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admaRatnaJvala 于 2023-9-4 17:22 编辑
你所看到的因果,可能只是其中某個片段 佛陀說只有像他那樣徹底覺悟的人才能完全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一般人只能看見其中的某個片斷。」
屠羊後轉生天界
《雜譬喻經》中記載,以前一個屠夫向阿闍世王祈求:「如果節會之際,有要宰殺的旁生,請大王讓我來宰殺。」 國王感到很稀奇,問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願意做的,為什麼你願意做?」 屠夫答道:「往世我是一個屠羊為生的窮人,以屠羊的果報死後生於四天王天,天壽盡後轉生到人間又屠羊,人間命終之後又轉生於忉利天……這樣往來天上人間已經六次了。因為屠羊的功德,我依次在六慾天享受了無盡的快樂,所以我現在還願意當屠夫。」 國王說:「你怎麼知道這些因緣?」屠夫答道:「我有宿命通。」 後來國王向佛詢問此事,佛說:「他確實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過一位辟支佛,當時他對辟支佛產生了歡喜心,至心諦觀,仰視其首,俯察其足。 因為這個功德,他輾轉生於六慾天,從天界下生人間後還了知宿命。 但是這一生結束後,他就會墮入地獄感受屠羊之罪,從地獄出來還要轉生到羊中償報。 由於他的宿命通有限,只能看到往昔轉六慾天之事,不知道更早以前遇到辟支佛之事,便誤以為屠羊是升天的因。」
如果以一般的神通去瞭解因果,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可能比完全不瞭解因果的人更可怕。 比如這個屠夫,他了知的因果規律完全是錯亂的。如果真如他所說殺羊可往生天界,那許多的屠夫豈不比修行善法之人更容易得到安樂,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不要輕信妄言的因果
一般人是無法看到因果的,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某個片段。比如世間有人說:不孝順的人會遭天打雷劈,這可能是有人見聞此類事情之後得出的結論,但這只是因果的一個片段。
還需警惕的是,有時我們會求神問卜,問未來之事,問現在該怎麼做。倘若被問之人本身的神通有限,他跟你講的只是他所看到的那一部分,而你卻信以為真。你將此有局限性之語奉為真理,最後只能是兩個人都被「坑」了。 佛陀在此提醒我們,不要隨便相信一般人妄言的因果。 我們自己也不要去斷決因果:你這樣做會怎樣,那樣做會如何,如此太過武斷。有神通之人都不能輕言因果,更何況沒有神通的我們了。
阿羅漢有四種不知因 有人說:「凡夫的有漏神通不可信,那阿羅漢的神通是否可信?」 阿羅漢是佛教聲聞乘中,證悟人無我的空性智慧,斷除了煩惱障後所獲之果位;但他所具有的神通依然有限。 在《俱捨論》中有提到阿羅漢有四種不知因(四種不知道的情況): 第一種:因佛法深細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如來之戒蘊。 第二種:因對境遙遠而不知。如目犍連尊者不知母親已轉生到具光佛土。 第三種:因時間久遠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華傑施主具有隨解脫分善根。 第四種:因分類無量而不知。孔雀的羽毛非常漂亮,但阿羅漢卻無法知道孔雀是造了怎樣的因緣,而導致這一根毛是金色,那一根毛是綠色的,因其種類太過複雜。但佛陀能說清每根羽毛產生的往昔因緣。 因果規律並非簡單地一個因產生一個果,而可能是過去眾多的因緣聚合產生現在的某一個果,而現在眾多複雜的因緣又會產生未來的某一個果報。 我們應該信受佛陀的開示,老老實實地學習佛陀宣講的因果規律,並且謹慎取捨因果。 《走出修行的誤區:皈依》第四課整理稿 慧燈法師講釋
殺羊升天的誤解--佛說殺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
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叫阿闍世王。某日,一位以殺生為業的屠夫前往見國王,並請王答應他一個請求,王問他有何願望,他說:「國王,您每遇節日需要屠殺畜生時,請全部賜給我包辦。」 王說:「殺生的事,很少人樂意替別人做,為什麼你卻那麼喜歡做?」 屠夫答以:「我往世曾做貧窮人, 幸好靠殺羊得以度日,又因殺羊之故,死後生到四天王天,享受天福。天上壽盡,又出生為人,還是從事殺羊的職業,死後又生天上。就這樣六世出生為人,都從事屠羊的工作,使我每次死後都生到天上,享受天上無量的快樂,前後往返天上人間已有六回。屠羊既然有這麼大的好處,因此向國王提出請求。」 王問:「就算真如你所說的,但你怎麼知道的呢?」 屠夫答:「因為我具有能知宿命的能力,可以知道往世的事。」 王不相信,認為他說謊,因為像屠夫這麼下賤而毫無修行的人,怎麼有能力知道宿命?國王疑惑不解,便去向佛請教。 佛答說:「屠夫所說全都真實,並非說謊。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那時很歡喜、很恭敬、很專心的瞻仰辟支佛莊嚴的容貌,善心隨生,由於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為人又能知宿命。因為敬佛的功德,造作於前,福報先成熟,才能六次往返天上人間;殺生的罪業應受惡報,但機緣尚未成熟,所以不見他受報。等此生命終,福報享盡,他將墮地獄接受屠羊的罪報。地獄的罪報受完,接著無數次出生為羊,一一償還命債。這位屠夫,知宿命的能力很淺,只知過去世六世殺羊生天的事,再早些的第七世的事,他便無法得知,於是誤認為屠羊是使他生天享福的原因。」 阿闍世王至此恍然大悟。 善惡有報是肯定的,但各有不同的原因與表現,特別是時限,絕非我等人所能預料。 來源:《雜譬喻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