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0|回复: 0

<印光大师文钞>看的再熟,不深解义趣,也得不到真实受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1-6-14 2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lt;印光大师文钞&gt;看的再熟,不深解义趣,也得不到真实受用!

    末学虽智慧浅陋,但必竟听恩师净空上人讲经十年,末学试注解一下文钞中易被大家忽略和误解的重要处,末学之注解,虽不值达人一笑,但对初学或解的不深的老修也是稍有益处,今盛逢观音圣诞,末学至心恳求观世音菩萨加被弟子浅释圆满完成。
                                                                                                                                     ------五戒优婆夷妙音至心顶礼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上·复周智茂居士书)


    乐邦有路 起信即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乐邦有路,起信即生。(续编下·楹联/弥陀)

    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编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仰信佛言 不起疑念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增广上·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尽人信念 尽人往生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数年,竟蒙佛接。
    愿见闻者,各事修持。预莲池会,何乐如之。
    (续编下·净土法门殊胜颂)

    浅释:无信不能启愿,无愿不能导行。故净土三资粮以信为本。但切不可误以为印祖此处是指泛泛悠悠之信就能往生,必须是深信切愿方能往生!

    如彻悟大师言: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

    深信佛力 自有正念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勿道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凡人须素位而行,则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无深信力,而兼有顾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难之时,只思所以逃避之法,于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怀。以萦怀不释,有损无益。故曰:「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认真念,决不至有失心无措之虞。若常怀此惧,久则成病(心病最难医,不可不知)。(续编上·复俞慧郁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浅释:这则开示,印祖已点出了往生的信愿必须是深信切愿,二六时中,遇一切境遇,苦也好,乐也好,只要心中失去一句佛号,就是失念,就是无深信力,就与往生有障,这正是不肯放下所致。


    往生与否 全凭信愿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不关学识 只在信愿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复智乐居士书)


    浅释:此二则开示,印祖已明确指出必须是深信切愿才能往生!信愿不真切,往生无分!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

    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净空老法师反复开示的:要彻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愿;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哪怕还有一样放不下的,还有执着,就不是真信切愿,念佛再多,不能往生。


    写到此处,末学也启请某些法师讲解净土法门时,应在深信切愿,此关键处多多下功夫,详细讲解!莫要只是含糊一句代过而己!阿弥陀佛!



    罪业虽重 亦得往生
    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以佛力故,虽罪业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三编上·复陈士牧居士书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头一句印祖曰: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但此文关键之处在下一句转语处,若具信愿,皆得往生。换句话说就是,净土一门,专重佛力,若信愿不够,虽有佛力不能往生!正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曰: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青楼女子,所作下贱,果能信仰于佛,常生惭愧,常念佛号,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种出世因,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如屠户不能持杀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淫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载,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见人一短,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佛则不如是。《龙舒净土文》有「普劝门」一卷,详说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内有屠户、渔人、做酒者,即在风尘青楼女子者。皆言:如能改业,固为最善。如不能改,当生惭愧,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堕地狱等乎?(三编上·复恒惭法师书二)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重点句在于果能信愿真切,何为信愿真切?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净空老法师反复开示的:要彻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愿;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哪怕还有一样放不下的,还有执着,就不是真信切愿,念佛再多,不能往生。
    盲聋喑哑称念亦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三编上·复宗灵法师书)

    浅释:此则开示,重点句在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 印祖在此告诉我们,修行不分六根具与不具, 只要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认真念佛皆可往生  ! 同理,我们六根虽具,不认真念佛,亦不得往生!


