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03|回复: 0

怀疑与正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1-8-3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怀疑与正信



    南传《羯腊摩经》中,佛陀曾对寻求知识和信仰的人们说的十个注意点,也就是十条原则:
    一、不因传说而轻信。
    二、不因传统而轻信。
    三、不因谣言而轻信。
    四、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五、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六、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七、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八、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九、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十、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佛陀在此告诫我们:不要轻率的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为他人或他人知识的奴隶。当然,这个他人也包括佛陀自己在内的。这样的说法,我们在其他宗教中是听不到的。
    佛陀从未说过:你要相信我,不要怀疑,那样你就能得到救赎,得到解脱。
    佛陀只是说:你不必相信我说的。你可以自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身去实践。你可以用自身去探索、求证这一切的真相。
    若你依佛所教导的去求证而得到结论时,那你也就达到了结果,成就了圣果。
    佛教就是这样一种宽容、开放、实在和真实的教法(也可说是具有人文色彩和科学态度的教法)。
    或问:都说“信是功德母”,现在又说怀疑,难道不矛盾吗?
    不矛盾。
    当知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表面上,怀疑和信心是一对矛盾,但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这对矛盾仍是可以被统一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态度。
    当我们在闻思的过程中产生疑情时,我们是对自己说:“真可怕,我怎么能怀疑佛陀的教法呢?真是罪过。”还是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这就会成为一个分际,两种不同结果的分际。
    前者就会强迫自己去相信,去接受某种结论,而美其名曰信心。那么他的“闻思”就只剩一个“闻”了,他的信心也堕在盲从和迷信中了。那样反离佛更远了。这样又如何生得无漏的出世功德呢?我们看社会上许多教授学者、笃信的教徒会落入邪教的陷阱,不正是这种“信心”的杰作吗?
    而后者则可从这一疑开始,反去寻找解答和真相。当他得到确定的结论时,那他对佛法也就会生起定解。这时,他的信心才不会被轻易地动摇。也只有这样的信心可称得上真信和正信。这才是功德母,解脱的因呢。此时,疑与信就合而为一了。
    所以,怀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盲从。
    或问:既说不要轻信,可以怀疑,那藏传佛教中要求对上师绝对的信心岂不是有违佛陀的教诲?
    不违背。
    我们只看到弟子对上师的绝对的信,却不知两者在成为师徒前是必需相互观察一段时间(甚至数年),在确定上师具量,弟子具器后,弟子才依止上师,上师才摄受弟子的。按现在的说法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这不正是疑而确信的过程吗?
    上师当具之量,说法广略不一,简要说,上师应当具有实修的经验和证悟,当精通经续窍诀,当有摄生的善巧方便。弟子则应具大信心(不是轻信和迷信),有领悟力,学修精勤。
    当双方观察确认有缘后,结为师徒,同时也就成为精神上的父子。这时,弟子的信心就成为密宗速捷成就的关键了。
    看现今学佛者中,不乏轻率地依活佛、大德为师的,不乏轻率地接受灌顶的。结果是只知师名而不知师德,接受灌顶却不懂誓言。这不象是自利,实有自误之嫌了。
    因此,奉劝诸位欲学密者慎思慎行。
    或问:难道说不怀疑就不对吗?
    这倒也不是。
    现今学佛者,大致可分为疑与不疑两类。再分,则疑者中又可二,不疑者可分为三。
    疑者中,一类是只知怀疑质问,而不知实际求证的人。这一类人不是落于文字游戏,就是陷于不可知论。实离佛甚远,更遑论解脱了。
    另一类,起疑而积极地去寻求答案,若得善知识引导,则离佛日近,觉悟可待。这是我们常人所应归属的类型啊。
    不疑者可分为不再、不知、不敢三类。
    不再怀疑者,指在佛法上已得定解,已生正信的人。因其已有定解,不再被似是而非的观点左右和动摇,故不再生疑,可称为不再怀疑者,不退正信者。
    不知怀疑者,指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愚痴者。虽自以为具信,实堕于迷信、盲从。是与佛法觉悟之道相背离的。
    不敢怀疑者,指压制疑情,不敢求证的可怜人。从其内心而言,实是缺乏对真理探求的勇气。自诩为笃信者、卫道者,实只是对权威和传统的盲目崇拜者。似行于道而远离道者,是比不知之愚痴者更可悲的。当知,佛陀教法是为解缚而设的善巧。而此类学人实如欲解绳缚反被金绳缚者,其离解脱遥遥无期。
    此不知与不敢者,在今学佛人中不在少数,我等当自省而引以为鉴。
    此话题涉及很广,非本文所能尽涵。写此文章权作引玉之石,望诸仁者不吝赐教。
    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佛陀的教诲吧:
    一、不因传说而轻信。
    二、不因传统而轻信。
    三、不因谣言而轻信。
    四、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五、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六、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七、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八、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九、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十、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這部 《羯腊摩经》的宗旨應該是強調正思維.

    但是很多原教主義的宗教狂熱份子, 每每用這部經來打壓大乘佛教. 有如世尊給了他們一份執照 (i.e. licence), 毫無節制的發難. 不负责任地挑起争端; 有挑衅的意味. 即使與之對話, 他們对别人的觀點是
    充耳不闻的,并利用偷换概念的诡辩技巧,意图将别人的意见打倒(俗称 “专门 ‘死撑’ ”)。

    印順法師引用了這句話;"有信無智長愚癡,有智無信增邪見."

    《大般涅槃經》北本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善男子。
    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人則能增長無明。
    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

    善男子。
    不信之人瞋恚心故。說言無有佛法僧寶。
    信者無慧顛倒解義。令聞法者謗佛法僧。"



    现在网上什么资料都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乘机攻击一些大德,使得一些原本信仰不坚定的人起了动摇之心。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看这篇文章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7 08: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