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1|回复: 0

夫寂光真净,初无苦乐之殊 | “初无苦乐之殊”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21-8-24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夫寂光真净,初无苦乐之殊 | “初无苦乐之殊”解
    原创 大安法师



    先把“寂光真净”略作了解,然后再看“初无苦乐之殊”这句话。这句话是彰显“离过绝非也”。离过绝非,这是一个通常的名相,说得详细一点叫“离四过,绝百非”。“四过”就是四句,我等众生表述一个现象界,他离不开四句——有是一句,无是一句,亦有亦无是一句,非有非无是一句。

    “百非”是指一百种的否定语。比如,《涅槃经》所说如来涅槃这个境界是什么呢?乃是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乃至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等这些否定。所以,“四句百非”是凡夫众生基于现象界,用他可思议的语言所设立的假名概念。



    但佛教谈心性方面,就是它的极则语,乃是超越了这些假名概念,离开了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这就是超越的境界,不二的境界。所以讲本无苦乐之差别,就彰显这个超越性的境界,在清净体性上是没有这些差别相的,也离开语言相、名字相。

    为什么要离开?前面谈到四土,在现象界去概述有四土,这是由断惑的差异性来谈的。有四土,就有净秽苦乐这些差别相,净土就比较快乐一点,秽土就苦难一点。比如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是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那就是秽土,叫五浊恶世。这个世间惟有八苦交煎,没有快乐可言,这叫凡圣同居的秽土。相比较,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叫净土。



    这里进一步要了解凡圣同居,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我们都是凡夫,但是这个世间有圣人在这住。圣人又分两类,一种是实圣。实圣就是指他在这里修行,或者是初果、二果,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还要到这个世间来七次往返,证到二果还要来一次,证到三果才生到五不还天。所以这些初果、二果的圣人来这个世间就叫实圣,等他的烦恼断尽,他就不来了,他跟这个秽土就没有关系了。这叫实圣。

    还有一种是权圣,就是权巧示现的。这是指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乃至方便有余土的这些圣人跟我们世间有缘,他在这里示现某个身分来度我们的,这叫权圣。这些圣人如果跟我们的因缘尽了,他也会离开。但往往圣人在这个世间示现,叫若逢不逢,若见非见,他能知道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有时候认不出来他们。


    寒山  拾得

    就像国清寺的寒山、拾得。没有当地的刺史来——有一个因缘知道的话,那谁都是认为寒山、拾得就是疯子。因为他们一天到晚就疯疯癫癫,说说笑笑,语无伦次。因为众生都是颠倒的,颠倒的众生看圣人,圣人则不怎么地的,他看不出来的。那是丰干禅师给这位刺史透点消息,因为他要到台州去任官,说:“这个地方有没有高人?”丰干禅师说:“寒山文殊,拾得普贤。”是这个因缘。

    最后这位刺史去拜见,那客堂的知客师都说:“大人请在这坐,我把他们叫过来。”刺史说:“你不要去叫,我要亲自去拜。”知客师觉得很奇怪:大人还去拜一个疯疯癫癫的人?都不知底细的。所以,寒山、拾得看到他拜,赶紧跑,跑到山里,岩穴打开,一进去就封闭了。掉过头说句话:“丰干饶舌,弥陀不拜,你还拜谁啊?”才知道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是国清寺三圣。


    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圣同居是有圣人,你到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就在那里,但是没有特殊因缘,你见不到啊!极乐世界凡圣同居,他就长久地跟这些圣人把手同行了。极乐世界那是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衣食住行,资生用具,应念而至,无有众苦,但受极乐,叫惟乐无苦。净秽苦乐是有差异的。

    站在方便有余土的立场来对比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全都是苦的,方便有余土是快乐的。凡圣同居土从横的一面来看,凡圣同居土有二土——有秽土,有净土。凡圣同居的秽土也是惟苦无乐,方便有余土的净土惟乐无苦。我们看方便有余的秽邦,已经断见思惑的这些圣人,他有时候就在我们的凡圣同居土。比如宾头卢尊者为什么总是来应供呢?他在这个地方,他可能会感觉到惟苦无乐。方便有余的净土惟乐无苦,这是指方便有余土从秽土和净土比较,苦乐是有不同的。


