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2|回复: 0

净土法门乃圆教一佛乘: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7-5-5 0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土法门乃圆教一佛乘: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仁禅法师  


    天衣怀禅师室中以净土问学者:“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

    众无语。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又云:“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分割线

    曾经天衣怀禅师和浮山法远禅师,与许多人结伴而行,一起去参千里之外的叶县归省禅师。最后留下的两个人,一个就是浮山法远禅师,另一个就是天衣义怀禅师。

    这些禅和子当时还是学人的身份,归省禅师见了就骂:“你们这些到处游山玩水的人跑这里来,我哪有闲饭养你们这些闲汉!”归省禅师骂了他们,并且要赶走他们。但是他们还不走,归省禅师就拿香灰撒在这些人头上。刚开始骂的时候,有些人还能忍住。后来禅师把香灰撒在他们身上,又在北方大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情况下,拿起几瓢水泼在他们身上。这下其他的人,虽然也都是修行人,但还是受不了,甚至有的人怒不可遏,全跑光了,就只剩下天衣怀和浮山远两人还坐在那里。



    归省禅师又问:“他们都走了,你们为什么还不走?”法远禅师回答:“久慕和尚道德,不远千里而来,岂能因一瓢水、一把灰就离开呢?”这真可谓是依师的典范!

    “天衣”是指天衣寺,在绍兴城郊一个荒山上,现在已经荒废了。天衣怀禅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分割线

    这个公案是讲,天衣怀禅师在室中,以净土问下面的学人,要考一考他们,说:“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如果你求生净土,对此土生厌离心,对极乐起欣求心,则是取舍之情,是妄想心。

    “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存在的,不能说没有净土,但求生净土的欣厌心就是妄想心,你用妄想心念佛,能生净土吗?净土本来不是我们众生妄想的境界,本来是佛的境界。“修净土者当如何修?”那么,净土应该怎样修呢?当然,这不是仅仅站在净土事相上讲。

    怎么样才能事理圆融呢?才能符合禅净不二呢?什么是最了义的净土修法呢?

    当时,众人都无语。后来,天衣怀禅师自问自答:“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因为有些人还是不能理解这两句,于是天衣怀禅师接着以比喻来解释:“譬如,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就像大雁飞过长空,大雁的影子沉到寒水水潭当中,我们看见水当中显现出空中大雁的影子。但是,大雁并没有有意把影子留在水当中,水也没有把大雁的影子留在水里的心。彼此都是无心的,也就是无相的。以这个比喻,说明雁过长空,本来没有来去、没有一个相。但是并不妨碍有雁过长空,影沉寒水的一种情况。

    我们来以因明三支说明空性的道理,其中的喻就是幻影,“缘生故如幻”,本来就不是实有的,缘起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天衣怀禅师的比喻也是这个道理。
    ——摘自仁禅法师《净土十疑论》讲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4 20:57 , Processed in 0.65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