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5|回复: 0

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8-5-3 0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慈法法师讲授
    编者按:综合慈法恩师多年讲座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唯佛是念”。用种种善巧把我们引到忆佛念佛上来,因为这是净土教法果地觉因地心的核心。慈法恩师的“唯佛是念”与大势至圆通章忆佛念佛以及印光祖师文钞中关于国地觉因地心的讲解是完全一个意思。
    同时慈法恩师用唯识学中第七识执着的特性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可行的“唯佛是念”果地觉因地心的操作方法。不但让我们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可行。
    最为可贵的是最近慈法恩师为了念佛人对日行功课有个正确的理解。亲笔写了“念佛人平时的功课”及“关于放逸”的两小段话,发到了网上。慈师的悲心可见。在此至诚顶礼值得我们深深尊敬的大善知识。
    下面我们就摘录慈法师讲座原文及印祖文钞论证“实践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唯佛是念”。
    善导大师讲得十分标准,他说:安心、起行、作业——以安心为起点,不安心就没有“果地觉为因地心”。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88页第二段
    我把它作为唯一依止——唯佛是念,唯一的依止,或者说作为缘起。我就以唯佛是念作为缘起,很清晰地给自身一个法则。如果说你一定要怎样才可以怎样,那么其后的痛苦、迷失、不如法,你就知道从哪来的了!就是你没有念佛忆佛,没有忆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所有的言说、思维、交流都在造业——恶业或善业,都是世间轮回业。不是依佛来作为、思维与交流。《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88页第二段
    唯佛是念的“唯”,就是用第七识在作用!只用末那识这个执着识来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和第八识已经扔掉,第六识也放在那儿,我只看你第七识,我盯着你——我让你执着唯佛是念,其他啥也不准干。这样下手,惑的种子会得到休息。《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88页第三段
    现在集中精力在末那识上来认知试一试?眼耳鼻舌身意与第八识全部打包,我就让第七识末那识唯佛是念,守护着佛给予的大安,给予的平等,作为因地心,让他起作用。《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88页第四段
    以下是印光祖师文钞中摘录
    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切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如是如是。(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
    在凡夫地,欲得惑尽智朗,亦非易易!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来之万德洪名,熏自己之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莫此为最!(念佛时,摄耳谛听,则不至大散。一心恳切,则自少昏沉矣)(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三·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果能一心念佛,即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若能心心相应,则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极平常,极玄妙,若能信受,可谓超格大丈夫!(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致铭光居士书)
    以下文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86——89页
    弥陀教法中的缘起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是大家都接受的地方。阿弥陀佛把他兆载永劫的修持回施给每一个众生,说一切众生咸能往生。有人说:我不能往生,我业障很深!或我做了很多过失,我思想很散乱,我没有修证……都没问题!他说:我来补偿你,我来给你回施,弥补你的一切缺陷,你往生我国就对了,一切众生咸能往生我国——他给你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承诺,这样一个功德!所以说阿弥陀佛为大施主,布施于我等。为什么说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就是一切众生咸能往生。他不管你是什么——你再自责,你再自谴,你再有业障,你再有种种说法,都没问题。上至等觉,下至蜎飞蠕动,他的回施是一切有情咸生我国。
