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6|回复: 0

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赢一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20-2-16 04: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赢一生!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筹划20余年,最终率领越国的军队灭亡强大的吴国,报了当年险被灭国之仇,并且称霸一方。就在他被勾践封为上将军,统帅全国兵马,成为越国的三号人物之时,他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到异国去经商,他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迅速成为地方首富,之后散尽家财再次改名移居,如此先后三次成为首富。他的后代沿用他的方法经商,最终都富甲一方。晚年范蠡自号陶朱公,后世则把陶朱公作为商业的鼻祖进行供奉。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多如牛毛,但绝大部分只是在某几件事上成功,像范蠡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却不多见。


    一是不争的人生智慧


    老子说: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尤,无执故无失。范蠡是复兴越国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争功,更不争权夺利,而是信奉“夫唯不争,故无忧”理念。因为不争名利,所以越王伤害不了他。


    范蠡一生中很多事都体现出他的“不争而善胜”,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从大的方面讲,他不与社会争——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也许这正是范蠡被后人奉为文财神的原因之一。


    二是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灭,故道诫之。范蠡乘舟去,道意谦信,不隐身刑剥,是其效也。”《老子想尔注》。


    吴越战争胜利后,范蠡及时身退。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他及时离开,文种不听,对越王勾践存有幻想,仍贪恋着官位,争竞的名利。


    范蠡抛弃名利,得以全身而退,而文中却遭杀身之祸。这是他“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三是体察细节的人生智慧


    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


    从细节处,范蠡察觉到了杀身之祸,而主动逃避。


    四是祸福相生相随的人生智慧


    “祸兮福所依”祸福相生相随,范蠡深谙此道,最善于在福的顶端看到祸所伏,果断离开。


    范蠡到了齐国,在齐国海边围垦种田。齐国聘他为宰相,他有了“不祥”之感:“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在智慧的带领下,他立即离开了齐国,隐藏于陶地。


    五是选择的人生智慧


    范蠡选择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陶在古时处于各国之间,是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它北临中原,南接吴楚,交通便利,正是个经商的好地方。他就是在这里生活的19年中三致千金。


    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范公霸越而泛海,琴高执笏于宋康,常生降志于执鞭,庄公藏器于小吏,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于朝隐,盖有余力故也。何必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后乃成户?”


    六是厚道的人生智慧


    传说魏国国王面临一个案子,“群臣一半以为罪,一半以为不当罪”,魏王不能决断,便请范蠡来帮忙。


    范蠡先讲了一个故事:“我家中有两块白璧,这两块璧的颜色、质地、直径都差不多。但价格不同,一块值千金,一块值五百金。”


    王问:“直径与色泽差不多,怎么价格差那么多呢?”


    陶朱公说:“侧过来看,一块比另一块厚一倍,所以值千金。”


    范蠡在这里所说的“厚”即忠厚、敦厚。


    七是仗义疏财的人生智慧


    范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很多钱,但他不当守财,经常仗义疏财,这在古代是不多见的。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


    范蠡仗义疏财的人生智慧,来自于老子的财富观念。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想想看,这话说的却有道理,那么多富豪破产,又有那么多守财奴,有哪一个能将财产流传至今呢。


    八是识人识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的人生智慧从他救他的小儿子可见一斑,表现于善于识人用人的人生智慧,也表现了他识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居陶,生少。少子长大后,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而死,该是如此,但身价千金的人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让少子去前往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


    范黎长子也请命想去,范蠡坚决不同意。长子说:“家有长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让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说完欲自杀,夫人连忙说:“派少子去,未必能救次子,而先失去长子,怎么可以这样?”


    范蠡不得已派长子去,命其去找庄生帮忙,并叮嘱说:“到楚国后就进献千金给庄生,听任他从事,千万别与他争。”长子出发了,却在路上私积数百金。


    范蠡长子到楚国后,把信和重金交给庄生。临别时,庄生告诫说:“你赶快离开,千万别停留,等你弟弟出来后,别问是怎么回事。”


    长子却没有听从庄生的话而私自留下,并把路上私积的数百金,分送给其他的自认为能帮上忙的楚国贵人。


    庄生家很贫穷,但他以廉直闻名于国内,自楚王以下人民都像对待老师那样尊敬他,作为信义之人,庄生对于范蠡进献的黄金,并无意接受,而是打算在事情办成后再还给他。而范蠡长子并不知其意。


    庄生入见楚王,禀告说:“我观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个位置,表明楚国会有灾害。”楚王平素信任庄生,向他了解解决之道。庄生回答说:“只有德行可以消除。”楚王决定赦免罪犯来消除灾害。


    楚国贵人得到消息后连忙给范蠡长子报信。范蠡长子想,既然弟弟可以获得赦免,千金送庄生,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于是就又重返庄生家。庄生惊讶地问:“你怎么还没走?”范蠡长子回答说:“我听说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来告知辞行的。”


    庄生明白了他的想法,就说,你自己进房内取金子吧。范蠡长子带走了金子,独自欢庆。


    庄生因范蠡长子的行为感到羞辱,就入见楚王说:“您想以德行消除灾难,可我听见路人都说陶的富人范蠡之子因杀人囚禁在楚国,他家人用重金贿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体恤楚国而行赦免,是为了范蠡之子 。”


    楚王大怒说:“寡人虽不德,怎么会因为是范蠡之子就特别照顾?”于是令杀掉范蠡之子后,明日再下特赦令。


    范蠡长子呢,自然是带着死讯回到家。母亲和国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他弟弟会被杀,不是他不爱他弟弟,是有所不能忍呢!他从小与我在一起,见到我的困苦,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弟生在家道富裕之时,坐乘完备,并不知财富的来源,因而很容易弃财,不会吝啬。我先前决定派少弟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家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我日夜在等他的丧讯传来。”


    范蠡派子救小儿的故事,也被称为“三聚三散”的最后一“散”的故事。


    范蠡每到一处都能成名于天下。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聚后散中,表现出人生的智慧,而给后人带来的则是人生哲理的启迪。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9 04: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