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45|回复: 4

狐疑未盡怎麼問上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70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20-12-5 2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人這樣說法: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了。有什麼好參研呢?

    答:參禪也不是今生的事,那也要參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力道承當,有是包不住無的,心地若空智慧自現,心也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空,有了足够智慧才能不起疑情,才好接近门边,那有呆呆的可以開悟。汾阳也説过狐疑未盡怎麼問上流。


    有人這樣說法:禪也不是要我們如何若何,是為上根人說的,故我只要守閒閒的,你若不行只好落入第二頭了。

    答。証道歌,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這是証道後撒手的事,自然不除妄想不求真,若悟聖心總無餘事,自可閒閒的等著息心。


    你守閒閒終日不過打妄想,即使你自認為沒有妄想也是在識神里,一樣是第二頭,說話有心沒慧的虛度日子。


    有人這樣說法:我從今作個絕學無為閒道人就好了,何必那麼多心?

    答。那不是說我從今當個富人就好了,何必去工作呢,你是在說笑話。
           是心要去空掉才有智慧,口說空話是沒用的。
          
           文偃禪師:諸兄弟,若是得底人,他家依眾遣日。若也未得,切莫容易過時,大須子細。


    有人這樣說法:一位修禅人最怕無本可据,作不了主自然受人惑,我們要常常自問,若連小小境界都作不主,那生死更不用説了。所以要有本可据才可不受人惑。

    答。禪宗説無本可据是説还不會空,还没有找到空的方法是賓中賓。找到可以心空的方法是有本可据,是賓中主是上路了,作的了主是息心後的事情,你這樣是沒有疏通不要緊,只是找麻煩而己。



    有人這樣說法:如何心空呢,只要心不停留在一法上,當对一切事也是如此,但也不應依住「不停留在一法上」同時也不作「不應依住」,我這叫透三句。

    答。你是在弄識神,還沒空過的心曰狂心,它有那麼乖嗎,你要它不停留在一法上,它作的到嗎,就是一直沒有找到心空的方便,才這樣說。



    有人這樣說法:一位道者在修道之初,理應時時覺查此心是否還會被五欲八風所動,能否歇下一切攀緣貪瞋愛取,不被諸境所惑,
    面對一切境緣是能否心如木不情喜取捨,這些都是邁向至道的先修班條件。

    回:真是一向高茅又不通。這是要修禪的作好聖人才有资格来參禪。這种說法是絕人去路。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70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1:0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問,聽說要参禪要先有大丈夫象,難断能断,断捨能捨,甚至不须太多知見,只要能大捨就能到門辺了?

    大捨是証道後的証量,若悟道前拿出来不过是擋人去路,以前看过一位法師常常這樣说,你自己要惦惦看己是什麼料,一天到晚拿証量拿出来嚇人,弄的學人都不知怎麽走,其二他不過強調自己很歷害,不用說他証量如何,禪說都說錯了。


    须知过去不管你是大菩薩,还是大阿羅漢今生進来参禪,必须把过去生的証量全部卸掉,才能好参研,佛經説凡夫於佛法可反覆上下晉升自得聖智,二乘無也。這里説明只有回来作凡夫才有机會開悟。我們来看看二祖他到达摩祖师前也不是説我心不安嗎,达摩説将心拿来我帮你安,二祖就開悟了。雪峰和師兄嚴頭在客栈時,雪峰因不能開悟而無比烦惱,在嚴頭的机鋒下而開悟,须知煩惱實则旃檀香。




    問,那過去生不是大菩薩,不是大阿羅漢還可以參禪嗎?

    答,黃檗希運禪師傳法心要,然證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只是歷劫枉受辛勤耳。

    百丈大人說,信即入信位。

    要相信有佛性而可以去取証就是有學般若的福報了,不在於過去生的証量,而在於你信不信,十信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不早些悟的話,修到了十地也只是歷劫枉受辛勤罷了。



    汾陽無德云。自省者不論尊幼。玄通者豈礙賢愚。是僧俗以同遵。乃聖凡而共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70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問, 香嚴禪師悟後作了首偈:「去年貧,不算貧;今年貧,才真是貧。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禪師卻說:「如來禪,算你懂了;祖師禪嘛,恐怕連做夢都沒夢見過呢!?


