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484964277

[原创文章] Re: 施食感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4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50
发表于 2012-2-23 1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唱歌、天眼、功德簿、见地下的人家、穿越时空,我的前几世

随喜赞叹师兄!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5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64
QQ
发表于 2012-2-23 1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唱歌、天眼、功德簿、见地下的人家、穿越时空,我的前几世

随喜赞叹师兄!
愿今生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23: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仙唱歌、开天眼、见地下的人家、穿越时空,前世

原文地址:泄露给有缘人的“天机”       作者:光明净照

以下如梦似幻的知识,只被全球极少部分人掌握,首先不需要去神话它,免得一头雾水,也不要用现代科学的物性思考去看待,免得走入误区。它只是一种存在,一种未知的存在,一种久远的超越的知识,用很平实的说法更能让人知晓。希望那些有灵性觉知的人能真正读懂它并为己所用,然后能推己及人,点化和造福天下苍生!
人类所具有的潜力和被封印的超级能量
受外在黑暗堕力的干扰,人类一步一步失去了用自己心识体察宇宙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现代人类的潜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你自我发现和使用这些潜力,用自己心识操控能量运作,并作用于物质,那一切物质在你眼中就不再是束缚。
首先你的生命可以达到天命,就是你的肉体可以活到本来应该存在的时限。人体这个机体最初的设计寿命年限是一万岁左右,极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到这个时间,是因为心识失去了对机体的操控,机体运作被一些黑暗堕力干扰而加上了封印。只有用自己心识能才能打破这个封印。不要说长生不老,只要是物质的东西都是有从生到灭的过程。只是能达到真正机体的寿命,然后再换一个机体继续开始物质界的新生活,这才是长生不老。不需要物性的食物,只需吸收能量也能让机体存活。无需呼吸,用聚能也能让机体存活。无需水份,可自行转化外在物质的水份。但我们现代人类为什么却用物欲来填满自己?后面讲到群灵魂的文明时再说,现在主要从单个的灵魂讲起。

然后你只需开放你的灵性,不需要从外来学习知识,你还是能体察到宇宙的一切知识,因为一切信息是不灭的,它永远在那里。你只需用你开放的心识去体察,一切知识都会一目了然。为啥叫一目了然,这个“一目”不是用你物性机体的双眼去看,而是用你深藏在大脑中的灵性——“第三只眼”去看。有了这些知识,用你的心识去运用,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在宇宙中的自由。这个自由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来考虑,它不是为所欲为,它代表的是你自己的自由,但不能去改变你周围的一切,因为心识和能量一样有作用和反作用。大家都知道天书,天书从物性角度看是真的无字的,因为天书要从心识角度去看,你需要什么,它就显现什么。可惜我们第三只眼被深藏,心识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我们一直用物性来压制自己的心识,反而认为这些物性才是真理,所以极大部分人都无缘得到知识,无眼识别天书。大家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但这种力量是如何体现的?

它的力量就是学会用心识去操控能量,用能量去改变物质。如果你以为心识能直接操控物质,那就错了,物质是能量的幻象,心识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但你可以操控能量去改变幻象。你一旦学会了操控的知识,就会拥有很多现代流传的超自然能力。比如你可以在物性空间消失,古代称之为“隐形”,其实只是你将自己物性机体虚化而已;你可以不借用任何交通工具而瞬间到你想到的地方,古代称之为“遁术”,其实是你先将自己的物性机体虚化变成能量,然后在物质能量海中穿越;你可以自由在空中飞行,不需要任何物性支持,古代称之为“乘风术”,借助此,你能将自己机体变轻,可以在风中飞行;你不需要挖洞,就能在地下行走,古代称之为“穿墙术”,其实只是虚化身体在物质的能量海中散步;你可以变形为任何物体,古代称之为“七十二变”,这个就是用心识改变在物性中的机体,特别能体现物质是幻象的能力;你可以和任何单个灵魂沟通,即心灵感应,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心的层面,不需要语言的翻译就能沟通,所以你不但可以和动物说话,和植物交流,和大山相应,还可以和外星人进行心灵感应,甚至可以得到佛的指导。只要是灵的个体,你就都可以交流。你还可以在宇宙幻境中游荡,想到哪个星系,都能随心所欲。你还能看见宇宙幻象的变化,以及无限中有限宇宙的能量边缘。你会感觉你好象就是造物,你还能用心识制造一段时间和空间。其时这只是你心识的正常能力。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幻象,很对,这就是在物质幻境中。在物性幻景中,每个人的心识潜力和能量从现代人类被蒙弊的水平来说都是超强的。

所以任何你能想到的能力都能达到,这就是用心识释放自己的超级能量。这就是每个人的灵魂具有的神性,不过要知道这只是神性,还不是佛性。不破物质界,不得佛性;不得心灵平静,不得佛性。当你具有神性时,不是用这种能力去控制和操控物质,如果你这样想,一念之差就会顿入魔道。这些能力只是灵魂的所具有的正常的能力,每个灵魂都有这个能力。你改变自己可以,改变外在的存在就偏离了本来的佛性。虽然你有这样的能力,你要脱离物性,就要知道宇宙运行的法则,就是“道”。得“道“后悟一之空性,破物质界然后心灵平静可得佛性。
灵魂群的文明地球操纵封印

灵魂不是单一的运动的,而是以灵魂群的方式整体存在的。地球就是一个大的三维度灵魂群,宇宙是一个大的七维度灵魂群。灵魂群在物质和能量世界的机体转化也是以整体的方式运作,于是就存在灵魂群的整体文明。因为七维度以上是一真心识空间,是一个整体统一的按宇宙心识运作,也就无文明说法,文明存自于七维度以下。文明主要分三大类形:物质界的电性文明,物质界和能量界的磁性文明,能量界的光性文明。电性文明存在于三、四维度内,磁性文明可存在于三到六维度内,光性文明可存在于三到七维度内。但普遍出现的是:电性文明在三、四维度内,磁性文明在五、六维度内,光性文明在七维度内。这是因为灵性指导不足,但也是一个自然的灵魂群的发展过程。在一、二维度内,只有灵魂群落,因无智力的出现,也就无文明可言。这几个文明的主要显性如下:
首先要说灵性对文明指导的作用。灵性的指导能让文明按宇宙的运行规则办事,和宇宙相和谐统一。如无灵性指导,而让文明按自我意识办事,就会导致文明因不合宇宙的运行规则而衰败,只能有短时间的发展,而无长期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只要有正确的灵性指导,不管是电性文明,还是磁性文明、光性文明,都会长期按进化的方式存在。如按自我意识的欲望指导,则都会走入退化的误区。电性文明以物质的研究为基础,以电的技术作为文明的动力;磁性文明以物质的多态能量研究为基础,以磁的技术作为文明的动力;光性文明以能量研究为基础,以光的技术作为文明的动力。在不同灵魂群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文明相匹配。地球目前就处在电性文明和磁性文明的转折点,有可能向磁性文明和高等级的电性文明转化,从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转化。

地球的电性文明是一个以自我意识的欲望为指导的,被高维度的另类灵魂机体的文明所暗地操纵的野蛮、危险和落后的文明。当灵魂机体升华到行星控制法,就能控制一个行星,还不需要很多人,只需少部分人就能对一个行星的物质、能量场进行控制,甚至可以深入到人的表面意识、潜意识和梦境中,以地球人类不能察觉的方式进行的全面控制——因为它们比地球人类有更高级的科学和能力,它们以DNA混血对人类物质机体进行控制,以改变地球的能量场,从而对地球行星进行全体控制,即以高灵力对人类意识进行控制。它们的手段是人类从物性角度看不到的,它们虽然让人感觉是无形的存在,但确是真实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这是因为二法能量界和多元物质界的固有特性。

如果用光明力量和黑暗力量来说来自高维度灵魂的控制。因为宇宙的统一性,光明的力量根源可达到十维度,因能量二法性,黑暗力量的根源可达造物的七维度。光明就是一种自然的、按宇宙运行规则的运动的力量,黑暗则是一种对下层维度有控制欲的力量,这两种力量以很多不同的星空维度的文明而存在。光明力量一般不干扰其它低维度文明的发展,只是在重要时刻进行灵性的指导;而高维度的黑暗力量却一直对下层低维度文明进行着控制,因为它们知道宇宙的一些运行规则,所以这种控制是暗地的、无形的,但却一度影响了地球文明的正确发展——让地球文明走向扩大自我欲望,和自然对立,人以自私的方式存在,宣扬物性,远离灵性,多层次的等级控制制度,追求个性,不求共性,这就是没有灵性的指导、以自我欲望发展的结果。这就是高维度黑暗力量所需要的,因为我们和它们一样有控制欲。如果我们地球文明按此发展也能在星空中旅行,那我们地球人类在星空中能做的就是殖民其它星球和太空,从其它星球找资源或者和其它星球文明作战,这和黑暗高维度高科技外星人做法一样。三千多年前,高维度光明力量曾通过灵魂转成三维度的人类机体对人类进行了很多灵性的指导,准备让人类走向进化的文明,但某些人类却利用了这些,将其编撰改造后变成了控制人类的工具,这就是宗教。所以,地球文明的前途大致有三:一是还是按这种文明发展下去,最终走向自我文明的毁灭;一种是在高维度黑暗力量控制下,成为控制宇宙物质界和能量界的作战工具;另一种是在高维度光明力量控制下,成为宇宙的进化力量。
现在说人类机体的封印。封印就是封住了人类的神性。造物对人类的封印一是割断了人类机体和灵性的联系,但留下了缺口,就是“第三只眼”。二是限制了人类机体的寿命,但也留下了缺口,就是DNA的能量场。三是限制了人类机体能量来源,使我们靠物质生存,也留下了缺口,就是意识的能力。因为这样,我们人类才会被高维度的黑暗力量所控制,高维度黑暗力加强了封印,对人类和地球能量场的改变,它加大了对缺口的封堵,首先是压制“第三只眼”的能力,封锁DNA的能量,用物质来降低意识的能力,这样人类就在其控制中而不知灵性的指导和能力。

宇宙坛城宇宙法则
这样无限的灵魂在怎样的一个庞大的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看看绝对宇宙绝对的实相,其实宇宙不是一个,在绝对宇宙的本源的无限中,宇宙是有限的;在地球上的有限中,看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单个宇宙是无限中的有限,有限中的无限,并以多重多层多个宇宙而存在,每个宇宙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都是从最大那个中央宇宙中变换出来的,现在宇宙看上去只有一个中央宇宙和七个生成的宇宙,以后还会因绝对宇宙的本源中心识要求变换更多个宇宙。每个宇宙都相互联系一起。宇宙中有多种维度存在,有点象佛教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坛城。每个维度有很多层面的能量性和物质性存在,并相互交织一起。每个层面有很多时空,时空不一定以线性存在,有弯曲、圆性、折线性等依能量和物质变化而存在。这些全部重叠,交叉在一起构成了无比复杂庞大、超出任何想象和任何知觉的一个无限存在。无限的灵魂的心识运动,无限的能量流动和无限的物质存在就处在这个无限的范围内。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着,一刻不停,并无限的进行下去。



在宇宙中,以心识为中心所做的任何事,不管好坏都是允许的,但受无形宇宙运行法则影响,自己的做的事要自己去负责,因为一切都是公平的、平等的、统一的。下面讲讲宇宙的一些法则:



宇宙空无法则(空无性,无限性):一切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也是无意义的——从无限来看是无意义的,从短时间来看是有意义的。只有空无才存在于万物之中,空间极大为无,极小也为无,时间的极大为无,极小也为无。



宇宙神圣一体法则(一真性):都是来自于无的源头,生生不息的变化,无所不在,万物共存,一切都是统一在一起的。



宇宙二法阴阳性法则(二法性):正负,阴阳,男女,雌雄,内外,两者同时依存,同时重要。

宇宙不停变化丰富的法则(多元性):一切都在向各方面不停地衍化、转化、变化、循环,没有停止和结束,这就是幻象的无限变化。

宇宙因果法则(相互作用性):一切有来源,也有去处,有缘有因,相互作用的任何一方都联系在一起,作用和反作用,因缘、因果无限交叉。

宇宙公平法则(公平性):对待一切都是公平的,从而支持无限的存在。

宇宙同时永久存在性法则(存在性):一切的存在都是在一起的,分不开,它永远存在在那里,需要时用心识去取出信息就行。

宇宙自然持续性(连续不停性):变化没有开始和结束,也看不到开始和结束,无限了还是无限。一切是按宇宙法则在自然延续,如果自己想去改变和控制,就会得到恶果。自然无干扰的变化。

法则是无形的,却将一切存在都自然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道家所谓的“道的运行”,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因为其深入心识,语言又怎能说明?

