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5|回复: 0

开启有情本具无量光寿~佛愿令归极乐如来会(第5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9-10-21 05: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开启有情本具无量光寿~佛愿令归极乐如来会(第5期)

                            

                          摘自《无量寿如来会——如实知自心》慈法法师讲授


    如佛安住王舍城,人人灵山好修行

    依地名说王舍城,故事很多。王舍城这个地方十分独特,以前平民盖房会自燃大火。任何一个平民,一旦建到这个山谷里面——老王舍城被山谷所围——就会自然起火,房子燃掉,无法居住。这时有婆罗门劝慰祈请王者说:能否把这个城舍给平民,令他们得以建房安住?王即许可,故称王舍。此城因此建立,居民盖房不再被大火所焚;慢慢形成城市,称为王舍城。有旧王舍城与新王舍城,有明确的山口所分——跨越山口外是新王舍城,里面山谷之地是旧王舍城。很多人读过《观无量寿佛经》,经中未生怨者阿阇世王将其父亲关在七重楼阁中,囚禁直到死亡。所以他对老城有心理阴影,在山口外建立新王舍城。

    像我们读般舟经中,那个竹林精舍在新旧王舍城中间路口上。竹林精舍是第一精舍——第一个舍给世尊的精舍,在过去规模十分大。像给孤独园,世尊在那二十二年;王舍城世尊亦住很久。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是告知我们:若是一时听闻者,如是认知者,如佛安住王舍!

    我们不是学习知识,是观察自心。通过音声、文字来观察自心,不离主题——如实知自心。我们每一个现前大众,也来作如来会,就是如实知自心者。刚才讲到“如是我闻,一时”。一时为十世,是为认知方便,称念方便。一念是十世,一念是一时。一时是佛所住之时;佛所住,就是如是之时。

    “王舍城耆阇崛山”,这是个地名的标志、地名的比喻、地名的安住。王舍城是个十分特质的地方。它有耆阇崛山,也翻译为灵鹫山。山有三百多公尺,大部分人都容易走上去。世尊为何择取耆阇崛山作为踞足之地?或者居住之地?或者讲法之地?这有其特定地理位置。当时随世尊行走的比丘特别多;也有许多乞丐与外道,就是附着僧团得到饮食与居住环境,他们也跟随佛陀。前面是阿罗汉贤圣僧,随着佛陀走动。佛去托钵,他们大部分都跟着托钵。世尊对比丘有要求:托钵之处不宜太远。就是离村落城邑不宜太远。何以故?饮食难得,多受辛苦。耆阇崛山到下面王舍城,用我们现在距离算,是一公里半左右。所以走三里左右就可托到饮食。王舍城是大城,托钵易。

    很多人读过频婆娑罗王被关在七重牢狱以及韦提夫人故事,就发生在王舍城。世尊许多经典是在耆阇崛山讲,如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佛经等。他所面对的西方十分开阔。世尊说日没西方犹如悬鼓——在那里你能看到太阳落下山的那种辉煌,十分清晰!耆阇崛山是一个特别不可思议的安乐环境,十分奇特!那里任何一块石头皆无棱角,不能划破人手,对人没有伤害。像我们看到很多石头十分锐利,耆阇崛山没有这样情况。

    如是我闻,一时——就是具足之时,法满三世、十世,法之利益充塞一切,印契一切,就是“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我们在这个地方,同等安住于此广大如实法益之中,也可称为“一时”。

    经典上为何不说“某年某月某时在耆阇崛山讲什么法”?像公元前或者某某前?那时没有这个东西。有他方菩萨与天人等许多生命,若说一个具体的人类时间,不相适宜;说天人时间,不相适宜;说他方菩萨时间,不相适宜。所以世尊这个“一时”,是满足一切众生记忆之标准语。佛是如实语者,哪怕这样一个文字——一时,也是如实,不偏颇,不对待,不割裂。人类语言是二元对待语言,就是说是说非,说对说错,说彼说此。一旦说人类时间,天人不能认取,鬼神不能认取,他方菩萨不能认取。但说“一时”即得方便。“一时”者,法满足义,平等认取义,没有疑惑。

    在佛教中,列举时间特别有意思。禅宗讲世尊取灭已有三千多年;现在佛历是二千五百多年。为何造成这样差异?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天人所记载,若是人间所记载,几百年是游戏了。若在须弥山山腰记载,若在山顶记载,若在化乐天记载,若在人间记载,若在龙宫记载,怎么翻译出来?是几千年呢?几百年呢?差异太大!如智者大师读《妙法莲华经》时,入于三昩,得见法会俨然未散;已经一小劫,法会还未散。这个时间概念是扭曲着的,是割裂着的,是对待着的。

    所以一时是如实语。只有世尊能用一时表达时间。我们说“一时”,没有这个心力,没有这个观察,没有这个抉择。所以一时十世,各个安立,放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因为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于空间、时间皆得自在,自在演化,演化无方,称为一时。

    “佛住”是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一个印契!昨天遇到一个居士跟我说:师父,我业障很深重!我这个心口像捣了一棍,“咚!”很痛!他说我在读地藏经,我业障很深重——再深重他也没有离开佛住,佛住众生心真实不虚。我们业障深、业障重,迷失之间,佛已安住我们心性之中。观经中说“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住一切众生心想中——有个“佛住”。说“我业障很深”,就否认了佛住众生心想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这来告诉我们,揭示我们从来没有离开佛在我们生命意识中的加持,圆满对应的功德。每个众生心目中都有一个圆满对应的功德,只是说自己在顽固支持或执著着烦恼、习惯、感知、业力;被这些业力感知蒙蔽着,以为实有,埋没其间不能自拔。佛住就消失了,只有业力住了。实际上佛住还是完整的、无缺的。过去说王者所舍,佛为法王啊!佛为法王,他把功德如实回归到一切众生本源心智中,是为佛住。观经又讲: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若众生心忆佛念佛,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所谓佛住。可以自己如实审观:在念佛时,念佛相好光明之时,是什么作用?在念业力,徘徊在业力执著之时,是什么作用?所以称为烦恼住,被烦恼贼所俘。这个地方是佛住。

    不要认为灵鹫山在其他地方!民间有个偈子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人人都知道我们这有一个佛住啊!所以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实。我们不过是借助文字来印契自心中这个事实,借助经典来入如来会。谁来会?无来无去,正安住。能不能无来无去地真正安住在如来会中?慢慢来!你说不来去我怎么安住?不到那个地方怎么安住?所以不知道佛住一切众生心想中之事实,就用来来去去的业力评判往生、评判成就、评判修持、评判于变化业相;而不知实无一法可得之抉择事实、实无来去之抉择事实、实无垢净之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佛住。这个佛住不可摧毁,不可动摇,不可改变,过去称为“大佛顶首楞严”。

    一切众生都在此不可毁坏之一心功德中,回心即往。民间有个通俗说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人说这太容易了吧?比这还快呢!本来是佛,本成佛道!你说这一下子不知道怎么用了!我们慢慢学习怎么用、怎么认知本成佛道之事实,就是佛住——佛住一切众生心想中,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住”二字在任何经典中经常会使我们看到。若说地点,就是人人心头那个灵山。灵山是王者所舍,即是释迦佛所舍。为何?佛为法王,以功德布施于一切众生,是为教法之周遍,广传于十方法界,利益一切众生,是为王舍。舍什么?舍清净究竟之教法,回施众生,令其认取,就是安住此山中。我们能不能认取?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7 14: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