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天空
◎邱亲伶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晚
诸佛菩萨、宣公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善知识:阿弥陀佛!今晚亲伶学习心得分享,如我所说有不如法之处,恳请诸位慈悲指正。今年是我教书的第二十年,今晚我想与各位分享一点心得与反思,我将今晚的主题订为: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天空。
上学期我给培德女校高中部的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圣城之美。在孩子的心目中,圣城最美的景色之一是“天空”。时而湛蓝,时而五彩缤纷,还有千变万化的云。在她们的眼中,一朵朵的云,有时看起来像龙、像鸟,还有通往天国的阶梯。
我想在座各位一定有不少人同意孩子们的看法,圣城的天空真的很美。不同的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希望看到的可能是佛光,是西方三圣,或是朵朵莲花。“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我们与孩子们的期待不同,也就勾勒出不同的景象。
接下来,我想分享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对母女站在花园看着盛开的花,母亲很开心地跟孩子说:“你看,是蝴蝶耶!”孩子回答说:“不是,是蜻蜓!”母亲接着说:“明明是蝴蝶啊!”孩子也辩驳说:“不是,是蜻蜓!”母亲终于耐不住性子而责备孩子:“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蝴蝶、蜻蜓还分不清呢?”孩子委屈地跟妈妈说:“我看到的真的是蜻蜓。”母亲这时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身边,抬头真的看到了一只蜻蜓。
原来是母亲与孩子的高度不同,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如果最后这个妈妈没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那她将永远不知道孩子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境界与问题,还可能因此错怪了孩子。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学生在儿童教养院做义工后的分享。一群大学生到教养院关怀了一阵子,发现有一个孩子总是撑着一把伞,蹲在墙角,不说话也不理人,久了也就没有人跟她互动。有一天一个学生心血来潮,她很想知道雨伞下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她撑起一把伞蹲在孩子的身边,这时孩子抬头看着她说话了!孩子问这个学生说:“你也是蘑菇吗?”
原来这个孩子一直把自己当作一朵蘑菇,跟别人是不同的,而因为这个学生的好奇,终于进入了她的内心世界,最后将她转介到儿童心理辅导机构接受治疗。
这两个小故事,让我重新思考老师这个角色。刚开始教书时,总是一股脑地想把所学都教给学生。不管学生懂不懂,跟不跟得上。过去我教的是经济学,需要利用图形与数学作为分析工具,而这些对于非商学院的传播科系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曾经有一个新闻系的学生问我:“老师,你可不可以不要教数学,也不要教图形?”我想了想,回答他:“那我要教什么?”
我只会这样教啊,因为我就是这样学的!当时我并不懂什么是因材施教,因病给药。渐渐的,我看到了学生脸上的无奈与困惑,才终于了解到要改变的是我,不只是学生。不同背景的学生,就像不同的米,我应该适时的调整水量与火候,当然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与陪伴。
教书十年后,我重新回到学校进修,看着艰深无比的课程,我也很渴望老师可以看到我脸上的困惑;可惜的是,老师总是视若无睹,甚至无情地羞辱我。这大概是我的现世报吧!我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要这样对待我的学生,因为我自己尝到了那种苦涩的滋味。
在〈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依众生根器化现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之。我想这除了是四摄法中的“同事”之外,另一层的意义,便是与众生站在同一个高度,以同理心,看待众生面对的问题,再适时地引导与教化。我们熟知的鱼篮观音即是如此,观音菩萨深知众生习性,以方便法循循善诱,最后达到教化的目的。
2005年,我和几位老师带着五个大学生到泰国北部──清迈做教育志工,教华语。在泰缅边界著名的金三角,住着一群“亚细亚的孤儿”。他们没有国籍、没有身份,是亚洲的边缘人。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不愿归化泰籍。最后为了下一代,迫于现实还是屈就了。白天他们在正规学校就读,学泰文,放学之后才在部落里简陋的教室学中文。
假日,我们带着满满的爱心、先进的设备到山地部落办营队。电脑、投影机,还有精心制作的教具,一切就绪,开始上课了。小朋友们看着像电影一样的投影机萤幕,兴奋得目不转睛。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延长线负荷不了先进设备的庞大电力需求,烧掉了。授课老师瞪着大眼睛看着我说:“没有电脑怎么上课?”我说:“写黑板啊!”大伙七手八脚地开始找粉笔,终于找到像宝贝一样被收藏着的粉笔,而每一段只有指甲一般的大小;在台。湾。,这些早被当作垃圾处理了。
接下来的团康课程,大学生们设计了新奇的分站游戏,孩子们把鞋子脱了,开心地跟着老师和大姐姐们一起玩。我在教室里准备着下午的课程,一个孩子羞涩地走到我面前,递给我一张刚才上课发给他们的白纸,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我随手拿起来,折了一架纸飞机给他,他开心地在教室里飞舞。外面的小朋友看到了,纷纷拿着白纸来要纸飞机,一下子教室成了飞机场。原来他们要的快乐是这么简单!
