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wxwy

戈Re:学习佛家的“无修之修”的体会 恳请各位前辈不吝指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09-6-30 21: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竹賢于2009-06-30 20:33发表的  :
    安住這明明白白的覺性, 就是無修而修.?
    也是不正確的觀念,六祖云「守住非真精」,可以了觧若立亇「安住」以是妄心的範儔了,
    六祖云「用大智慧到彼岸」,既是大智慧就沒有什麽無修而修.因有修無修都還是站在妄心而言的!
    我上面貼過「知是妄覺」所以「明明白白」也是知的範儔,那麼明明白白不可能是觉性!
    故「知覺乃眾生」!

    我所指的明明白白不是指一般的明明白白,  而是破除能所以後的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3 15:0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5

    主题

    1302

    帖子

    2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积分
    43283
    发表于 2009-6-30 2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玩味的两句话,一句是易经里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另一句是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的理解是,真心本来就在的,只要无所住就自然能发挥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6-30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無心于2009-06-30 21:22发表的  :


    我所指的明明白白不是指一般的明明白白,  而是破除能所以後的覺性.

    這樣說就超越多了,就如「若人欲懺悔,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問題是實相怎麼念呢?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09-6-30 2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染污名。」
       
    再說明一下,   安住於"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   而"應物任隨形".   這裡的"守住" 應指無思維定.

    這個"念"何嘗不是方便說,  有沒有傳神一點的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2: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竹賢于2009-06-30 20:14发表的  :

    這是說法是站在生滅上說不生不滅是不合理

    好像說「虛空乃太陽+雲的總和」一「黑雲」(撥云見日后)=太陽

    .......

    谢谢竹贤师兄的指点,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2: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竹賢于2009-06-30 20:33发表的  :
    安住這明明白白的覺性, 就是無修而修.?
    也是不正確的觀念,六祖云「守住非真精」,可以了觧若立亇「安住」以是妄心的範儔了,
    六祖云「用大智慧到彼岸」,既是大智慧就沒有什麽無修而修.因有修無修都還是站在妄心而言的!
    我上面貼過「知是妄覺」所以「明明白白」也是知的範儔,那麼明明白白不可能是觉性!
    故「知覺乃眾生」!

    竹贤师兄说“既是大智慧就沒有什麽無修而修.因有修無修都還是站在妄心而言的!”,这是否意味着“无修之修”也是多余的呢?那我应如何是好?恳请竹贤师兄指点迷津,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無心于2009-06-30 21:14发表的  :
    舉個例, 有兩個銅板,  第一個代表妄心,  第二個代表真如本性.  將第一個銅板放在第二個銅板上面.  從上往下望, 就是您所說的真妄一體無別.  從旁邊看,  二者毫不相干.  此二者的關係好比土生出樹,  土不是樹, 樹不是土,  但是缺了土這個因素就沒有樹一樣.  沒有妄心時可以顯真如本性,  但是沒有真如本性時,  就一定沒有妄心.  所以這兩者的關係並不是對立法. 再舉一例,  鏡子能顯像,  這兩者的對立關係若存在,  那麼應該能將鏡中像取出來, 再分個你我.

    除妄心的方法 :  

    這個除字是方便說,  本來就沒有, 又何須除?  但對於初學者又該怎麼說才能引導他們修行 ?  
    .......

    谢谢无心版主的指点!
    我很认同镜与像一体无别的观念。
    不过,我同时有一点点疑惑。我似乎觉得无心版主有时会持有二元对立的观念,如说“妄心放在真如本性上面”叠加为一体,本为一个,如何能叠加?名为一体,实为两个。又如说“无所住是不住世间法”,那就还有一个出世间法了。就是说,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对立起来了。还有就止静的说法,一旦立止,则一定有个让自已去止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就与自已对立起来了。这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一元论有些出入了。
    无心版主,您觉得我的猜测有道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和风细雨于2009-06-30 21:31发表的  :
    我很喜欢玩味的两句话,一句是易经里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另一句是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的理解是,真心本来就在的,只要无所住就自然能发挥作用。
    谢谢师姐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1 0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wxwy于2009-07-01 02:34发表的  :


    竹贤师兄说“既是大智慧就沒有什麽無修而修.因有修無修都還是站在妄心而言的!”,这是否意味着“无修之修”也是多余的呢?那我应如何是好?恳请竹贤师兄指点迷津,谢谢!

