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58|回复: 1

信愿行,那个最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6
    发表于 2011-6-5 17: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信愿行,那个最难?
    净土的信愿行,往往认为是行最难,实际事实表明愿是最难的,愿是让你动真格的,让你舍,让你割肉,信极乐,用功念佛的多,能舍的不多,放下的不多,看了刘素云居士报告,她真的是舍的干干净净,不愁不往生。信,行修行是加法,愿的修行是减法。能舍得人是真功夫。修净土修什么?就是在修一个舍字。
    净土宗与他宗有差别,信愿是个关键。而坚固的信愿怎么建立起来?靠行来建立。
    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有很多贪恋,要从看淡开始,最后达到毫不留恋。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心安住佛号,真正从内心出离这个世界,欣求极乐。就是说我们由很贪爱这个世界,留恋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通过我们念佛,我们内心真实发生改变了,真实厌离这个世界了,真实求生极乐了,这是真念佛,这是真正的信愿念佛。如果通过很久的念佛,你的内心没有任何触动,该贪恋还是贪恋,该贪爱还是贪爱,那么这个佛号只留下了善根。到了临终,你留恋这个世界,是不能往生的。就是说净土宗念佛,是让你越来越具足欣厌心,这是真念佛。信愿,尤其这个欣厌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行出来的,而是通过念佛不断坚固的。我们日常遇到名利情色的境界,杀盗淫妄念头来了,我们是不是能够不随顺,把安住念佛呢?这是检验我们信愿机会,是修信愿的机会。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到了晚上,有出去喝酒的机会,有看电视的机会,我们能不能不去喝酒,不去看电视,把心放到佛号上,放到极乐世界上?这就是修信愿的机会。
    所以,净土宗念佛,念的多少不是往生关键,念的妄念多少也不是个往生关键。
    关键在于通过念佛,是不是让你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改变,是不是由原来的很贪恋这个世界,渐渐的通过念佛,毫不留恋这个世界,欣求极乐,这是个念佛的效果。
    所以,不要把信愿和行割裂开。有了一些信愿,我们会去行,你行的效果如何?要看你的信愿是不是真实发生了变化,是不是信愿真正得到了提升。这样循环往复。
    信愿行确实是三面一体的,然在实修下手时确实可以根据不同的根机而有不同的偏重,但绝对不能完全的分裂信愿行是一体,综合近代人的根机因缘来说,实修下手偏重在愿上这是非常明确的,净土宗的九祖与第十二师都有说明,只要我们把愿的具体内容把握与落实,那就绝对不会只落在口头上,愿的内容很简单——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简称为欣厌,在日常点滴上慢慢熏习,观察自己有否进步,把这个修习好就是决定往生极乐的保障!!

    至于信的具体内容既深又广,如蕅益祖师《阿弥陀经要解》的六信,不过,善导祖师《观经四帖疏》的两种深信,就是为了广大众生的契机而简说的,所以信的深浅确实很不好说,只能在愿行以及闻思上多努力来促进信根深厚,真正圆满六信的已经是圆教菩萨了。

    至于持名念佛那是有目共睹的,有缘的话应该积极多参加团体共修,约束力、互勉力、推动力远比一个人独修的强很多,当然,参加团体共修尽量避免不该有的是是非非(人多了就难免会有是非),对此网络共修就比较有好处,既能感受到大家互进的动力,又能远离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是非。愚在佛门中糊混了近三十年,念佛早晚课能坚持不懈的人并不多,这样子的信愿行都是虚假的为多,实在是不可取,更难保证往生机率。

    三方面综合对比来看,愿确实是轴心之轴心,也是最不容易坚持的,曾与一些非专修净土的老修(修学十多年以上)交流过,竟然有些老修说欣求那是一定的,但是厌离是不应该的,于是说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说什么佛法在世间、菩萨不畏生死,还说什么只有生活美好才能让大家信仰佛法,所以,事实证明厌离才是最难中的最难,若能把这一点克服了、落实了,决定往生极乐已是囊中之物。
    并非舍得干干净净才能往生,而是舍得越多,往生几率越大,诱发你习气现行的因素就越少,一般人对逆缘障碍的承受力还是有限度的,超过承受底线会影响愿力的发起,要100%保证往生就要舍的彻底。个人认为:阿弥陀佛知道众生舍不干净,所以有不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国之说!舍来舍去,很多人其它都能舍掉,到最后要碰到亲情这一关,很多人就载到这一关。不可不慎!


    阿弥陀佛五劫思维,这是极长时间的思维,为何要这么长呢?思维什么呢?正因为众生的数量无量,各种因缘根机不一,更有无量劫的业力所障,要靠众生自己完全突破这是极度的难……

    阿弥陀佛乃是诸佛之王,这真不是乱说的……

    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即是如来大觉果海。因果同时,直接了当,不立阶梯。藕益大师(1599-1655)在《弥陀要解》中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藐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地觉全体,授与浊世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 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的两个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深信切愿念南无阿弥陀佛功德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主题

    339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288
    QQ
    发表于 2011-6-5 22: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在这里看到你不错呀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0 09: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