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5|回复: 0

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1 15:57
  • 签到天数: 1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15
    发表于 2018-7-18 1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就能开悟。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


    禅是禅定,

    教是教理,

    律是戒律,

    净是净土,

    密是持咒。


    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他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话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


    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


    可是,这个法门,要念兹在兹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在《证道歌》上说: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就是立刻觉悟一个理,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地修,在“理”上要立刻就明白。顿悟的时候,知道井在哪里,可以去取水;没有顿悟的时候,常听辘轳(汲水的工具)响,但不知井在何处。这个譬喻,是说明佛性从什么地方来的?怎能证得佛性?证佛性别无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参禅打坐。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六度修行圆满,才能开悟。


    我们都在做梦,所谓: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是做梦,不觉梦黄粱;

    梦中若不觉,枉做梦一场。


    在梦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觉悟之后,三千大千世界也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把万事万物都返本还原,又怎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没有了。有人听到这四相没有了,就不敢修行。误认修到极点,人也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寿者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么,什么工作也没有了,成为失业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吗?那就继续颠倒吧!修行到了无四相的境界时,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证得诸法实相的道理。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不是说我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要真正证得这种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境界,那时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在世界上,不是执着名,就是执着利,或者执着财,或者执着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

    因为有精细鬼和伶俐虫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当面错过,失之交臂,对面不识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受颠倒妄想所支配。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地参,绵绵密密地参。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秘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又叫五阴。蕴是集聚的意思,阴是遮盖的意思。


    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就因为被五蕴所覆的缘故。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有障碍为色,有形相为色。色蕴不空,见到色被色尘所迷惑,闻到声被声尘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尘所迷惑,尝到味被味尘所迷惑,触到觉被觉尘所迷惑。如果把色蕴空了,就是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的境界。


    色,有种种颜色,能令你眼花缭乱,认识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样。在《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境界,都是被色蕴所执着。若能破了色蕴,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所以说,色蕴不空,便执着在色上,若着色上,见惑不能破。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就是色,对着境界生起一种贪心和爱心,就执着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断尽,就证初果罗汉。


    我们修道人,先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然后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对一切理认识不清楚。如果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证四果阿罗汉。


    (二)受蕴:

    就是领纳的意思。境界来了,不加考虑,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觉。


    譬如

    吃一种好东西,觉得很自在,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住一间好屋子,觉得很漂亮,这就是受。坐一辆好汽车,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


    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觉得不错,这就是受。


    (三)想蕴:

    就是思想的意思。


    因为五根领受了五尘的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妄想,种种的念头。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蕴:

    就是迁流的意思。


    随来随去,随去随来,没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恶的动机,由妄心所支配,而反应于身口的行为。


    (五)识蕴:

    就是分别的意思。


    境界来了,就生起分别心。例如:见到美色,生欢喜心;听到恶声,生讨厌心等等的分别。


    若能把五蕴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没有一切的灾难。


    我们为什么有灾难?

    就因为有我执、有法执,二执不空的缘故。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本来没有自性,犹如空中的浮云,自然而有,自然而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被五蕴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脱。


    我们修道,就是破五蕴,好像浮云,来,随它来;去,随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执着它。


    贪瞋痴好像水中的泡一样,本来没有实体,它自己生,它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又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实相,就是无相,无所不相,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以说返本还原,证得自性清净。


    到这种境界,也无人,也无法,人法双亡。也没有人执,也没有法执,这就证得实相理体。在刹那之间,能将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无间地狱罪,统统消灭无余。永嘉大师说:“如果我用诳语来欺骗众生的话,我心甘情愿到拔舌地狱,去受尘沙劫那样多的苦。”


    我们在禅堂里,要实实在在来修行,好像抽茧丝一样,要有忍耐性,一点一点来抽丝,才不会乱。不可自作聪明找捷径,用科学方法来开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学能开悟,那些科学家不会在牛角尖里乱钻,早就开悟了,不会有你的份。不要异想天开,还是按部就班来参“念佛是谁”吧!腰酸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到时候,自然会开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各位注意!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晓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修行讲真功夫,不是口头禅,能说不能行,是无用处。不但对开悟无帮助,反而成为障碍。所以说:“不说话,才是禅。”


    一念灵光能彻照天地,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


    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把智慧遮住,没有光明,成为无明。整天起惑、造业,要受生死的苦报。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


    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若没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证得这些境界。


    这并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自然现象,是从实践功夫中得来的,一点也不为奇,这是平常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被无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识的指引,不知什么是明心见性(明悟自心,彻见本性)?什么是返本还原(恢复童子身)?我们在参禅,要明心见性,要返本还原。得到解脱,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


    恭录自《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5 15: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