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8|回复: 5

[佛经入门] 佛陀的财富支配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发表于 2024-9-20 12: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4-9-20 22:23 编辑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杂阿含经》

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优婆塞戒经》

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
   一分举藏置,
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
一分出息利。
   第五为取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乐,
   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华,
   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中阿含经》

  尔时,波斯匿王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发于无上大菩提心,愿于众生安乐解脱生死系缚。我今愿以财物库藏金银之属,分为三分: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凡我所有园池华果,悉愿奉施最胜如来并比丘众。唯愿世尊,垂哀纳受。”《大宝积经》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在家。犹如大国有一长者,其家豪富,财宝无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缘相袭不断,修诸善行名称远闻。是大长者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如是四分曾无断绝,父子相承为世家业。后有一子愚痴弊恶,深著五欲恣行放逸,违父母教不依四业,起诸舍宅七层楼观倍于常制,众宝严饰,琉璃为地,宝窗交映,龙首鱼形无不具足,微妙音乐昼夜不绝,受五欲乐如忉利天。鬼神憎嫌,人天远离。于是邻家忽然火起,猛焰炽盛随风蔓延,焚烧库藏及诸楼台。时长者子,见是猛火起大嗔心,速命妻子奴婢眷属,入于重舍闭楼阁门,以愚痴故一时俱死。在家凡夫亦复如是,世间愚人如长者子,诸佛如来犹如长者,不顺佛教造作恶业,堕三恶道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当观在家,如长者子不顺父母,为火所烧妻子俱死。善男子等,应生厌离人天世乐,修清净行当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波旬国,弟子皆行。佛以乐夫延历城中,去到止城外禅头园中。波旬豪姓有诸华氏,闻佛来到皆出作礼,稽首毕,一面坐。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所奉有四,用得欢喜: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是谓知生全身安家,得力得色,富足名闻,死得上天。”《佛说方等泥洹经》




感言:以正业所得财物,佛陀关于财物支配建议中,其首要支配就是先要保障自身生存,能够自立自足。能够供给家庭
各种吃穿住用等生活开支用度所需。要用于承担家庭重担,如赡养老人,慰劳妻子伴侣,养育孩子等。其背后之理,就是要首要承担家庭生存生活责任。若不首要用于家庭开支用度,就是违背恩德。父母有养育之恩,妻子有持家辛劳之恩,自己为人父母者亦有养护孩子之责。若一家尚嗷嗷待哺、饥寒交迫,自己却偏执地抛尽家财持用于所谓的布施修福,即是违背布施本义。漠视年迈的双亲,辛劳妻子以及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不顾,眼睁睁的看其陷入生活困窘的苦厄之中而偏执布施,这不是布施本义精神,布施之初应源于怜悯慈悲心。而漠视家庭生活之贫乏苦厄,违背家眷对己之恩德,陷家眷于苦恼中,而偏执恣意布施于他,这不是真正的布施。这里不是倡导只利自家的自私性。而是倡导一条利小家,和利大家两者应协调相济,互不妨碍、互相促进、积极进取的健康入世之道。若小家不稳,而偏执的抛尽家财以行所谓的布施修福,不仅容易落世人口舌,作为三宝弟子如此做法,还会妄添三宝污名,给世人不好的看法影响。并且亲戚眷属多阻多怨,则培福利世之道则无法长远,难以持久。故而小家的安稳,是长久利生事业的稳定器。“齐家”在先,“平天下”在后,“家”尚不能“齐”,“天下”何以能“平”。小家得安,则后方无忧,前方无阻,利生事业则顺畅无阻。所以佛陀建议的财物分配,首要用度,一定是保障自身安身立命的、家庭生活所需上面来的。能自立自足,小家安稳,则利生事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走得长远。

再者的分配就是要用度于事业的经营上来、投资增值上来。人的事业是财富之源,人若无立身之事业,则财富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而世尊建议,财富的支配也要有相应投资于自己的事业经营上来,助力自己的立身事业,事业做大,财富才会更多,才能逐步摆脱贫乏紧张的境地,才会有更宽裕的财富支配余地向培福方面倾斜。事业壮大资金充沛,才会有更充分的余地更好的布施修善,故而经营事业与布施修福,两者不是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事业壮大才有余力布施修善。布施修善,福德增延,又能助力自己事业趋向成功长远。
所以看似投资经营事业,也是为了更好布施修善作了夯实的基础准备。事业是为进财之因缘,是为布施福德显化之渠道,故而事业辅助福德之显化,布施福德助力事业之成就,两者互相促进。

