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9|回复: 0

行善及放生之後回向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1-2 1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眾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

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麼一定要善於回向,至诚回向。

(这裡补充一句,三殊胜為发心和正行、回向殊胜,三个关节都很重要,本文只是侧重将回向提出来强调一下,但任何善行都不能离开三个殊胜。

  既然回向这麼重要,作為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為能够最好地将善行回向利益自他,以下摘录一些大德开示供道友们学习,以瞭解回向的理论、意义和方法:

大成就者阿秋喇嘛开示《放生行為之几种杜绝》

六、不善回向

  很多人因為自以為不去执著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為人天福报,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為,因其是有為法中最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於回向。免大量功德流於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慧灯之光二》

  我们要报恩,首先要学佛,然后成佛;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眾生。能以菩提心、大悲心回向眾生,不但是自己造善根,同时也一定能利益眾生,因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眾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假使我们回向时,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眾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慈悲心是度眾生的一个方便,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只要有悲心,一定能度眾生。一切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慈悲心。由以上的思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

密宗白教刚波巴大师
  「无论修持任何法门,在结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諦意义是无论我们积聚了什麼功德或善业,都不贪执或只想自己拥有,而愿以此功与一切眾生分享。」对啦!当我们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3、回向殊胜

  回向的含义是什麼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是他却捨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眾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著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裡讲过,凡是有执著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著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其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迴的痛苦,反而会引发眾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著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禪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裡所讲的方法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样真心诚意地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

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

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

当然,我们也可以唸诵《普贤行愿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

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唸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於唸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

因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

何种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瞋恨心。

在大乘佛教裡,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第二、自詡功德。

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第三、於善生悔。

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

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產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於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无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

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此外,回嚮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行善,最后也要為一切眾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為自己就不合理。

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

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

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為前提,於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

平时,不以所造善业為依託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

如看到佛像、佛塔时,於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

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於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作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眾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眾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儘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将其作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

  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為眾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眾生的人),成為度化眾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捨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眾人分享。

那麼,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圆钱来用於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圆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眾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捨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唸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唸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唸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无垢光尊者讲过,所有的善业,无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个框架,都要夹於此三殊胜中间。如果不离开三殊胜,则所做的一切善业皆為解脱道;如果离开这三种殊胜,即使表面上再伟大、再深广,也不是解脱道。所以,这三个殊胜非常重要。

  对我们多数人而言,虽然目前很难做到无缘殊胜,但也可以暂时以相似的无缘殊胜来代替。如果想真正做到发心与回向殊胜,肯定也要以一定的修行為基础。正如体肓运动员為了取得异於常人的成绩,就要提前锻鍊一样,要发如此伟大的誓愿,肯定是要提前修行的。没有修行,就不可能发此大愿。希望每一个修行人都能重视、实践这三个殊胜,尤其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至於其它的修法,在将基础打牢以后再修也不迟。

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摘录供参考

继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之后,索达吉堪布也专门就此开示: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歷代高僧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作為后学者,大家应儘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麼都不太花时间,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麼佛法、做什麼善事,必须要具足三殊胜。

平时你唸咒诵经、佈施供养、放生、转经轮等,开头要有一个发心,中间不被分别念中断,最后要作回向,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

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佛友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只有这样,你的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

否则,刚开始没有发菩提心,中间没有正行无缘,最后没有回向摄持,善根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失坏的可能,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阿弥陀佛修法》

4、回向和发愿

  该如何回向和发愿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结束之际,就应当将这些善业进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讲过,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愿以此善根,往生极乐剎」的心愿,这是回向的方法。

其次,每次发愿的时候,也要加入「愿我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

  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託。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麼什麼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裡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麼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

 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7 11: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