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06|回复: 0

修心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1-9-27 20: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修心诀


    三界热恼 尤如火宅 其忍淹留 甘受长苦 欲免轮回 莫若求佛 <BR>若欲求佛 佛即是心 心何远觅 不离身中 色身是假 有生有灭<BR>真心如空 不断不灭 故云 百骸溃散 归火归风 一物长灵 盖天盖地<BR>嗟夫 今之人迷来久已 不识自心是真佛 不识自性是真法<BR>欲求法而远推诸圣 欲求佛而不观己心 若言心外有佛 性外有法<BR>坚执此情 欲求佛道者 纵经尘劫 烧身炼臂 敲骨出髓 刺血写经<BR>长坐不卧 一食卯斋 乃至转读一大藏教 修种种苦行 如蒸沙作饭 <BR>只益自劳而  但识自心 恒沙法门 无量妙义 不求而得 故世尊云<BR>普观一切众生 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又云 一切众生 种种幻化 <BR>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是知离此心外 无佛可成 过去诸如来 <BR>只是明心底人 现在诸贤圣 亦是修心底人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BR>愿诸修道之人 切莫外求 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 即如如佛<BR>问 若言佛性 现在此身 即在身中 不离凡夫因何我今不见佛性<BR>更为消释 悉令开悟 答 在汝身中 汝自不见 汝于十二时中<BR>知饥知渴 知寒知热 或嗔或喜 竟是何物?且色身是地水火风 四缘所集 其质顽而无情 岂能见闻觉知? 能见闻觉知者 必是汝佛性<BR>故 临济云:四大不解说法听法  虚空不解说法听法 只汝目前历历<BR>孤明 勿形段者 始解说法听法 所谓无形段者 是诸佛之法印<BR>亦是汝本来心也 则佛性现在汝身 何假外求 汝若不信 略举古圣入道因缘 令汝除疑 汝需谛信 昔异见王 问婆罗提尊者曰 何者是佛?<BR>尊者曰 见性是佛 王曰 师见性否?尊者曰 我见佛性 王曰 性在何处?尊者曰 性在作用 王曰 是何作用 我今不见?尊者曰 今见作用<BR>王自不见 王曰 与我有否?尊者曰 王若作用 无有不是 王若不用 <BR>体亦难见. 王曰 若当用时 几处出现?尊者曰 若出现时 当有其八<BR>王曰 其八出现 当为我说.尊者曰 在胎曰身 处世曰人 在眼曰见<BR>在耳曰闻 在鼻辩香 在舌谈论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偏现俱该沙界<BR>收摄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者唤作精魂 王闻心即开悟<BR>又 僧问归宗和尚:如何是佛?宗云 我今向汝道 恐汝不信.<BR>僧云 和尚诚言为敢不信.师云 即汝是. 僧云 如何保任?<BR>师云:一翳在眼 空花乱坠...... 其僧言下有省 上来所举古圣入道<BR>因缘 明白简易 不妨省力 因此公案 若有信解处 即兴古圣把手共行<BR>问 汝言见性 若真见性 即是圣人 应现神通变化 与人有殊 何故今时修心之辈 无有一人发现神通变化耶?