////////////////////
    案例1.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功不唐捐!
    有一次,两位慧根较弱的出家众请问上一世的竹旺仁波切自己一生该修何法。
    竹旺仁波切告诉其中一位出家众只需念诵一篇名为《接触即解脱——寂忿文武百尊》共长十页的仪轨,另一位则应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
    两位出家众花了一生的时间来修持上述法要。两位出家众在我(贝诺仁波切)两三岁时去世了。
    1. 那位念诵《接触即解脱——寂忿文武百尊》的出家众圆寂时,安住于等持并且天空出现了彩虹等诸多瑞相。
    2. 一生念诵百字明咒的出家众圆寂时,不仅出现了彩虹瑞相,而且身体火化后留下了一公斤左右的舍利子。
    虽然二位出家众慧根较弱且对甚深大圆满没有丝毫理解,但是通过对上师具足恭敬心而作祈祷,并无丝毫怀疑地依照导师的开示如理修行而成就了遍知果。
    因此,若汝等欲修大圆满且具足敬信,则大圆满六万四千偈颂里,任何一法都能成就究竟涅盘。
    —— 贝诺仁波切
    案例2.
    王打铁念佛往生西方
    圆瑛法师在《阿弥陀经》批注里,引举王打铁念佛往生的故事。在湖南衡阳有一个铁匠,一家四口,一个太太,两个小孩,生活非常苦,天天要做苦工赚一点钱来过日子,他自己知道苦,自己真正觉悟。一天,有一位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他就请出家人到铺子坐一坐,并且向法师请教说:我生活太苦了,而且我想学佛,但我没有钱布施供养,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停顿,有没有办法救我?
    这位法师告诉他:只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这不花钱,也不用到外面跑庙,也不耽误你的时间。他听了之后很欢喜,就照办。每天打铁,铁槌打下去念「阿弥陀佛」,拿上来「阿弥陀佛」,风箱推进去「阿弥陀佛」,拉出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他太太问说:你打铁已经很辛苦、很累了,口里还念阿弥陀佛,不是更累吗?他说:我从前真的累,现在一念阿弥陀佛,精神百倍,不累了。
    这样念了三年,有一天跟他太太讲:我要回家去了。太太说:这不就是你的家吗?他说:我的家在西方极乐世界。说了之后继续打铁,打了一会儿,他念了一首偈,这个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临走的时候说一首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他铁槌打下去之后,站着往生了。往生的时候是满室异香,附近邻居都跑来看。所以衡阳那一带念佛风气特别盛,就是他在那里做了一个榜样,不认识字,念佛三年走的,走得那么自在,三年成功啊!
    案例3.
    【绿度母菩萨-绿色女孩来了,她要我去极乐净土】
    在印度拉达克曾经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是在七年前去达拉克时知道,当时,这件事情发生已有三、四年了。
    有一位家庭主妇,因为眼睛瞎无法工作,所以整天在家持度母咒。
    有一天,她梦到一位浑身绿色的女子对她说:「你念十万遍的度母咒,我会照顾你。」梦醒后,在完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妇人的眼睛竟然看得见了!
    此后,她的信心变得非常强,昼夜不停地持度母咒,无论躺着、坐着、走着或工作时都 [继续持咒]。
    有一天,她身体有点不舒服,在亲友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她突然说:「绿色女孩来了,她要我去极乐净土。我走了,你们坐一下啊!」接着就断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8: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智慧也有一个魔,这个魔有九个头,是最厉害的魔。他称为增毒的魔。
    很多人读了一点书,作了一点研究思维,得到了一点理解之后,就以为是了不起的理论而骄慢。
    例如有些人很执着自己是个佛教徒,有了一点带烦恼的小聪明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赞毁他,固执己见。
    本来不学习还好,有点小聪明之后,反而烦恼更多,贪嗔痴更多,长时而不自知,这即是增毒的魔。
    学习佛教的见解与智慧,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降伏世间错误的见解
    逐渐降伏之后,最后即是无见之见,究竟无实。是无有任何贪执与实有存在的。
    佛教闻思修的行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益尽虚空的如母众生,根本在于利益众生
    如果因为宗派之见,自赞毁他而伤害众生的话,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噶玛巴尊者《佛子行三十七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8:19
  • 签到天数: 9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58

