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1|回复: 0

善根、福德、因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主题

109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14-9-29 11: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善根、福德、因緣

覺龍阿闍梨(吳紹覺)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一則故事,頗堪玩味。對於我們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啟示。
在施鹿林,也就是鹿野苑東邊的二三里處,有一座窣堵波。在此窣堵波的旁邊,留存着一方已經乾涸的水池,方圓可達八十餘步。這個水池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叫做“救命”,也稱為“烈士”。玄奘法師深知這兩個名字必然有其來由,不可能隨意亂取。所以便詢問當地的人,想要知曉此池命名的始末。當地人知道了玄奘法師的用意,便毫無保留地講了起來。這要從一個古老的故事說起。
原來在數百年前,有一個隱士,在這方無名水池側,結盧屏跡,潛心安居。他每日不分晝夜,廣運心智,精研當時流傳於天竺的各種方藥法術,究極神理,苦心習練。終於讓他掌握了此道的玄祕,能夠輕而易舉地將瓦礫變為黃金,還能隨意地變化人類與畜生的外形,乃至互換。雖然如此,卻始終未能駕馭風雲,凌空自在。其實,他畢生的夢想也在於此。其他的玅術小道只不過能一時娛悅心目。相對而言,終不如憑虛御風,身騰九天來得痛快。於是,這位隱士遍尋古籍圖冊,更輾轉求得一卷仙術法要。這卷法要中記載了成就仙道的方法:“夫神仙術者,長生之術也。將欲求學,先定其志。築建壇場,周一丈餘。命一烈士,信勇昭著。執長刀,立壇隅。屏息絕言,自昏達旦。求仙道者中壇而坐,手按長刀,口誦神呪,收視反聽。遲明登仙,所執銛刀變為寶劍。凌虛履空,王諸仙侶。執劍指麾,所欲皆從。無衰無老,不病不死。”
隱士看到這卷法要,歡欣備至,開始四處遊歷,尋找成就仙術的助伴——“烈士”。可惜,營求曠歲,未諧心願。後來在城中遇到了一個人,此人在路邊嚎啕大哭,悲泣不止。隱士暗中觀察此人的面相,確定他具備“烈士”的資格。整頓衣冠後,便來到他的面前,安慰道:“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如此怨傷?”這個人暫且稍定儀容,緩和語氣答道:“我非常清貧,只能靠出賣勞力來供給生活。我的僱主對我特別信任,也肯委以重用。並且答應我,只要干滿五年,就會對我酬以重金。就因為他的這句話,我精心勤苦,遍嘗艱辛。眼看就要滿期,就因為犯了一點小的錯誤,觸怒了僱主,居然被其侮辱,遭到拷打。最後半分酬勞都沒有給我,落了個一無所得。我內心含著這些苦,又有誰能體恤?所以才思極悲泣,不能自制。”隱士得知此人的經歷,也深有感觸,於是命此人與自己同至當初修道的草廬,用法術變化出一桌佳餚珍饌,好好地款待了這位落魄之士。酒足飯飽,又讓他進浴池洗澡,洗畢換上新的衣服。最後還給了他五百金錢,並且留下了囑咐:“等你這些錢用完之後,可以再來管我要,千萬別與我見外。”自此以後,隱士又對此人頻施恩惠,從未言報。此人生活條件慢慢變好,於是主動請命,想要為隱士效勞。隱士看時機已到,便對此人說:“我為了求取一名烈士,廣泛遊歷數年,幸好遇到了你。我默默觀察你的面相,與我所得仙術法要中記載的烈士之相完全符合,所以我才熱情款待,並且扶助你生活。實際上我的願望很簡單,只是希望你能夠一夜不出聲而已。”此人聽畢,隨即說道:“先生,即便您要取我的性命,我都不會有一絲推辭之意,何況是一夜屏息呢!”