    阿弥陀佛这个无畏的广大平等布施,作我们的因地心。他给你布施,让你平满、安稳、满意,作为一个平等满意的缘起,一旦确定下来,我们的举心动念就可以找到一个依止——把阿弥陀佛回施的大安作为起点。善导大师讲得十分标准,他说:安心、起行、作业——以安心为起点,不安心就没有“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我们再去思维、交流与作为,就是起行。不安心或不安稳,我就不去做事情。没有体验到阿弥陀佛回施一切众生大安的果地觉,我就不去思维,不去说话,不去做事。我把它作为唯一依止——唯佛是念,唯一的依止,或者说作为缘起。我就以唯佛是念作为缘起,很清晰地给自身一个法则。如果说你一定要怎样才可以怎样,那么其后的痛苦、迷失、不如法,你就知道从哪来的了!就是你没有念佛忆佛,没有忆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所有的言说、思维、交流都在造业——恶业或善业,都是世间轮回业。不是依佛来作为、思维与交流。
    一说到唯佛是念,很多人就说不行,我习气重,不能唯佛是念,我要念习气——没问题,佛陀不会说你只能念佛不能有业习。因为人放纵惯了,不放纵他就感觉活不了。虽然说佛是具足名号、摩尼宝号,但他还要放纵自己习气——这其中有事业的种子与思惑的种子。“事业”的种子,事业相,是你必须得去作为。如你习惯于吃饭、睡觉、走路、说话、思维,这都是你事业的一个状态,这个事业的种子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在我们阿赖耶识里已经具足,通过第七识搬运到第六识,让你在眼耳鼻舌身中去起作用。你要不断去做,这个“做”你休息不下来,你让它休息或想终结它都很困难。实际眼耳鼻舌身没有好坏,不必理会,就调整那个有好坏的思惑。这就比较好调整了,我还是吃饭、睡觉、休息、交流,但种子可以改变了,以安心作为起点。不管这个眼耳鼻舌身了,因为管也没用。
    唯识宗讲: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所以五、八识可以果上用,你现在没必要管它,主要就是六、七识。这个起点就是因,因就是我们思惑与思想的种子,可以调整。事情怎么做先不管,眼耳鼻舌身怎么起作用先不管,你的意识或思想状态是什么,安心不安心?这是灵动的,可以调整。妄想执着,妄想是六识,执着是七识——好也执着,坏也执着,它是个搬运者。否则它给你撂地下了,没有用了。所以第七识一般也没人管它,多在乎的是第六识的分别。
    唯佛是念的“唯”,就是用第七识在作用!只用末那识这个执着识来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和第八识已经扔掉,第六识也放在那儿,我只看你第七识,我盯着你——我让你执着唯佛是念,其他啥也不准干。这样下手,惑的种子会得到休息。惑的种子靠第六识来成长,然后在眼耳鼻舌身中起作用,通过眼耳鼻舌身的作用力返回到第六识,又使它成长、壮大。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你运用第七识的执着,以“唯佛是念”的作为,把五六八识全不管,全打包了,我就盯住一个——第七识在干啥?我引导你执着安心,执着于阿弥陀佛回施,执着果地觉来作你这个七识的守护。这样来体验体验,看看是什么?这个过程依末那识,就是起行过程。我就依末那识,我就盯着你,像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否则我们的身心意识太散,你不知道哪个在起作用。一会儿六识起作用,一会儿七识起作用,一会儿眼耳鼻舌身起作用,你就乱了。现在集中精力在末那识上来认知试一试?眼耳鼻舌身意与第八识全部打包,我就让第七识末那识唯佛是念,守护着佛给予的大安,给予的平等,作为因地心,让他起作用。这是拆开来说。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思路与意识方法处理简单,否则你一作为就混乱了。现在很多人的身心世界是混乱的,不可操作,不可把持。不可把持他就发慌、迷惑——开始的缘起就是混乱,久而久了就迷惑了。假设我们在缘起上不是依止佛给予的大安——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会拿自己的业习作缘起,因为业习有取舍、得失、大小、是非等,无端地争来争去,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开始迷茫,不知道怎么安排下一个作为。该做不该做?该修不该修?这个过程开始混乱迷惑了,他一定不知道结果,因为这个事没做到底。
    所以以安心作为起点,依末那识集中于审思的过程,我把主动的第六意识与八识、五识全部打包,压缩在一个金刚罐子里面,不让起作用。什么金刚罐子?就是不可得失,不可来去,不可生灭的罐子。向里面一装就不管它了,我就看着第七识!你能干什么?你执着吗?我就引导你来执着安心,来随顺清净平等。与第七识一商量,第七识说试一试吧!这个过程就会体会到远离迷惑的抉择力,它会实现抉择。这个抉择实际是靠第七识的执着与支持而产生,那么你的抉择力就有了,你就很决断,做事不会迟疑。第七识特别弱的人没有抉择力,因为他的缘起混乱,什么事都要计算,但又计算不清。就像来上课还是不来,要想好长时间,这里面有多少得失啊!我们接受渐次的东西就很累。《圆觉经》讲:“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但是人不干,必须得泛泛习气,那么第七识也是习气。末那识是个执着的习气,就用你的习气!

    我们前面讲的都是第六识分别,表相、本质、佛的受用、众生的受用,都是分别心所讲。我们只有爱护大家的习气。若不爱护,大家就跟我翻脸了,说讲什么呀,不合我们的习气!就坐不到一起了。所以我们用习气来讲,但一坐那儿习气又打妄想了,那么干脆就让他的习气起作用,又能接受到佛法。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随顺众生种种心性、种种差别、种种愿望、种种作为,给予教法令其出离生死苦海。抉择就是结果。就像我们决定去吃饭,钵一端,饭一盛,就开始吃了。你抉择就有结果——你决定去做了,结果也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过程与结果太亲切,如影随形,没法分开。缘起上强分开,实际也没法分,都是那么清净。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5 09:5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