宇宙和地球的阴阳神魔传

下面讲造物说。如果将光明类的进化生命用“神”来代替,那么黑暗类的退化生命则可用“魔”来代替,于是阴阳结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变64卦,然后变4096卦,卦卦不息无穷尽,可知造物二法性向下维度的多元性转化,越来越复杂,但都是由阴阳二体变化而来的,阴性灵性共性的进化光明力量和阳性刚性个性的退化力量,在宇空中生生不息。黑暗光明两面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到六维度这种游戏不停的进行,复杂变化超过想象。这种现象可叫神魔斗,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榜》可见其踪迹。相互间都是不能毁灭对方的,这种阴阳结合,神神斗,神魔斗,魔魔斗,都是灵魂生命的心识变化,一念成魔,一悟成神,相互转化运行,一切逃不过“道”的宇宙法则。整个宇宙都是这样,地球也在其中。各种高智慧生命文明中传说神话不断,各个星空种族交织在一起,因为大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是每个灵魂都在进行不同的生命体验。

在造物的七维度,黑暗和光明、神和魔就是中国古哲学的阴阳二气,独阴不长,孤阳不生,阴阳相抱,生生不息。这种黑暗和光明的对立就是阴阳的对立,神魔斗就是阴阳缠绕,阴中阳,阳中阴,二元交合能量遍布宇宙,这种黑暗和光明的力量即神和魔之力,就是造物的能量来源。宇宙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在其推动下越来越复杂,生命越来越多,灵魂、物质和能量的结合多姿多彩。谁能将阴阳二气合为一真,谁就能破能量和物质的虚空,进入更高的心识空间。从七维度开始,这个缠绕的造物能量向下变化出更多的生命,向外的张力,向内的缩力,向上的拉伸和向下的堕力,黑暗和光明的对立,神魔斗也越来越复杂。缠绕能量向下则变化为六维度。
六维度宇宙天人是光能量机体,其光之身体外形约有几种:带飞翼的天使般的神仙,无飞翼龙形的光音天人,带四肢无飞翼的人形光之精灵,恶神般的金刚大能,圆圆如蛇之盘绕的魔性之光等。向下的生命机体基本上都是以它们为模型,这也是佛经上所说的六道轮回中天道中的最高层次。光能量机体会因为能量减少而变弱,但这个光能量机体可能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可能是具有上千万到上亿地球年的存在,它们具有在宇宙中自由穿越的能力。五族光体代表了宇宙的至刚、至强、至纯、至柔、至弱的力量,和来自灵魂心识进一步的演化。它们在宇宙之巅都想用能量去同化其它族类,于是不同天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缠斗关系,谁是神,谁是魔,谁是仙,谁是妖,很难分清,只能从灵魂的相对角度和心识变化来说,因为灵魂有了更多形态和变化,心识也更复杂,能量的交叉也更复杂。最后当五族能量融合一起,每个种族,每个单个灵魂生命才真正同化在一起。天人们的聚集形成光性文明,即神的国度,其光辉和能量向下变化为五维度。六维度生命虽不具有造物能力,但却是生命的播种者,在造物的世界中,它们在适合的地方播种生命,不同的天人播种不同的物种,生命因此而多彩。

五维度星系天人是一种透明和半透明的晶体状能量机体,如聚合的蒸气般样子。外形从六维度中变化的更加复杂,有几十种形态,但主要形象基本相同,只是局部有变化。晶体状能量机体也能存在很长时间,但因晶体能量减弱而变化,可能据有上百万到上千万的地球年的寿命,能在星系间自由穿越。在这个维度,神魔斗,黑暗和光明的对立,相对性的对立也越来越复杂。各种族在自己的星系进行同化一体,每个星系都是大同小异,本星系同化完成后再向其他星系转移。星系内部一体,整个星系一致对外。星系天人、星系仙人的聚合形成磁性文明,即平和的国度,它们的能量向下成为四维度。五维度生命,不是生命的播种者,但却是生命物质机体改造者,播种的生命会得到它们的改造,不同的星系天人改造不同的物质机体。

四维度恒星天人是一种多态晶格的液体状能量性机体,外形比上维度还要复杂,有上几百形态。这种液体状能量性机体会因液态能流失而失去,故其可能有上万到几十万地球年寿命。他们能在恒星系间穿越,相对性越变越复杂。在本恒星系同化后,会向其它恒星系行进。它们的聚合形成磁性和电性文明,即高科技国度,它们的能量向下成为三维度。四维度生命不具有物质机体改造者,但却是物质世界影响者,常出现在人类的神话中。

三维度、二维度、一维度,即我们所知的维度,其间的生物多为有机物质体,寿命有限,可能有几十到几千年寿命。从微观到宏观,现代科学已说明了其有多复杂。星球上的文明,它们的聚合形成低电性和火性文明,即普通国度。是因为有人类存在才有二维度、一维度,而不是从一维向上。三维人类只是物质界的使用者。人类连本星球都还在分裂,还没有同化整个星球,更不用说从星球文明进入星际文明,但不久的未来就是文明转型期。

所以,在七个维度的世界,阴和阳,光明和黑暗,神和魔,人和鬼,两面对立的复杂变化形成了不同的传说和神话,形成复杂的时空和事件,形成复杂的过程,变幻无穷,超过想象。来自七维度的光明和黑暗的对立缠斗从上到下不停演化,创造了复杂生命,灵魂在其中体验不同的角色。由识所创造的世界,在造物能量辐射下变造了一个复杂的结构存在,整个宇宙因此而搭建完成。每个灵魂都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体验不同的存在。于是,灵魂机体转化也在其中形成,这就是一个简述的造物过程。本源从心识空间先创造出维度这个复杂结构,再是造物造出生命在其中,灵魂因心识不同各归其位。人人皆神,人人在宇宙的浩大复杂的信息“封神榜”中都有封位。每个维度都被上一个维度所无形控制,在这个能量和物质的维度中,灵魂留恋能量就在能量圈中机体转换,灵魂留恋物质就在物质圈中机体转换。这就是能量和物质的虚空。如要不想被能量和物质所控制,就要打破这个虚空界,才能得以返回心识空间,接近绝对宇宙的本源。

三维太阳系和地球简史

百多亿年前瞬间形成宇宙后,在太阳系的位置曾出现过一个大恒星,经过几十亿年演化,在大恒星及其行星上形成过宇宙中最早的智能生物和文明,它们是本宇宙最早的一批高等生物和文明。他们的文明有三种归宿:一是文明发展走向深空中其它适合星球(平行维度发展),二是文明人类向上变成高维度的生命(向上维度发展),三是自我毁灭(不发展和向下维度发展)。然后,这个大恒星走到寿命的最后变成超新星而爆炸。

爆炸后的空间在宇宙中形成一片空间泡沫区。50亿年前左右,爆炸后的的物质聚合到一定时侯首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太阳。太阳甩出的物质和吸附的星空物质在太阳系外形成一圈物质层云,这些物质的聚合形成了太阳系的最初几大行星,即现在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泰坦星,其中泰坦星是太阳系中过去最大的行星,约是地球的100多倍大。泰坦星也曾出现过文明,那是太阳系最初的高等生物和文明,是完全的巨人族和巨性生物。但之后不久毁灭就到来了,深空中一个脱离其它星系轨道、比泰坦星小不了多少的星球向太阳系直奔而来,它的前进路线前面就是泰坦星。一亿多年前,太阳系最大的碰撞出现。两颗行星的碰撞,造成了外来星球和泰坦星的分裂。碰撞后,外来星球和泰坦星分裂成很多块,但外来星球破裂的大部分被太阳系能场所控制而形成太阳系的大椭圆轨道行星和部分大小慧星。留在泰坦星原轨道的分裂物质,小的形成了小行星带,大的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之后地球上形成了最初的高等生物和文明,那是几千万年前的爬虫类文明。这个文明一部分走向深空,一部分走到地底,然后就是多次人型高等生物和文明。最近一万多年前,智人的出现就是现代文明的开始。再后面的地球历史见现代的历史书。人类的未来也会有三种归宿(见上段)。

本宇宙才百亿年,按照一个宇宙千亿到万亿的生灭时间,我们宇宙是个新生宇宙,人类还有更长的未来。七维度的一日就是三维度的几十亿地球年,从七维度出一念,在地球已上千年。七维度造物三日准备才造出我们的这个宇宙,新宇宙也才过三日。人类文明只是渺小的一瞬间,人类只是在真实的梦境中生存。

再讲一下佛之步步化身,在心识空间已破虚空的佛陀们如果要化为人身教导大众,只需在一步之间,一个念头,就会在某个三维时空化为肉身。在对三维文明大众指导后,下一步就返回。这是不是比梦还短,一个人几十年其实就是瞬间之梦,下个梦只不过是再换个机体而已。

人体九重天

为何说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是心识、能量和物质的三结合体,是宇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宇宙的表现,这就是身即宇宙,宇宙即身,大我是小我,小我是大我,一切本无分别心。对于现在三脉七轮的灵能有很多说法,很多都是从物质和能量角度来说。本节下面内容为秘中秘,不见任何文字流传和宗教经典。如果看破即身,去掉我执,可得圆满。

人体和宇宙本源衍化的结构相对应。首先三脉七轮不是物质的存在,而是能量的存在,用现代科学把人体分成原子也观测不到其存在。三脉七轮是灵能的能量通道和能量点,每个能量点代表一种精神力量,每个能量点都能唤醒人体一部分神性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特异功能、五眼六通。现在很多人都去追求这个功能,但其只是能量的反映,越追求越不能圆满,重要的是要了解心识的人体九重天。所以身体就是物质,三脉七轮是能量,但大多都漏掉了人体中心识的表达。因为是秘中秘,多见隐传,不见明传。就算将秘中秘说出来,大多数人也不会理解,但有灵性感觉的人应该一点就通。

