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59|回复: 0

藕益祖师: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往生。可否发菩提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6
    发表于 2012-3-8 2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藕益祖师: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往生。可否发菩提心?

    藕益祖师:或谓: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称名。

    此大不然!经云十恶五逆得往生者,必过去曾种菩提种子。若无菩提种子,何能遇善友?纵遇善友劝发,亦何能顿生信愿、称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净业之士,急须荐取妙心,发菩提愿,称念阿弥陀佛,虽不断惑,亦能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不可思议法门;十方诸佛;以无量舌,无量音,叹此法门,犹莫能尽。应当谛信而力行
    天亲菩萨《往生论》注:只为受乐而想往生极乐世界者,不能往生。(注:《往生论》就是净土五经一论的那部论)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是故言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者,谓彼安乐净土,为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之所住持,受乐无间也。凡释回向名义,谓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一切众生烦恼草木。若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譬如火忝,欲摘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未尽,火忝已尽。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此中言方便者,谓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至于屠夫张善和临终十念往生一类的恶人临终十念忏悔往生,请参考下面的祖师开示:
    一。藕益祖师:或谓: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称名。

    此大不然!经云十恶五逆得往生者,必过去曾种菩提种子。若无菩提种子,何能遇善友?纵遇善友劝发,亦何能顿生信愿、称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净业之士,急须荐取妙心,发菩提愿,称念阿弥陀佛,虽不断惑,亦能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不可思议法门;十方诸佛;以无量舌,无量音,叹此法门,犹莫能尽。应当谛信而力行之。                                                                       
    二:黄念祖大德\莲池大师讲解下三品往生!(选自黄念祖居士文集)
    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念是理一心,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要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什么样的罪?八十亿劫这么长时间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就消灭了,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弥陀化身,指明个中原因,《观经》中所说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哪。到了理一心自然破无明,见法身,功德不可思议。

    至于《观经》中临终十念而得往生,与上所论一心之念,是同是别。莲池大师于《疏钞》中,论之极为精确。《疏》曰:「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人有疑言,罪既多劫,业重障深,久勤忏摩,渐积功德,庶可消亡。而念佛一声,灭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此之至心,正属理一心。一心既朗,积妄顿空。喻如千年暗室,岂以一灯,暗不速灭。故『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经》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云:『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莲池大师谓《观经》之「至心」,即理一心。盖临终亲见狱火,乃生实信,故能顿释万缘,唯提一念,念念离念,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如是临终十念,契理一心,故得灭罪往生也。


    三:1。藕益祖师:《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
    解:或谓闻白毫名字,功德不可限量。闻一佛二菩萨名,灭无数劫罪,岂现前恶法所能较敌。噫,误矣。不观占察经邪,经称地藏菩萨大悲愿力,诸大菩萨皆不能及。其言曰,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若杂乱垢心,称诵我名字,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故。
    盖杂乱则无定,不与奢摩他相应。垢则无慧,不与毗婆舍那相应。不与二观相应,则不知地藏法身,诸佛法身与自己身,无二无别。故不名为闻也。智者大师释十六观经题,必约三德秘藏。释法华经题,乃以九旬谈妙。故曰若闻首题名字,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若不如所解释,安获无量功德。
    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

    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
    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阿公阿婆的菩提心

    「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你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你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圆满的佛果,不是分证佛、不是相似佛,他是圆满的佛,当然是纯大乘。不但是大乘,过去多少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一乘法,凡夫直接成佛的大法,不可思议!我们再往下面看,就愈看愈清楚了,「至於彼国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是称声闻」。所以等於他方世界的小乘,是这个意思,从他在那边修学,逐渐逐渐向上提升,你看从人天提升到声闻,从声闻提升到菩萨,这是讲他在那边变易生死的变化,像念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是这麼个意思。但是他是纯大乘,纯是菩萨。「非是只求自度之二乘」,如果说只求自度,没有度众生的念头,这个人去不了的。「若只求自度,不愿度他,则是未发菩提心」,跟菩萨乘不相应。「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所以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我们对於这些老太婆老阿公就产生怀疑,为什麼他念佛能往生?然后我们就晓得,藕益大师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他没有学过经教,他不懂什麼叫菩提心,他真发了,真发了自己不知道。所以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你去问问,他们在生的时候非常有慈悲心,无论什麼人有困苦,他都全心全力去照顾、去帮忙。所以他不是只顾自己的,他能够舍己为人,这就是菩萨心肠,又是真信切愿,他怎麼会不往生!所以发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发菩提心,实际上他的心早就发了,所以他一向专念他就能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说: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

         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

    有人说念佛号就能往生,可您说“应发菩提心”否则不能往生,究竟哪个对?

    夏坝仁波切:

    这不是我说的,是《无量寿经》说的,是《观无量寿经》说的,是《阿弥陀经》说的,所以我也没办法。我这个人胆儿比较小(众笑),对佛经里面说的话我不敢妄谈,所以你自己再读一读吧。

    《观无量寿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里说,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是《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

    《无量寿经》里面也说,“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下辈人住大乘者,当发菩提心。这是《无量寿经》里面说的,不是我说的,千万不要以为是我说的,这是不对的。好像我给了你们一棒子,我实在要向你们道歉,真的,但我并不是对你们乱说,经里边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的。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19 05: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