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回复: 0

陀乐寺阿旺上师开示心经的简单观想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8:4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胜妙罗施食村定居同修

    10

    主题

    48

    帖子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17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心 经》 修 持 的 简 单 观 想
    (陀乐寺阿旺金刚上师慈悲开示)



        念《心经》时的观想:


        观想在前方空中的狮子莲花宝座上,坐着入定的释迦牟尼佛,释迦佛的右边观想观音菩萨,左边观想舍利弗,然后释迦佛加持了观音菩萨和舍利弗,舍利弗问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回答,观音菩萨的回答之前是前行,观音菩萨的回答开始是正行。





        舍利子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bō)若(rě)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从舍利子开始,后面是观音菩萨说的:“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念的时候,观想观音菩萨在念,我们也跟着念,无论念多少遍,都观想自己是在跟着观音菩萨念,这时可以把《心经》的含义思惟一下:“色不异空”是什么意思?“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边思惟边念。





         念很多遍《心经》之后,观想舍利弗和观音菩萨融入了释迦牟尼佛的身体里,释迦佛变得越来越小,一寸这么高,然后从空中飘过来,和自己一个方向坐,自己的身体中间有个如同手指这么粗的中脉,释迦牟尼佛从顶轮的中脉里面融进去,到了心口的位置上,这时观想心脏变成了八瓣莲花,释迦佛坐在八瓣莲花里,然后莲花慢慢收合,释迦佛永远住在自己的心里面,就是这样观想。






       《心经》念诵的两种观想:
       方法一


       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上,释迦牟尼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入三摩地,双手结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拇指相交,释迦佛的右边是观自在菩萨,左边是舍利子。


       观想释迦佛的身体里发出十八种颜色明亮柔和的光,迎请来了诸佛如来净土上的菩萨和六道众生,围绕端坐在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子的周围。


       观想释迦佛入甚深深妙禅定,加持观音菩萨和舍利子。




       念诵“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时,观想观音菩萨在观空性,而且现量观见五蕴都是无自性的,这时,舍利子问观音菩萨,五蕴是不是空?诸法是不是空?边思惟边念诵。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观想观音菩萨在回答讲说补特伽罗“人无我“,五蕴上安立的“我”是不存在的,首先思惟色蕴,色身上的我是不存在的,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身体不是我,认为身体是我是错误的等等。中观应成派认为:“我”是在五蕴上安立、在名言上存在的补特伽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继续思惟,感受苦乐的不是我,能思想的不是我,行也不是我,六识也不是我,五蕴上安立的我都是不存在的,不是说“我”没有,而是说五蕴上安立的“我”是空的。念这个的时候,自己想象当中的五蕴上安立的这个“我”就空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这里讲“法无我”,不只人没有自性,万物万法也没有自性。假如安立一个杯子的存在,不论在杯盖上,还是在杯底部,还是在杯身,还是在杯子里里外外的某一部分上,都无法安立,这些安立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在整个杯子上安立的观念也是错误的,只有在名言上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安立。




        再比如,一个话筒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它,整体是不是呢?整体就是它的蕴,凡是蕴上安立的都不是,都是错误的,这就是诸法空相。在空性智慧中,蕴体上安立的万法万物都是不存在的,但不是说万法万物不存在,是说我们假想出来的万法万物是不存在的。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思惟人和法都无自性,空性的禅定中是远离世俗谛的戏论等。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身香味触法”  思惟:这里讲的是大乘修道,修道就是修空性,见道的空性一直修下去就进入了修道,这时,会证悟到色身香味触法都无自性。在空性的三摩地中,世俗谛的戏论都没有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这里讲的是十八界、十二缘起都是无自性的。






         “无苦集灭道”  讲的是四谛,四谛都是性空的,人和法也是性空的,都是没有自性的。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讲的是无修道的空性。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讲的是菩萨,三乘都靠《般若经》成佛。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讲的大乘无修道的空性。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思惟《心经》的功德,修《心经》能断烦恼,能消灾免难,能排魔。三乘的圣者都依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果位。三世诸佛如来,都依般若波罗蜜多成佛。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达雅他 嗡 嘎帝 嘎帝 巴ra嘎帝 巴ra森嘎帝 波帝 索哈”  思惟咒语中包含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道的修行。






         念完后,观想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身体里发出白光,超度了围坐的六道然后佛祖出定,对观音菩萨说:善哉善哉,你说的完全对,如果我讲也是这样的。






        然后,观音菩萨和舍利子融入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慢慢变成一寸大小,观想自己的身体中间有一条如同手指粗细、红色的中脉,释迦牟尼佛沿中脉慢慢降下,自己的心脏变成八瓣莲花,佛祖安住在八瓣莲花上,莲花慢慢收合,佛永远住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心中有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0 06:2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