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74|回复: 0

对一个烦恼的察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21-5-12 0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对一个烦恼的察觉
    随喜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晚
    阿弥陀佛!诸佛菩萨、宣公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轮到随喜和大众结法缘;如果有讲得不如法的地方,恳请大众慈悲指正。今晚我的题目是:对一个烦恼的察觉。
    两个月前,在听经的时候,法师在讲法的时候的一句话,帮助我察觉到自己一个烦恼的来源。法师大约是这样说:第七识是执我,就是你想要你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识就会帮你达成这个目的。它塑造自己的方法,比如我要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还是要成为一个慈悲和善的人。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一个曾经困扰着自己的烦恼,在心中呈现出来;虽然这个烦恼,是非常非常幼稚的,但它却是我心中的烦恼。
    打个比方,有一天,我打破了一个正在使用的漂亮杯子,虽然平时我一直挺喜欢这个杯子,但内心里我并不认为自己对这个杯子有太多执着。所以,现在它碎了,我就再去换一个新的。我不认为自己对旧的杯子有多少留恋;这个时候,朋友出于关心,前来安慰我说:“杯子打碎了,你不要难过。”这时我回答:“没有,我没有难过。”朋友想想不放心,继续安慰我说:“没关系的,杯子虽然打碎了,还可以再买一个新的。到了这里,我的心里可能就会生起少许烦恼,我会这样想:“我本来就不曾在乎这款杯子,我并不难过,我不需要被安慰。”朋友学佛,想想不放心,继续用佛法安慰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有成住坏空,随因缘起,又随因缘灭,所以,杯子打破了没关系的。”到了这里,我就会更加缺乏耐心了,因为我自认为自己并不在乎这款杯子,我不需要被安慰。
    我和朋友之间,有很多次这样的互动,我为自己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而苦恼,我觉得我的心太不谦虚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去接受朋友的帮助?为什么我会自认为自己不需要?
    直到这一天,听了法师的这段话,第七识就是执我,就是你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识就会帮助你达成这个目的,我的心中好像有了些答案。
    我试图用这段话来解释我的现象,为什么当朋友作为第三方,在数次认为我对杯子有执着的时候,我会起烦恼?起初,杯子碎了,没有执着,什么事也没有;最后,朋友的一句问候,让我开始意识到,我对杯子没有执著这层状态。这个时候,我的我执就开始在塑造一个我相──我是一个对杯子没有执着的人。
    在最初,这层我相还是比较轻微的,但是我并没有及时觉悟,所以之后朋友反复问候,更加深了我对这个我相的捍卫。我只是以为我没有执著杯子这件东西,但并不知道,其实我正在强烈地执著“我没有执着”这层概念。
    这样分析下来,我的烦恼几乎都是来自于这里。第七识把我塑造成一个自认为对杯子没有执着的人;这一点一旦坚固下来,我就不能容忍这样的自我被他人否定。
    这让我慢慢回想到一年前,有一段时间我心中常常起烦恼。有一层的烦恼是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当思考模式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时,我不能忍受自己被误解。我以为我明明就不是这样想的,为什么会被误解成其他意思;第二层烦恼,是来自自己的所行所为,不能符合对自己的期许;我所期待的自己,应该要成为怎样,但却没有达到,我对自己是有些失望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尝试用上面第七识──我执的原理来分析我的烦恼的起源。同时,也直到最近才慢慢学习体会上人的这句话:万事万物无不是在为我说法,无不是要令我觉悟,所以事事要反求诸己。
    打一个比方,譬如在和人的互动中,我觉得有烦恼;其实这个时候也正是外在境界要令我觉悟。首先,是由于我内在的警觉程度不够,我的第七识已经塑造了无数个我相、人相、众生相,我都不能够自己察觉到;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令我察觉。外界只需要用相反的思维来测试我,我立刻就会起反应。譬如“我没有”、“我没有这样想”、“我不是这样的”…….等等。
    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个卡通片里的可爱角色,就是邪恶的国王的角色。邪恶的国王他最大的心愿,也就是他对自己的期许,是成为天下最恶的人;如果别的小卡通告诉他:“大王,你真是世界上最恶心的人,你是个大恶人!”他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有人轻轻地告诉他:“您真是个善良的人啊!”他就会饱受打击。想到这个卡通片,我觉得自己和这位邪恶的国王还是蛮像的,所以这个卡通片也是在为我讲述佛法:我执是这样的,烦恼是这样的,两者都是没有自性的。
    所以,现在会觉得自己的心相比起从前,会开放一点点,过去的我对自己采用的是一种比较高压的方式。首先,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害怕和他人不同的观点、理念起冲突;其次,在我的内心的深处,我害怕自己起烦恼;最后,当我发现自己起烦恼时,就会苛责自己。
    近来我的想法开始有一些改变,首先我不想用第七识继续塑造自我。比如,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我曾经认为,我要通过修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通过修行,成为一个拥有渊博知识的人吗?我要通过修行成为一个拥有很好仪表的人吗?我要通过修行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吗?或者是,我要通过修行,成为一个证悟的人吗?好像都不是的。
    虽然这些自我的愿景,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是它们是不是继续把我束缚在三界里?也许,下辈子我会继续成为一个美好的众生,但是不能让我得到解脱,因为我还是在自己的五、六、七、八识里做着梦。
    我现在还不确定我的理解,我还是需要时间去体会,但是,至少已经不想再继续塑造自我。只是把第一层先卸下了,接着再往自己的内心观察,我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我相,存在在自己的意识中。如果我自己可以察觉,就将它化解;如果不能察觉的,外界会帮助我察觉。
    记得最初阅读宣公上人开示录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上人只是在教导我们不要打妄想;但是现在我觉得,有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在打妄想。曾经我对妄想的理解是比较粗的,但是最近再次阅读上人开示录的时候,为什么我的耳朵烧了?我的脸红了?我感到自己在流汗。也许是因为在道场常住的这些岁月中,慢慢地自己更多的妄想浮现出来,所以上人的话就开始像药一样,产生了作用。
    就比如前段时间,再次阅读上人讲白居易的那个故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三岁小孩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这个故事以前听了很多遍,我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可是这次再读这个故事,我感到真的是不容易。上人说:诸恶莫作,你真的是一个恶念都没有吗?我在想,我虽然喜欢看《楞严经》,但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不敢看〈四种清净明诲〉?因为在我的内心中,杀心、盗心、淫心、妄语心,还是存在,所以我不敢看清净明诲。这感觉就好像我已经迟到了,我就不敢再看时间了那种感觉。
    感恩大众聆听,阿弥陀佛!谢谢!【编注】恭录自“万佛圣城中文官网”之“法语缤纷”单元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9 02:3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