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定要尊重佛经
《普贤行愿品》 梦参老和尚 讲解 为什么“常随佛学”呢?佛不在世了,佛不在有经啊。所以,我经常地劝我们的道友,你一打开经本,佛对着你说法呢。你不要以为佛不在了,经就是法,法就是佛在跟你说。要有这样一个尊敬心。有这样一个心,那你得的利益、效果非常之大! 就这么念着、拿着。甚至有的人,特别在家二众,不懂得,没有学过,拿着经本,甩甩搭搭地,拿到下半身,或者在家里头乱丢。特别是结缘的书,没花钱买的,没花钱不心疼,随便就丢。我看你们有时候,有的道友,有些到厕所里边去,都要拿着经书去看。这是不但没求福,反倒造业了!看完就丢到厕所去——不懂得啦。一定要注重法! 我们古来大德,从唐朝的时代,对那个经啊,特别我们那个老院长、朱富嘉居士,他拿着经,我见过好多次,只要拿着佛经,非常恭敬,两手端着。现在我们看四众弟子,对佛经不注重——“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没有原本,你拿什么印啊? 我记得义净三藏法师到印度去取经,唐朝那个时候,最早是法显法师,其次是玄奘法师,最后是义净三藏法师。他写了两首诗,就形容不尊重法的人。他说:“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那个时候,去印度求法的人很多,“去人成百归无十”,去一百个人,十个人回来也没有。“后者焉知前者难”,说后来的我们的四众道友啊,读经的,不知道这个经怎么来的。前人啊,为了翻这个经,他经过好多的苦难,用生命去换来的! 所以他说:在晋、宋、齐、梁、唐代那个时候,一般的、发大心的菩萨、高僧,离开长安到印度去求经,去一百个人,回来的不见几个。我们所知道的是法显、玄奘、义净,剩下的,或者去了没学成,回来也贡献不大;或者在半路上就死了。后来读佛经的人,你哪知道前人那时的辛苦啊!“后者焉知前者难”! 形容取经的过程,“路远碧天唯冷结”,形容那个道路是艰难的。现在我们去走丝绸之路,走那个新疆的,旱啊,都是沙漠地带,才知道古代那个时候,早至1000多年前、唐朝的时候,是怎么走的!没得水啊!我们坐飞机、坐汽车,那时候,一步一步走啊!走到下雪的时候;“路远”;天呢,有时中午时,高温到40度——那是沙漠地带,就这样,夜间零下40度,日差就这么大;而且没有水喝啊。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风沙一来,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候的人的精神啊、力量,一点也没有了,都尽了。“疲殚”,“殚”是力尽的意思。 “后贤如未谙斯旨”,说后来的我们这些四众弟子、这些贤人——称赞我们学佛法的为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 拿着佛经随随便便地,不重视,你怎能进入?怎能开悟?怎能得到加持?怎能断烦恼?怎能消业障?怎能免除你的苦难呢? 这两诗,我经常记着,联想到尊重法,对佛经的重视。“请佛住世”、“请转法轮”,不是那么一句话,这里边的含义非常地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