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96|回复: 20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注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发表于 2013-5-23 2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注疏
阿谟伽三藏 奉诏 译
广东汕尾 余金成 敬解

今讲此经,按天台五重玄义而说之。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
以下略作分析:
(一)、释名:释为解释,名为名目,即解释一经之名目。诸经别名虽多,然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三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第一、以人为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佛、阿弥陀佛、维摩诘居士,均是人名。
第二、以法为名。如:《涅盘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涅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均是佛所说的法。
第三、以喻为名。如:《梵网经》。
第四。以人法为名。如:《佛说仁王般若经》,是佛对十六个国王,即人王而说的。佛和人王都是人,而般若是法,所以是以人法为名。
第五、以法喻为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比喻。
第六、以人喻为名。如《菩萨璎珞经》。菩萨是人,璎珞比喻庄严之意,所以是以人喻为名。
第七、以人法喻为名。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比喻证得大方广之果佛,其因地要修十度万行,如花层层开放,以庄严果上功德。
以上是佛经的七类命名。前三种或以人、或以法、或以喻为名,均是单数,是单名。后四种或以人法、或以法喻、或以人喻、或以人法喻为名,均是复数,是复名。本经题“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其中“佛”为人名,“大如意宝珠”“轮”为比喻,“牛王守护神咒”为法,故属第七种,为“人法喻立名”。