答 :汝不得轻发狂言 不分邪正 是为迷倒之人 今时学道之人口谈真理 心生退屈反堕无之失者 <BR>皆汝所疑 学道而不知先后 说理而不分本末者 是名邪见 不名修学<BR>非唯自误 兼亦误他 其可不慎与 夫入道多门 以要言之 不出顿悟渐修两门耳 虽曰 顿悟顿修是最上根基得入也 若推过去 已是多生依悟而修 渐熏而来 至于今生闻即发悟 一时顿举 以实而论 是亦先悟后修之机也 则即此顿渐两门 是千圣执辙 则从上诸圣莫不先悟后修<BR>因修乃证 所言神通变化 依悟而修渐熏所现 非为悟时即发现也<BR>如经云 理即顿悟 乘悟并消 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 故圭峰深明先悟后修之义 曰 识冰池而全水 借阳气以消融 悟凡夫而即佛 资法力以熏修 冰消则水流 方显溉涤之功 妄尽则心虚通 应现通光之用 是知世上神通变化 非一日之能成 乃渐熏而发现也 况事上神通与达人分上<BR>尤为妖怪之事 亦是圣末边事 虽或现之 不可要用 今世迷惑辈 妄谓一念悟时 即随现无量妙用神通变化 若作是解 所谓不知先后 亦不分本末也 既不知先后本末 欲求佛道 如将方木逗圆孔 岂非大错?<BR>既不知方便 故作悬崖之想 自生退屈 断佛种性 不谓不多矣<BR>既自为明 亦未信他 即有解悟处 见无神通者 乃生轻漫 欺贤诳圣<BR>良可悲哉 问 汝言顿悟渐修两门 千圣执辙也 悟即顿悟 何假渐修?<BR>修既渐修 何言顿悟?顿渐二意 更为宣说 令绝余疑 答 顿悟者 凡夫迷时 四大为身 妄想为心 不知自性是真法身 不知自己灵知是真佛也 心外觅佛 波波浪走 忽被善知识指而入路 一念回光 见自本性 <BR>而此性地 原无烦恼 无漏智性 本自具足 即与诸佛分毫不殊 故云顿悟也 渐修者 顿悟本性 与佛无殊 无始习气 难卒顿除 故依悟而修<BR>渐熏功成 长养圣胎 久久成圣 故云渐修也 比如孩子初生之日 诸根具足 与他无异 然其力未充 颇经岁月 方始成人 问 :作何方便一念回机便悟自性? 答:只汝自心 更作什么方便?若作方便 更求解会 比如有人不见自眼 以谓无眼 更欲求见 既是自眼 如何更见 若知不失 即为见眼 更无求见之心 岂有不见之想?自己灵知亦复如是<BR>既是自心 何更求会?若欲求会 便会不得 但知不会 是即见性 <BR>上上之人闻即亦会 中下之人不无疑惑 更说方便 令迷者趣入 答 道不属知不知 汝除却将迷待悟之心 听我言说 诸法如梦 亦如幻化 <BR>故妄念本寂 尘境本空 诸法皆空之处 灵知不昧 即此空寂灵知之心<BR>是汝本来面目 亦是三世诸佛 历代祖师 天下善知识 密密相传底法印也 若悟此心 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 步步超三界 归家顿绝疑<BR>便与人天为师 悲智相资 具足二利 堪受人天供养 日消万两黄金<BR>汝若如是 真大丈夫 一生能事已毕矣 问 据吾分上 何者是空寂灵知之心?答 :汝今问我者是空寂灵知之心 何不返照?尤为外觅 我今汝分上 直指本心 令汝便悟 汝须净心听我言说:从朝至暮十二时中<BR>或见或闻 或笑或语 或嗔或喜 或是或非 种种施为运转 且道竟毕是谁能依么运转施为耶?若言色身运转 何故有人一念命终都未坏烂 即眼不自见  耳不能闻 鼻不辩香 舌不谈论 身不动摇 手不执捉 足不运奔耶 是知能见闻动作 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色身也 况此色身四大性空 如镜中像 亦如水月 岂能了了常知?明明不昧感而随通恒沙妙用也?故云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且入理多端 指汝一门 令汝还源 汝还闻鸦鸣鹊噪之声么?曰闻 曰 汝返闻汝闻性 还有许多声么?曰 到这里 一切声 一切分别 具不可得 曰奇哉奇哉 此是观音入理之门 我更问你:你道到这里 一切声一切分别 总不可得 既不可得 当伊么时莫是虚空么?