於是隱士廣辦供物,陳設壇場。將修法期間的用心及口訣傳授於烈士。二人依法行持,靜待日曛。曛暮之後,各司其務。隱士不斷誦持神呪,烈士專注按持銛刀。終於,一夜的修持馬上就要迎來破曉的光輝。誰知烈士突然高聲大叫,與此同時,天空中更降下一道火光,煙焰雲蒸,十分危險。隱士不得不斷呪起座,拉著烈士入到旁邊的水池避難。好在火光來去俱急,沒有造成傷害。隱士壓抑着氣憤,問道:“我千叮嚀,萬囑咐,要你在天亮前不要出聲,你為什麼沒有做到?”烈士答道:“我受先生之命,依法奉行,到日落夜臨時,突然精神恍惚,好似進入夢境。那種覺受極其真實,更不斷產生變化。我在這如夢似幻地境界中見到了過去的僱主,他來到我的面前慰謝。但我深知先生的教誡,強行忍抑,不發一聲。僱主見我無語,頓時大發雷霆,痛下殺手。我剎那間就進入了中陰身的境界,看到我自己的尸體,歎息不已。雖然身死,但我仍然發下了誓言,今生沒有完成先生交給我的任務,我願意歷世不言,以報恩德!發願完畢,便投生到南印度的一個大婆羅門家。受胎、出胎,備經苦厄。雖然如此,仍然沒有忘記先生的恩德,始終不說話。一直到學習、弱冠、結婚、喪親、生子,每每念及前恩,還是一聲不發,我的宗族親眷都覺得十分奇怪。直到我六十五歲的時候,妻子終於忍不住,對我說‘你現在應該可以說話了!如果不說話,我就把咱們的孩子殺死!’我此時想到,我與先生已經隔世,而我現今衰老,家中唯有此一子,若被妻子殺害,豈能不痛?所以便開口發聲,勸阻妻子。勸阻後便突然迷悶,醒來就見到了先生您,才知道不過是一場幻境。”隱士聽完烈士的話,不覺歎息:“是我的過錯啊!這是魔障干擾,阻礙我成就道業!”烈士見到隱士惆悵,莫能展懷,又因痛恨自己不能報恩,所以憤恚而死。這一切的故事,都發生在無名水池旁的草廬。因為隱士與烈士躲避,天火不能施展蔓延,免卻了一場火災,所以此池叫“救命”;又因烈士感恩而死,故此池亦稱“烈士”。
多麼生動的故事!從古至今,多少修行人,都抱有超脫飛升,遠離塵境的心願。丹道的與天爭衡,佛法的斷惑證真。種種所求,均在相對的二元中奔波。所謂棲心孤寂,遊避塵囂,真正能夠遂意暢懷的,能有幾人?雖然,我輩也不可退失道心,郁郁消沉。
實際上無論世出世法,凡能圓滿成事者,均不能離開三種因素,即“善根”、“福德”、“因緣”。這三種因素是出自《阿彌陀經》,本來是說往生淨土不可或缺的三個環節,但這三點實際上通用於一切處。
就像故事中的隱士,他有善根,能夠修學道術。也有因緣,能夠找到法要。但最後求取成就時,卻遭逢魔障,功虧一簣,這便是沒有福德。
這位隱士固然有成道之心,而他所找到的方法也類似於本宗所傳持明仙的修法,其悉地成證屬於“器杖成就”(詳見拙著《密教管窺》)。但是他尋覓烈士的發心,始終是自私的。試想一下,施捨恩惠與人,只求他幫你成就道業。站在自身的位置考慮,固然無可厚非。但有否想過,讓人家記住你的恩情,不報不行,而你又等著人家發問,借着因緣讓他來報答。本身就處於狹小的小我境界,連真正的仙人風度都不曾具足,又何可成仙?你想成仙,就必須有仙人的氣宇。如果仙人都是自私的,那不如不成,做一個自在的好人,尚且比他高貴的多。這位隱士就是忽略了這一點,他狹小的心量就是佛法中所說的“慳貪”,慳貪之人,不會有福德。福德不具,那自然有魔障來擾,阻其成就。
還記得當初我剛剛進入真言宗的時候,修持中性院流及大傳法院流相承的“虛空藏求聞持法祕訣”,對於興教大師的第八度大事尤其用心。後來於定境中見到虛空藏現前,剛開始很莊嚴,我只不管不顧。後來他開口發話,說:“子所持印明有誤,不可行用。我有祕印、真言,汝可領受”。這尊所謂的“菩薩”在說這番話時,還放出光明。我深知祖師代代相承的印明不僅沒有錯,而且還有折紙可考。所以當下提起正念,猛地一喝,這位“本尊”就此而去。善根、因緣,都具足了,使我能夠如法受持,但最重要的“福德”,也具足了,才能夠頓然明悉幻相,不被其轉。若我當時真去領受所謂的祕密印明,那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一切的本尊,都是自己心中一分性德的流現,如果你在心外找所謂的本尊,當下已經成為外道,又怎能步步前進?