今释“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名,先释 “佛”之一字,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一,约名,约义,约德,约喻,约教,约观心,约因缘,约本迹,约六即,约时处,十义释之。
(一)约名:佛名有通有别,通具十号。
(1)、如来,是仿同先德号:以今佛出世,如先佛再来故。
(2)、应供,堪为福田号:以佛惑尽德圆,堪受众生供养故。
(3)、正遍知,遍知法界号:以实智证理究竟为正知,以权智通达法界事相因果为遍知,权实不二,名正遍知。
(4)、明行足,是果显因德号:明谓智慧,行足谓诸福德,福慧二严,成无上道,以显因中福慧双修故。
(5)、善逝,善往菩提号:众生背觉合尘,来去皆为善恶业缘所牵,不得自由,故曰不善;诸佛菩萨,来时乘愿而来,去时自知时至而去,来去自在故曰善逝。
(6)、世间解,达伪通真号:以其了达世间诸法,相妄性真故。
(7)、无上士,调御丈夫,摄化从道号:但求自利曰下士,自利兼他曰中士,广修六度万行曰上士,二行究竟,万德具备名无上士。佛为无上士,能调伏众生,心猿意马,摄化从道,谓之调御丈夫。
(8)、天人师,应机受法号;以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无不以佛为师故。
(9)、佛,三觉圆明号:亦名觉悟归真号,以佛自觉万法唯心,心外无法,且以此理遍觉一切众生,二利成就,修证究竟故。
(10)、世尊,十界独尊号:以佛智为十界之最,佛德为世间所尊故。以上十号通于诸佛,谓之通号。至于佛之别名,各各不同,如娑婆教主,号释迦牟尼;极乐教主,名阿弥陀;过去佛,名迦叶;未来佛,名弥勒等。今说此佛心中心大法者,正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译为能仁,牟尼译云寂默;能是般若,仁是慈悲,寂默是法身,佛以三德立名,故曰释迦牟尼。
(二)约义:佛是觉义,三觉圆明故。佛是光明义;心有智光,身有常光故。佛是真实义;破妄归真故。佛是安乐义;常乐我净故。佛是大富义;聚无量功德法财故。佛是威德义;摄诸邪魔外道故。佛是希有义;悬远值遇难故。佛是最尊义;九界圣凡所共尊故。佛是清净义;无诸垢秽故。佛是甚深义;功德智慧,深邃无底源故。佛是广大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故。佛是自在义;摄物利生,无不自在故。佛是庄严义;福慧二严,身相圆满故。佛是吉祥义;所到之处皆吉祥故。《华严经》天王赞佛:“迦叶如来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佛是过量义;凡小心思,所难测量故;《华严经》云:“有量无量,牟尼总超越”。佛之功德,佛之含义,说之无穷,赞莫能尽。如《普贤行愿品》云:“如来功德,假使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三)约德:德谓诸佛利生之功德。佛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七才八解,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一一功德、皆云无尽”华严经又云:“如来一毛功德聚,众生亿劫难思议”。《法华经》亦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又:“如来复有无量无边,功德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又“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故知佛德,赞莫能穷。
(四)约喻:诸佛甚多以喻立名,如日光佛,月光佛,日月珠光佛,日月灯明佛,日月净明德佛,日月灯王佛,山王佛,海王佛,树王佛,龙王佛,须弥佛,须弥山佛,须弥光佛,须弥灯王佛,师子佛,师子吼佛,师子游戏佛,师子奋迅佛,象王佛,天王佛,香王佛,旃檀王佛,琉璃光佛等,皆以喻立名。今以喻释佛义:则佛喻天,以佛大慈大悲无所不覆故。佛喻地,有情无情无所不载故。佛如日,无暗不破故。佛喻月,能除热恼故。佛如父,能生育众生,法身慧命故。佛喻母,能培养众生,菩提幼苗故。佛喻虚空,究竟清净,无所不容故。佛喻莲花,生死污泥不染,涅槃清水不沾故。佛喻宝王,能生法宝满众所愿故。佛喻医王,能治众生,烦恼重病故。佛喻药王,无病不除故。佛喻树王,普荫法界众生故。佛喻须弥山王,以戒定慧陀罗尼四宝所成故。佛喻海王,佛之境界如普光摩尼香水海,莫能尽其边际,穷其底源故。佛喻狮王,謦亥弹指,十方世界六种震动故。佛喻龙王,能雨法雨,令大地众生,皆获清凉故。佛喻转轮圣王,以三乘五乘统令大千,法界众生,皆共成佛道故。佛如大导师,能导众生,出生死海,至涅槃岸故。佛喻船师,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槃彼岸,亦不住烦恼中流,恒驾大愿船,往返生死,入俗利生故。
(五)约教:教谓藏、通、别、圆、四教。转生灭四谛法轮,是藏教如来。转无生四谛法轮,是通教如来。转无量四谛法轮,是别教佛。转无作四谛法轮,是圆教佛。
(六)约观心:心谓众生本具真心,前约名、约教、约德、约义、约喻、释佛,总不出一心。纵经无量劫修行,亦不过显此真心本具之功德。故马祖云:“即心是佛”。若观心从缘生,无常、苦、空,不净、无我、是藏佛教。若观心即空,非灭故空,既无自他心境,亦无能观所观,是通教佛。若观心,先空、次假、后中、是别教佛。若观心即空、即假、即中,是圆教佛。
(七)约因缘:众生虽本具佛性,然必假修德方显,修德因缘,有亲有疏,亲缘谓自己发心,疏缘谓善友资助。如本师释尊,初居凡夫,为大光明陶师,因值遇古佛释迦,发菩提心。初阿僧祇劫,行菩萨道,至毗婆尸佛,共值七万五千佛,于其中间,一一佛所,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复从毗婆尸佛起,第二阿僧祇劫行菩萨道,至燃灯佛,其间共值七万六千佛,一一佛所,亦皆供养承事。时燃灯佛,即与授记,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复从燃灯佛起,第三阿僧祇劫行道,至尸弃佛,中间共遇七万七千佛,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蒙授记作佛,是谓三祇修福慧。复从尸弃佛起,经百劫种相好因,至迦叶佛世,蒙佛授记,一生补处,名护明菩萨。生兜率陀天,于此娑婆世界,贤劫中第九小劫,人寿减至百岁时,降生中印度,迦毗罗维国,母名摩耶,父字净饭,号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此约因缘释佛。
(八)约本迹:本谓本来,迹是示迹。前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是本师释尊,迹门示现之成佛因缘。若约本来,久已成佛,《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法华经》亦云:“我自成佛以来,甚大久远,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于其中间,所经国土,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为微尘,一尘一劫,我成佛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法华经开迹显本,故知释尊,实已久远成佛。
(九)约六即:六即之理,遍于诸经。而隋朝智者大师,始发明其名。
(1)理即佛,又作理佛,指一切众生。盖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故称理即佛。
(2)名字即佛,又作名字佛。指或从善知识处闻知,或从经卷中见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之人;此等之人,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故称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指既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进而依教修行而达于心观明了、理慧相应(即境智相当)、观行相即之人;此等之人,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言行一致,以证此位,故称观行即佛。此位分为五品位,即: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佛,指于前述‘观行即’位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净,断除见思之惑,制伏无明之人;此等之人,虽未能真证其理,但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称相似即佛。此位分为十信位。
(5)分证即佛,又作分真即佛。指分断无明而证中道之位;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渐次破除一品无明,而证得一分中道。
(6)究竟即佛,指断除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证入极果妙觉之佛。
此六佛虽因智(悟)情(迷)之深浅,而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彼此互即,故称为“即”。六即虽同名为佛,然相去天渊,圣凡有别。若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屈心;若知即而常六,则不生我慢想。本经显理,是六而即,即而六。六而常即故,即事即理;即而常六故,即理即事。事理圆融,正是究竟即佛。
(十)约时处:时通三世,谓过去、现在、未来。处通十方,谓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三世,无不有佛。本经所谈之佛,既非过去迦叶佛,亦非未来弥勒佛;既非东、南、西、北、四方,亦非四维上下,而是中央娑婆国土本师释迦牟尼佛。今释尊虽已入灭,然其所说法宝,尚在人间,塔寺所供,皆释尊舍利,及其圣像;故得谓之现在佛。
十义释毕,归纳言之,经题之“佛”字,非独指释迦牟尼佛,乃十方三世一切佛之简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 据《大智度论》卷第二:“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
本经之说法者,既有佛陀金口亲说,也有牛王神天子说。

“大如意宝珠轮” 六字。其中“大”,梵语maha^。音译摩诃、么贺,指自体宽广、周遍含容。或指多、胜、妙、不可思议。
《大乘起信论》说“一心三大”,即:
(1)体大,真如平等之法常恒不变,一切法不增不减,遍其体性。
(2)相大,真如之相状具足大智慧光明等无量功德。依如来藏之义,功德之相如恒沙无量,故称相大。
(3)用大,真如之作用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之因果。
密宗就宇宙法界之本体、相状、作用之广大无限,亦立三大之说。即:
(1)体大,谓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遍满一切有情、非情。
(2)相大,谓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等四曼之相状历然。
(3)用大,谓身、语、意等三密之作用于深秘中彼此相应。

