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回复: 1

所有的能量往低处走 ——净界法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5-17 08:23
  • 签到天数: 9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540

    主题

    1086

    帖子

    1806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08
    发表于 2024-7-23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忏公师父有关嗔恚的开示,他说:同学们!我们刚开始修行,在解行上好好的用功,多拜佛、忏悔,慢慢慢慢有一点基础了以后,要紧的是要修忍辱波罗蜜,就是对治这个“嗔”。他老人家讲出一个偈诵说:「有容得乃大,有忍事乃济。」他说:你要成就大功德,你肯定要容忍。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不可能很顺利,世间上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比例是比较高,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事情不多。所以你要成就一个大功德,除了你本身的用功以外,容忍这些非理的伤害,这件事很重要。

    在唯识学这个“嗔”是这样,菩萨道的嗔,他所对治的是合理的嗔恚,不是不合理的。比方说,有一种人是你也没对他么样,他就是喜欢发脾气,当然这也是嗔,不过菩萨是不会起这种情況。它这个嗔是怎么样?我明明没有做错,而且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合理的,但是还是受到別人的伤害,就是理直气壮的嗔,他对治的是这个。

    菩萨道的意思就是你要「理直」,但是「气」不能壮,就是你明明没有错,但是在因缘当中却产生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出来,他是针对这个来对治嗔。就是你明明站在理智上,你还是不能起嗔。因为你嗔你划不来,自己在心中产生火气,火跟气结合产生金,结果这个刀伤害自己,因为嗔是你自己在心中燃烧自己。

    在《瑜伽菩萨戒》或《梵网经菩萨戒》里讲到,菩萨有二种烦恼治得很重:第一个嗔,第二个慢。嗔心破坏功德,嗔是心中火,燃烧功德林。你好不容易在佛堂中很辛苦的用功,积集波罗蜜的戒定慧的功德,发脾气时整个烧掉了,划不来!慢是障碍你的进步,我慢山高你就没办法增上了。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它讲「谦卑」处下哲学,他认为一个人处下是最安稳的,而且能量最强,你看那个水在高处,它是流动的不安稳性。

    在美国有一个物理学諾贝尔奖的人,他是研究怎么去累积电子跟中子的能量,他要做一个接收器,但他不知道放哪里。后来他有一次去酒吧喝酒,他看到喝醉的人,因为喝醉的人他没有神识,所以他只好顺着地球的磁场在走,他没有意志力去控制他的身体,所以他完全在没有神识的状态,它完全顺从宇宙间的轨则在转。结果他发觉喝醉的人都是往下面走,很自然往下面走,他不会往上面走。后来他知道所有的能量会往下的趋势,他得到这个启示以后,他就在容器当中,在最低点的地方,把能量接收器放在那个地方,果然所有能量都被它吸收去了,他这个观念得到诺贝尔物理奖。

    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你看我们中。。国文化「处下哲学」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居在高位,心要“谦”,你就会不断的成就你的能量,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我们看看菩萨道,重罪也好,轻罪也好,它对于嗔跟慢的对治,是比较重的。
    一切世間樂皆因利他有,福自善生無別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2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67

    主题

    716

    帖子

    42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阿彌陀琉璃光佛地藏.親近諸佛成就總持.分身眾生法界六度圓滿願

    积分
    4675
    发表于 2024-7-23 15: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29330686 于 2024-8-20 18:07 编辑

    隨喜樓主(樂行)&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留言者無私地分享。亦隨喜以下 佛弟子文庫 連結。
    如是善事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永遠不嫌遲找到成佛因安住精準定向發屢敗屢戰的菩提心願不後悔堅決行願步步蠕動著向往永恆不變堅持的三大阿僧祇劫以上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路-播種因地:無量功德智慧、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慈悲喜捨、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方便、六通、三明、三十七道品、止觀、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真實、不放逸、如是無量清淨法、斷一切眾生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to 成就佛身利益更多的有情、怖畏未來循業發現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果報明如鏡、步入本師釋迦牟尼佛後塵、

    迴向相應蓮花化生於佛願淨土常隨佛學證無生法忍(但不妨礙我現在就開始努力嘗試根絕消滅煩惱業因證無生忍<≒去取得合格的基礎教師證資格>無上正等正覺)回入娑婆共成佛道、
    迴向阿彌陀佛.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佛.藥師琉璃光王佛.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佛(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佛母大孔雀明王.阿閦毘佛.一切如來頂髻中出白傘蓋佛母.七俱胝佛所說准提佛母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大吉祥天女.文殊師利法王子.彌勒菩薩.多寶如來.地藏菩薩.大寶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眞言.佛頂尊勝陀羅尼.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普遍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迴向十方法界之佛寶;法寶;僧寶。


    ====================================================================================
    ====================================================================================

    隨喜尊敬感恩-淨界法師:瑜伽菩薩戒本 2022/04/23  大字體  護眼色 佛弟子文庫

    http://m.fodizi.tw/qt/qita/27439.html
    此處僅複製部分文字:
    ......
    我們今天要能夠納受菩薩的戒體,你必須在你的內心當中產生菩薩種性,就是你對於菩薩道的六度法門內心有好樂的心情,這個地方很重要。我們後面進入戒文的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佛陀在戒文當中,很多地方都在表明這個概念。

    就是說你身為一個菩薩,你剛開始是一個起點,你可能只是發了一個菩提心的願望你也可能什麼事都不能做,你也沒有辦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但是你內心當中對於這種六度的法門,是打從內心的好樂,這個是重要的關鍵點,就是你內心當中,你真實的是一個菩薩種性,你對這個法門有一種承當的力量,雖然你什麼都還沒開始做,但是你要有這樣的種性,你才能夠成就菩薩的戒體