    以实报庄严土来对比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全体都是苦,没有快乐;实报庄严土全都是快乐,没有痛苦。但以实报庄严土的当体来说,实报庄严土的秽土惟苦无乐,实报庄严土的净土惟乐无苦。进一步推,用实报庄严土来对比常寂光土而言,实报庄严土全体是苦,常寂光土全体是乐,没有痛苦。常寂光土又有二土。常寂光的秽土惟苦无乐,常寂光的净土惟乐无苦。

    为什么会有这段文字出来呢?“初无苦乐之殊”,这是从它的本源意义上来说,本来没有净秽苦乐的差别的,这是超越的境界。但是在没有差别当中又有差别,又分成了四土。这四土又有净,又有秽,又有乐,又有苦,就进一步把这四土从八个层面加以展开。这是谈什么呢?这是从修德的层面来说。初无苦乐之殊是从性德的层面来说。性德层面是无差别的,修德层面是无差别当中又有差别的,这叫“不二而二言之”,这一个谈理一个谈事,理事双备。所以从事相上来说,从修德缘起方面来说,就有苦乐的差别。


    大佑法师在这个《序》里面所谈的“初无苦乐之殊”这句话,乃是从“性具”层面。这是天台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性具,本性上具足一切。这里面有一个名相叫“一念三千”,就是谈性具的一个核心的概念。性具善恶,性具染净,性具三千种世间,这在天台家是一个核心的理念,称为是传佛心印的理念。要了解性具,“性具十界五阴国土”。

    这里我们用“一念三千”来解释一下,一念三千包含着华严十法界。华严十法界有六凡法界,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这是六凡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性具十法界。那一法界又复具其他的九法界,一一法界皆具十界,就称为百法界。


    百法界,再配合《法华经》讲的“十如是”,十如是就是讲实相的十种表达: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乃至如是本末究竟。这十如是复具百法界,就成了千如是。千如是,再配合《大智度论》三种世间——这里讲的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和国土世间,这三种世间再与百法界、千如是复具,那就有三千世间。这三千世间就在一念心中所摄所具,这就是谈“性具”。

    这个核心概念,学天台的更要了解,就是我们学净土的也要了解。净土法门得到天台宗的这些祖师的诠释,确实展开了一个更为深广的理论面。一念三千,据说八十年代,有个公案,一个小故事。说台。湾。来了个比丘尼,背了一大袋子钱,到了国清寺。这些人要下殿的时候,她走在中间,把那个钱袋子往中间一搁,说:“谁能把一念三千说清楚,这个钱就归谁了。”能把一念三千说清楚,说明他对于天台宗的核心理念就有把握。


    从性具来说,惟有十法界苦乐圆融之性。从事相上,从修德层面有十法界。当然四圣法界就乐了,六凡法界就苦了。六凡法界,一层一层都有苦乐的比较,人法界那比三恶道总得乐一点了。但是这种众生业力烦恼层面的苦乐,从它的性体上来说是圆融的,是不二的,是平等的。所以就从性具来说,是没有十法界苦乐差别之相的。

    这个圆融之性乃是一切凡夫和一切诸佛平等共有的真如不变的体性,这真如不变的体性本无——本来就没有清净和污秽的差异。净秽的差异没有,当然苦乐对待的差异也无从建立。所以,这句话是要表达真源不二的。

    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这个本质上的佛理。我们十法界,人法界的众生虽然八苦交煎,但当体性具寂光真净。这桩事情,如果没有佛来讲经说法,给我们说出这一点,一切凡夫是不了解的。而我们听到之后能不能相信,那也要看善根了,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什么我们能成佛?就由于我们有这么一个寂光真净,性具呀!



    天台家讲性善恶论,它的道理是很深邃的。不仅我们凡夫性具十法界,佛也性具十法界。从终极道理来说,十法界当中惟有佛法界为善,九法界都为恶。佛怎么谈性具善恶呢?佛是具性恶,但是他的修德全善,就是性恶修善这么一个概念。正因为佛具有性恶,他才能随形九法界,但是修德层面全都是纯善至善的。

    凡夫叫性善修恶。什么叫性善?因为我们性具——本性具有佛法界,叫性善,但当下我们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都是违背法性,都在造恶,在修德层面都是恶。修德层面的恶的程度、烦恼程度分开九法界。正因为我们性具寂光真净,我们就有成佛的可能性。如果性具没有,再怎么修,也成不了。这就是《楞严经》为什么要简妄取真,它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这是声闻缘觉所摸不到边的。

    所以“真源不二”,就为下一句“妄派成殊”打下了一个伏笔,作为伏笔预先说出来。这就是作下面“妄派成殊”的张本。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30 19: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