    有此毛病 亦可往生
    洋烟一事,其害甚深。《文钞》后附有戒烟神方,灵极,许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体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双倍日期缓戒,则可断此祸根矣。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三编下·复李吉人居士书)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重点句在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此即是深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净空老法师反复开示的:要彻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愿;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哪怕还有一样放不下的,还有执着,就不是真信切愿,念佛再多,不能往生。



    一心念佛 不悟亦生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三编下·复方家范居士书)

    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着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三编上·复王诚中居士书)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续编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浅释:此三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重点句亦在深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请参照上面浅释!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汝欲早识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净土法门之外行话。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实利益。(续编上·复习怀辛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重点句在于果具真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请参照上面的浅释。


       自立科条不依佛说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浅释:此则开示,重点句在决志求生,决志求生即深信切愿,何为信愿真切?请参照上面的浅释。

    常存此想便不相应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编上·复何希净居士书民廿六七月廿三)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重点句在于真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净空老法师反复开示的:要彻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统统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愿;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哪怕还有一样放不下的,还有执着,就不是真信切愿,念佛再多,不能往生。


    往生者少 在无信愿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编下·复李少垣居士书一民十八十月廿三)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明确指出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请参照上面浅释!


    全仗佛力 非自家本事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上·致戚友卿先生书民国二十年)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明确指出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换句话说,若无真信切愿,决不得生!此处应结合印祖上条开示,体会更为圆满。印祖曰: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

      所以不要把印祖此处说的不生信、不发愿者皆看做是没闻佛法或修其余法门之人!印祖此处所说也包括信愿不够的念佛人!信愿不够也属于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净土。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续编上·与张静江居士书民国二十四年)

    浅释:此则开示,印祖还是在讲信愿的重要性。但此句关键之处若以真信切愿,是以真信切愿为前提的!!此处应结合印祖上条开示,休会更为圆满。印祖曰: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

    老实念佛生可预卜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上·复邓伯诚居士书


    浅释:此则开示,关键之处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此心即是深信切愿!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请参照上面浅释!

      
    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续编上·复于归净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三编下·复江易园居士书)

    浅释:此二则开示,关键之处在果能老实念佛,能真正做老实念佛之人决定具足深信切愿!    到底何为深信切愿呢?请参照上面浅释。


    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常言:「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工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民国二十五年冬, 王慧常居士大吐血一次,时命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以此为憾。病愈之后,至苏州拜谒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大师闻之,大喝道:「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王慧常聆听此言,生大感泣,自此破去自障!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矣!

    浅释:印光大师常言:「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工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印光大师的棒喝是破他对往生有疑的自障!

             王慧常聆听此言,生大感泣,自此破去自障!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矣!这几句话是王居士真的发起了往生信愿,我们都可效他发愿!若信愿发起了,但不深不切,没有落到实处的话,成了空愿虚愿,不可不慎!

    若真时时自励我已是西方人矣,还复造东方(贪嗔痴轮回)业吗,即使习气现前,造了轮回业,能不生大惭愧乎!若真时时自励我已是西方人矣,能不精进修行吗?

    若是把我已是西方人矣当做已有往生资格,可以躺在弥陀大愿船上睡大觉了,就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了。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阿弥陀佛!
    不管平时还是临终,贪嗔痴烦恼当家作主,就是没有往生正念的表现!都是信愿不够的表现!于此,净土学人应痛忏悔!认真修行!千万莫让此生空过了!


    真想往生,平日应好好看看&lt;净土圣贤录&gt;,看看这些已往生的前辈,哪一个不是放下对世间一切的贪着才往生的?哪一个不是深信切愿认真修行的?


    望思之!思之!再思之!向他们学习往生才真正有保障!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不假多劫,即生可到。应当生大惭愧,悲泣雨泪,渴仰慈尊,发菩提心,如子忆母,念念求生,心心不忘。见佛了生死,证得无生法忍,再来娑婆,普度一切衆生。从今以後,常当忆念阿弥陀佛,作无上慈父想。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作无上良朋想。复当忆念极乐国土,作究竟安乐家乡想。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诸功德,作预备资粮想。临命终时,作到家日期想。苟能如是忆想之极。自然渐渐生处转热,熟处转生,念佛必须至诚恳切,句句佛号,从正念心中流出。心能专注,妄念自息。妄念若起,能觉便无。古德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纵使我等不是正念佛时,亦应时时忆及一句佛号,莫令忘记。设或忘记,想起复念,若能二六时中,常把阿弥陀佛四字洪名记在心头,久念必熟,念念不忘。如我等常有许多要事未了,牢记在心。甚至晚上做梦,亦忘不了。我等对於念佛,亦应如是。何况念佛是专为了生脱死之第一大事。人生大事,莫若生死,今以念佛了生脱死,实为出苦慈航,何敢失却,失却必复沈沦,终难出离苦海。观此,可知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我等欲了生死,应当努力完成此件独一大事。