“如意宝珠” 梵语cinta^-man!i 之意译。音译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宝、如意珠、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与佛德,及表征经典之功德。
关于此宝珠之出处,据《杂宝藏经》卷六载,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另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载,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
此外,据《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如意宝珠品>所载,如意宝珠系以佛舍利、黄金、白银、沉香、白檀、紫檀、香桃、桑沈、白心树沈、柏沈、真漆等十一种珍宝合成;亦即以黄金、白银造成圆形之如意宝,中间放置佛舍利三十二颗,再以香末之泥涂于宝器上而成宝珠。在密教中,若以此宝珠为本尊之修法,称为如意宝珠法。

“轮”即“法轮” 梵语dharmacakra,巴利语 dhammacakka。为对于佛法之喻称。以轮比喻佛法,其义有三:
(1)催破之义,因佛法能摧破众生之罪恶,犹如转轮圣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喻之为法轮。
(2)辗转之义,因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故称法轮。
(3)圆满之义,因佛所说之教法圆满无缺,故以轮之圆满喻之,而称法轮。
《大智度论》卷二十五:“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中略)遇佛法轮,一切烦恼毒皆灭。(中略)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

“牛王”一说为世尊之化身,其依据为《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载:“我于往昔无数劫前,在因地时,发大誓愿力,为诸众生,遍满一切法界海中,娑诃世界薄福下劣诸众生等,愿作大水牛玉,银蹄金角青琉璃色青大势力,周遍法界,为诸众生,随类应现,作大饶益。”牛王之形色胜于其他诸牛,譬喻佛德于一切人中为最胜。
一说“牛王天子”为“大自在天”, 梵名Mahes/vara ,巴利名Mahissara。音译为摩醯首罗。在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为“毗舍阇摩醯首罗”,二为“净居摩醯首罗”。
毗舍阇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三目八臂),身呈青黑色,乘白牛,住于色界。当大自在天以这种外表出现时,被称为大黑天,亦即藏密所称之“玛哈嘎拉”,亦即大黑天财神,能赐无量福德于贫苦众生。据此说,读本经能财富如意,除魔消障,延寿治病等等,灵验异常,皆由于此。

“守护神咒”,“守护”即守卫保护,防范灾祸。指守护受持读诵此经行者的作用。“神咒”为神秘之咒语,故曰神咒,即“陀罗尼”。“陀罗尼”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 是通题。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一曰:“经”梵语修多罗,或苏怛览、译善语教,或名契,或名经,古德合称名之为契经。契有契事、契理、契教、契机之分。经有出生、显示、涌泉、绳墨、结鬘等义。
事谓佛以方便权智,说因果修证等法,皆与事相相应,谓之契事。
理是佛以实智,所说第一义理,如富楼那赞佛:‘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是名契理。
圣是十方诸佛,释尊降生娑婆,说法利生,与十方佛无二无别。如华严经诸菩萨说完住、行、向、地。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大菩萨,同名法慧,同名功德林,同名金刚幢,同名金刚藏等,赞曰:‘善哉善哉,汝等佛子,所说真实不虚;我等国土,亦说此法,乃至文字名句亦同。’是名契圣。
机是众生之根机,众生根机虽大小不一,然依经修行,无不得益,是名契机。
依佛经教修行,能出生一切善法因果,是出生义;
佛所说经,能显示世出世间,事理因果等法,是显示义。
佛说经教,一一字中总一切法,含无量义;如水之泉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涌泉义。
佛经诠理,能令众生,分辨邪正,知因识果,去恶修善;如木匠之绳墨,能定曲直,知所取舍,是绳墨义。
以线穿花成鬘,作装饰品,谓之结鬘;佛经能贯串事理因果,令不散失,是结鬘义。
此外经尚含有舟航,药王,威德,庄严,安乐,希有,等义。
《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如筏喻者”,众生依佛法修行,能渡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故经是舟航义。
世间药物,可治色身生理之病;佛所说法,能治慧命心理之病,众生依经修行,能远尘离垢,康复法身慧命,故经是药王义。
众生诵经持咒,能降魔制外,诸患不侵,故经是威德义。
又诵经持咒,能得福慧二严:‘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则名为,香光庄严。’故经是庄严义。
又经咒功德,能断惑证真,获自受用,常乐我净,故经是安乐义。
《法华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喻优昙花,一切皆乐爱,时至乃一出。”又“佛所说法,譬喻大云,雨一味雨,润于人花,各得成实。”故知不独《法华经》希有,一切佛经皆为希有。
又经喻日喻月,喻水,喻镜,如路亦如门。
以依经修行,能破一切烦恼暗故喻日;
能除一切烦恼执,故喻月;
能荡除一切烦恼污垢,故经如水;
能照彻邪正,明辨事理,故喻镜,
能直趣菩提,归还宝所,故经如路;
能入法王室,继法王位,故如门。
若依字义,则经者、经也、法也、常也。意谓佛所说经,不但示人法度,轨则,更能示人成佛证果之正途。此法则,此正途,诸佛同由,万圣共臻;古今不改,历劫常新,故谓之经。