首先不要用唯物的观点来说,也不要用宗教去神化它,但会用到一些已存在的宗教中名词。人体心识部分九重天,在整个人体中上通佛土(八、九、十维度的心识空间),下沉地狱(一维度),中化人身(三维度)。如何解释?人体和整个宇宙是一样对应的。

海底轮下空穴,是第一重天;

海底轮向下是堕性坠力,心识下通则灵魂沉坠地狱(一维度),这是第二重天;

人体头顶上梵穴向上是升华张力,心识向上则灵魂连佛土(八、九、十维度的心识空间),这是第九重天;

腹轮的能量让心识入二维界,这是第三重天;

脐轮的能量让心识入三维界,这是第四重天;

心轮的能量让心识入四维界,这是第五重天;

喉轮的能量让心识入五维界,这是第六重天;

眉轮的能量让心识入六维界,这是第七重天;

顶轮的能量让心识入七维界,这是第八重天。

人之将死,灵魂从哪个轮出,就得哪种维度的果位之身。学会将心识从虚幻的人体射入佛心(佛土大光明界,八、九、十维度的心识空间),就能破碎虚空,最接近绝对宇宙的本源。追求物欲、色权利之人,能量多在脐轮以下,一不小心下次就不得人身。追求特异功能,五眼六通,能量多在顶轮下,得神性而不得佛性。将一切化空,去掉我执,融入整体,才可得圆满的灵魂,才可得心识无碍。
如何学会让灵魂进化到高维度?每个灵魂有自己的选择。
让地球上的灵魂重获自由恢复神性   
如何让自己寻找到灵魂的久远记忆和恢复灵魂的神性?当你回忆其你以前的化身,你将知道你是绝对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但也是最具特性的一部分。每个灵魂都是无限般不同,但都统一在一个无穷无限、无来无始的无之存在中。
现在很多说法称地球是狱星,是灵魂的流放地,是生命的实验室,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地球是因为三维人类的出现而建立的低维度时空,故物质地球上所有灵魂的整体都被控制在三维度内做物质灵魂机体小转换,而逃不出地球的生命实验生物圈——这是来自高维度的黑暗力量对物质地球的无形控制,使得我们灵魂不能脱离这个三维物质地球控制而向更高维度进化。灵魂是能表现神性能力和灵魂化身的更高层次机体,如果逃不出这个能量圈,我们就会被永远困在其内而得不到进化。

地球的现状是,来自其它星系的宇宙天人已经来到银河系边缘,就是我们的太阳系,它们将同化整个银河系。银河系星系外力量和银河系内力量正处在能量和物质界对立之中,这种同化力量将从银河系边缘向银河系中心前进。在银河系边缘的太阳系是入口,地球将迎来一种新的文明的到来。高维度生命的对决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但总有一个时间在地球上会看到这进步的改变。

地球文明所在地是银河系的边缘,远离银河系中其它出现的高等文明。其实,宇宙中最早的高等生物和文明出现在自宇宙诞生的50亿年内,在银河系的这批最早的高等文明,在银河系中已存在有几十亿年。这批最早的高等文明早已同化了整个银河系,地球是它们放逐不能同化的灵魂的时空。地球灵魂群其实来自银河系中不同的文明体系:来自天狼星的灵魂群是玛雅人,来自北斗七星(银河系统治中心)灵魂群的中国人,来自昴宿星灵魂群的非洲人,来自猎户座灵魂群的阿拉伯人,来自仙女座灵魂群的西方人等,还有来自其它星球的灵魂群,也有来自银河系外的其它星系的灵魂。在其中,来自银河系中不同爬虫类文明未被同化的灵魂群有东亚人、印度人、犹太人、雅利安人、日耳曼人等,来自银河系中人型文明未被同化的灵魂群有北欧人、非州人、南北美洲人等。每个灵魂群都有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能力和技术,亦都有不同的历史和神话,有些神话根本不是来自地球。他们是各种类型和外形的外星人,他们的灵魂在地球上转换成人类机体。我们是和银河统治同化力量不同的灵魂,是被放逐的灵魂。在地球形成后,来自银河系的星系天人们这些高维度生命心识产生了地球能量圈,并将这些放逐的灵魂困在造出的地球生命实验室中,所有灵魂在三维度内做物质灵魂机体小转换,地球就变成一个“灵魂的监狱”。因为能量圈的控制,灵魂如不寻求觉悟,基本找不出跳出这个物质地球三维维度的办法。因为从学术理论到宗教、社会、经济等,整个灵魂外的一切物质都在这个能量圈中,在这个控制系统中灵魂被这个幻境所迷而找不到出路。只有灵魂自我找到觉悟办法,才能脱离地球的能量圈。在地球整个一万多年的现代文明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摆脱了这个控制。能摆脱这个控制的少数人中留下了办法,其中就有中国老子的道家无极无上之法和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的佛法之颠的七日成佛法。可惜在几千年流传中,受这个能量圈的控制,办法已经失传。但每人都有寻找这个办法的能力,这在古老的经典中也有痕迹。其实办法已写在本文中,这需要大家自己去寻找“我是谁”?寻找地球和宇宙的实境。
寻找灵魂的久远记忆和恢复灵魂的神性,是地球上每个灵魂未来的使命。中国老子的道家无极无上之法和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的佛法之颠的七日成佛法,不是道教和佛教,而是道法和佛法,宗教只是高维度的控制手段之一。只有当你摆脱了地球物质和能量控制体系时,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上 顿悟入道要门论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

  云何为顿悟?

  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

  答:从根本修。

  云何从根本修?

  答:心为根本。

  云何知心为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问:心住何处即住?

  答:住无住处即住。

  问:云何是无住处?

  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

  云何是不住一切处?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是佛心。

  问: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问:身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

  答:见无如许种见。

  云。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

  答:是自性见。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

  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

  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

  答:不可见者,为自性体无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见也。然见不可得者,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若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是名无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何者是不见有无?

  答:证得净心时,即名有;于中不生得净心想,即名不见有也;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亦名解脱。

  问:云何是无所见?

  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于中不起爱憎与不见等,即是无所见也。

  问:对一切色像时,即名为见;不对色像时,亦名见否?

  答:见。

  问:对物时从有见,不对物时,云何有见?

  答:今言见者,不论对物与不对物。何以故?为见性常故。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诸彼亦耳。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

  答:见中不立物。

  问:正见无物时,见中有无物否?

  答:见中不立无物。

  问:有声时即有闻,无声时还得闻否?

  答:亦闻。

  问:有声时从有闻,无声时云何得闻?

  答: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常故,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

  问:如是闻者是谁?

  答:是自性闻,亦名知者闻。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

  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

  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

  问:云何是正念?

  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问:菩提可得否?

  答:菩提不可得。

  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问:云何行佛行?

  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圣行。

  问:云何是正见?

  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问:云何名见无所见?

  答:见一切色时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

  问:既言以智为用者,云何为智?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是名为智,亦名了邪正,亦名识体用。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即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善恶、爱憎,名二性空。

  问:此门从何而入?

  答:从檀波罗蜜入。

  问:佛说六波罗蜜是菩萨行,何故独说檀波罗蜜,云何具足而得入也?

  答:迷人不解五度皆因檀度生,但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

  问:何因缘故,名为檀度?

  答:檀者,名为布施。

  问:布施何物?

  答:布施却二性。

  问:云何是二性?

  答:布施却善恶性,布施却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即得二性空。若得二性空时,亦不得作二性空想,亦不得作念有施想,即是真行,檀波罗蜜,名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问:佛说六波罗蜜,今云何说一即能具足?愿说一具六法之因。

  答:思益经云:网明尊谓梵天言,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檀波罗蜜,即是布施;于诸法无所起,名尸波罗蜜,即是持戒;于诸法无所伤,名羼提波罗蜜,即是忍辱;于诸法离相,名毗离耶波罗蜜,即是精进;于诸法无所住,名禅波罗蜜,即是禅定;于诸法无戏论,名般若波罗蜜,即是智慧;是名六法。今更名六法不异,一舍、二无起、三无念、四离相、五无住、六无戏论。如是六法,随事方便,假立名字,至于妙理,无二无别。但知一舍,即一切舍;无起,即一切无起;迷途不契,悉谓有差;愚者滞其法数之中,即长轮生死。告汝学人,但修檀之法,即万法周圆,况于五法,岂不具耶?

  问:三学等用,何者是三学?云何是等用?

  答:三学者,戒定慧是也。

  问:其义云何是戒定慧?

  答: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若知戒定慧体俱不可得时,即无分别者,即同一体,是名三学等用。

  问:若心住净时,不是著净否?

  答:得住净时,不作住净想,是不著净。

  问:心住空时,不是著空否?

  答:若作空想,即名著空。

  问:若心得住无住处时。不是著无所处否?

  答:但作空想,即无有著处。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功成自会。所以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言无心者,无假不真也。假者,爱憎心是也;真者,无爱憎心是也。但无憎爱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

  问:为只坐用,行时亦得为用否?

  答: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乃至行住坐卧,所造运为,一切时中,常用无间,即名常住也。

  问:方广经云:五种法身:一实相法身、二功德法身、三法性法身、四应化法身、五虚空法身,于自己身何者是?

  答: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若了此义者,即知无证也。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法身;若有证有得以为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名为外道。何以故?维摩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证辩,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

  问:经云等觉妙觉,云何是等觉?云何是妙觉?

  答: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又云: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也。

  问:等觉与妙觉,为别为不别?

  答:为随事方便,假立二名,本体是一,无二无别,乃至一切法皆然也。

  问:金刚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

  答: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义云何?

  答:只如有人未遇大善知识,唯造恶业,清净本心被三毒无明所覆,不能显了,故云为人轻贱也。以今世人轻贱者,即是今日发心求佛道,为无明灭尽,三毒不生,即本心明朗,更无乱念,诸恶永灭故,以今世人轻贱也。无明灭尽,乱念不生,自然解脱,故云当得菩提。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

  又云:如来五眼者何?

  答: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著,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又云:大乘、最上乘,其义云何?

  答:大乘者是菩萨乘,最上乘者是佛乘。

  又问:云何修而得此乘?

  答:修菩萨乘者,即是大乘。证菩萨乘,更不起观,至无修处,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最上乘,即是佛乘也。

  问:涅槃云:定多慧少,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即名解脱。其义如何?

  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也。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何以故?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即言说分别亦定。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若不观色,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知,亦复如是。何以故?为自性空,即于一切处悉空。空即无著,无著即是等用。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脱也。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譬如明鉴照像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何以故?为明鉴用无情明照,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何以故?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又如日光照世之时,其光动否?不也!若不照时动否?不也!何以故?为光无情。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不照亦不动。照者是慧,不动者是定。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故云定慧等用,即是解脱也。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

  问:云何是凡情?云何是圣情?

  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二性空故,即是圣情。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

  答: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问:如如者云何?

  答: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来佛行此行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何以故?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答:是。

  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

  答: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

  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

  问:尽与无尽,为一为别?

