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83|回复: 0

印光大师:阿耆达王一生坚持五戒,临终因嗔恨堕蟒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21-7-8 13: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印光大师:阿耆达王一生坚持五戒,临终因嗔恨堕蟒身


    瞋者,见境而心起忿憎之谓。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昔阿耆达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侍人持拂驱蝇,久之昏倦,致拂堕其面。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门,为说归戒。即脱蟒身,生于天上。是知瞋习,其害最大。

    《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萨道,忍辱护瞋心。如来令多瞋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岂但小不如意,不生瞋恚。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所以菩萨舍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

    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杂著】四四


    参考译文:

    瞋心,就是看到不顺心的境界而生起嗔恨之心。富贵人多数瞋恚心重。因为事事如意,有人侍奉服务。稍微有一点违忤之事就会生起瞋恨心,发脾气。轻的说些难听的话,重的就会用鞭子棍子打人。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不管别人伤不伤心。另外,瞋心一起对别人没好处,对自己也有害处。轻的会感到心烦意躁,重的会使肝目受伤。必须让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那么疾病消除,福寿增加。

    曾经古印度有位阿耆达王,他一生奉守佛法,坚持五戒。临终时因为侍者拿着白拂驱赶苍蝇,时间长了侍者有点昏沉疲倦,让白拂掉到阿耆达王的脸上。于是他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就是因为这一念嗔恨心的缘故,于是受蟒蛇之身。因为他过去世有福德力,还能知道自己堕落蟒蛇的原因。于是求助沙门给他说三皈五戒。随即他脱离蟒蛇之身,生于天上。由此可以知道瞋心的害处非常大。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大德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萨道,忍辱护瞋心。如来让多瞋众生作慈悲观,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然是过去父母,则当念过去世他对我的生育恩德,惭愧不能酬报。哪能因为一点小不如意便怀愤怒呢?既然一切众生是未来诸佛,将来必当广度众生。如果我的生死不了,我尚且希望他来度脱我。怎么敢因为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就生瞋恚心呢?即便是丧身失命,也只有生欢喜心,不生瞋恨心。所以菩萨舍头目髓脑时,都是把来求自己的人看作善知识,当做恩人,有他们来成就我无上菩提道的想法。

    你看看《华严经  十回向品》自然会知道。另外我们的一念心性与佛无二无别。只因为我们迷背了本心,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见解。那么一切因缘之法全部看成对待之法。好像箭靶子既然树立,万箭便有了齐发的目标。假如知道我们的真心原本就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好像和虚空一样,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也和大海一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像天空普遍覆盖一切,像大地均等地擎持万物,天地不以普盖均擎自认为有德行。我如果因为小的拂逆便生瞋恚心。难道不是自己缩小心量,自己丧失了品德。虽然我们具有佛心理体,然而我们起心动念全属于凡情用事。把假的看成真的,将奴仆当成主人。能这样多想想,我们是多么惭愧啊。如果在平常的时候,经常能这样想。就会心量广大,无所不容了。万物和我等同看待,不再区分彼此。逆来尚切能顺受,何况小小的不如意,便去生瞋恚心呢?【杂著】四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8 12:35 , Processed in 0.6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