(二)、显体:显是显示,体为性体——真理——即显示一经的真理。一切经论分为大小两乘,常言小乘经以三法印为体,大乘经以一法印为体;或云以实相为体。据实研究,一切经论,各有理体。如《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楞严经》以“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体;《阿弥陀经》以“常乐我净”四德为体。本经以“如来真实慧”为体。

(三)、明宗:明是明白,宗为宗要,即明白一经之宗要。一切经论,各有宗趣,如《法华经》以“一乘因果”为宗;《金刚经》以“发菩提心”为宗;《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本经曰:“汝等欲得一切如来真实慧者,应当一心读诵此经,能速成就一切福德。”故全经宗旨皆以“速成福慧”为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用:又云力用,即论说一经之功用。一切经论,各有妙用,如《楞严经》以“离爱得脱”为用;《金刚经》以“无住生心”为用;《阿弥陀经》以“往生不退”为用。本经以“利益安乐诸有情”为用。

(五)、判教:判是判别,教为教相,谓判别一经所属之教相。天台立“五时八教”说,于“五时”之中,本经属第二阿含时,于“八教”之化仪四教,本经属“秘密教”,于化法四教,本经属“圆教”。

阿谟伽三藏 奉诏 译

“阿谟伽”,阿谟伽梵音为Amogha,即不空,不空法师(705~774)梵名Amoghavajra 。又作不空金刚。为唐代译经家、密教付法第六祖。南印度师子国人。天资聪明,幼从叔父游南海诸国,其后出家,十四岁从金刚智三藏学悉昙章,诵持梵经。寻渡南海,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抵洛阳,时年十六。一说系北天竺婆罗门之子,少孤,随叔父至武威、太原,后师事金刚智。二十岁(开元十二年)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师聪敏过人,深获三藏器重,尽得五部三密之法。及金刚智示寂,师遵遗命,往印度求法,偕同含光、慧辩等浮海西游,经广府、诃陵而达锡兰,从普贤阿阇梨(一说龙智阿阇梨)受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及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各十万颂、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五百余部,并蒙指授诸尊密印、文义性相等。又遍游五印度,于天宝五年(746)还京师,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以祈雨灵验,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安史乱起,住长安大兴善寺行禳灾之法。及长安陷,玄宗于成都蒙尘,肃宗即位灵武,其时师虽陷身乱军之中,仍屡次秘密遣使致书肃宗,传达日常起居与竭诚效忠之意,肃宗亦遣使密求大法。代宗时,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曾于太原五台山造密教道场,展开宣教活动。大历六年(771)表进开元以来所译经七十七部一○一卷及目录一卷,并请入藏。大历九年六月中,师预知时至,上表辞别,献五钴金刚铃杵等,倚卧而入寂,享年七十。追赠司空,谥号‘大辩正’,于大兴善寺造塔安置舍利。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并称四大翻译家,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的音韵对照组织之功甚钜。又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付法弟子有含光、慧超、惠果、慧朗、元皎、觉超等,而以嫡传之惠果称真言付法第七祖。

“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巴利语 ti^n!i pit!aka^ni。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指经藏、律藏、论藏。
(1)经藏(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藏(梵vinaya -pit!aka ,巴同),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藏(梵abhidharma -pit!aka ,巴abhidhamma-pit!aka ),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奉诏 译”, 即指不空法师奉唐朝皇帝命,翻译此经。按法师生平,此经估计为公元746至771年时期译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捺鹿野园中。