  答:体是一,说即有别。

  问:体既是一,云何说别?

  答:一者是说之体,说是体之用,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喻如天上一日,下置种种盆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于日,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所以有别,故云体同,说即有别。所现诸日悉皆圆满,于上本日亦无损灭,故云无尽也。

  问: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问:何者善?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漏心;善法者,是无染漏心;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毕竟不迁,是名善法不灭也;此即是不生不灭。

  问:菩萨戒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其义云何?

  答:佛戒者,清净心是也。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得成佛道;今有时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是悟者,与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从清净心生智,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此佛子。

  问:只如佛之与法,为是佛在先?为是法在先?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说?若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

  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后。

  问:因何佛法先后?

  答:若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若据文字法,是佛先法后。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寂灭法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后。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得成道已,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后也。

  问:云何是说通宗不通?

  答:言行相违,即是说通宗不通。

  问:云何是宗通说亦通?

  答:言行无差,即是说通宗亦通。

  问:经云:到不到、不到到之法,云何?

  答:说到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行到说不到,名为不到到;行说俱到,名为到到。

  问:佛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何者是不尽有为?何者是不住无为?

  答:不尽有为者,从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后,至双林入般涅槃,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尽有为也。不住无为者,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虽修空,不以空为证;虽修菩提涅槃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即是不住无为也。

  问:为有地狱,为无地狱?

  答:亦有亦无。

  问:云何亦有亦无?

  答:为随心所造一切恶业,即有地狱;若心无染,自性空故,即无地狱。

  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

  答:亦有佛性。

  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

  答:不同入。

  问:正入之时,佛性复在何处?

  答:亦同入。

  问:既同入,正入时,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

  答:佛性虽随众生同入,是众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

  问:既同入,因何不受?

  答:众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坏;佛性者,是无相,无相者,即是空性也。是故真空之性无有坏者,喻如有人于空积薪,薪自受坏,空不受坏也。空喻佛性,薪喻众生,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

  问: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几个识共成一智?几个识独成一智?

  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成所作智;第六是意。独成妙观察智;第七心识,独成平等性智;第八含藏识,独成大圆镜智。

  问:此四智为别为同?

  答:体同名别。

  问:体既同,云何名别?既随事立名,正一体之时,何者是大圆镜智?

  答: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能对诸尘不起爱憎,即是二性空,二性空即平等性智。能入诸根境界,善能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即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事应用,悉入正受,无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

  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

  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从无住本而立,亦无无住本。

  问:云何是见佛真身?

  答: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

  问:云何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

  答:有因无立,无因有显;本不立有,无亦不存;既不存无,有从何得?有之与无,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灭也。但离此二见,即是见佛真身。

  问:只如有无尚不可交建立,真身复从何而立?

  答:为有问故。若无问时,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何以故?譬如明镜,若对物像时即现像,若不对像时,终不见像。

  问:云何是常不离佛?

  答:心无起灭,对境寂然,一切时中,毕竟空寂,即是常不离佛。

  问:何者是无为法?

  答:有为是。

  问:今问无为法,因何答有为是?

  答:有因无立,无因有显;本不立有,无从何生?若论真无为者,即不取有为,亦不取无为,是真无为法也。何以故?经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即是取真法也。若了此理,即真解脱,即会不二法门。

  问:何者是中道义?

  答:边义是。

  问:今问中道,因何答边义是?

  答:边因中立,中因边生;本若无边,中从何有?今言中者,因边始有,故知中之与边,相因而立,悉是无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问:何名五阴等?

  答:对色染色,随色受生,名为色阴;为领纳入八风,好集邪信,即随领受中生,名为受阴;迷心取想,随想受生,名为想阴;结集诸行,随行受生,名为行阴;于平等体妄起分别,系著虚识受生,名为识阴;故云五阴。

  问:经云:二十五有。何者是?

  答:受后有身是也。后有身者,即六道受生也。为众生现世心迷,好结诸业,后即随业受生,故云后有也。世若有人志修究竟解脱,证无生法忍者,即永离三界,不受后有;不受后有者,即证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

  问:二十五有名,云何分别。

  答:本体是一,为随用立名,显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十恶、十善、五阴是。

  问:云何是十恶、十善?

  答: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乃至贪、嗔、邪见,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

  问:上说无念。由未尽决。

  答: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六念,名为非念,有六念名为邪念,无六念者即真念。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

  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

  答:从无念立。何以故?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又云:喻如明鉴,鉴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何以故?为鉴明故,能现万像。学人为心无染,故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何以知之?譬如狮子儿初生之时即真狮子,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即修之时,即入佛位;如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故云即凡即圣也。修顿悟者不离此身即超三界。经云:不坏世间而超世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不修顿悟者,犹如野干随逐狮子,经百千劫,终不得成狮子。

  又问:真如之性为实空,为实不空?若言不空,即是有相;若言空者,即是断灭;一切众生当依何修而得解脱?

  答:真如之性,亦空亦不空。何以故?真如妙体,无形无相,不可得也,是名亦空;然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即无事不应,是名亦不空。经云: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云何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自诳诳他,彼此俱坠。努力!努力!细细审之,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得如是者,即入涅槃,证无生法忍,亦名不二法门,亦名无诤,亦名一行三昧。何以故?毕竟清净,无我人故。不起爱憎,是二性空,是无所见,即是真如无得之辩。

  此论不传无信,唯传同见同行,当观前人有诚信心,堪任不退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示之令悟。吾作此论,为有缘人,非求名利,只如诸佛所说千经万论,只为众生迷故,心行不同,随邪应说,即有差别。如论究竟解脱理者,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汝莫求虚名,口说真如,心似猿猴,即言行相违,名为自诳,当堕恶道;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众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众生时,过去诸佛如微尘数,一切众生总应度尽,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当知众生自度,佛不能度。努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经云:夫求法者,不著佛求。

  问:于来世中多有杂学之徒,云何共住?

  答:但和其光,不同其业,同处不同住。经云:随流而性常也。只如学道者自为大事因缘解脱之事,俱勿轻未学,敬学如佛;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也。重说偈云:

忍辱第一道 先须除我人

事来无所受 即真菩提身

  金刚经云: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又云:不取亦不舍,永断于生死;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涅槃经云: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偈曰:

我今意况大好 他人骂时无恼

无言不说是非 涅槃生死同道

识达自家本宗 犹来无有青皂

一切妄想分别 将知世人不了

寄言凡夫末代 除却心中藁草

我今意况大宽 不语无事心安

从容自在解脱 东西去易不难

终日无言寂寞 念念向理思看

自然逍遥见道 生死定不相干

我今意况大奇 不向世上侵欺

荣华总是虚诳 弊衣粗食充饥

道逢世人懒语 世人咸说我痴

外现瞪瞪暗钝 心中明若琉璃

默契罗睺密行 非汝凡夫所知

  吾恐汝等不会了真解脱理,再示汝等。

  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

  答:以毕竟净为净。

  问:云何是毕竟净为净?

  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

  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问:修道者以何为证?

  答:毕竟证为证。

  问:云何是毕竟证?

  答: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问:云何是无证?云何是无无证?

  答: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得此无证之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

  问:云何解脱心?

  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也。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

  问:云何得道?

  答:以毕竟得为得。

  问:云何是毕竟得?

  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

  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

  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即是也。虽得净,不以净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缚,不名解脱。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也;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问:云何是中道?

  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

  云何是二边?

  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云何名彼心、此心?

  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内起妄念,名为此心;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义无别,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何以故?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问:若有修一切诸行具足成就,得受记否?

  答:不得。

  问:若以一切法无修得成就,得受记否?

  答:不得。

  问:若恁么时,当以何法而得受记?

  答: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即得受记。何以故?维摩经云:诸行性相,悉皆无常。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即名受记。所言一切处无心者,无憎爱心是。言憎爱者,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也;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心也。无爱者。即名无染心,即是色性空也。色性空者,即是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汝细看之,若未惺惺了时,即须早问,勿使空度。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脱者,吾即终身为汝受大地狱。吾若诳汝者,吾当所生处为狮子虎狼所食。汝若不依教,自不勤修,即不知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努力!努力!须合知尔

卷下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师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识自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年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门师侄玄晏,窃出江外呈马祖。祖览讫,谓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众中有知师姓朱者,迭相推识,结契来越上,寻访依附。时号大珠和尚也(师讳慧海。建州人。依越大云寺道智和受业)。

  师谓学徒曰:我不会禅,并无一法可示于人,故不劳汝久立,且自歇去。时学侣渐多,日夜叩激,事不得已随问随答,其辩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曰:拟伸一问,师还对否?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么。问:如何是佛?师曰:清谭对面,非佛而谁?众皆忙然(法眼云:是即没交涉)。良久,其僧又问:师说何法度人?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禅师家浑如此?!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此经是阿谁说?僧抗声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僧无对。师少顷又问: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德且道,阿那个是如来?曰:某甲到此却迷去。师曰:从来未悟,说什么却迷。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愿垂开示。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曰:是,是诸法如义。师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经文分明,那得未是。师曰:大德如否?曰:如。师曰:木石如否?曰:如。师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曰:无二。师曰:大德与木石何别?僧无对。乃叹云:此上人者,难为酬对。良久却问:如何得大涅槃?师曰:不造生死业。对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曰:云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僧曰:如禅师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有律师法明谓师曰:禅师家多落空。师曰:却是座主家多落空。法明大惊曰:何得落空?师曰:经论是纸墨文字,纸墨文字者俱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法明曰:禅师落空否?师曰:不落空。曰:何却不落空?师曰: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大用现前,那得落空。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师曰:律师不唯落空,兼乃错用名言。法明作色问曰:何处是错?师曰:律师未辨华竺之音,如何讲说?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师曰:岂不知悉达是梵语耶?!律师虽省过,而心犹愤然。(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中国翻云:一切义成。旧云悉达多,犹是讹略具语。)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师曰:如狂狗趁块,狮子咬人。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法明又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有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三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的当?!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实不可测。

  有道流问:世间有法过自然否?师曰:有。曰:何法过得?师曰:能知自然者。曰:元气是道否?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知无两人。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有韫光大德问:禅师自知生处否?师曰: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无离生法说有无生。祖师云:当生即不生。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师曰:自不见性,不是无性。何以故?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识即是性,故名识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能生万法,唤作法性,亦名法身。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宁堪齿录?对面迷佛,长劫希求,全体法中,迷而外觅;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大德又问:太虚能生灵智否?真心缘于善恶否?贪欲人是道否?执是执非人向后心通否?触境生心人有定否?住于寂寞人有慧否?怀于傲物人有我否?执空执有人有智否?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此皆称道否?请禅师一一开示。师曰:太虚不生灵智,真心不缘善恶,嗜欲深者机浅,是非交争者未通,触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机者慧沈,傲物高心者我壮,执空执有者皆愚,寻文取证者益滞,苦行求佛者俱迷,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大德曰:若如是,应毕竟无所有。师曰: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师上堂曰: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苦死造作,要檐枷落狱作么?!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贫道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去来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去!莫久立。珍重!

