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19|回复: 2

[大乘经典]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如何发菩提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发表于 2020-8-13 0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如何发菩提心?)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梵行品第八之一:

   善男子。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善男子。唯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世间者。善男子。因世无量得出世无量。以是义故名大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0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念中具足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三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布施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所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修四念处乃至八十随形好不远离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 三慧品第七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云何生般若波罗蜜?云何修般若波罗蜜?”

佛言:“色寂灭故,色空故,色虚诳故,色不坚实故,应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汝所问,云何生般若波罗蜜?如虚空生故,应生般若波罗蜜。如汝问,云何修般若波罗蜜?修诸法破坏故,应修般若波罗蜜。”


楞严经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五卷 圆瑛大师著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者;此明秉受法门,既发大心,须求佛示,彼佛即指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三慧下手;此之三慧,不同常途,常途则以闻经解义为闻慧,其体即耳识,与耳家同时意识,所发之胜解;思修亦即独头意识,将所闻之声教,思惟修习;此皆不离生灭识心,识心为圆通之障碍。本经以舍识用根为要旨,故三慧不同常途。

  今此闻慧,即从耳根闻性妙理,所起始觉妙智,不闻所闻之声尘,但闻能闻之闻性;思慧、即正智观察,能闻者是谁,不著空、有二边,一味反闻闻自性;修慧、即如幻闻熏闻修,念念旋元自归,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解六结越三空,破五阴超五浊,全凭无分别智,反闻之功。

  入三摩地:此即即慧之定,由闻教信解,而起修证。有修中三摩地,即从根解结工夫;有证中三摩地,即寂灭现前境界。此有入字,乃六结尽解,证入圆通之三摩地;亦即阿难所请三名中之妙三摩,经题中了义修证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主题

457

帖子

6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1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8-13 00:14
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backco ...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所谓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哭声而修习之。以修习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复转修习得异耳根。异于声闻缘觉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净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虽可一时得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不能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以是义故。菩萨所得异于声闻缘觉耳根。以是异故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虽闻音声而心初无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义故。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6 11: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