“如是我闻”,又作我闻如是、闻如是。为经典之开头语。一切佛经,皆置此于经首,综合各家说法,就此四字解释如下:
第一,置顶经首之四种缘由:
(一)、断众疑:因阿难结集经藏之时,一升法座,相好同佛,众起三疑:1、疑佛再来?2、疑阿难成佛?3、疑他方佛来?至阿难高唱,如是我闻,三疑顿息。
(二)、秉佛嘱:佛将入涅槃,阿那律陀教阿难,问佛四事:
1、佛在世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谁而住?
2、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
3、佛灭后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何语?
4、恶性比丘,佛灭后如何处之?
佛答:1、依四念处住。2、以戒为师。3、当来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4、恶性比丘,默而摈之。
(三)、息诤论:以阿难位居初果,德业不及罗汉,何况上位?若不曰我闻,必滋诤论。今曰如是我闻,以如是之法,乃我从佛所闻,众知阿难多闻第一,由耳达心,永不忘失,故息诤论。
(四)、异外教:外道经首,皆安阿忧二字,阿者无也,忧者有也;以其有无不决,故安此二字。佛嘱安六缘成就,所以异也。
第二,或问:佛成道廿年,阿难方出家。又十年方命为侍者。如此,则卅年前佛所说经,阿难何能皆曰我闻。此有三解:①辗转闻。②佛重说。③阿难自通。
①辗转闻:《报恩经》言,阿难所不闻经,从诸比丘闻,或诸天子说。
②佛重说:《报恩经》言,阿难因佛命为侍者,乃求三愿。其中第三乃“所未闻经,请佛重说”,佛许之。
③阿难自通:《金刚华经》言,阿难得法性觉自在三昧,所未闻经,自能忆持。
第三,分别解释“如是我闻”四字内涵。
“如是”者,信成就也。居六种成就中之首位。《大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又为摄法之上首,故云:“才入信门,便登祖位。”
“我闻”者,闻成就也。阿难结集法藏时,自言“如是法门,我从佛闻”。我者自我,闻者亲闻,以告大众,实可证信。
以上“如是”表信顺,“我闻”表师承,我之所闻,皆世尊金口所宣,传承有自,决非他说,或为臆造。以之证信。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今佛说法,或在人间,或在天上,或于龙宫,或在鬼域;处所固异,而其纪历亦不一,故未能指定,某年某月某日,唯以机教相投,师资会合之际,总名一时。
“佛”者,主成就也。佛为一切众生之宗主,故名为主。又六成就中,主成就最为主故。
“佛”者,梵语为佛陀,今祗言佛,乃省文也。译为华言,则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异于凡夫之不觉;觉他异于二乘之独觉;觉满异于菩萨之在因。三觉俱圆,众圣中尊,故称为佛。又云智者,智即觉之义。智无不知,所谓得一切种智,即觉满之义。在本经中,此处佛字,即指大恩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
“波罗捺”同“波罗奈”,梵名Va^ra^n!asi^ 或 Va^ran!asi^, Vara^n!asi^, Varan!asi^,巴利名Ba^ra^n!asi^ 。中印度古王国。又称波罗奈斯国、波罗捺写国。旧称伽尸国(梵Ka^s/I )。近世称为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载,此国都城临西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居民殷盛,人性温恭,多信外道,少敬佛
波罗奈国法,僧徒多学小乘正量部法。其大城之东北有婆罗■河(梵Varan!a^ ),河西有阿育王塔,河东北十余里有弥勒菩萨、护明菩萨之受记旧址,城西北之鹿野苑,即佛陀成道后最初教化五比丘之地,尔后,佛常游化至此教化众生,系六大说法处之一,今城内有数以千计之印度教寺庙,其中有著名之金寺。此地夙以学术兴盛,与北印度呾叉始罗(梵Taks!asila^ )皆为婆罗门教学之中心地,玄奘游历至此时,湿婆派盛行。一一九四年回教徒入侵后,佛教几至绝迹。今则不仅成为印度教之圣地,亦为佛教、耆那教之圣地。又此国古以产棉布著称,著名之波罗捺衣(梵ba^ra^n!a )即产于此。
“鹿野园” (地名)M&rdotblw;gad&amacron;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堕于此,故名仙人堕处。为诸鹿之住处,故名鹿林。梵达多王以此林施鹿,故名施鹿林。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二曰:“问何故名仙人论处?答若作是说诸佛定于此处转法轮者,彼说佛是最胜仙人,皆是于此处初转法轮,故名仙人论处。若作是说诸佛非定于此转法轮者,彼说应言仙人住处,谓佛出世时有佛大仙及圣弟子仙众所住,佛不出世时有独觉仙所住。若无独觉时有世俗五通仙住,以此处恒有诸仙住已今住当住,故名仙人住处。有说:应言仙人堕处。昔有五百仙人飞行空中,至此遇退因缘一时堕落,问何故名施鹿林?答恒有诸鹿游止此林,故名鹿林。昔有国王名梵达多,以此林施与群鹿,故名施鹿林。”
《大唐西域记》卷七曰:“波罗尼斯国大林中有窣堵波,是如来昔与提婆达多俱为鹿王断事之处。昔于此处大林之中有两群鹿各五百余。时此国王畋游原泽,菩萨鹿王前请王曰:大王校猎中原,纵燎飞天,凡我徒属命尽兹晨。不日腐臭无所充饍,愿欲次差日输一鹿。王有割鲜之饍,我延旦夕之命。王善其言回驾而返,两群之鹿更次输命,提婆群中有怀孕鹿次当就死,白其王曰:身虽应死,子未收也。鹿王怒曰:谁不宝命。雌鹿叹曰:吾王不仁,死无日矣。乃告急菩萨鹿王。鹿王曰:悲哉!慈母之心,恩及未形。吾今代汝,遂至王门。道路之人传声唱曰:彼大鹿王今来入邑,都人士庶莫不驰观。王闻之以为不诚,门者白至,王乃信然。曰鹿王何遽来耶?鹿曰:有雌鹿当死,胎子未产,心不能忍,敢以身代。王闻叹曰:我人身鹿也,尔鹿身人也。于此悉放诸鹿不复输命,即以其林为诸鹿薮,因而谓之施鹿林焉。鹿野之号自此而兴。”
“波罗捺鹿野园”为处成就。