  此日大众普集,久而不散。师曰:诸人何故在此不去?贫道已对而相呈,还肯休么?有何事可疑?莫错用心,枉费气力,若有疑情,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云何是一体三宝?愿师垂示。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实无二体。本智法尔无漏现前,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性本清净,不待修成,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真空无滞,应用无穷,无始无终,利根顿悟,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法身性相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随处立名,智用无尽,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是智慧藏;万法归如,名如来藏。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又云: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法不归如也。

  有客问云: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愿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夫律师者,启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洞持犯而达开遮,秉威仪而行轨范,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德白眉,焉敢造次?夫法师者,踞狮子之座,泻悬河之辩,对稠人广众,启凿玄关,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若非龙象蹴蹋,安敢当斯?夫禅师者,撮其枢要,直了心源,出没卷舒,纵横应物,咸均事理,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忙然。随机授法,三学虽殊,得意忘言,一乘何异?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客曰:和尚深达佛旨,得无碍辩。又问: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上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

  讲唯识道光座主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师曰: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曰:既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修道?师曰:老僧尚无卓锥之地,什么处聚众来?老僧无舌,何曾劝人来?曰:禅师对面妄语。师曰:老僧尚无舌劝人,焉解妄语?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师曰:老僧自亦不会。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曰:不了此意。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著翠竹,说黄华著黄华,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志礼谢而去。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说事说理,悟人大用无方。迷人求得求证,悟人无得无求。迷人期远劫证,悟人顿见。

  维摩座主问:经云:彼外道六师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请禅师明为解脱。师曰:迷徇六根者,号之为六师。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受供,堕三恶道;汝若能谤于佛者,是不著佛求;毁于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众数者,是不著僧求;终不得灭度者,智用现前;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禅悦之食。

  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譬如将水洗水,将火烧火,都无义趣。

  人问:言之与语,为同为异?师曰:一也。谓言成句名语矣。且如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所以廓万象,号悬河;剖乎义海,此是语也。言者,一字表心也;内著玄微,外现妙相,万机挠而不乱,清浊混而常分,齐王犹惭大夫之辞,文殊尚叹净名之说,今之常人,云何能解。

  源律师问:禅师常谭即心是佛,无有是处;且一地菩萨,分身百佛世界,一地增于十倍。禅师试现神通看。师曰:阇梨自己是凡是圣?曰:是凡。师曰:既是凡僧,能问如是境界?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此之是也。又问:禅师每云若悟道现前,身便解脱,无有是处。师曰:有人一生作善,忽然偷物入手,即身是贼否?曰:故知是也。师曰: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曰:如今必不可,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始得。师曰:阿僧祇劫还有数否?源抗声曰:将贼比解脱,道理得通否?师曰:阇梨自不解道,不可障一切人解;自眼不开,嗔一切人见物。源作色而去,云:虽老浑无道!师曰:即行去者是汝道。

  讲止观慧座主问:禅师辨得魔否?师曰: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我正法中无如是事。曰:一心三观义又如何?师曰: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于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曰:禅师不解止观。师曰:座主解否?曰:解。师曰: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止没生死,住观心神乱;为当将心止心,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若无心观,是断见法;亦有亦无,成二见法;请座主子细说看!曰:若如是问,俱说不得也。师曰:何曾止观!

  人问:般若大否?师曰:大。曰:几许大?师曰:无边际。曰:般若小否?师曰:小。曰:几许小?师曰:看不见。曰:何处是?师曰:何处不是。

  维摩座主问:经云: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是究竟否?师曰:未是究竟。圣意若尽,第三卷更说何事?座主良久曰: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师曰: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呼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以言显于无言;文殊以无言显于无言;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故默然收前言语也。第三卷从默然起说,又显神通作用,座主会么?曰:奇怪如是!师曰:亦未如是!曰:何故未是?师曰: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若据经意,只说色心空寂,令见本性。教舍伪行入真行,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但会净名两字便得。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从本体起迹用,从迹用归本体,体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一亦非一。若识净名两字假号,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此理。

  僧问:万法尽空,识性亦尔;譬如水泡,一散更无再合;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无;何处更有识性?师曰:泡因水有,泡散可即无水?身因性起,身死岂言性灭?曰:既言有性,将出来看?师曰:汝信有明朝否?曰:信。师曰:找将明朝来看。曰:明朝实是有,如今不可得。师曰:明朝不可得,不是无明朝;汝自不见性,不可是无性。今见着衣吃饭,行住坐卧,对面不识,可谓愚迷。汝欲见明朝,与今日不异。将性觅性,万劫终不见。亦如有人不见日,不是无日。

  讲青龙疏座主问: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禅师如何体会?师曰:为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河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讲华严座主问:禅师信无情是佛否?师曰:不信。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死驴死狗亦应胜于活人。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一切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

  有法师问:持般若经,最多功德,师还信否?师曰:不信。曰:若尔灵验传十余卷,皆不堪信也。师曰:生人持孝,自有感应,非是白骨能有感应。经是文字纸墨,文字纸墨性空,何处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所以神通感物。试将一卷经安着案上,无人受持,自能有灵验否?

  僧问:未审一切名相及法相,语之与默,如何通会即得无前后?师曰:一念起时,本来无相无名,何得说有前后?不了名相本净,妄计有前有后。夫名相关锁,非智钥不能开。中道者病在中道,二边者病在二边,不知现用是无等等法身。迷悟得失,常人之法;自起生灭,埋没正智;或断烦恼,或求菩提,背却般若。

  人问:律师何故不信禅?师曰:理幽难显,名相易持;不见性者,所以不信;若见性者,号之为佛;识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远人,而人远佛;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见前。愚人执空、执有生滞,智人见性,了相灵通。干慧辩者口疲,大智体了心泰。菩萨触物斯照,声闻怕境昧心。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

  人问:如何得神通去?师曰:神性灵通,遍周沙界;山河石壁,去来无碍;刹那万里,往返无踪;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愚人自无心智,欲得四大飞空。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实相体空,唤作虚空无边身;万行庄严,故云功德法身。即此法身,是万行之本,随用立名,实而言之,只是清净法身也。

  人问:一心修道,过去业障得消灭否?师曰:不见性人,未得消灭;若见性人,如日照霜雪。又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只用一星之火;业障如草,智慧似火。曰:云何得知业障尽?师曰:见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前佛后佛,万法同时。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有行者问:云何得住正法?师曰:求住正法者是邪。何以故?法无邪正故。曰:云何得作佛去?师曰: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脱否?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法过语言文字,不用数句中求;法非过现未来,不可以因果中契;法过一切,不可比对;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僧问:何者是般若?师曰:汝疑不是者试说看。又问:云何得见性?师曰: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又问:如何是修行?师曰:但莫污染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诳,即是修行;大用现前,即是无等等法身。又问:性中有恶否?师曰:此中善亦不立。曰:善恶俱不立,将心何处用?师曰:将心用心,是大颠倒。曰:作么生即是?师曰:无作么生,亦无可是。

  人问:有人乘船,船底刺杀螺蚬,为是人受罪,为复船当罪?师曰:人船两无心,罪正在汝。譬如狂风折树损命,无作者,无受者,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

  僧问:未审托情势、指境势、语默势,乃至扬眉动目等势,如何得通会于一念间?师曰:无有性外事。用妙者,动寂俱妙;心真者,语默总真;会道者,行住坐卧是道;为迷自性,万惑兹生。又问:如何是法有宗旨?师曰:随其所立即有众义,文殊于无住本立一切法。曰:莫同大虚否?师曰:汝怕同太虚否?曰:怕。师曰:解怕者不同太虚。又问:言方不及处,如何得解?师曰:汝今正说时,疑何处不及?

  有宿德十余人同问:经云:破灭佛法。未审佛法可破灭否?师曰:凡夫外道谓佛法可破灭,二乘人谓不可破灭,我正法中无此二见。若论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恶人。又问: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种性否?师曰:夫法虽无种性,应物俱现;心幻也,一切俱幻,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不立。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分经,五部毗尼,五围陀论,至心而极。心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槃,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又问:如何是幻?师曰:幻无定相,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如机关木人,如阳焰,如空华,俱无实法。又问:何名大幻师?师曰:心名大幻师,身为大幻城,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凡夫不识幻,处处迷幻业;声闻怕幻境,昧心而入寂;菩萨识幻,法达幻体,不拘一切名相。佛是大幻师,转大幻法轮,成大幻涅槃;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转河沙秽土,成清净法界。

  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曰:不可离文字言语,别有意耶?师曰:汝如是说,亦是学语。曰:同是语言,何偏不许?师曰:汝今谛听,经有明文,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

  有法师问:念佛是有相大乘,禅师意如何?师曰:无相犹非大乘,何况有相?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又问:愿生净土,未审实有净土否?师曰: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譬如生国王家,决定绍王业,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

  又问:每闻说道,未审何人能见?师曰:有慧眼者能见。曰:甚乐大乘,如何学得?师曰:悟即得,不悟不得。曰:如何得悟去?师曰:但谛观。曰:似何物?师曰:无物似。曰:应是毕竟空。师曰:空无毕竟。曰:应是有。师曰:有而无相。曰:不悟如何?师曰:大德自不悟,亦无人相障。

  又问:佛法在于三际否?师曰:见在无相,不在其外;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三际不可得。曰:此言大混。师曰:汝正说混之一字时,在内外否?曰:弟子究检,内外无踪迹。师曰:若无踪迹,明知上来说不混。曰:如何得作佛?师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曰:无。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曰:何者是法身?师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即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又问:何名有大经卷,内在一微尘?师曰:智慧是经卷。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一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又问:何名大义城?何名大义王?师曰: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云:多闻者善于义,不义于言说;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身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若不了了识心者,不名善义,只是学语人也。

  又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俱空,名为度众生也。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僧问:言语是心否?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曰:离缘何者是心?师曰:离言语无心。曰:离言语既无心,若为是心?师曰:心无形相,非离言语,非不离言语;心常湛然,应用自在。祖师云: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僧问:如何是定慧等学?师曰:定是体,慧是用;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名定慧等学。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什么处与道不相应?且自一时休歇去。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

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安心法门
附(出联灯会要)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问:云何自心现量?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问:诸法既空,阿谁修道?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即一切处无处,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槃性。无忆想分别,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后序一
  昔披阅祖灯,至大珠和尚传云,有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思仰之久,未如所愿。后于洪武己酉岁,从坏箧中得一故册,信手展卷,随览数分,如热得凉,踊跃欢喜,不能自胜!方视其首,即斯论也。复详披究,见其义理,质直诣实,如饮醍醐,如得至宝。后较他录,得无差谬。所愿既获,不敢私秘,愿与一切众生同沾法味。复缀诸宗所问语录一卷,于后略分上下,共成一册,并达摩大师安心法门,附于卷末,总名曰:顿悟要门。谨捐布帛,命工绣梓,垂于不朽,流布十方,使天下学佛之士,各各了知正修行路,不堕邪见,顿悟自心,咸开佛慧,实叶之所志愿矣。