    主题

    2303

    帖子

    90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05
    发表于 2024-7-19 2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甚好甚好.阿彌陀佛。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23: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则忧恼。何等为三?
    一者、破戒比丘,
    二者、增上慢人,
    三者、不净说法。
    复有三种人闻如是经心则忧恼。
    何等为三?
    一者、人见,
    二者、命见,
    三者、我见。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如好善知识,以慈愍心为人求利、求乐、求安隐,汝等一心听受我语,常求善利心勿放逸。
    「舍利弗!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
    何等为五?
    一者、自言尽知佛法;
    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
    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
    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
    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
    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盘。
    「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
    「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若有众生,闻如是经第一义空无所有法,心欢喜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佛藏经 (3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第 2 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9: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慧律法师
    .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
    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己「造业」。
    业,是思想的累积与行为的总和。有净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
    但我们通常所说「造业」是指造恶业;如果是善业,就会用行善、布施、持戒、忍辱等名词直接说明。
    人,如果时常造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障碍着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业力」。
    例如一个有烟瘾的人,他第一次抽烟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是今天抽几支,明天抽几支,时间一久,不抽烟就会觉得很痛苦;喝酒、赌博也是如此,习惯养成后要戒掉是很困难的。
    我认识一个人,他有一次去参加忏云法师所主持的斋戒学会,七天皆吃素且过午不食。
    他戒期结束后下山回家,看到鱼、肉就拚命地夹着吃。他母亲告诉他吃慢一点,他就回答:「七天都没吃肉,要赶紧补一补,均衡一下。」
    母亲说:「哪不是枉费了七天的斋戒吗?」
    他说:「这是业力所牵,没办法的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业力,无时无刻牵引着我们的行为、思想,不是一时就能转变的。
    所以,一方面要观照自己的心,令不造恶,另一方面,要时时反省,反省以前所做的错误、所犯的毛病,现在足否改正?
    如还有缺点,就要下定决心修正,不要再为业所转。
    反省,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也比较会接受人家的好意和劝告;而一个懂得反省的人,也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9: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0 20:22 编辑

    【 奢摩他、三摩地、禅那 】
    .
    《楞严经》:上面所讲的三摩地、奢摩他、禅那,这是在大乘教里面用功夫的一个标准。
    奢摩他就是止,也就是放下!三摩地是观,就是看破;后面是禅那,禅那就是止观平等。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保证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止观平等即是禅那。
    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大体上,不离修止与修观。
    「止」就是修定力,培养冷静、清醒、专注、强韧的心力、意志力;
    「观」就是修智慧,培养契合事实真相的思考习惯和判断能力,好去寻思、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
    「止观」要不平等,功夫不得力,如果止多观少,人容易昏沉。
    念佛堂里面很容易看到,跟着大家一起念佛念佛,止静了他就打瞌睡,再听听,他打呼了,这就是止多观少。
    如果反过来,观多止少,他心不定,虽然坐在这里,心里头七上八下,妄念纷飞,这个情形叫掉举。
    这是修禅的人、修定的人、修一心不乱的人,最大的两个问题,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所以要想方法去克服它。
    一切方法里头,确确实实最方便的、最快速的、最稳当的,无过于念佛。
    一心念佛,专注念佛,主要是要有一个了脱生死的心,他就可以克服昏沉、掉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7: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用告诉我你信仰了什么!
    如果我在你身上没有看到你所说的慈悲、爱、敬畏……
    念了多少经、上师是谁、都不重要。
    如果我在你身上看到了。
    如果你说,“我没有宗教信仰”,
    我也知道,你一定有信仰。
    信仰不是用来解释的,
    它就在你身上,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 雍忠阿阇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7: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行禅师法语 》
    「如果你们一定要替我的骨灰造一座舍利塔,
    那么请在塔上放块牌子,注明「我不在这里」,
    然后旁边挂上第二个牌子,写上:「我也不在外面」;
    最后,请再摆上第三块牌子,告诉大家:
    『如果我仍存在,必存在于你的正念吐纳和平静步履之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8: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1 08:24 编辑