另外呢,要留有一分资金以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以御不备之难。有备才能无患,生活才能行稳致远。储蓄资金以提升自身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生活中,难免有个急事麻烦事,或者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需要钱的。若没有提前储蓄规划,提前的生活保险等,生活就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时出事就会犯难,就会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无可奈何。所以佛陀财物分配建议中,是要留有一分来应对家庭不时之需的,能抵御不备之难,能够护航家庭安稳
坚强的过度意外之需的。故而在此的建议是非常务实的。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佛陀建议财物的分配上,首要是解决家庭生存生活的。如支配于家庭开支用度所需,投入事业的经营上以增上财富,以及储蓄财物以备不时之需的。并不是一些邪见所说的那样,叫你不顾家人死活抛尽家财去布施的,这是偏执修善,是不智慧的,是完全罔顾你的生活客观实际需要的。对于较为贫苦家庭而言,布施修善是需在不妨碍最基本的生活为前提,比如年迈双亲尚需医药,妻子孩子尚需衣暖饱腹,在此情形下不可克扣其基本生活用度之钱财持用布施。布施修福需量力而为,善巧而为。“善巧而为”之意即使现在贫苦,也不意味着完全杜绝修福之事,即使贫困无物,可以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比如身力作福,寺庙干活,大礼拜,身力辅佐他人福事等,比如布施蚂蚁小鸟等,进行与自己现有的经济现况相适配等布施。因为
布施修福其果报是存在周期的,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不是立马就有回报的,故而家安在先。而保障家庭安稳生活也是一种善,保障年迈双亲,就是孝道。慰劳妻子养护孩子就是尽人世之责。经营事业以宽裕资金、储蓄资金抵御风险能力。就是护航万户百姓能够生活的更幸福更安稳,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就是大善。

同时,佛陀因材施教,说法对象不同,家庭资金状况不同,给予的财富分配建议也不尽相同。对于较为贫困的家庭而言,保障护航家庭生活用度是首要的,布施修福是次要的,不妨碍基本生活为前提。但是呢?对于大富长者的分配建议中,其中家庭开支用度财物比例是少的,而布施修福所占财物比例是高的。是因为对于财富充沛自由的长者而言,生活开支用度不足为难,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开支用度,所占自身财物比例也很少,故而剩
财富很多。对此佛陀的建议是,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富状况适当的调整提高布施财物比例,以用于广行布施,上奉三宝,下施贫乏,周济一切贫苦人民百姓上来。在完全有能力保障自身生活用度的基础上,广行布施,这也是对未来的投资,同时布施修善也能福利及眷属,延绵现世福泽,长此以往如此比例分配财物,可以预见的是,财物福德越发雄厚,富贵永不竭。但是若是恣意放纵,骄奢淫逸起来,不思布施修善之心,终不免破败起来,月满则缺,人矜则堕,万物终有势尽时,故而需永保初心,永不放逸,永思布施修善之心,财物富贵才能永不竭。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就说一子承其父业,虽父慷慨布施行善,而子愚痴弊恶,恣意侈靡,深著五欲,违父母教,只管今日,不计后世,恣意享受,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而不免破败了。

当然,财物分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财富分配不是定法,是灵活的。仔细揣摩学习佛陀的财物支配的精神,如首要满足生活所需以先安身立命,再者投资经营事业以宽裕财富,另外储蓄资金抵御不备之险,先要家庭能安稳生活的基础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培福布施修善投资未来。
生活安定才能更好的布施修善,布施修善又能延绵家庭福泽,两者不是冲突的,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的支配财物。总之,要把握好你的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忽略家庭而偏执布施修善,或专注于家庭而荒废修善。要学会在兼顾家庭的同时,积极进取勇耕福田开创未来。



