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甚至我們聽聞一句佛法、憶念剎那善心、做一次善惡取捨之事等都應立即作回向。若不作回向,則因初學者的善根猶如乾草、水滴一般微弱,很容易耗盡。相反,嗔心、傲慢等惡分別念則如大火、烈日一般力強,生起一剎那的嗔心將摧毀廣大善根。如頌云:"積累善根後,顛倒不回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如果作大回向,則所積之善根資糧根本不會窮盡。如《慧海請問經》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回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
那麼,如何回向呢?不應為獲得人天果位而作小回向,否則如生長的大黃稈 一樣無有恆久的安樂,最終將滅盡成為無實法,自他二利一無所成。也不能為獲得聲聞、緣覺果位而作中回向,否則趨入無餘涅槃,僅為自利不饒益他眾,最初的發菩提心成了妄語。那麼,應當如何回向呢?自己所做的此善根,三世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即:為自他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而回向,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未證佛果之間願彼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當以念誦回向偈或願文印持。
總之,最初求法時就應思維:我為一切有情之利益而求法;中間以無有散亂之心專注諦聽法義;最後思維:聞法所得善根回向一切有情,願他們獲得佛果!這也是三殊勝。如果沒有以此三殊勝攝持,則無論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趨入大乘道。真正的正行無緣殊勝是指平等安住(入定)於止觀實義之中。
聞法方式也可根據情況適當地宣說其它經論中所講的內容。若極樂法會舉辦的時間較長,則以上內容需在一天內傳講完。這裡所引用的都是簡捷明瞭的教證,為了使大家能夠理解句義,必須講解清楚。再三強調發菩提心令人們徹底明白並生起定解十分重要,這也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三因。
發心無緣回向三殊勝,一次產生獲得勝福德,
相續生起能夠得佛果,祝願成就佛喜此善道。
聽聞一句亦示取捨理,倘若實修則遣意黑暗,
利樂源泉教法與證法,願能恆時講聞祈加持。
轉自(極樂願文大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