    《印祖文钞》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净土法门,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故于临命终时,即得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也。固无论惑业之有无,功夫之浅深,但具真信切愿,虽罪业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莲,况戒善齐修,定慧均等者乎。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释:祖此则开示,有两个要点。一,净土法门,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此处的要点是深信切愿,深信切愿往生才有保障!二,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即净业三福。做到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兼落实净业三福,往生有什么可疑的呢?

    无论惑业之有无,这句,要点在有无,有惑业是带业,惑业虽有,但想往生必须有伏惑的功夫,至少到临终有伏惑的功夫(此意见临终三大要,下面会详说),虽有不能起现行,无惑业是消业,即断烦恼的功夫!

    功夫之浅深,这句,要点在浅深,印祖没说功夫之有无。浅的最低标准是伏惑,不是天台大师讲的圆伏,是暂时的伏住。想往生,至少到临终有暂时伏惑的功夫。


    通途仗自力法门不断惑决无成就!而净土宗仅做到暂时的伏惑即出此三界,登彼九莲!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lt;临终三大要&gt;曰: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均,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印光大师此开示已明确告诉我们,临终没有正念,不能往生!亡者有往生正念才能感得佛力加持,无正念,即是无信愿,虽有佛力不能往生。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曰: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善导和尚答往生念佛文(原文)中也说:
       若有丝毫恋世之心,便成挂念,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往生,无可疑也。

    想要临终保持正念,平时修学不下真功夫决定不行!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印光大师&lt;临终三大要&gt;中又曰: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决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

            请大家细思量,印光大师在此怎么绝口不提弥陀大愿力呢?也没说念的好的人不需助念,而是说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


         印祖如此让大家细致护持临终之人,无非是提起他的信愿正念!因为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均,要紧之极。

           如果临终怎样都能往生,何必护持呢?

         可见说不需正念往生,决非祖意!是他自已的意思!

    临终正念怎样来的?祖师开示是深信切愿。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深信切愿即是信愿能当家作主,信愿能当家作主,烦恼就不当家作主,烦恼没断,但不当家作主即是伏惑!

    反之,烦恼时时当家作主,信愿一定有亏!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不管平时还是临终,贪嗔痴烦恼当家作主,就是没有往生正念的表现!都是信愿不够的表现!于此,净土学人应痛忏悔!认真修行!千万莫让此生空过了!

    阿弥陀佛!
    暂时伏惑,想做,人人做的到。就看你往生意愿强不强了!

    例:你在逃跑,后有怨家索命追逐,抓住决定一死,前面有河,你会毫不犹豫跳下去,心中只有逃跑这一个心愿,不会再想别的,这时不会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一丝一毫放在心上!把逃跑这个心愿,换成往生意愿,临终你能往生。

    又如远离师兄常举的:爱子丢失,在寻找爱子的过程中,焦急的妈妈心中只有找到爱子这一个愿望,这时也决不会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一丝一毫放在心上!

    爱子找到了,逃跑成功了,贪嗔痴慢又复起,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又放回心中了。

    所以说,这个功夫并不高。但临终有这个功夫,决定往生。故净土宗是大安乐法门,门槛很低。故藕益大师云: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信愿强烈,必是信愿当家作主,故能往生。

    所以印祖开示--往生与否 全凭信愿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往生者少 在无信愿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编下·复李少垣居士书一民十八十月廿三)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7 03:5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