    心净国土净
    关于“心净国土净”,藏传佛教有一部论典叫《定解宝灯论》,里面就通过比喻进行了阐述。比如同一杯水,在业感不同的六道众生看来,显现也会各不相同: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旁生和人类看到的是能止渴的水,天人或持明者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萨以上看到的是非常清净的一种光明,而佛陀看到的则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光明
    究竟而言,这杯水的本体是清净的,但因为众生心的清净程度各有不同,所见也有清净、不清净的差别。
    不过,从接近实相的角度来说,上者所见为正量,下者所见为非量。比如,地狱众生业障最重,所以看到的就是铁水;而饿鬼的业障稍轻一些,故看到的是脓血。二者相较之下,饿鬼看到的是正量,地狱众生看到的就是非量。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推,佛陀所看到的,则是最清净、最真实的正量。
    不但对一杯水可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是如此。就拿香港来说,一个修证不好的凡夫人,正处于嗔心大发时,会觉得这里的治安非常乱,看什么都不顺眼;而若是心地特别清净的人,看香港就是一片净土,完全没有娑婆世界的任何烦恼。
    所以,外境的清净与否,与自己的内心有很大关系,这是将显、密理论结合后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密宗方面,有大圆满的独到见解,有了这个见解的话,不需要太多语言,通过自心对外境的认知,就能觉察到它的本体到底如何
    索达吉堪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8: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瑜伽
    佛教用语。梵语yoga的音译:
    (1)谓修行。指控制和运用我们的一切事物和心念,发展直观的能力,达到解脱或成佛的理想。《瑜伽论记.卷一之上》:「此中意说三乘所有境、行、果法并名瑜伽。」
    (2)狭义的仅指某种修行方法。如修定或修行止观,或修八正道。《瑜伽论记.卷一之上》:「修三摩地名『瑜伽』」。
    (3)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而内有,事皆唯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8: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1 18:22 编辑

    净空法师:《楞严经》上所讲的三摩地、奢摩他、禅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胜妙罗施食村善思同修

    12

    主题

    215

    帖子

    71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630
    发表于 2024-7-21 1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8: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1 20:24 编辑

    如何面对自以为是傲慢又爱掌权的佛教徒?

    请问悲桑老师: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自以为是、喜欢掌权、不听劝的佛教徒,请问我该如何跟他相处?
       
    如果对方的个性很强又有点傲慢,用直接讲的方式劝告他,恐怕不容易帮上忙,反而会让他觉得很烦,甚至还会叫你闭嘴!

    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不一定就是佛教徒。但如果他是一个想要透过佛法修改内心的人,那么,只要有机会按部就班学习并实修《道次第》,也许他会慢慢有能力向内看到自己的心,会渐渐改变

    有些人学佛学很久,佛法的道理也很会讲,但自身行为却没有多大改变,这恐怕是没有真正实修造成的结果。只要有去实修,即使只修了「念死无常」这一项,应该就不会这么严重。

    拥有权力不一定是坏事。权力若能运用在好的地方,例如运用权力去利他、去弘扬佛法,就会产生很大的帮助。看看历史或现代国家的例子就知道,某个国家的掌权者对佛法喜好与否,对那个时代佛法的弘扬与衰颓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即使某人的权力欲很强,目前也没有很强的利他或弘法的心力,但如果能慢慢串习,将来也许能为众生带来很大的利益。

    对方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不一定看得准。虽然我们觉得对方很爱权力,但其实我们无法肯定对方一定是我们想的那种人。就算他真的是那种学佛很久又不听劝的人,在劝不动他的同时,他其实正在用自己当例子劝我们一件事:「不要变成佛法的老油条!」西藏有句谚语说,虽然酥油可以使皮革变软,但是长期装酥油的皮革却非常硬,再多的酥油都无法软化它。同样的,只要还没有变成佛法里的小混混,就还有机会透过学法调伏内心;一旦变成佛法里的老油条,真是拿这种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什么原因会让一个人变成佛法的老油条?多闻却不修。所以,凡是听过的法,都要尽力去实修,即便无法完全付诸实践,至少也要找一点时间、能做多少算多少,用这种方法,防范自己变成那样的人。所以说,你认识的那个人,其实是用自己当成反面教材在提醒你:「要闻也要修,请这样做啊!否则会变成佛法老油条喔!」

    …2010.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8: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2 09:10 编辑

    宗大师的行谊「多闻、勤修、离八风」

    《兜率百尊》在「随喜支」中说到宗大师是「浊世多闻勤修恒精进,有暇圆满大义离八风」,特别对宗大师的行谊「多闻、勤修、离八风」修随喜。宗大师不是只做一点听闻,而是做了非常广大的听闻,《甘珠尔》与《丹珠尔》当然不在话下,连当时藏地智者们造的所有论著,他不但都读了,也去听受所有的过咙与教授传承并研读这些经论。