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

此句之“阿若拘邻等五人”与下文之“薄伽仙、毗吉那仙”为众成就。
“阿若拘邻”即阿若憍陈如尊者,梵文 Ajnata-kau-hdmya 。为五百罗汉第一位。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佛所行赞转法轮品》:“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怜”。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时,他与其它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逐与其它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访憍陈如等于波罗奈之鹿野苑。五人见其来也,初以其退失净行,相约勿为礼;佛至,不觉肃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静无漏,心得自在。汝等须来,当示汝法,教授于汝。汝应听说,如说修行,即于现身得证诸漏”。五人乃执弟子礼,即所谓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为疑,佛乃进而教之曰:“有二种障: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非解脱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永无解脱。离此二边,乃为中道,精勤修习,能至涅盘”。此中道云者,即八正道,为佛教精义所在;自利、利他,悉应于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详示生死流转之苦痛及原因,解脱生死之圣境,离苦得乐之正道,即四谛是,有《转法轮经》等载之。闻法已,憍陈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陈如”之称。
“等五人”即阿若憍陈如之外,还有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四位闻法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四谛法轮”
“四谛” 即指苦、集、灭、道。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具体而言:
(1)苦谛(梵duh!kha -satya ),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审实世间事物,不论有情、非情悉皆为苦;亦即对人生及环境所作之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之一切,本质皆苦。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
(2)集谛(梵samudaya-satya ),集,招聚之义。审实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
(3)灭谛(梵nirodha -satya ),灭,即寂灭;审实断除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于涅盘之境界。灭谛即关于灭尽苦、集之真谛。
(4)道谛(梵ma^rga -satya ),道,能通之义。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惟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盘之境。道谛即关于八正道之真谛。
此外,四谛之理分为三阶段,而各有四种行相之说,称为三转十二行相。若以苦谛为例,三转即:(1)初转是‘说此为苦谛’之示转。(2)第二转是‘应遍知(永断、作证、修习)苦谛’之劝转。(3)第三转为‘已遍知(乃至修习)苦谛’之证转。
其他集、灭、道谛亦各有三转。所谓十二行相,据《杂阿含经》卷十五、《俱舍论》卷二十四载,即指在三转中,各设有眼、智、明、觉四行相,而于各谛中均有十二行相。另有一种解释则不考虑眼、智、明、觉,而认为每一谛有三转,四谛则共有十二行相。

二、正宗分

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曰牛王神。即从座起,曲躬合掌,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有随心自在万事满足神咒,可利益诸有情,唯愿世尊,哀愍听许,我今欲说此大神咒。

“曲躬”即折腰,形容态度恭顺。
“合掌”,又作合十,意指合十法界于一心。
“顶礼佛足”即接足礼,即以两手承接受佛之双足,并以自己的头面接触之。又称为头面礼足,或稽首礼足,略称头面礼、稽首礼。此与五体投地、顶礼相同。关于接足礼的姿势,古有二说,一说捉对方的脚,仰开两掌,承接其足;另一相反说法是覆开两掌,以触其足。   
接足礼的意义,《大智度论》卷十曾云:“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复次有下、中、上礼,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头面礼足是上供养。”
“随心自在万事满足神咒”即牛王神所说之咒名,诵持此咒,其功德作用可随心自在,万事满足,故名之。
“利益”又作饶益。略称利、益。指随顺佛法而获得之恩惠及幸福。
“有情”梵语sattva,巴利语satta。音译作萨多婆、萨埵缚、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间之关系,诸说不一,或谓‘有情’系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之生物。依此,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则认为‘有情’即是‘众生’之异名,二者乃体一而名异,皆包括有情之生物及非情之草木等。此外,有情之异称有‘有识’(如有识凡夫)、‘有灵’(如有灵之类)等多种。
“哀愍”哀者悲哀,愍者怜愍。即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胜鬘经》曰:“哀愍覆护我”、《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
此段经文大意为:
当时佛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说苦空无常四谛之法会中,有一天子,名曰牛王神。即从座起,折腰合掌,向佛行接足礼,而后对佛言:世尊,我有“随心自在万事满足神咒”,可利益诸有情众生,我今欲说,唯愿世尊,哀愍于我,允许我说此大神咒。

尔时佛赞牛王神言:善哉,善哉!速可演说,我今欲闻。

“善哉”为契合我意之称叹语。又作好、善、善成、胜、完、正。
牛王神天子请说神咒,可利益诸有情众生,正契佛出世本怀,故佛连赞善哉。开允牛王神天子从速演说,佛今欲闻之。

是时天子即说咒曰:
唵悉底噜悉底噜(利)伴惹伴惹[言*曩]谟履底伽补瑟底伽阿毗遮阿毗遮真多摩尼莎贺

牛王神天子得佛开允,即说其咒。古之译者,皆遵四例五不翻,所谓四例:一音字俱翻,如诸经文;二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经本;三翻音不翻字,如卍字等;四翻字不翻音,如诸咒语。所谓五不翻:一谓秘密故,如诸神咒;二谓多含故,如薄伽梵具六义,阿罗汉具三义等;三本土无故,如阎浮树,恶叉聚等;四顺古故,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尊重故,如般若。今此咒于四例中是‘翻字不翻音’,于五不翻中,是‘秘密故不翻’。然各家所解不翻之义互异,综合各家之要,共有八义:
一、咒为诸佛密语: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凡情岂能了解,纵译华语,亦不知其义。如古国王,索先陀婆一语,具水、盐、器、马四实。唯智臣知之,佛密语亦然,一语具众德,能灭罪生福,唯佛及大菩萨能知。
二、咒诠诸佛心印:一切神咒,莫不诠佛心印,如王宝玺,大臣见之,悉皆敬礼;咒能出生圣果,人天三乘,见持咒者,无不恭敬。
三、咒能总持一切法:咒以少字摄多义,受持读诵者,能遮恶灭罪,降魔消障,断惑入理。
四、咒为诸佛菩萨圣号:及诸鬼神王名,能持咒者,即持诸佛菩萨圣号,及呼诸鬼神王帅之名,天宠八部闻之,悉皆恭敬。
五、咒具慈悲威德神力:持咒者当获诸圣慈悲摄受威德加被,灭罪生福速登圣位。
六、咒为密语遮恶:一心持咒,内障不起,外患不侵,当除魔业。
七、咒为诸佛因中咒愿:佛因中修菩萨道时,无不咒愿众生,离苦得乐。如世人尚可咒愿吉凶,随愿成就。况诸佛因中慈悲诚实之誓愿,故众生持之,必满所愿。
八、咒为诸佛密令: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法治罪。众生持咒,如持佛密令,诸天鬼神,知是佛子,不敢为难。
此咒参考读音为:
“唵 悉底噜 悉底噜,伴热 伴热,南无绿地切,补色地切,阿皮折 阿皮折,真多摩尼 莎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薄伽梵闻说神咒已,普观一切,为诸有情利益安乐故,而说偈言:

普眼遍观,具足明了,是为“普观”。
时佛闻此神咒已,普观此咒一切因缘,为诸有情众生得真实利益安乐故,而说佛偈颂言:

世间诸众生 逼切诸贫苦
随求资有福 施与诸众生
令得无忧恼 

此五句偈大意为:世间诸多众生,大多为贫苦而所逼恼,此神咒能供众生任意随求,将诸福德资益有情,施与众生,令彼等安乐无忧愁烦恼。

术力胜诸兽  哀愍诸众生 
施与诸珍宝  满足诸希求 
齐等诸天众  福力无等限

此六句偈大意为:牛王之神力胜过诸种猛兽,其哀愍众生,将诸珍宝施舍与之,满足众生诸多希求,令众生与诸天人等享无量福德。

时薄伽仙、毗吉那仙,以欢喜信乐心,奉献种种香华灯明,四事供养等,敬礼牛王神珠天,而说偈言:

“薄伽”即“婆伽”,梵名Bha^rgava 。又作跋伽婆仙、婆伽婆仙、跋伽仙。意译为瓦师、无不达。住毗舍离国一苦行林中之仙人。以释迦太子出家离城后,即至其地,问道一宿而着名。然其学说不详,依《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所述,此仙人与共修之诸仙,皆修苦行以求生天,身被草、树皮,食花果,或行自饿之法,事水火,奉日月,或翘一脚卧于尘土、荆棘等。太子观此苦行,知仅可得生天之果报,并与跋伽仙及诸仙问答中,知其非真正解脱之道,遂辞去,转往阿罗罗仙处。
“毗吉那仙”,无可考,不详其事。
“欢喜信乐”听闻、信仰佛法,因而产生欢喜爱乐之心。
“四事供养”,即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或供养衣服、饮食、汤药、房舍等。
“敬礼”恭敬礼拜之意。
时薄伽仙、毗吉那仙,闻佛偈颂,以欢喜信乐心,奉献种种香花、明灯六种供养,以及四事供养等等,恭敬礼拜牛王神珠天子,而说偈言:

涂香华鬘及烧香 灯明饮食与钱帛
奉献牛王神兽天 纳受悦预增势力

涂香、华鬘、烧香、灯明、饮食、钱帛并称为六种供养。涂香表持戒,花表忍辱,饮食表禅定,灯明表智慧,烧香表精进,钱帛表布施。
“悦预”通“悦愉”。
此四句偈大意为:将涂香、华鬘、烧香、灯明、饮食、钱帛六种供养奉献与牛王神珠天子,愿其能愉悦纳受,增长势力。

威德神通遍诸色 成种种色诸财宝
施与一切众生类 故我供养神兽天

“诸色”意为诸种类。
此四句偈大意为:愿牛王神珠天子之威德神通遍入诸类有情,成就种种诸财宝,布施与一切众生,令彼等得安乐自在,是故我等供养牛王神珠天子。

复次,牛王珠天白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者,彼获几许福德聚?

“善男子、善女人”指信奉佛法的男子、女人。“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
“受持”以恭敬心阅读经典,并须时时讽诵、忆念。
“福德聚”指由于一切善行所积聚之福利。
薄伽仙、毗吉那仙奉献敬礼已。牛王神珠天子为启后世闻法者生信愿修故,复谓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者,彼等能获几许福德聚?


如是说已,佛告牛王珠:受持此经典者,从初发心乃至成佛,身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与彼正等,当如是知。

“初发心”即初发求菩提之心也。从初发心乃至成佛,按教下而言,须经五十二阶位,其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地前菩萨位,需一阿僧只劫;十二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需一阿僧只劫;自八地至十二妙觉地即圆满佛果,需一阿僧只劫,共需要三大阿僧只劫。
天子启问,世尊释疑。故牛王神珠天子问后,佛告之曰:当如是知,假使有人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其身累积所有福德聚,与受持此经典者之善男子善女人所获得福德聚,彼此正等。
然须知:此句明示受持经典之利益,暗喻“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华严经》<梵行品>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5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善男子善女人,从如来口生佛心之子。

此句比喻受持此经典者之善男子善女人,为如来从口所生之佛心之子。
“如来口生”暗喻受持此经,宣说佛法,即等佛口。
“佛心之子”暗喻受持此经,速成福慧,即符佛心。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为有佛施作佛事。

“方所”方角与处所。即占有空间一部分之场所。
此句接上句,谓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之场所,便如有佛施作佛事。