洪武七年岁在甲寅春三月丙戌日比丘妙叶焚香稽首拜题



后序二
  曩阅传灯录,至大珠海禅师,自初见马祖及接人机语,以至泛应诸宗所问,使之结舌丧气、心悦诚服处,未尝不为之庆快而不已。盖师之言,一本于经律论之要旨,而即事即理,全体全用,以发明向上一机,杀活予夺,纵横逆顺,无不合辙而还源也。所撰顿悟入道要门论,昔既盛行,年来殊不多见。近四明比丘妙叶来言,尝得此论,洎他语共一编,于弊箧断简中。宁敢私淑,乐与丛林共之!辄罄己长,俾工复锓诸梓,愿一言识其后,且出新板之文,自一至六,凡六叶以示。然尝鼎一脔,又何待睹其全书。噫!大珠此编,语言文字耶?非耶!谓其语言文字,则道非语言文字;谓其非语言文字,而三藏之文了了在目。与此老胸襟流出者,融会、贯摄、罗列而前陈其问,或自谓:我不会禅,并无一法可示于人。看他此等语,直是作贼人心虚,尽情抖擞不下,所以今日不免被人再加涂抹。后之览者,若于马祖所谓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当下着得精彩,则随色摩尼,人人无不具足;其或未然,滞壳迷封,有甚么数具顶门眼者,试为辨取。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23: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节 释迦牟尼佛究竟悟到了什么
大道至简,真理至易。
大道之理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释迦王子在菩提树下开悟究竟悟到了什么?
历代禅宗祖师一脉相承的“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到底是什么?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释迦王子在开悟后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烦恼执着而不能证得”。
这“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觉性。
觉性是什么? 即是人人本有的了了灵知!
释迦佛拈花,迦叶微笑,就是悟到了这个“知”。
于是释迦佛将这“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传给迦叶。
迦叶又往下传,一代一代传至达摩为印度二十八祖,达摩祖师与梁武帝时期来中国传法,传至六祖慧能。
从释迦佛至六祖慧能这一脉相承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 究竟是什么?
说起来是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知”之一字。
在佛教大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
知之一字:
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余蕴。
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寂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同上之二曰:「六代相传皆如此也。
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
又思达磨悬丝之记,恐宗旨绝灭,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第二节  本来面目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我们本有的了了灵知,即自己当下的知道。
这了了灵知人人本有,个个日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人的本来面目,是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
这了了灵知无形无相。在用处才可见其面目。比如风无形相,但从树摇叶动,旗帜招展等风的作用处可知道有风。
了了灵知妙用无穷。
在眼“知”色:可“知”色明,“知”色暗,“知”色明暗交替;色有明、有暗、有明暗交替,但“知”不随色的明暗交替而明暗交替。
在耳“知”声:可“知”声大,“知”声小;“知”有声,“知”无声;“知”声的高低轻重;虽有有声、无声、声的高低轻重,但“知”不随着声的高低轻重而高低轻重。
在鼻“知”香:可“知”有香,“知”无香;“知”香的浓淡远近,“知”不随着香的浓淡远近而浓淡远近。
在舌“知”味:可“知”酸、“知”甜、“知”苦、“知”辣、“知”咸。味有五种,“知”不随味的五味而变化。
在身“知”触:可“知”冷、“知”热、“知”麻、“知”胀、“知”痛、“知”痒;但“知”没有冷、热、麻、胀、痛、痒。
在意“知”法:可“知”天、“知”地、“知”宇宙、“知”万物,但“知”不是天、地、宇宙、万物。
《心经》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这了了灵知的特性。
不生不灭——五蕴有生灭,可“知”五蕴的生灭;但“知”不随着五蕴的生灭而生灭。
不垢不净——垢时“知”垢,净时“知”净。烦恼时,人烦,但“知”不烦;痛苦时,人痛,但“知”不痛;“知”本自清净,怎么都不能被污染。
不增不减——做人时有“知”,做鬼也有“知”,做神仙有“知”,成佛做祖也有“知”。 圣贤能“知”,凡夫也能“知”。“知”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真理就是这么简单。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而我们却无缘得知;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而我们却百思不解;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而我们却向外寻找。
为了寻找这个真理,释迦王子离开王宫苦行六年,最后坐在菩提树下四十九天悟道;
为了寻找这个真理,多少好男儿放弃了世间的舒适生活而到深山里寻觅。虚云和尚就是典型之一。他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寻觅,终于在六十岁时由茶杯落地而开悟——体证到了这个“知”。
这个“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任何语言都不能说出她的样子,所以悟道者只能用比喻把描述为:自己、自觉、了解、明白、知道、自由、自在、存在、宇宙、世界、精神、自然、以太、良心、真心、心地、心灵、真理、上帝、真主、道德、无为、自性、如来。
第三节 揭示存在的真相
存在只有知道。知是本质,道是现象。没有独立的个体生命存在。知道是存在的唯一主人,现象是知道的自娱自乐。
知道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知道。知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一元的、不变的、全能的、无主观、无客观、无时间、无空间。知道本身是不可知道的,只能通过当下相对的知道才能知道知道的存在。因此人类是认识绝对存在“知道”的最佳现象。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人类与其他万物的根本区别。自己显现在知道中。自己自知、自受、自觉、自认、自识、自体、自征的各种知道中。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在知道上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影响、作用就是相互知道,也可以称之为知道的内容、知道的范围、知道的状态、知道的样式以及知道的主体、知道的媒介、知道的过程和知道的结果。
这就是知道的有、知道的无、知道的是、知道的非、知道的存在、知道的世界等等,知道在知道着知道;即知道认识自己和自娱自乐永恒的解闷游戏。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事物的所有属性都归结于知道,否则就没有知道的相互联系、知道的影响、知道的作用,也没有知道的运动、知道的变化、知道的发展。无知无道的所在就是谁都不与之发生关系的所在,因而也无法指称或论说。我们也知道存在着未知的领域,但我们也知道一旦进入未知领域,能够得到的唯一结果就是知道。知道本身就是知道的一种内容。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万事万物本身是、且相互之间也是各种各样的知道状态,或形形色色的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传统、道德、法律、艺术的解闷游戏。
一切都是知道体、知道者、知道现象,一切都是知道和知道的内容。知道和知道的内容是知道者自己唯一可以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是知道和知道的内容。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知道是创造人类文化一切内容的起点和终结点,作为起点,知道是理所当然、不证自明、简单致极、不假思索的存在本质;作为终结,知道是对人类文化解闷游戏的检验、证明和总结。所有的论述、概念和世界观都是在知性上建立的:儒家的格物致知,佛家的明心见性,道家的道法自然,全知的上帝,先知的真主,万能的神,精神的心,物质的身,哲学的总结,科学的求知,人的意义,真理的求索,价值,道德,权利等等。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知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道是无法给予或剥夺的,知道就是唯一的自在,知道是给予和剥夺能够进行的前提和预设,在任何层面上世界都是大同的。知道不是一言堂,不是谁说的算,而是谁知道谁说的都算。万物都在说,每个个体就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自娱自乐永恒的解闷游戏。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知道自然的认识自己和永恒的自娱自乐解闷游戏。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5 03: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9

    主题

    275

    帖子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離一切相 速証菩提

    积分
    4118
    发表于 2012-7-12 0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主题

    1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无比殊胜《百佛名经》

    积分
    147
    QQ
    发表于 2012-7-12 15: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叱陀尼 阿迦啰 密利柱 般利怛啰耶 宁揭利
    这是楞严咒里很最重要的几句,你也知道啊,年初的时候,老师才告诉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395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愿我六根常清静,心如宝月映琉璃

    积分
    5412
    发表于 2012-7-12 1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呵呵,非常赞叹师兄的经历!我没有开天眼,但在梦中知道我的前生也做过鱼,所以,今生我非常恨鱼腥味;还在寒冰狱呆过,有一生还做过仙人,有一生还被火烧死过,有一生做过僧人。
    有些人体质敏感,的确容易有特殊的感应。
    至于那种佛菩萨示现的殊胜感应,我在刚开始学念佛法门的时候有过两次,太珍贵的经历了!后来学佛久了,反而没见过殊胜的景象了。我想可能是佛菩萨太慈悲了,总是给予刚学一个新法门的佛子一些信心,就立即有所示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引用第26楼看破放下好难于2012-07-12 15:29发表的 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
    叱陀尼 阿迦啰 密利柱 般利怛啰耶 宁揭利
    这是楞严咒里很最重要的几句,你也知道啊,年初的时候,老师才告诉我的。
    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因此,我们佛教徒,必须以性命来护持楞严经,以血汗来护持楞严经,以行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永住于世,发扬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尘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中去。如果能这样,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

    引用第28楼1484964277于2012-07-12 21:13发表的 Re: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
    宣化上人解说楞严经
    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因此,我们佛教徒,必须以性命来护持楞严经,以血汗来护持楞严经,以行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永住于世,发扬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尘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中去。如果能这样,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要会背楞严咒,会用楞严咒,广为人说。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引用第27楼法门无量誓愿学于2012-07-12 17:10发表的 Re:  施食感应—开天眼、穿越时空,前世记忆,看到阿弥陀佛· :
    呵呵,非常赞叹师兄的经历!我没有开天眼,但在梦中知道我的前生也做过鱼,所以,今生我非常恨鱼腥味;还在寒冰狱呆过,有一生还做过仙人,有一生还被火烧死过,有一生做过僧人。
    有些人体质敏感,的确容易有特殊的感应。
    至于那种佛菩萨示现的殊胜感应,我在刚开始学念佛法门的时候有过两次,太珍贵的经历了!后来学佛久了,反而没见过殊胜的景象了。我想可能是佛菩萨太慈悲了,总是给予刚学一个新法门的佛子一些信心,就立即有所示现。
    你说的对,佛菩萨太慈悲了,总是给予刚学一个新法门的佛子一些信心,就立即有所示现。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2: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破相论
    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面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盘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沈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盘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曰: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曰:无明之明,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自流不绝,乃至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曰: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凡免无穷之苦?
    ◆答曰: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曰:云何轻重分为六?
    ◆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祗劫,无量勤若,方万佛道。云何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曰: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祗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胡即印度)言阿僧祗,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祗。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祗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祗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曰: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答曰:三聚净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波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曰: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
    ◆答曰: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曰: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着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曰: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曰: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始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所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楮糠,不与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象,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答曰: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为修诸觉行,仿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熔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熏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熏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壮严,此功德花,佛所赞观,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燃,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然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盘。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斋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欲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人欲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问曰: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
    ◆答曰: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
    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
    四者杨枝,五者净灰,六者苏膏,七者内衣。
    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壮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
    一者谓净戒洗荡替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
    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
    三者分别简页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
    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
    五者正信如苏膏通润皮肤。
    七者谓惭愧诸恶业,犹如内衣遮形体。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难闻,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问曰: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答曰: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主。涅盘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
    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门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门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已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欺骗也)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壮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7: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机

    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

    一、生命的本源

    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生命的阴性物质是来自宙心发出的灵光(光子流)。生命的阳性物质是由被称为“宇宙蛋”的光团爆炸后,能量转化,阴极生阳,转化为肉眼可见的阳性物质。我们生存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由传说中的“盘古大帝”这个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阴阳两种物质都源于道。生命就是由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组合而成。不同的是,相对来说,低级生命呈现以阳为主,高级生命呈现以阴为主。所谓的“高级”或“低级”只是运行速度的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生命既然都来源于宇宙本性,那么,说明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有佛性。众生来到这个世界,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对精神的诱惑力太大,众生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实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原本就俱有的佛性,迷惑颠倒的久了,也和内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联系。由于长期在红尘这个舞台上游戏人生,也忘记了自己原是为了发挥佛的力量,加持这个世界的使命,甚至否认佛的存在。这就是物质对心理的作用和转化。这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是心物辩证关系中,物对心起的转化作用,可见物对心的作用和转化之力也非同小可。