    第二個,你要真實發菩提心,就是你內心當中對於生命有二個希望:第一個希望是上求佛道成就自利的功德;第二個希望是你願意下化眾生,成就利他的功德悲智相應名菩提心。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在納受菩薩的戒體,你一定要成就一個菩薩的胸量、菩薩的種性,有這樣的胸量以後,你還要真實的發起一種願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望,你就能夠成就菩薩的戒體,我們可以說你入了菩薩的階位

    有了戒體以後,我們開始要隨行,就是根據我們菩薩的戒體,開始修學菩薩的戒行。菩薩的戒行有三種:第一個是攝律儀戒,第二個是攝善法戒,第三個是攝眾生戒。

    一、攝律儀戒:

    主要是成就「斷德」,斷除我們身口意的過失、惡法。斷德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第一要務。我們從凡夫到成佛的階段,有斷惡、修善、度眾生三件事情要做,但是你第一個要先強調斷惡,你要先清淨你這些污穢的身口意罪業,這是第一件事情。就是你這個房子要作種種的彩繪莊嚴之前,要先把這個房子打掃乾淨,不是先去彩繪、先去莊嚴,你要先淨化自己

    在斷德方面,諸位都是久學聲聞戒法(哈──),諸位會發覺聲聞戒法在斷德方面是偏重在治罰貪心。就是說佛陀的慈悲,對於聲聞弟子於資具的要求,比如說你這個缽有幾個、衣服有幾件,生活的資具都有明確的規定。為什麼呢?就是要你少欲知足。聲聞戒法他的心情是一種出離,他一心一意的「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所以聲聞戒法的心情是引導一個人在生命當中急速的解脫生死的繫縛,而成就偏空的涅槃;而生死的流轉當中最大的力量就是貪慾,障礙你解脫的就是貪

    所以聲聞戒法的斷德,我們打開比丘戒、比丘尼戒,你會發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戒法是在治貪心,三分之一以上!菩薩戒法當然也治貪,因為你也要自利利他,但是菩薩戒法更重的是治瞋心跟慢心,諸位到戒文你就會發覺:菩薩戒法對於一個菩薩、一個發菩提心的人,你起瞋心、起慢心幾乎是不能容忍的,治罰非常重,因為菩薩的目的是要廣度眾生眾生為什麼願意親近我們呢?眾生才不在乎你這個人的德行有多高、智慧有多高,就是你要對他釋放善意;如果一個菩薩瞋心、慢心,讓眾生不敢親近你,那他就沒有得度的因緣,他在流轉當中就沒有解脫的因緣,那這就是菩薩的過失了,因為你的瞋心、慢心,使令他遇到三寶而不能夠成就三寶的功德

    所以我們到了菩薩戒你會知道,在攝律儀戒當中,佛陀對一個發菩提心、成就菩薩種性的菩薩,對於他瞋心跟慢心的治罰是非常嚴重的。這個是在攝律儀戒裡面,我們在斷除煩惱方面,偏重在對治瞋心跟慢心

    二、攝善法戒:

    主要是成就「智德」。在戒法當中,攝善法戒廣泛講到六度的善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前面的攝律儀戒是共聲聞戒的,後面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二種是不共聲聞的。

    就是說在聲聞戒你能夠把自己的貪心調伏了以後,你是不是主動的去修學善法,佛陀在聲聞戒裡面不強迫你去接受善法;但是在菩薩戒,只要有善法的因緣現前,你有佈施的因緣現前、有眾生向你乞求,乃至於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特別是智慧的因緣,有法師在說法,而你不到法師的地方去聽法,這個菩薩是要治罪的。因為你今天發了菩提心、你要上求佛道,你的目的並不只是追求偏空涅槃,你要成就萬德莊嚴的佛陀你的志向是這樣,所以在「攝善法戒」裡面,佛陀要我們修學種種的善法,你不修學就是犯戒

    三、「攝眾生戒」:

    這個是成就「恩德」,就是要廣度一切眾生。在菩薩戒當中講到攝眾生戒有四攝法門,就是同事、愛語、佈施、利行,就是說你不但是修習六波羅蜜的善法,你還要能對眾生有悲憫心,在你的生命當中,曾經跟你接觸過的眾生,你或多或少都要給他在生命當中一些佛法、一些利益,使令眾生因為你的關係而得到一些得度的因緣;假設你遇到眾生因緣現前,你沒有主動積極的教化眾生,就是犯到攝眾生戒。攝眾生戒也有不同:聲聞人教化眾生是不主動積極的,他不創造因緣。就是你遇到了聲聞人,你向他求法,他會為你講說;但是你要是沒有遇到他,他不會主動為你說法,他就是觀空、無相、無作,觀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有少法可得,安住在寂靜的空性當中,他感到一種解脫自在。但是他從禪定當中出來,眾生向他請法,他會如實的宣說,但說法以後,他繼續修他的空、無相、無作,以自利為主。但是菩薩不同,菩薩是「為諸眾生不請友」,他會觀察眾生得度的因緣,主動的創造因緣,來建立佛法、利益眾生,這就是菩薩的大悲心

    這個就是我們講到菩薩的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是成就「斷德」,在佛的三身當中是成就佛的法身佛,佛的法身,因為斷除一切身口意的過失,在果地上成就清淨法身;「攝善法戒」是成就「智德」,因為我們能修習六波羅蜜的善法,所以招感佛的身是成就報身,無量功德莊嚴的報身;「攝眾生戒」是由於我們的「恩德」來度化一切眾生,在果地上成就佛的應化身,應身佛:就是由這三聚淨戒,而成就佛的三身。攝律儀戒是共聲聞戒的,攝善法戒跟攝眾生戒是不共聲聞戒的。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9-8 07:39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