曰 原来不空 明明不昧 曰 作么生是不空之体 曰 亦无相貌言之不可及 曰 此是诸佛诸祖寿命 更莫疑心<BR>既无相貌还有大小么?既无大小还有边际么?无边际故无内外<BR>无内外故无远近 无远近故无彼此 无彼此故无往来 无往来故无生死 无生死则无古今 无古今则无迷悟 无迷悟则无凡圣 无凡圣则无染净 无染净则无是非 无是非则一切名言具不可得 既总无如是 一切根境一切妄念乃至种种相貌种种名言具不可得 此岂非本来空寂本来无物也?然诸法皆空之处灵之不昧不同无情 性自神解 此是汝空寂灵知 清静心体 而此清静空寂之心是三世诸佛胜境明心 亦是众生本源觉性 悟此而守之者 坐一如而不动解脱,迷此而背之者 往六趣而长劫轮回 故云 迷一心而往六趣 去也动也 悟法界而复一心者 来者静也


    虽迷悟之有殊 乃本源则一 所以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 而此空寂之心在圣而不增 在凡而不减 故云 在圣智而不耀 隐凡心而不昧 既不增于圣亦不少于凡 佛祖奚以异于人 而所以异于人者 能自护心念耳
    汝若信的及 疑情顿息 出丈夫之志 发真正见解 亲尝其味 自到自肯之地 则是为修心人解悟处也 更无阶级次第 故云顿也 如云 于信因中 契诸佛果德 分毫不殊 方成信也 问:既悟此理 更无阶级 何假后修渐熏渐成耶? 答:悟后渐修之义 前以具说 而复疑情未释
    不妨重说 汝须静心谛听:凡夫无始广大劫来 至于今日 流转五道
    生来死去 坚执我相 妄想颠倒 无明种习 久与成性 虽到今生 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神佛无殊 而此旧习卒难除断 故逢逆顺境嗔喜是非
    炙燃起灭 客尘烦恼与前无异 若不以般若用功着力 焉能对治无明?
    得到大修大歇之地 如云 顿悟虽同佛 多生习气深 风停波尚涌
    理现念久侵 又皋禅师云:往往利根之辈 不费多力打发此事 便生容易之心 更不修治 日久月深 依前流浪 未免轮回 则岂可一期所悟
    便发置后修耶 故悟后常需照察 妄念忽起都不随之损之又损 以至无为方始就竟 天下善知识悟后牧牛行 是也虽有后修 己先顿悟 妄念本空 心性本净 于恶断断而无断 于善修修而无修 此乃真修真断矣
    故云 虽备修万行 唯以无念为宗 圭峰总判先悟后修之义云 顿悟此性 原无烦恼 无漏智性 本自具足 与佛无殊 依此而修者是名最上禅
    亦名如来清静禅 若能念念修习 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 转展相传者 是此禅也 则顿悟渐修之义如车二轮 缺一不可 或者不知善恶性空 坚坐不动 奈伏身心如石压草 以为修心 是大惑矣 故云 声闻心 心断惑 能断之心是贼 但谛观杀盗淫妄 从性而起 当处便寂
    何须自断 所以云 不怕念起唯恐觉迟 又云 念起即觉 觉之即无
    故无人分上 虽有客尘烦恼俱成醍醐 但照惑无本 空华三界如风卷烟
    幻化六尘 如汤消冰 若能如是念念修习 不忘照顾定慧等持 则爱恶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增明 罪孽自然断除 功行自然增进 烦恼尽时生死即绝 若微细流注永断 圆觉大智朗独存 即显千百亿化身于十方国中赴感应机 似月现九宵影分万水 应用无穷渡有缘众生 快乐无忧名之为大觉世尊 问:后修门中定慧等持之义 实未明了 更为宣说 委示开迷引入脱解之门 答:若设法义 入理千门 莫非定慧 取其纲要则但自性上体用二义 前所谓空寂灵知是也 定是体慧是用 即体之用故慧不离定 即用之体故定不离慧 定则慧 故寂而常知 慧则定
    故知而常寂 如曹溪云:心地无乱自性定 心地无疑自性慧 若悟如是