    但是,众生毕竟都有佛性,灵魂的深处储存着过去的佛种,因此,万事万物都具有宇宙的真我本性。为了寻找这个真我本性,所以众生在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之前,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满足的原因。但是,众生不知道,他要找的那个真我本性就在自身之中,万物皆有,本来早已俱备。却一直向着外界的方向,追求外面物质世界的东西,来填补内在永不满足的空虚。却不知道,外面的物质世界只是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妙有作用,是末而非本。

    二、无限的生命层次

    宇宙是无限的,因此,宇宙中的生命也存在无限不同的层次。佛家将宇宙生命粗略分为十法界,即地狱、饿鬼、畜牲、人、修罗、天、罗汉、缘觉、菩萨、佛。在每一界中,又可细分出无数的生命层次。每个不同的生命层次,都有着不同的时间、空间、速度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勾通方式。

    三维(长、宽、高)以内的众生称为“欲界”众生,都有基本粒子(阳性物质)组成的身体,其运行速度远在光速以下;四维(空间)的众生称为“色界”众生,以光的形态为身体,其运行速度可在光速上下摆动;五维(时间)、六维(速度)称为“无色界”众生,当他们处于深妙禅定之中时,连光体也没有。其运行速度一起步即超光速,对他们来说,已不存在任何空间障碍,可以穿透一切物体。虽然已达到超光速,但是,仍未突破时间和速度的极限,因此,还在三界六道之内。七维以上为四圣法界,已无任何时间、空间、速度限制,对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瞬间即到,无处不在。

    生命是无限的,仅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而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说出地球生物种类的确切数字。那么,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主人的高级生灵,至今尚不清楚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更何谈对宇宙生命层次的认识。

    我们人类的五官只能感知到三维以内,并且与人类生命层次较接近的生命,如动物、植物。对于其他万物,如石、土、水、桌、椅、冰箱、电视等物体,人们却认为它们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们也都有生命,只是生命层次较低,里面也有灵体,只是外形与人不同,本身没有主动的能力,它们只有从属性而无主动性。另外,在宇宙空间,绝大多数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见的,它们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

    假设宇宙间有10大维层,把每个数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维层,每个维层中又存在着无限的生命。

    三、寿命和命运

    从宙心不断地、自动地向四外放射光子流,产生出各种不同维层的生命。用天眼观看,生命就是一个光团,但维层不同,能量和亮度也不同。光频和亮度越接近宙心之光,其生命层次相对越高,反之,其生命层次也相对越低。众生虽然都具有宇宙不生不灭的本性,但表象上又显现出不同的变化速度。维层和生命层次越低,变化频率越快,显现出每一变化阶段的寿命越短。反之,相对寿命也越长。例如,宙心边缘的每一秒钟,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既是12亿8千万年。假如他们的寿命只有一百岁,其寿命就相当于我们403亿亿年寿命。可见不同维层的相对寿命差异之大。

    众生每当一次阶段生命表象上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人类所谓死的时候,他的那团光本应自然回归,自动融入那宙心之光的本我之中。但是,由于众生执着有我、有为,动而不静,而真我本性是无我无为,清静无念,如如不动,使这团光的频率与宙心之光不能融合。而众生这些习气正与六道维层之光相适应,故总在六道里转世轮回。

    人们通常以为,自己的命运是上帝、神佛来主宰和安排的。但你又想错了,上帝和神佛更贴进那如如不动的本性,怎会管你这些锁碎繁杂之事。一个人多生多劫养成的习气形成了自我个性,而正是这种个性,在决定你一生或多生的命运和生存环境。正是这种个性,才使你背离了整体和自然,才使你淡忘了真我本性,而不能回归和融入宙心之光。因此,你的命运、生存环境及寿命都是由自心所决定。要想改变它,也完全由自己所主宰。因此说:我命在我不在天。

    四、生命本来就不生不灭

    生命也不是人们认为的有生有死,生命是不灭的,永不停息地循环在宇宙时空中。如同水,水可以证明宇宙和生命的本性。每当水分子表象灭亡的时候,其实它自然地、自动地蒸发(回归)到天上,从表象上看水没了,但人们从来不认为水是死了,而是认为它蒸发化成了水蒸气。在天上聚积到一定程度,它又化成雨水落下来,水似乎又诞生了。其实,它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在水、气、冰、雪雾的变化之中。众生也是如此,所谓生死,只是表象的一次阴(灵体)阳(肉体)分离、组合的变化过程而已。这种变化的表象使你大脑形成了错误的意识,所谓有生有死,只是你头脑和意识,怕死的也是你的头脑和意识,真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

    生命如同水分子,随时都在流动和变化,只要你没有我执,这股水流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在这股水回归大海之前,所流经的一切旅途中,它曾有缘遇到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只要你不攀缘留恋,就不会被其所障,终归大海。如果水分子想在路途上停留,想执着和得到沿途的草木沙石,只是妄想而已,其实它什么也得不到,只会障碍自己的自然回归。当然,水分子是不会动念攀缘的,因为它本身就俱有恒顺众生的佛性。所以,水分子可以在自然的流程中回归大海。但是,人却不同,人执着于生命流程中的财、色、名、利,总想得到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因此,人们被那些假象障碍在回归的路上,总在六道里转来转去,难以解脱。

    生命临终的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就往生到什么地方。如果你舍不得家人亲属,则会转成人或动物来到亲属身边;如果你执着性欲,只想做爱,临终时必然还是记得性欲,毫无疑问必往畜牲道去,因为畜牲除了第一需求的吃,第二需求既是性欲;如果你生前贪财,临终时就会舍不得你一生积蓄的财物,来世必转饿鬼道。生前的习气和爱好已经注定了你的临终一念,这一生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你来世的命运,你今生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是你前世的习气和行为所决定的。因此,你今生有什么习气赶快突破吧,今生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赶快放下吧,以免又带到来生。你今生有这些习气,本身就说明你前世就没有突破。

    正是因为临终一念决定你来世的生命去向,因此,佛在各法门经典里反复告诫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在点化我们,不要去执着那些过眼烟云、实不可得的东西。以免临终时难以放下。但可惜的是,众生迷而不觉,一是不相信,二是放不下。正是被你自己放不下的那个东西,障碍着你难以解脱。

    五、异性相吸的奥秘

    在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生命中,有一个最普遍而又最神秘的现象,既是男女、雌雄的相互吸引和交配。植物虽不能动,花草也要自射芳香,引诱蜂蝶代为传粉。为什么异性之间会相互吸引?也是阴阳两种物质能量互根互存的驱使。

    其实,每一个人或动植物都是由阴阳两种能量组合而成的,这符合阴阳互根的原理。如果你是男人,在你身上有51%是阳性能量,有49%是阴性能量。如果你是女人,在你身上会有51%的阴性能量,有49%的阳性能量。在每一个人身上,几乎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个人都会在不停地寻找另外那49%的能量,来填补这49%的空虚。因此,就产生了异性相吸,由此而产生了爱情和做爱。

    天与地也是阴阳组合相对的生命,地水蒸发升于天上,天空下雨落于地下,是天地阴阳勾通和阴阳协调的一种方式。长期不下雨,地面干裂、空气干燥,万物都会生病,这就是天地阴阳不协调。男女异性之间如果缺少交往和做爱,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难受感。众生凡夫皆是如此,世上只有一种人不会向外追求这种能量的协调,那就是开悟的圣人。

    开悟者并非不需要那一半能量,但是,开悟者知道自我本身就是阴阳合和而成,并不需要向外寻找那另一半异性能量。只要回归到本性上,自身就是最完美的阴阳合体。但是,还在迷惑的众生,却不知道自己本身既是阴阳合和之体,只从表象上看到了男女、雌雄之别。其实,众生看到的表象都是阳性的一面,因为精、卵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阳性物质,无论男女,都属于以阳为主的生命。只是阳中之阳(男、雄)和阳中之阴(女、雌)而已。通过结婚配偶,男女、雌雄整天生活在一起,表象上找到了另一半异性能量,但是,为什么他(她)们还是永不满足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他(她)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另一半“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的能量。所以,那种交合的满足只是生理上暂时的。众生在没有真正找到另一半能量之前,心理上总是偏在阴阳两边,就必然去寻找另一半,也必然被另一半能量所吸引。就在这种异性能量的吸引下,由于人们不明白生命的真相,总以淫欲来填补那无底的空虚和寂寞,才使人们淫欲心理越来越盛。

    人们的淫欲心理养成的淫欲习气越来越重。但是,人们却不知道,淫欲乃生死之门。有淫必有“生”,有生就必有“死“,因此,淫欲乃生死之门。只要还未断掉淫欲,就在生死门内,难出六道,不能了脱生死。

    开悟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们已经悟透了生命的真相,本性中本来就俱全生命的全部能量,那一半能量就是“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他们通过修炼向内找,使内在的另一半能量在修炼中苏醒,并合二为一。他们既是男人,又是女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修炼到一定层次时都会结圣胎(体内的那个金娃娃,佛家称圣胎,道家称道婴),这才是阴阳和合的产物。首先在他们的心理上断掉了男女之别,把众生平等地视为,皆是完美的阴阳合和之身。然后再通过修炼,激活那另一半能量。当另一半能量激活之后,那种真正的阴阳合和的感受,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能量通过中脉上升时产生的磨擦力,能使身心感到无比的喜乐,男女性交时那种舒适的感受却不及它的万分之一。但是,真正的开悟者却不能沉浸在这种享受之中,必须放下并突破这一关,否则仍难成道。我讲这些只能帮你从道理上突破,至于心理和生理的突破,那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六、人道利于修行

    要想不使自己的生命随波逐流,靠的就是悟道和修行。只有转为人身才能有更多机会修行。畜牲们整天要为吃喝奔忙,既要去寻找或捕捉食物,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别的动物吃掉。吃饱后就是交配和养子,没有修行的时间和机会,更不可能听闻佛法和悟道。从表象上看,畜生道的寿命比人道短,但是,只要进入畜生道,要想出来就不容易了。稍大一点的畜生在畜生道里一般要转五百世左右才能出来,少说也要一万年。那些小微生物之类可能要在畜生道里待上几亿年之久。

    饿鬼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苦不堪言,只有受刑受罪的份,每天都在惊恐万状地经受熬煎,更谈不上修行。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一个月,饿鬼道的寿命最短是一千岁,相当于人道一千万年。寿命稍长一点的相当于人道几亿年。地狱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二千七百年左右,寿命最短是一万岁,相当于人道十亿至万亿年。可是人生只有百年,与住三饿道的时间相比,简直就是一瞬间,所以说人身难得。