    宗大师的听闻,并非只是听过、得到传承就算了,他会仔细研读;在掌握经论意义时,他会对照前后文,研究这段论述从何而起、最后又做了什么结论、话是对谁讲的、同一位作者的其他论著说了什么,之后才去判断某段文字的意思。总之,宗大师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广大听闻。接着,对于听到的内容,宗大师不会因为「这是我上师说的」、「这是大成就者说的」就直接相信,而是透过四理详加观择、设法生起定解;透过广大闻思成为大智者后,他离世索居,长期专一修行并生起觉受。

    圣座对于「多闻、勤修、恒精进」非常强调,他说,如果只是多闻,什么都只是概略地知道,不懂得如何把听闻的内容用来实修或不去实修,容易由于自恃多闻而增长慢心,或成为堕党的因缘。总之,多闻却不实修,会使得多闻反而成为烦恼的助伴。然而若只精进地实修,但缺乏多闻,可能只紧抓整个道途的一个小支分而努力,甚至在颠倒道上努力一辈子,会有这样的过失。所以,要多闻,也要精勤修习,两方面都要兼俱。

    佛陀曾说过:「多闻而生慢,是障碍;寡闻得静虑,是障碍。」后者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少闻但不实修」,我们比较容易了解它的过患何在,就像刚才说的,若听闻得太少,会不知道该如何实修;但是,「得静虑」表示该修行者的三摩地很好,听闻很少但三摩地修得很好,是障碍,等于是在说三摩地很好,得到世间止观的成就,得静虑正行,得神通与预知能力,若在寡闻的情况下得到这些成就,反而是障碍,这是值得我们想一想的事。

    我想,其中一个思考方向是,佛世时有一位印度大成就者名叫卓杰迦叶,他获得有顶正行,门下有千位弟子。他与佛陀在同一个森林,也很喜欢佛陀,但他从来不听佛说法,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解脱了,这个误会让他吃了很大的亏。另一个思考方向是,一个未彻底认识二谛、四谛的人若获得神通与预知能力,很多人会对他生起信心、很听他的话,并请他示道。别人问他:「要怎么成佛?」由于他懂的很少,便跟别人讲错道路。别的不谈,若听到有人真正懂得四谛、二谛,而且为大众开示,他知道后可能马上会说:「那个人根本不怎么样,他说的不必听。」由于他有神通,得到大家的信赖,他说的这种话就会很有影响力,对教法造成危害。所以佛对这种人的描述是:「寡闻得静虑,是障碍,堪为魔器。」

    以上谈完我们要随喜宗大师的「多闻」、「勤修恒精进」这两大特质,接着看第三个特质「有暇圆满大义离八风」。宗大师多闻精勤实修,完全不是为了世间八风,而是为了弘扬教法,使教法久住。

    断除世间八风,一般而言属于共下士道的内容。有位长驻西方弘法的格西说,他曾觉得用这一点来描述宗大师的功德,似乎太微不足道,但后来当他自己精进用功,才发现要做到「离八风」真的很不容易。精进读经论,成为大众眼中经典很好的人时,八风来了;舍弃今生安乐,专心到上山修行,只受用足以支撑身体的饮食,也不与人连系,称自己是舍弃一切的实修者时,八风又来了。他说,若真的好好思惟,就会知道断除世间八法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宗大师做到了。

    …2016.9.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木格言》:

    只是多闻却未实修

    自心不会有多大改变

    犹如水中浸泡百年的石头,

    自性始终是干燥的。

    台。湾。桑耶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2 09:08 编辑

    (五)惑多闻:闻法不厌,学而不倦,谓之多闻。人能闻而思修,则多闻实为人道之本,证理之基,岂可厚非?
    奈阿难示同群迷,一向多闻,不务真修,遇境逢缘,难免堕落,经中当机曾多番自悔:「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佛亦多番斥责阿难,闻而不修,以致徒劳无功。
    经云:「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胜果」,「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汝虽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不能免离摩登伽难。」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汝不能识。」然后示其真修「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此皆示其真修,令知多闻不修,难得实益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海仁老法师讲述(部分摘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2 09:22 编辑