    无修都須依靠智慧,可惜智慧有時而窮!

    所以黄檗禅师云「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其无碍
    慧,出过虚空,无你语论处。」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2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竹賢于2009-07-01 07:41发表的  :


    无修都須依靠智慧,可惜智慧有時而窮!

    所以黄檗禅师云「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其无碍
    .......
    谢谢竹贤师兄指点!
    我可否这样理解:无修也是方便说,智慧才是到达本心的工具,到了本心的田地,连智慧也是多余呢?还请竹贤师兄指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1 2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学习佛家的“无修之修”的体会 恳请各位前辈不吝指点

    聽師父說過.會開悟的人跟他本身亇性有関.

    比如我很喜歡談般若.但却無大丈夫氣象,

    多說實無益!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1 21: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修也是方便说,智慧才是到达本心的工具,到了本心的田地,连智慧也是多余呢?

    智慧是永久無法到達的,所以才說「文殊是七佛之師、為什麼不能見如來」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22: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学习佛家的“无修之修”的体会 恳请各位前辈不吝指点

    引用第30楼竹賢于2009-07-01 21:29发表的 Re:学习佛家的“无修之修”的体会 恳请各位前辈不吝指点 :
    聽師父說過.會開悟的人跟他本身亇性有関.

    比如我很喜歡談般若.但却無大丈夫氣象,

    多說實無益!
    谢谢竹贤师兄!
    我也知道佛家不尚言说,但我又怕走错路,心中不胜惶恐,所以不得不作此抛砖引玉之举,希望得到师兄和前辈的指正。
    无论如何,在这里能得各位师兄师姐的热心指点,实在是三生有幸,在此再次谢过!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竹賢于2009-07-01 21:53发表的  :
    无修也是方便说,智慧才是到达本心的工具,到了本心的田地,连智慧也是多余呢?

    智慧是永久無法到達的,所以才說「文殊是七佛之師、為什麼不能見如來」
    谢谢!我确实是着相了,什么“无修”“智慧”都是多余的,本来无一物,只管无求无著就是了。本来无迷,本来无悟,本来什么都没有,连无都无,那还有什么?我什么都不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2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什么都不管了!

    是任病

    不是說好了「用大智慧(般若)到彼岸」嗎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9-7-3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多谢各位~~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05: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ytm Re:学习佛家的“无修之修”的体会 恳请各位前辈不吝指点

    引用第34楼竹賢于2009-07-02 22:38发表的  :
    我什么都不管了!

    是任病

    不是說好了「用大智慧(般若)到彼岸」嗎?
    谢谢师兄提醒!
    我今天反复看了几遍法禅法师开示的“无”字诀。法师开示说,只需“知妄即离”,无需再起一心去无。我的理解就是,“知无即无”就够了,无需再起一心去无,去无修,其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这算不算“般若大智慧”了呢?恳请竹贤师兄指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3 0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丈大人說「知有即可、作免作麼、免則同变易去也」
    就是說知道有「本心」就可以了,不用再去離、去免除,去無,因為這樣都是又落入生減法了!
    事實上「本心」本具有離一諸相了!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一心独觉,迥脱尘根,不与万法为

    积分
    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4: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竹賢于2009-07-03 07:04发表的  :
    百丈大人說「知有即可、作免作麼、免則同变易去也」
    就是說知道有「本心」就可以了,不用再去離、去免除,去無,因為這樣都是又落入生減法了!
    事實上「本心」本具有離一諸相了!
    谢谢!
    “知有即可”,比起“知无即无”,确实更能直指本心!
    我今后只需从本心的立场、角度去看待一切,不再以假我的角度视角去看待一切。请问竹贤师兄,我这样做对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9-7-3 1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8楼wxwy于2009-07-03 14:26发表的  :

    谢谢!
    “知有即可”,比起“知无即无”,确实更能直指本心!
    我今后只需从本心的立场、角度去看待一切,不再以假我的角度视角去看待一切。请问竹贤师兄,我这样做对吗?谢谢!


    「般若」本來就離於有無、對錯.超出一切相對待,無有一法可當情,您這樣問(我这样做对吗?),那麼「知有即可」又是一种方法了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6 06:5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