昔日,淮南王劉安,有福德、有因緣,搜羅道書方藥,廣集玅術奇技。對於黃白之道,陰陽消長,均了然於心。不僅與八公在山中依《三十六水方》要旨,精研外丹,還得到《墨子五行記》的殘卷,掌握了一些變化之術。只可惜,他沒有善根,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還是因為俗事牽引,獲罪被誅。雖然其死後一百年間,有許多儒生鼓吹其煉丹已成,雞犬得彼丹藥殘質,亦同飛升。但終究是儒生的幻想,不足為據。而《神仙傳》等雖亦提及劉安成仙之事,卻也是空托謠言,不能服眾。姑且不論其成就如何,僅就所謂的正史而言,起碼可以知道他沒有善根。
大傳法院流的開祖——興教大師,他在沒有求得最深祕的求聞持法口訣時,曾經歷時數年,反復修習七度,結果一無所成。這是大師有善根與福德,能夠進入真言宗的門廳。最重要的是,他後來因為特殊的因緣,遇到了賢覺法眼。賢覺阿闍梨指出大師過去所得的口訣不全,而且支分不具,所以枉費心力,亦不成就。於是大師祈請,得賢覺阿闍梨授予求聞持最極印信。興教大師依此修持,終於感得五百佛面從地湧出,成就了虛空藏求聞持法。因為這是第八度修持,所以此次所受的最極祕訣便成為了我大傳法院流後來相承的“求聞持第八度大事”。中性院流開祖——賴瑜阿闍梨,也輾轉從木幡真空上人處得受了此印信,也奉為其法流內之甚深祕訣。可知,因緣又是何其重要!
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中,時時刻刻都不要忘卻這三點要素,不斷去圓滿,這樣才可說“功不唐捐”。否則空耗心力,往往事與願違。又因此退失信心,甚至誹謗佛言祖語,背棄師長善友,可悲可歎。
當你有緣發起道心,求學覺悟之道時,已經具備了善根。你要在這善根的基礎上不斷圓滿自己的福德,勤加懺悔,嚴防三業,那必然會有因緣讓你得知成就的門徑,最終有所斬獲。
切記,不可有慳貪、不可長嗔恚,不可增愚癡。古往今來,入道與否的第一點,就是謙沖自牧。先師常常教誡說:“世出世法,欲成辦其終始,必以謙卑為務。即登地大士,尚須效常不輕菩薩,柔和恭敬一切眾生,不起分毫慢念。博地凡夫,心路曲折,世俗情見充塞其內。外現攻訐之相,內孕生死毒胎,於出、於入,皆當業纏障縛,不能自在。廻機之法,即在平息。對境勿加分別,順逆莫存取捨。但憑此至直心體,成道亦復何難?”身隔世異,言猶在耳,望觀此文者,皆能有省,是為所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4-19 16:06 , Processed in 0.1090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