    天道的寿命也很长,仅“兜率天”的寿命就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天道的修行速度,远远没有在人道修得快。人间是苦乐参半,顺逆皆有。天人则样样如意,想啥来啥,种种现成,日日享爱,不思超越三界,当然修行不易精进。有一方世界称“北瞿卢洲”,那里人的寿命是一千岁,正是由于样样现成,事事如意,从不思念出离三界,因此也不相信佛法,所以那个世界与佛法无缘。从各个角度来看,只有人道易接触佛法,但相比之下人道的寿命又非常短暂。佛在《大涅槃经》里说:“世有六处难可值遇,何等为六?一是佛世难遇,二是正法难闻,三是善心难生,四是难生中国,五是难得人身,六是诸根难俱。”所以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不珍惜努力修行,更待何时?因此,修行人要有紧迫感,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而空耗生命。

    七、死后及再生之谜

    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未知之谜。只有体验过死亡又生还的人和有一定神通的人,对死亡之谜才略知一二。无论从佛学的“不生不灭”道理,或是科学的“物质不灭”原理来看,都可论证到生命是不灭的。

    生命表象上的死亡,是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暂时分离的一种现象。灵体相对肉体来说是真我,肉体是房子和躯壳。但是,相对本性来说,灵体还不是真我,灵体只是真我本性阴性的能量外壳,而本性才是不生不灭的真我。灵体在宇宙空间不由自主地飘荡,随着你生前造下的业力之缘,又进入另一阳性躯壳中,新的生命又诞生了。转世之后,你可能还是人,也可能是一只老鼠,也可能是一棵小草。如果你生前特别喜欢宠物猫狗,就可能因缘转为猫狗,除非你是大彻大悟的觉者。

    1、灵魂之迷

    灵魂是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光团,民间称之为灵魂。佛教的专用名词称其为“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属于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神识,而无阳性实体。因此,凡人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有天眼神通的人可以看见。灵魂出窍离开肉体后,可以看见自己的肉体以及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此时与他们已无法勾通,灵魂说话因无阳性的声音,所以常人是无法听见的。此时,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非常轻松舒适,如释重负。对于生前饱受疾病之苦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解脱。灵魂出窍后丝毫也不带走肉身的残疾和病苦,但仍带有一些前世疾病的信息。在刚离肉体的几天里,灵魂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多生多劫以来所造的一切身、口、意业因,以及多生多劫养成的一切习气,如同程序,都储存在第八识里,灵魂无论转世到哪里,都会携带着这些信息。

    因为灵体属于阴性物质,阴性物质有穿透性,因此,灵体可以从人体和物体中穿过,感觉非常轻松自如。一般来说,人的灵魂被称为“鬼”;动物的灵魂被称为“妖”;小植物的灵魂被称为“怪”;当众生修炼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很大的能量,而又未开悟,灵魂的心理意识如偏极一方,此时则称为“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妖、魔、鬼、怪。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他们不了解,肉眼看不见他们,但第六意识有时又会感觉到他们,有天眼的人有时也会看到他们,因此,人们常感到迷惑和恐惧。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众生,只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而已。我们是以阳性为主的生命,他们是以阴性为主的生命,相互间不易勾通,才会产生恐惧。鬼都有五通,只是没有漏尽通,因此,鬼对我们世间的事,几乎什么都知道,但在道理方面又是较糊涂的,也保存了多世以来的各种习气。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在同一体中,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人的肉体和灵体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

    2、中阴身

    何谓“中阴身”?自死者断气,灵魂离开肉体后,至转世投胎前的历程称为“中阴身”。这一中阴身的时间过程称谓“中阴期”。灵魂本应是一个光团,没有人身幻影之象,但由于生前执着肉体这个形象是我,故死后便有个“意生身”,即中阴身。只有大善和大恶之人,灵魂离体后,因能刹那间升降,则无中阴身。大善者可刹那间往生极乐或升入天道,大恶者则刹那间下至地狱,故无中阴期和中阴身。此时,中阴身是一团超光速的能量光团,极其轻灵敏捷,其智力是生前大脑的七倍。可以超光速穿透山河大地,于一念之间即可投生或到达他方世界。此段时间不长,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日内未投胎,则轮为孤魂野鬼,极难超生。中阴身每七日为一周期,每七日即有一次转世之机,因此,佛家的七七四十九天的助念,就是为了超度亡灵,助他免入恶道。

    3、中阴历程

    中阴身在刚离肉体的几天内,尚不知自己已经死亡。见亲属设供、埋葬或火化时方知自己已死。此时业力开始显现,由于中阴身经常处于昏沉不能自主的状态(由于业力的牵引),此时,无数的食人夜叉、野兽之灵、孤魂野鬼围绕中阴身紧追不舍,如同鹰犬争吃腐尸。由于中阴身不明白不生不灭之理,不知这种现象丝毫伤害不了真我法身,因此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到处逃遁躲藏。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消耗二级能量。如果生前悟道,深知法身空而不灭之理,此时没有恐惧,则不损或少耗能量。如果生前修行的能量比较高,临终时心识不迷,非常清醒,毫不昏沉,则无大碍。生前如能在梦中不迷,面对此境丝毫不惧,方有把握。

    在中阴身游荡的49天之内,可交替见到五方佛界及各道之光,色彩亮度各不相同。五方佛光为极其强烈耀眼的蓝光、清净白光、金光、紫光、绿光;天道为微白光;人道为浅黄光;修罗道为淡绿光;地狱道为黑烟;饿鬼道为淡红光;畜生道为浅蓝光。因佛光极其刺眼明亮,中阴身见到此光皆不敢直视,吓得立即避开。而六道之光暗淡柔和,故愿接近,因此又入六道。在六道之光中,自己生前身、口、意对应何道,中阴业力就感应何道,此时,中阴身之光的频谱就对应何道。中阴身之光与此道之光频谱亮度很接近,因同类相聚,因此,同类之光在此时就越显而易见,故不由自主地投入了那一对应之道。如果对应人畜之道,此时显而易见之光,正是你来世父母的行淫之光。

    4、中阴身行进方向

    中阴身以其生前善恶业力不同,可感受行进方向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部朝上直飞;如生前向往某一国,中阴身则平行横向飞越,瞬间投生于某国;如投胎为畜牲,则向前直视;如投至地狱则头朝下降落。

    中阴身在行进中见景入境,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豪华宅院,则投生富贵之家;若见山石洞窟,深洞穴巢,则投生畜牲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戈壁、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转生饿鬼道;若闻悲凄之声,身不由已地被驱赶到昏暗之处,中阴身感到烈火焚烧,则投生火热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地心火热岩浆之处;若见寒冰酷冷,则投生冰寒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长年不化的冰山、冰川及南北两极的冰雪地带或海底。

    八、生命记忆中断之谜

    生命既然是不生不灭的,转世的过程证明了生命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但是,人们为什么记不得过去世的一切经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生命是由阴性物质的灵体与阳性物质的肉体组合而成,生命的一切经历和记忆都储存在第八识(灵魂)中。第八识如同一个巨能数据库,能储存无穷无尽的信息。它调出信息的过程如同电脑,首先需要有充足的电能和电压,才能使电脑启动。灵魂在转世的过程中,中阴期间因被追杀而产生恐惧,要耗去一定能量。投胎之后,灵魂把携带的能量转化为肉体各部位神识,所谓的三魂七魄等各脏腑神识,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内都分有神识。此时,灵魂原来携带的能量几乎消耗已尽。阴极生阳,以阳性为主体的生命诞生后,阴阳难以勾通,信息虽在,阴性能量不足,如同电压不足,电脑无法使用,无法调出信息来阅读。一旦在定中修出阴性功能,并达到一定能量,随时即可查阅前世档案。至于民间流传的“黄泉路上喝了迷魂汤”之说,只是迷信和比喻,并非如此。

    但是,在我们周围,偶尔也能见到少数不忘前世之人。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异功能尚未减退的幼儿。在性成熟之前,幼儿的“松果体”仍有透视作用,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功能强一些的,还可以追忆自己过去世的经历。还有一些少数人,其中阴身在行进的路上比较清净,没有遇到饿鬼夜叉的追杀和缠绕,或者没有遇到各种外界磁场的干扰,因未消耗能量,并投胎较快,因此,阴性能量较强,也可记忆起自己以前的事。在较偏僻的山村之间易出现这种现象。但由于城市中各种磁场干扰较多,因而不易出现这种现象。

    另一种属于“夺胎”现象。生前场能很强,突然暴死,中阴身转世前未遇饿鬼夜叉追逐缠绕之恐惧,很少消耗能量。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或临生产之前进入母胎,赶走或控制原来胎内的灵魂(神识),可不受胎狱之苦。进入母体后,原胎中已有三魂七魄及各细胞神识,不必再消耗自己灵体所带的能量,因此,阴性能量较足,出生后仍可记忆前世之事。但是这种现象较少,而且也难以自主去夺胎而入,也是因缘而生。

    有些高僧大德及佛菩萨,为了来世间度化众生,完成使命,因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因此可以自选生母,夺胎而入,仍可保持过去的记忆和智慧,以备成人后度化众生。

    九、中阴解脱之捷径

    “中阴解脱法”是莲花生大士所传密法之一。莲花生大士系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三体合一,莲花生身之体。他曾言道:“修而成佛众皆有,无修成佛我独有”。所谓不修成佛之法,即指“中阴解脱法”和“颇哇法”等。

    前面已讲过,中阴身在中阴期间可见各道之光,其中天界之光,明亮程度足以使人望而生畏。佛光更是难以形容,常人难以想象出它的亮度,如同亿万个太阳的凝聚之光,使中阴身不敢正视,立即躲避。如能毫不畏惧地勇猛投入此光,当下成就。但修行人生前未见过此光,无任何心理准备,一见此光必然生畏。因此,“中阴身解脱法”就是让你在生前做到心中有数,反复理解,加深记忆,使程序反复输入在阿赖耶识之中,临终只生一念:“毫不犹豫地直奔最强之光而去”。则可即身成就。

    此法虽谓之“不修成佛之法”,但只是省去了长期吃苦修炼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佛诚信的前提条件,仍无成功的可能。不信佛法者,根本无缘接触此类捷径佛法。信而不诚者,即使有缘接触此法,但又不可能深信不疑,因此不能成功。其实,对佛与佛法的诚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修炼和磨性过程。

    道家一生修炼金丹,佛家及其他门派修炼性光,其亮度及频谱与佛光近似,就是要在生前常见此光,做到心中有数。生前如能修出性光,如日中天,常显现于眉心,临终与佛光合一则有一定把握。修出性光就等于已经拿到了登达彼岸的船票。关于“中阴身解脱法”和“性光修炼法”,因内容较多,并有专门书籍和修炼方法,修炼者可专门阅读和修炼,在此不多赘文。

    一般修行者,都把生命的解脱希望寄托于死后,在真正开悟者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把握的死后或来世。当下对生命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当下对万缘的彻底放下既是解脱,当下一法不见既是如来,当下一无所求就是大自在。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路上丝毫不会懈怠,决不把精进推到明天,成功的希望就在于觉悟今生,把握当下。
    作为佛弟子,我们都有义务弘扬佛陀教育,所以请您务必支持我们!
    传播佛法功德无量!请您务必转发佛陀教育善知识!弘扬佛法功德无量!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22: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5 22:4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