    佛教丛书1-教理
    首页 > 星云大师文集 > 佛教丛书1-教理
    学佛的次第 第四篇 止观双修(部分摘录)
        壹。止观的定义
      定慧二学在佛法上往往相应不离,《北本大般涅盘经》说:惟有定慧等持,才能得无相涅盘。在修习的方便上,佛教常以「止观」来代替「定慧」,因而有「止观双修」、「定慧等持」的说法。
      止观是什么意思呢?止,梵语samatha,音译为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观,意为止息一切妄念,心归于专注一境的状态。观,梵语vipasyana,音译为毘钵舍那、毘婆舍那,意为开启正智,正确观照诸法,而断灭诸结烦恼。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三十说:「为三事故,修奢摩他。何等为三?一者不放逸故,二者庄严大智故,三者得自在故。复次,为三事故,修毘婆舍那。何等为三?一者为观生死恶果报故,二者为欲增长善根故,三者为破一切诸烦恼故。」
      《成实论》卷十五则进一步解释:「止名定,观名慧。一切善法从修生者,此二者皆摄,及在散心闻思等慧,亦此中摄,以此二事能办道法。所以者何?止能遮结,观能断灭。」
        贰。止和观的关系
      由此看来,止观二者虽然并举为一词,就相对而言,止的意义偏向消极的防遮性,观则具有积极的建设性,必须二者并修,才能达到定慧一如,断惑证真的效果。
      以上是就修证的效果而言,就修学的次第来说,如果修止无功,修观也不会成就。因此,经论中说到止观、定慧,总是止与定在前,观与慧在后。《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三十一说:「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一语道破止观或定慧之间的关系。
      从佛教的譬喻中,可以看出止和观的关联性与止观双修的重要性。《成实论》卷十五载:止如捉草,观如鎌刈;止如扫地,观如除粪;止如揩垢,观如水洗;止如水浸,观如火熟;止如镕金,观如造器;止如平地,观如下种;止如明镜止水,观如影现万象;止如平立,观如发箭;止如服腻,观如投药;止如铠杖庄严,观如御阵坏贼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4: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7-22 14:25 编辑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2020/02/10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这位长者子很会讲述航海及开船的方法,如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漩涡、洄流、暗礁时,应当如何掌舵、如何恰当的撑桨、如何稳住船身。他告诉众人:「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众人听了,都深信不疑。
    当商船航行至海中不久后,船师生病,突然往生了。这时,长者子便代替船师驾船。当船航行至漩涡的急流当中时,长者子大声的说:「现在应当如此掌舵、如此撑桨、如此稳住船身。」可是船始终在原处盘旋打转,无法前进,更别说到达采宝的地方。最后,船上所有的商人都溺水而死。
    一般人也是如此,修学了一点点的禅法、数息观及不净观,虽然知道一些名相,但并不了解其意义;对种种修行的方法,实在一无所知,却说自己善解,并且任意传授他人禅法,使人迷乱,失去正知正见。颠倒错解种种法相,即使经年累月用功,仍空无所获,就如同那位愚痴的长者子,使他人及自己皆葬身大海。
    典故摘自《百喻经·卷第四·(六六)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
    省思:
    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注重「解行相应」,明了其义,世间法必须实验,出世间法必须实践。佛法,尤其重视「信解行证」,要依大善知识、听经闻法、慧解教义,还必须精进用功,实修实证。否则,如经中所言:「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5
  • 签到天数: 436 天

