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亡人诀窍之简述:
一、取亡者遗留财物、遗产做功德,亡者得福最强最多,超度功德力最大,经典依据详见《大灌顶神咒经》《佛说无常经》
二、若亡者无遗产,退而求其次,亲属子女取自己的财物为亡者做功德,亡者得七分之一之功德,记住,这个眷属出钱为亡者做功德,亡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所以,这不是上上之选。经典依据详见《地藏经》《大灌顶神咒经》。那么,新问题出来了,非眷属的陌生人,为亡者做功德,亡者得利益否?回答:若这个陌生人,曾经负欠亡者财物,为亡者做,亡者可以得到相应于所负欠财物等值之三宝功德,比如,陌生人负欠亡者300元,结果为亡者捐1000元造像,那么,亡者只能得到300元造像功德。因为宇宙因果律的公平原则,故而结果只是如此。同理,同样是亡者的眷属,虽说七分之一,但实际上,七分之一是一个上限,并不是说每个眷属为亡者做,亡者都得到七分之一,实质上,是哪一个眷属负欠亡者最多,不管是财物,还是其他,亡者为付出最多,欠亡者最多的那个人,他捐自己财物为亡者做功德,亡者得到最多。切记,因果律的公平原则,自然如此,并不是主观可以改变。
三、切记,无论是亡者遗留财物做功德,还是眷属财物做功德,一定切记,经典有明确要求,是用于做三宝相关的功德,不是其他功德,不是放生,不是布施贫穷,而是必须布施三宝,由于三宝之中,佛宝最上,因此,我个人推荐,直接造佛像,和相应佛菩萨结缘,由佛菩萨直接超度亡人。不管亡人是不是杀业很重,都不要自作聪明去放生,因为三宝消除杀业乃至一切业,但是放生畜生只能消除杀业,而且当事人已经死亡,在没有自我发心的情况下,是不是消业很多,都很难说,这里面的奥秘很深。切记,亡人财物布施三宝,记住“布施三宝”四个字,这是《地藏经》《大灌顶神咒经》《无常经》明确的要求,必须是布施三宝,不是让你做别的功德。其奥秘在于,一个福德中,需要有当事人发心、所布施的财物优劣多少、所布施供养福田的殊胜程度,在心、物、田三要素中,亡者已死,自己没有发心,因此只剩下财物、福田两个要素决定福德大小,所以,财物越多越好越殊胜越好、福田也是越殊胜越好,而殊胜福田,无外乎三宝,其中,无外乎佛宝最胜,坚决不要用于放生或者其他世间福田,否则亡者失去大利,切记切记。这里面的诀窍,智慧开显的人,能够一睹即明;即便不明者,也不要胡乱听信现在一些很流行的做法,去放生,或者请人念经回向,这些意义不大的功德,远远不如直接取亡人财物为其造佛像。
四、切记,《大灌顶神咒经》原文明确说,亡者财物捐三宝功德(我个人建议直接造像,佛宝最胜),亡者可以超度到十方诸佛净土,记住,这种超度法,亡者能超度到佛国净土,不是人天善道,不是天界,这是利益之殊胜。 五、切记,除此之外,念诵经咒佛号超度,加持金光明沙等各种加持品超度法,这些做法的功效,和做法法师修法之人的修为持戒深浅等关系极大。因此,为何不选择可靠可行之造像法?直接拜托佛菩萨去超度?而要选择风险比较大,可靠性不高的方法?还有,有些人是什么心理呢?是亡者的遗产钱财,他自己想要,想自己享用,不愿意给亡者造佛像,捐三宝。或者有些子女眷属,根本舍不得花钱,由于这种心理呢,他们一看,哎呀,念经念佛念咒,又不花钱,是这种心理,可是须知,你的修为有多少?观世音菩萨为范仲淹的母亲念《金刚经》,也不过超度到天界之忉利天。可是以亡者财物造佛像,直接超度亡者到佛国净土,这么有明确依据,又不需要你持戒很高修行很好,你轻易可以做到,你为什么不去做? 六、既然取亡者财物做功德最能利益亡者是共识,那么什么是亡者财物?我必须详细为诸位辨析,不然诸位自以为取了亡者财物,结果做的功德,亡者还是得不到!诸位请看:亡者生前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亲友之间送给亡者的财物,亡者通过轻微劳动付出获得的超值财物,亡者通过辛苦付出劳动获得的等值财物,这四种财物,若取贪污财物为亡者做功德,亡者实际上未必可以获得福德,因为那些财物本来不是他的,那不算亡者财物,请必须注意这一点;如果取亲友赠送亡者的财物做功德,所做的功德实际上是赠送财物者得到,请务必注意这个原则,财物属于何人,所做功德即归于何人,这样选择财物,才是精密正确的选择;至于通过轻微的劳作付出,鉴于亡者某些特殊的社会关系,别人以这种轻微付出为借口,给予很多财物,实质上,这种财物和亡者有一定因缘,但是因缘并不深,虽然做福,亡者也可以得到一些,但是很少;第四种财物,就是亡者生前辛苦劳动获得的等值财物,这个财物,是为亡者修福的最上之选,因为这个财物,真正的属于亡者;切记切记,选择财物的诀窍,就在这里。 七、超度之奥秘既然明了,其实为家人眷属治病,为眷属延寿,为眷属开发智慧,为眷属修福,原理和这个是一样的,必须取你希望为他带来相应利益的眷属自己的财物,为他做三宝功德,则眷属自然获得相关功德。且莫按照目前流行的做法,自己做了回向眷属,或者回向陌生人,或者让陌生人来回向自己眷属,这个意义不大,即便具缘眷属所得福德最大,也超不过七分之一;不具缘者,实际是根本得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