    任运寂知 遮照无二 则是为顿门固者双修定慧也 若言先以寂寂治于缘虑 后以惺惺治于昏住 先后对治均调昏乱 以入于静者 是为渐门劣机所行也 虽云 惺寂等持 未免取静为行 则岂为了事人不离本寂本知任运双修者也 故曹溪云:自悟修行 不在于静 若静先后 即是迷人则达人分上 定慧等持之义不落功用 原自无为 更无特地时节
    见色闻声但伊么?着衣吃饭时但伊么?莴屎送尿时但伊么?对人接话时但伊么?乃至行住坐卧或语或默或喜或怒一切时中一一如是
    似虚舟驾浪随高随下 如流水转山遇曲遇直 而心心无知 今日腾腾任运 明日任运腾腾 随顺众缘无障无碍 于善于恶不断不修 至致无为
    视听寻常 则绝一尘而作对 何劳谴荡之功 无一念而生情 不假忘缘之力 然障浓习重 观劣心浮无明之力大 般若之力小 与善恶境界未免被动静互换 心不恬淡者不无忘缘谴荡功夫矣 如云六根摄境心不随缘谓之定 心境俱空照鉴无惑谓之慧 此虽随相门定慧 渐门劣机所行也 对治门中不可无也 若掉举炙盛则先以定门 称理摄散心不随缘
    挈乎本寂 若昏沉尤多则次以慧门 择法观空照鉴无惑 挈乎本知以定治乎乱想 以慧治乎无记动静相亡 对治功终 则对境而念念归宗 遇缘而心心挈道任运双修 方为无事 人若如是 则可谓定慧等持明见佛性者也 问:据汝所判 悟后修行门中 定慧等持之义有两种 一自性定慧 二随相定慧 自性门则曰任运寂知 原自无为 绝一尘而作对何劳谴荡之功 无一念而生情 不假忘缘之力 判云:此是顿门固者不离自性定慧等持也 随相门则曰称理摄散择法观空 均调昏乱以入无为
    判云此是渐门 劣机所行也 为两门定慧 不无疑焉 若言一人所行也
    为复先依自性门定慧双修 然后更用随相门对治之功耶 为复先依随相门 均调昏乱 然后以入自性门耶 若先依自性定慧则任运寂知
    更无对治之功 何须更取随相门定慧耶 如将皓玉彤文丧德 若先以随相门定慧对治功成 然后趣于自性门 宛是渐门中劣机 悟前渐熏也
    岂云顿门固者先悟后修 用无功之功也 若一时无前后 则二门定慧
    顿渐有异 如何一时并行也 则顿门固者依自性门 任运 亡功渐门劣机 趣随相门对治劳功 二门之机顿渐不同 优劣皎然 云何先悟后修门中 并释二种耶 请为通慧令绝疑情 答:所释皎然 汝自生疑
    随言生解 转生疑惑 得意忘言 不劳致诘 若就两门 各判所行
    则修自性定慧者此是顿门 用无功之功并运双寂 自修自性 自成佛道
    者也 修随相门定慧者 此是未悟前渐门劣机 用对治之功 心心断惑
    取静为行者 而此二门所行顿渐各异 不可参乱 然悟后修门中 兼论随相门中对治者非全取渐机所行 取其方便假道托宿而已 何故 与此
    顿门亦有机胜者 亦有机劣者 不可一列而判其行李也 若烦恼淡薄身心轻安 于善离善 于恶离恶 不动八风 即然三受者 依自性定慧任运双修 天真无作动静常禅 成就自然 何假对治随相门之义也 无病无求药 虽先顿悟 烦恼浓厚习气坚重 对境而念念生情 遇缘而心心作对 被它昏乱使杀 昧却寂知常然者 即借随相门定慧 不忘对治均调昏乱以入无为 即其宜矣 虽借对治功夫 暂调习气 以先顿悟心性
    本净 烦恼本空故 即不落渐门劣机与染修也 何者 修在悟前 则虽用功 不忘念念熏修 著著生疑 未能无碍 如有一无凝在胸中 不安之相
    常现在前 日久月深 对治功熟 则身心客尘恰似轻安 虽复轻安疑根未断 如石压草 犹于生死界不得自在 故云 修在悟前 非真修也 悟入分上 虽有对治方便 念念无疑 不落于染 日久月深 自然挈合天真妙住任运寂知 念念攀缘一切境 心心永断诸烦恼 不离自性定慧等持
    成就无上菩提 与前机胜更无差别 则随相门定慧 虽是渐机所行
    于悟人分上 可谓点铁成金 若知知如是 则岂以二门定慧有先后第次之见乎?
