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是菩提道次第方面的第一本論著《菩提道燈 》的作者。他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具有無量的知識和悟證,並 使佛法廣布。尊者通達五明,實證一心不亂的定力和神通,而 且受到許多本尊指點。他在印度、西藏和尼泊爾建造了許多佛 寺。尊者於西元 982年誕生,1054年圓寂,住世72年,其間在 西藏停留17年。
尊者著述《菩提道燈》惠澤我們這些接觸菩提道次第的人 ,免於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有些人即使學了許多經論,當你 問他們:「你如何起修?」,他們往往答不上來;就是回答了 ,答案也是本末倒置,把理應在後的道次第,放在應該在前的 道次第前面。
我們極其幸運!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中,把佛陀整 個經乘、密乘──聲聞乘、波羅密多乘、金剛乘的教法整合起 來,建立菩提道次第,使我們可以循序漸近地修習,直到證悟 佛果。從教法的方面來說,一切都非常清晰;唯一的問題是, 我們不修行! 阿底峽尊者有許多出色的弟子。在印度方面,有學者希米 撒拉和瑪哈巴利王;在西藏,除了他的心傳弟子種敦巴以外, 有三位噶當派格西──貢巴瓦、那丘.查克翠周和蔣曲.仁千 。還有其他許多弟子,諸如智慧光王的侄子,菩提光;仁千. 桑玻和那措譯師。即使是尊者的弟子,都有無量的功德,記載 在他們的傳記中。
阿底峽尊者即將入涅槃的時候,那丘.查克翠周格西請示 尊者:「尊者圓寂之後,弟子想全心禪修,好嗎?」,尊者答 道:「放棄一切惡行!」。尊者並沒有說禪修很好,他不是說 :「喔!是的,那太好了!」,反之,他說:「放棄一切惡行 !」。
那丘.查克翠周又問尊者:「那麼,我時而說法,時而禪 修,好嗎?」,尊者的回答還是一樣。那丘.查克翠周再想出 更多要做的事,向阿底峽尊者提議。可是無論他怎麼說,尊者 的答覆都沒有變。最後那丘.查克翠周問道:「那麼,我該怎 麼做才好昵?」,阿底峽尊者答道:「打從內心,捨棄此生! 」。
那丘.查克翠周把尊者的告誡謹記在心,在瑞亭寺附近的 杜松林中居住,過著和森林中的野獸無異的生活。這還沒有談 到他的心,只是他的身體。他就是這樣獨自住在森林中,見不 到別的人,在那裡渡過餘生。
種敦巴
阿底峽尊者的譯師種敦巴,生在拉薩北方,很靠近耶喜喇 嘛的誕生地頭隆。這是宗喀巴大師遇見密集金剛和大黑天的聖 地。我曾在1987年到西藏朝聖時,在那兒傳授觀音灌頂。這也 是下密苑的比丘考試,聽受他們的住持和尚講解密續根本經典 ,並練習唱誦的地方。種敦巴的誕生地似乎就在附近。
度母曾經預言種敦巴的誕生,說他是觀世音的化身,總持 佛法,通達教證聖法,而且會見到不可計數的本尊。
種敦巴到藏中,成為阿底峽尊者的譯師之前,是薛尊喇嘛 的侍者。見到尊者後,種敦巴向尊者請示,自己以前的一切作 為之中,那些是最好的修行。同時他向尊者稟告他的各種修行 ,以及如何竭力服事薛尊喇嘛。夜晚他全副武裝地守護喇嘛的 牲畜。白天還做很多事情,生火都由他包辦。喇嘛的妻子擠牛 乳的時候,把種敦巴當做椅子坐。他一面用手紡紗,兩腳還要 把牛油揉入乾燥的獸皮,使獸皮柔韌;同時背上還揹東西。多 年來他一直是這樣,同時做好幾件事情。種敦巴一五一十地, 向尊者報告這一切。尊者說:「在你做過的所有事情之中,努 力為薛尊喇嘛效勞,是真正的修行。」。
種敦巴如法地依止阿底峽尊者,達十七年之久。自從遇見 尊者之後,他從未讓尊者夜裡待在黑暗中,每晚都在尊者的房 間供一盞油燈。
種敦巴其實是第一位噶當派格西。他有三大弟子:博多瓦 格西、陳嘎瓦格西和普瓊瓦格西,總持佛法,證量潚深。種敦 巴在西元1057年建立瑞亭寺,之後又住世七年,享年51歲。
種敦巴不是比丘,是受持五戒的在家人。在觀想菩提道次 第的傳承上師時,所觀想的種敦巴,是一位西藏的牧人,穿著 厚暖的藍色藏服,有獸皮的滾邊。
種敦巴總是穿著很破舊的衣服。有時他把藏服的袖子搭在 肩膀上,就到杜松林中,像西藏牧人一樣,把二、三根竿子綁 在一起,上面蓋著獸皮,做成小帳蓬,就在裡面禪修。
走過森林的時候,他有時會背誦龍樹菩薩《致親友書》中 的偈頌: 「得失、苦樂、稱譏、毀譽,這些世俗八法,我都不 放在心上,一律平等對待。」
他也會唸誦《入菩薩行》中的偈頌:「我是尋求解脫的人 ,不需要利敬的束縳。」,有時是唸誦整個偈頌,有時只是起 頭的部份。他會邊誦邊搖頭,表示不需要利敬的束縳。
其他的格西說:「種敦巴本人,並不需要過苦修的生活。 他這麼做,純粹是為了向追隨他的弟子示範。」。
種敦巴完全捨棄世間法。有一次他受邀到′榕′的地方, 在法會中發放貢銀給僧眾。他把一位弟子──見傑汪卻叫來, 對他說:「這次你去,我不能去。我在這裡,設法捨棄此生。 」。
有一天他見到一個和尚正在繞寺,就對那人說:「繞寺是 件好事,不過修行會更好!」,和尚心想:「也許拜佛會比較 好。」。
種敦巴看到和尚拜佛,又對他說:「拜佛很不錯,不過最 好還是修行。」。和尚又去課誦、禪修,種敦巴還是說同樣的 話。
最後和尚問種敦巴,得到的答覆是:「打從內心,捨棄此 生吧!」,他對和尚說了三遍:「打從內心,捨棄此生!打從 內心,捨棄此生!」。
--
如果不憶念死亡,就不會憶念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