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秏不集。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优婆塞戒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18: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4-9-28 19:03 编辑
并蒂莲 发表于 2024-9-28 18:31
父母亲人不信佛法  见别人供养三宝出言阻止辱骂 难道就不能布施供养三宝了吗

可以善巧方便供养啊,明知父母会恶语嗔言,就应该躲避父母后供养,趁父母不在不知时供养,暂时在荫蔽处供养,不然会平添父母辱骂三宝之罪,得不偿失,要积极善巧的利用自己的一切手段,既要遮之父母辱骂机缘,同时也要供养三宝,如去当地寺庙供养,如布施代为供养,等等方式,同时父母辱骂嗔骂,说明其善根不浓厚,业力深厚,遇三宝供养而嗔骂,所以平时也有有意为父母培植善根,灭罪修福,超度鬼障,慢慢父母善根浓厚,鬼障清净,福德上来后,对于供养三宝修福之事,也不会那么抗拒嗔恨啦。另外自己修福环境恶劣,也是福德不足的一种表现,利用现有资源,默默培福,韬光养晦,慢慢就会出现适宜的修行环境,如果环境恶劣,先暂时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的修行修福。多利用荫蔽方式培福。比如有些人在家不能读经,就在公共图书馆,或者荫蔽的马路牙上慢慢诵经读典的,也要积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一切资源默默进步成长,待福德增上后,会出现适宜的修行环境,没有条件也要学会创造条件。在艰苦困难的境地中,能默默绽放,这也是一种修行。告诉你,前期艰苦的事业法反而生命力长远,早期越是轻易的事业法,后期反而困难重重。事以密成,环境不允许时,自己没有成果时,暂时学会保持隐秘。反而有助于自己默默韬光养晦,默默进步,减少阻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19:5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4-9-28 21:58 编辑
并蒂莲 发表于 2024-9-28 19:38
当你父母知道你要平时供养三宝
为此一直骂你 说对三宝不恭敬的话 你会怎么处理呢

诵地藏经  宝箧印等 平息超拔父母其背后鬼神障  你供养三宝  父母也会沾福  父母背后怨债肯定不乐意   会制造纷争 对父母背后的鬼神障一定要清理 定时安抚     诵持地藏经  也有家眷和睦之功德利益   同时也要处理背后的鬼神障  另外修行学会隐秘  尽量减少纷争  平时修福 有没有定时平息超拔父母背后怨亲鬼障呢  父母也会因为你修福而沾福  背后怨亲鬼障一定不乐意  要定时安抚清理   不知道你这块解决的怎么样  另外 要安身立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自己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不然与不信三宝人生活一块,难免有纷争。  学会建立与父母之间的善缘,父母对你态度怎么样,更大取决于你们之间的缘分善恶,有的是报恩是,有的是讨债的,缘分不好,纷争难免。好的父母缘分,相处都很温情和睦有爱。不好的父母缘分,子女童年就很痛苦很折磨,所以清理父母之间的恶业,培父母之间的善缘,每次修福后,都要注意清理父母之间的鬼神障  恶缘分就要学会规避  自己要有独立生活空间。说到底,没有福报修道就是很难,有很多阻碍,有福报就有自己独立生活空间,谁也干扰不了了,有福报生活富裕,父母也没有指责的余地,所以说,有福修道易,有福会感召正信家庭,有福会减少很多阻碍,没有福报,只能在艰难中默默韬光养晦,默默成长,慢慢积累修道资本。为以后更宽裕的环境了解打基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4:54
  • 签到天数: 1050 天

    连续签到: 13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29

    帖子

    95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98
    发表于 2024-9-28 08: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主题

    458

    帖子

    274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579
    发表于 2024-9-28 1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亲人不信佛法  见别人供养三宝出言阻止辱骂 难道就不能布施供养三宝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主题

    458

    帖子

    274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579
    发表于 2024-9-28 1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花 发表于 2024-9-28 18:47
    可以善巧方便供养啊,明知父母会恶语嗔言,就应该躲避父母后供养,趁父母不在不知时供养,暂时在荫蔽处供 ...

    当你父母知道你要平时供养三宝
    为此一直骂你 说对三宝不恭敬的话 你会怎么处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6 02:5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