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0|回复: 1

不與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发表于 2006-6-6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與取:即是以貪嗔癡三種噁心而獲取財物,但主要是由貪心引起。大不與取是指竊取三寶所依物資、供品、僧眾共同的財物以及父母的財食;中不與取是指盜竊、掠奪、摧毀或通過暴力、經商牟利、非法稱量等不正當的各種欺誑手段獲取普通人的財物。如農民們竊取田地,即打亂分界的標記、破壞田地籬笆等乃至盜取一把禾秸以上都屬於中不與取;牧民們偷取細繩、索端(一節繩索)、牛奶等,或盜取鼢鼠洞中所積之物等(牧民挖掘人參果時經常竊取鼢鼠夏天所儲存的食糧)旁生、非人所擁有的財物也將產生嚴重的罪過。達官顯貴們僅以一塊茶磚作為禮品而得到一匹馬即如所謂"以狐皮換馬匹"的說法,如此千方百計獲取財物也都與偷盜相同。

      特別是對於從事經商者而言,十不善業中除了邪見、邪淫兩種偶爾發生外,其餘罪業全部具足。作為一名比丘、沙彌通過經商哪怕只獲得了一錢銀子,也徹底違犯了根本戒。如為他人利益而偷盜稱為小不與取。而且,那些不具戒律、無有聞思之人以諂曲奉承、裝腔作勢等行為獲利,也與不與取一樣。

      總而言之,別人未將其擁有的財物直接給予自己,而想方設法據為已有的一切行為全部都屬於偷盜。自己竊取或唆使他人偷取等所獲之罪完全相同。

      這種不與取何人易犯呢?具大吝嗇、所需甚多、貪得無厭、恬不知恥、摧稅所逼、懲罰所迫之人容易就犯。 轉自(極樂願文大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0

    主题

    8969

    帖子

    3030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47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國王、大臣等具有勢力的人只應合理收取田地賦稅,如果不顧王法搜刮民財的話,則如昔日的蓮童王子曾執掌國政六十年,結果墮入地獄長達六十劫。經中說:\"搜刮民財的大官員多數將轉生到餓鬼、惡龍之中。\"華智仁波切於《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也講述了古代一位名為波吉的僧財管理員的故事。還有不可勝數諸如此類的實例。
    <>  如此思維了不與取的過患後,若能做到縱遇命難也不偷盜,則必將生於善趣中,成為受用極為富足、擁有國政七寶的國王等,並且無有人能損害他的受用,而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無量利益。經中也說:\"何人捨偷盜,恆喜於佈施,不行竊取者,彼等轉善趣。\" </P>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21: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