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佛经入门] 举头三尺有神明,司察有情善恶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5-2-2 21:34 编辑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法王之使,引其神识将至王所。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善恶之业,悉皆记录授与彼王,王即依法问其所作,随彼罪福而处断之。是时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诸佛,种种庄严如法供养,而彼神识或经七日、或二七日,乃至七七日,如从梦觉复本精神,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报不虚,乃至命难亦不造恶。是故净信男子、女人,皆应受持七佛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露一髆,右膝著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当有众生身婴重病,长患羸瘦,不食饥渴,喉唇干燥,死相现前,目无所见,父母、亲眷、朋友、知识啼泣围绕。其人尸形卧在本处,阎摩使人引其神识,置于阎摩法王之前。此人背后有同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书,尽持授与阎摩法王。时,阎摩法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善随恶而处分之。若能为此病人归依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法供养,即得还复。此人神识得回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神识还已,具忆所有善恶业报;由自证故,乃至失命不造恶业。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供养药师如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譬如世人初始生时。则有二天。同时而生。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彼天与人。恒相随逐。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亦尔。住不思议一切智智广大三昧神通境界。诸大菩萨。众会庄严。彼诸声闻。悉不能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寿命犹电恍惚即灭。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于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玩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尊。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三人。佥然俱喜。《佛说四天王经》


 佛告比丘:“半月三斋。云何为三?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
  “何故于月八日斋?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案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尔时,使者闻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顺父母、宗事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老、持戒守斋、布施穷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者,甚少!甚少!’尔时,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答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若使者见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则还白天王言:‘世间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乃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何故于十四日斋?十四日斋时,四天王告太子言:‘汝当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太子受王教已,即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宗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有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净修斋戒、济诸贫乏者,甚少!甚少!’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太子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即还白王言:‘天王,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勤修斋戒、施诸贫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四日斋。
  “何故于十五日斋?十五日斋时,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观察万民,世间宁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见世间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勤斋戒,不施贫乏。时,四天王诣善法殿,白帝释言:‘大王,当知世间众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帝释及忉利诸天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四天王若见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还诣善法堂,白帝释言:‘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帝释及忉利诸天闻是语已,皆大欢喜,唱言:‘善哉!世间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五日斋戒,是故有三斋。”
  尔时,帝释欲使诸天倍生欢喜,即说偈言:
  “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其人与我同。’”《佛说长阿含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太上感应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6 07: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