是故若乐摧破魔军,利乐一切;是故汝等欲得一切如来真实慧者,应当一心读诵此经,能速成就一切福德。

“魔军”谓恶魔之军兵。以军譬喻魔众之势力,故称魔军。如《普曜经》、《方广大庄严经》等记载,魔王于妨碍菩萨成道时,魔王千子之中,有归依菩萨之五百子与妨碍成道之五百子相争。《普曜经》、《方广大庄严经》亦谓,魔王命魔女对菩萨行种种媚惑,更令夜叉与众恶鬼作多种变化,以恼乱菩萨,然菩萨均一一破此魔之军众而成道。
然《佛本行集经》则视烦恼为魔军,谓魔波旬有欲贪、不欢喜、饥渴寒热、爱着、睡眠、惊怖恐畏、狐疑惑、嗔恚忿怒、竞利争名、愚痴无知、自誉矜高、恒常毁他人等十二种魔军。后期大乘经论亦见此说,如《大智度论》卷五说欲、忧愁、饥渴、爱、眠睡、怖畏、疑、含毒、虚妄之名闻利养、自高慢他等十军。均系以种种烦恼譬喻为魔之军势,而说菩萨降伏彼等而成道。
故本经“摧破魔军”实际喻义受持此经可降伏诸种烦恼。
“如来真实慧”即如来之智慧也。亦即指证悟法界真理的圣智。此圣智横穷十方,竖尽三世,完全圆满。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于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大智度论》卷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同书卷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句言:若一心读诵此经之功德不可思议,可降伏诸魔军,利益一切有情,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慧,迅速成就一切福德。

又于题名,有五种灵验,何等为五。

又,本经经题亦有五种灵验功德作用。

第一:受持人能摧破魔军众;

第一,若人受持经题,能摧破魔军众(亦暗喻降伏诸种烦恼);

第二:读诵人今世后世得福德无量;

第二:若人读诵经题,今世后世得福德无量(亦暗喻显发自性无量福德宝藏);

第三:书写供养人今世后世得消灭无量亿劫所犯罪业至阿鼻拔致位;

“罪业”指身口意所造的各种轻重罪恶之业。《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云:“一切众生所作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心作则名为重。”
“阿鼻拔致”又名阿鞞跋致。华译为不退转,不退转成佛进路之义。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只劫之修行,则至此位。窥基《西方要抉释疑通规》据《十住毗婆沙论》而立下列‘三不退’。{1}位不退:指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真唯识观,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2}行不退:指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于利他之行不退失。{3}念不退:谓八地以上得无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于定散中恒常自在。
此句言第三种灵验功德,若人书写供养经题,今世后世得消灭无量亿劫所犯罪业至阿鼻拔致位(亦暗喻自性本清净,诸法如梦幻,觅罪亦不可得。);

第四:消除一切病苦,寿命延长;

第四:若人受持经题,可消除一切病苦,寿命延长(亦暗喻自性不生不灭,常住不坏);

第五:得此宝珠一阙之分,致供养读诵恭敬者,生生世世,转诸贫苦报,能令得秘藏无尽果。

“阙”“分”皆为量词,“一阙之分”即一整首。
“秘藏”为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
此句言第五种灵验功德,若人得此整首经题,致力供养读诵恭敬者,能于生生世世,转诸贫苦报,能得秘藏无尽果(亦暗喻称性而修,能证佛果,究竟自在)。

三、    流通分

尔时佛说此神咒经已,一切众会,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此《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已,一切与会大众,皆得无上法益,是故皆大欢喜,信乐受持,依教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5-22 23: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130

    主题

    639

    帖子

    9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8655
    发表于 2013-5-24 0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三十七道品共修QQ群:376864370,欢迎加入,福报猛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25

    帖子

    5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721
    发表于 2013-5-25 1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3 07:57
  •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胜妙罗施食村善闻同修

    6

    主题

    550

    帖子

    1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9184
    发表于 2013-6-3 07: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8 06:01
  • 签到天数: 16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11

    主题

    2047

    帖子

    55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3450
    发表于 2013-7-19 1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18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南无无忧世界精进军佛!

    积分
    3039
    发表于 2014-1-29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无忧世界精进军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1
    QQ
    发表于 2014-3-11 1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1
    QQ
    发表于 2014-3-12 10: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4-4-16 2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手千眼师兄,好文章,我念这部经时不是很了解经义,看过您解释这部经的意思

    就更明白了,因为了解经义而念会更好,谢谢师兄的法布施,合十。

    [s:58]  [s:58]  [s:58]  [s:57]  [s:57]  [s:57]

    [s:56]  [s:56]  [s:56]
    遭遇就是修行,多思量,少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8 17:10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胜妙罗施食村定居同修

    0

    主题

    19

    帖子

    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85
    发表于 2016-4-4 0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0-25 16:23
  • 签到天数: 6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9

    主题

    1064

    帖子

    25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684
    QQ
    发表于 2017-2-22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5-28 18:3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7

    主题

    65

    帖子

    37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820
    QQ
    发表于 2017-12-7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1 08:46
  • 签到天数: 2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候补

    2

    主题

    361

    帖子

    63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113
    发表于 2022-12-28 21: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
    讚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2 18: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