    连续签到: 65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86

    主题

    1242

    帖子

    65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5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4: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典故事
    修学多闻力,诸魔不能动
    释厚观(2016.4.30)
    .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则佛典故事,这故事出自《大庄严论经》,在《大正藏》第4 册297 页。
    虽然还没有得见道,只要有修学多闻力,众魔也不能动摇,因此应该勤修学问。
    过去曾听说,有一魔化成比丘来到僧众住的地方。
    有一位法师在大众中说法,魔所化的比丘说:「我已经得阿罗汉,如果有任何疑问,现在都可以问。」
    这时,僧众对法师说:「请您了解、分辨他所说的内容。」
    于是,法师问化比丘:「如何断烦恼?如何入定?」但魔所化的比丘都颠倒说法。
    法师便对僧众说:「这个人不是阿罗汉,他说的话不通,不值得听。」
    这时,化比丘即刻跳升到虚空中,展现十八种变化。
    与会大众嘲笑法师说:「像这样的人,您却说他不是阿罗汉?」
    这时,法师虽然被嘲笑,但由于多闻力的缘故,仍坚定地说化比丘不是阿罗汉。
    「如果是阿罗汉的话,为什么颠倒说法却又能飞?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其实阿罗汉是依智慧断尽烦恼才能证得阿罗汉;但能飞,这只是依神通力,凡夫也有可能得五神通:也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不能证得漏尽通)」
    接着,法师就说了一段偈颂,大意如下:
    「我对于一切的功德,没有丝毫忌妒、怨恨的心,只不过以阿毘昙的磨石试验一下,就能分辨真假是非。
    就好像一块镀金,一旦用磨石磨擦时,金的颜色就变得不明显;如果不是真金,以粗石打磨立刻就可以知道。
    佛以智慧印来印证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解脱者,而这位比丘与智慧印不相应;解脱的涅盘城极为深隐,没有智慧印是无法进入的。
    这位比丘没有智慧印却想要进入涅盘城,因此我才笑他办不到。」
    大家就问:「如果不是阿罗汉,为什么能飞呢?」
    这时,法师又再说了一段偈颂,大意如下:
    「能够飞行或许是帝释天,或许是幻化所作。然而,对佛法有障碍、不通达,颠倒说法,这一定是魔所做的。」
    这时,魔所化的比丘立刻恢复成本来面貌,深深地生起欢喜心。「哇!佛法实在是太精微奥妙了!只是多闻,虽还未实证,就能辨别决定我是谁。」
    于是,魔说了一段偈颂,大意如下:
    「出身卑微的首陀罗、居士们,已得到法眼净,心意不可动摇,这种事没什么稀奇的。
    你现在还没有得见道,只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力,就能使心念坚定不移,这种事才是真正的稀有!
    你即使没有圣人的智慧力,仍能够不被我迷惑,这事太稀有了!
    归依佛才能得解脱涅盘,你说的是真实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动摇。
    佛具有一切种智,佛说:这种具有多闻力的人,能分别观察谁是真正的阿罗汉,没有任何人能破坏他的;就好像是大海的浪潮,始终无法超越海岸的极限。
    即使能令火变成冷,能让风安住不动,如来所说的话,都不会有任何变异。
    因此,佛所说的话是所有论议中最崇高的,就像是太阳的光明一出现,就能灭除一切的黑暗。
    阿罗汉深刻体悟实相(不会颠倒说法),藉由机智的对辩更加明确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能分辨;不能善巧观察的人,看不出其中的道理。
    真实语与虚妄语,二者天差地远;佛语及外道的论典,其差别也是如此。」
    这故事提到,有一魔化成比丘来到僧众住的地方,显现神通,自称是阿罗汉,却颠倒说法。许多僧众无法分辨这位化比丘所说的是否正确,只见他显现神通,都以为他是阿罗汉。而有一位多闻比丘发现这位化比丘颠倒说法,断定他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结果,魔所化的比丘恢复成本来的面貌,深深地赞叹这位多闻比丘智慧深厚。
    佛典说有三种智慧:闻慧、思慧、修慧。其中的「修慧」是与禅定相应的智慧,才能叫「修慧」;而闻慧与思慧都还是散心,尚未与禅定相应。《大智度论》说:有的人闻慧、思慧明了,能够与修慧的人问难。就像阿难,虽然还没有离欲,未得甚深禅定,但因为他闻所成慧的力量很大,能够与佛及漏尽阿罗汉等论议,随顺正法都没有违背。
    印顺法师于《成佛之道》中也提到,多闻正法有四种功德:「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意思是说:
    一、由于听闻正法,能够知道诸法:了解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杂染的有漏法,什么是清净的无漏法等,才知道应该多修集清净的善法。
    二、由于听闻正法,能遮止众恶:不论是身、口的恶行或内心的恶念,知道造恶业会得恶果,就能将恶心止息下来,遮止恶心的现起,也不造作身、口的恶行。
    三、由于听闻正法,能断除种种无意义的事:凡是与解脱没有关系的苦行、愚痴事等都能够断除。
    四、由于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就能够得涅盘解脱。
    由此可见多闻正法的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依法而行。
    以上以这些跟大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9-26 01:19 , Processed in 0.166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