    答,這里的貧並不是說世間的財富而是說空(無心),但悟道前的空是必外緣來架空心思的,比如禪師說的紅塵只須垂手過,比如庭前柏子樹。也因經過長期間的架空心思而悟到本源自性也就是開悟。開悟後自然會產生撒手,這才是真正空,真正的的無心,它不須借助任何內外緣,比如禪師說的不借,或者力在逢緣不借中,從開悟到撒手這段算如來禪,最後達到息心就是祖師禪了,不借借

    可見整個過程都必須借空力量來昇起智慧,有了智慧我們才可以達成借、不借丶不借借這三關。唐宋宗風大起後,清朝就流行開始起疑情,悟道者少之又少,疑情一起心就沒辦法空了,我對要學人起疑情的大師是有問號的。


    借:借助外緣來空

    不借:任運便是空

    不借借:不須空了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70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問:學本心無所住,漸漸的就能與本心相,應無所住其實就是放下的功夫,內心徹底放下一切。祖師所谓的空澇澇。赤裸裸
    一絲不掛。無求無得?

    答:本心無所住是學不來的,學心如虛空也是學不來的,應無所住、赤裸裸也是一樣,因為這些都是開悟當下或之後才顯現的。

    問:那開悟前如何是好?

    答:開悟前的用功并不是很困难,但祖師都没有说破,比如庭前柏子树。紅塵只须垂手过。
    公案裡很多。我想祖師的入室弟子他會好好跟弟子说的 。


    問:因地修行上,上根者若心無所住一切放下,可以炳然的顯現本心,放下即得歇即菩提?

    答:病不在於是不是上根器,是我們内心没有空过,思惟上的空丶無是沒用的,沒空過的心是不可能放下的,现在的参禪太多用錯功夫,比如起疑情,卻使心識住於疑情上而没法心空,一浪费就是十几年,比如庭前柏子樹是要你用眼根,這樣才可架空心思,我們第一個反应就疑惑了。

    問:中二乘者無法直下頓悟。若能恆順本心無所住的特性,黃蘗所謂的: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久久須實得。唯你力量小不能頓超,但得三年五年十年,若得個入頭處,自然會去。

    答:中二乘的福德是學不到般若的,你说的应是中下根,但禅並没有中下根,只為最上根者説  。你的恆順本心無所住也是想出的,沒有效果的。



    就因為黃蘗這段話使我死心踏地的好好學無心,希望日子久了可以強大,參雜的疑惑三十年過去了,一點進展也沒有,黃蘗自己也說將心無心,心卻成有。是說你要用心去無心是沒用的。主要還是在思惟打轉,就像狗咬尾巴一樣,只因我們的心從來沒有空過。汾陽說紅塵只須垂手過,還會嗎?不須再起疑情了,目地要架空我們的心思,這樣心算空了,久了智慧就出現了,所以黃蘗又說心地若空智慧自現。
    以前世尊的兒子羅喉羅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久了就証道了。只是他沒有佛性的觀念和福德所以只能証到阿羅漢,這樣看來我們只須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的可以了。祖師說密行猶如羅喉羅。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70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6:3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問。老子也有空無。臂支佛也空無。阿羅漢也空無。為什麽没説到見性?

    答,菩萨也有生滅滅己,寂滅為樂。但也是没有見到佛性,佛性必须我們去相信它的存在才會相应,同樣都在种樹,但我们最终以本源自性為目標稱作菩提树。

    見性這條路雖借空来提升智慧,但也必须的杖著烦惱才能契入本心,故説烦惱即菩提,烦惱能使學人不作中途取証,故説烦惱即是旃壇香。

    到了開悟後會自然產生懸崖撒手是本源自性的空,臂支佛等等的空也就望塵莫及了,這樣空才有能力讓悟者息心,十方世界現全身。


    中途取証:
    這條路以悟為則,若中途証到各种三昧或四禪或二乘聲聞果位,心一定下來得少為足就不想走了,所以沒有烦惱的陪伴是走不到的。而想契入本源自性就己經是一种烦惱了。



    經云: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即證實際,取聲聞果。如是,須菩提!菩薩當知,亦為魔事。」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维摩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00:16 , Processed in 0.687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