    愿诸修道之人研味此语更莫狐疑自生退屈 若具丈夫之志
    求无上菩提者 拾此奚以哉 切莫执文 直须了义 一一归就自己
    挈合本宗 则无师之智自然现显 天真之理了然不昧 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而此妙音虽是诸人分上 若非夙植般若种智者 大乘根器者
    不能一念而生正信 岂徒不信亦乃谤读返招无间者 比比有之 虽不信受一经与耳 暂时结缘 其功厥德不可称量 如唯心决云 闻而不信尚结佛种之因 学而不成 尤益人天之福 不失成佛之正因 况闻而信
    学而成守护不忘者 其功德岂能度量 追念过去论回之业 不知其几千劫 随黑暗入无间受种种苦 又不知其几何 而欲求佛道不逢善友
    长劫沉沦冥冥无觉造诸恶业 时或一思不觉长吁?其可放缓再受前殃?又不知谁复使我今植人身为万物之灵 不昧真修之路 实谓盲龟遇木 其为庆幸结圣道哉 我今若自生退屈或生懈怠而恒常忘后 须荧失命退堕恶趣 受诸苦痛之时 虽欲愿闻一句佛法 信解受持 欲免辛酸
    岂可复得?及到临危悔亦无所益 愿诸修道之人 莫生放逸 莫着贪淫
    如救头燃 不忘照顾 无常迅速 身如朝露 命若电光 今日难存明亦难保 切须在意 切须在意 且凭世间有为之善亦可免三途之苦轮 与天上人间得殊胜果报受诸快乐 况此最上乘甚深法门 暂时生信所成功德不可比喻说其大小分 如经云 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供养而所世界众生 皆得充满又教化而所世界一切众生令得四果 其功德无量无边 不如一食顷正思此法所获功德 是知我此法门最尊最贵
    于诸功德比况不及 故经云 一念净心是道场 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竟碎为尘 一念净心成正觉
    愿诸修道之人研味此语 切须在意 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今若不修万劫差遣 今若僵修难修之行 渐得不难 功行自进 嗟夫
    今时人饥逢王膳不知下口 病遇医王不知服药 不日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未如之何也已哉 且世间有为之事 其状可见 其功可验 入得一事
    难其稀有 我此心宗 无形可观无状可言 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故天魔外道毁谤无门 释梵诸天称赞不已 况凡夫浅识之流 其能仿拂 悲夫
    井龟焉知沧海之阔 野干何能狮子之吼?故知末法世中闻此法门
    生稀有想 信解受持者 已于无量劫中承事诸圣 植诸善根 深结般若
    正因最上根性也 故金刚经云 与此章句能生信心者 当知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又云 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 愿诸求道之人 莫生怯弱 需发勇猛之心 宿劫善因 未可知也 若不信殊胜甘为下劣
    生艰阻之想 今不修之 则纵有宿世善根 今断之 故觅再其难
    转展远矣 今既到宝所 不可空手而还 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请须慎之
    岂有智者知其宝所 反不求之长愿孤贫?
    若欲求宝 放下皮囊



    ------------高丽普照禅师之修心决

    转自---- 灵虚居士刊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3 22: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