下课了,我们发给孩子们有着精美包装,五颜六色的糖果跟巧克力。不一会儿功夫,教室内外都是糖果纸。我跟孩子们说:“要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孩子狐疑地看着我,点点头跑开了。我看着地上的纸屑一点也没有减少,就再跟孩子们说一次。孩子终于开口了,他们说:“我们家没有垃圾桶。”刹那间,我愣住了。这个部落,没有垃圾车,更没有焚化炉,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带来的除了自以为是的爱心之外,还有不属于他们的文明污染与欲望。
另一批老师与学生进入一个更穷困的部落,当地华语学校的校长要求的课程之一,是教孩子们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依着标准的教育方式,分成几个步骤说明。第一、先开水龙头把手冲湿,然后用洗手乳……老师和大姐姐们卖力地教,孩子却一脸茫然,终于一个孩子说话了。孩子说:“老师,我们家没有水龙头。”大学生们心头一阵酸楚,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洗手对我们而言,是这么简单又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会是问题。
这趟的志工之旅,我想我们是受者,而不是施者。在我过去的经济学教学中,第一堂课教给学生的概念是:“资源有限,欲望无穷”,也正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要学习如何分配,才能有效的满足我们无穷的欲望。可是在那里,因为资源有限,选择不多,所以他们可以安于简单的生活,而不用太伤脑筋。
我们在上山之前被告知,不能饮用当地的水,甚至连洗手都不行,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抵抗力。看着孩子们自在地在山里跑跳过生活,而我们却是绑手绑脚的,我实在不知道幸福的是他们,还是我们?以世俗的眼光,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什么都有。学佛之后,慢慢地体会到,其实我们拥有的尽是由贪念堆积而成的幸福,想要的永远比需要的多很多。
在《佛遗教经》中,世尊教导弟子所谓的无求功德。世尊说: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我曾经在医院当义工,看到生的喜悦,也看到加护病房内外的两样心情,看到因为亲眼见到儿子跳楼自杀的师姊,刹那间重摔倒地而成植物人。我也曾经无语地面对学生哭着问我:“被杀害的妹妹,法医解剖完了,现在怎么办?”还有学生问我:“从小照顾她长大的奶奶去世了,现在在哪里?”如果没有学佛,我想我只能跟着她们一起哭。
福报有限,业力无穷!福报怎么样才能有效率地分配于生老病死之间呢?没有人可以告诉我答案。2010年三月底,我参加了这一生中的第一个观音七,一个梦境让我深刻反省,人到临终时,自己做不了主,别人帮不上忙。
观音七结束后,我回到台北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辞呈。从七岁入学到辞去教职,我的生活圈始终离不开校园。当我开始在道场学习做义工,就像刚进小学的新生,懵懂无知,跌跌撞撞,充满好奇,又有些恐惧。我会犯错,就像孩子们一样。我想学好,也想改过,我也曾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我甚至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许多的良师益友,屈就我的高度,弯下身子来陪伴我,今天我才有机会回到这里,我真的很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