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20|回复: 0

二十一禅修手册-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1 13:26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82

    主题

    622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2147483647
    发表于 2011-2-8 1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格桑嘉措格西 著

    法雨敬译
    师传道次第闭关专修日程表

    第一天:
    第一座 依止善知识(1) 第二座 暇满(2)
    第三座死无常(3)     第四座 恶趣(4)、皈依(5)、业果(6)。

    第二天:
    第一座 依前四苦(生老病死)修出离心(7)
    第二座 依后四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修出离心(7)
    第三座 依八苦修出离心(7)
    第四座 依八苦修出离心(7)

    第三天:
    第一座 修平等舍(8) 第二座 知母(9)
    第三座 念恩(10)    第四座 自他平等(11)

    第四天:
    第一座 我爱执过患(12) 第二座 他爱执功德(13)
    第三座 自他相换(14)   第四座大悲(15)

    第五天:
    第一座 取(16) 第二座 慈(17)
    第三座 舍(18) 第四座 菩提心(19)

    第六天:
    第一至四座以菩提心或余所缘修止(20)

    第七天:
    第一至四座修如所有性毗钵舍那(21)


    闭关期限最好一周以上,每日四座,第一座清早,第二座上午(午饭前),第三座下午(晚些时候),第四座晚上,每座时间半小时至两小时,自行设置,先修加行,次修诸正行所缘,最后回向,座间具足正念,若闭关长于一周,则每周将内容循环一遍,如是每周串习全部所缘。


    注:一共21个所缘,加行法指六加行。
    第一部分--入门初基

    导 言

    初识禅修
    禅修能令我们的心熟习善。心于善越熟习,则越发平和安详。拥有安详的心境,我们远离忧虑不安而体验真正的快乐。否则,纵然拥有最舒适的外境,我们也不会感到快乐。如果训练心使之安详,即使处于逆境,我们始终也会快乐。因此禅修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禅修分为两种:分析修与安住修。当我们参思听、阅佛法开示的涵义时,即作分析修。然后进一步思维,最后我们的内心得到定解,或者生起殊胜的觉受,此即为安住修的所缘境。我们凭借分析修找出所缘境,然后专注在这上面越久越好,深入地熟习它。此种专注于一点的禅修方式就是安住修。通常,“禅修”术语专指安住修,而分析修则往往简单地称为“观察修”。安住修有赖于观察修,观察修则依靠平日听闻、阅读佛法的教义。

    所缘境
    通常,任何清净的对象均可作为禅修的所缘境。如果发觉:观某一特别的所缘境时,我们的心变得越发平和欢愉,表明该所缘境是清净的。反之即不清净。此外,许多所缘境属于中性,对我们的心并无特别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很多清净的对象可以作为禅修的所缘境。本书诠释了其中最富意义的部分,比如第十六页的佛菩萨众会观想,以及二十一禅修的观境,含盖了从依止善知识乃至空性等内容,空性即诸法的究竟本体。
    依止具格的善知识,我们开启圣道之门。仰仗善知识的教授加持,我们才能生起诚敬与信心,甚至容易获得菩提道次第的成就。基于此,我们必须参思依止善知识。
    我们必须参思人身的宝贵,以便认识到,我们当下拥有修行佛法的良机。如果珍视人身的巨大潜能,我们就不会将生命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俗务上;我们必须参思死无常,以对治懈怠,克服对世间的追逐、保证修行的清净。如果我们清净修行,得到成就亦不难。通过参思恶道苦、皈敬三宝、遮止不善法而修习善法,我们自保不堕恶道,且生生世世获得圆具修行条件的宝贵人身。
    我们必须参思人与天人的痛苦,以生起永久解脱达涅槃的愿望,此愿即“出离心”。它强而有力地推动我们完成菩提道次第的修行,而菩提道次第即是得到圆满解脱的真正方法。
    我们必须参思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以战胜“我爱执”,生起并增长对众生的善心。然后,我们必须参思“止”(梵文为舍摩他)和“观”(梵文为毗婆舍那),以断除无明,最终净除烦恼、所知二障而成佛。
    此外,还有很多以其它为所缘境的禅修。比如,如果修呼吸法,我们应当结合八十三页和八十九页的“受与施”,放到一起来修。这样禅修非常有意义。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一般的呼吸上,那么我们可能发现道次第主修功课的时间就不够了。

    发起禅修的愿望
    如果审视我们的生活,可能发现,我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虚耗在无聊的俗务上,比如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安全感、享受官感的快乐、或者贪图好名声。这些虽能带来稍纵即逝的快乐,却不能给予我们所渴求的那种深广持久的满足感。我们迟早会不满足,更加追逐世俗享乐。世俗享乐能够诱发我们的贪欲、妒忌与沮丧,直接或间接地带给我们身心痛苦。此外,填充欲望亦常使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
    如果在世俗享乐中找不到真正的满足,哪里才能寻得到呢?快乐是一种心态,因此它源自内心而非外境。如果我们的心纯净安详,那么不管外境如何,我们都会快乐。否则,无论怎样改变外境,我们都不会快乐。
    修行佛法的目的是为了长养平和康乐的心态、消除负面的心态。这点唯有人类可以做到。动物会享受食色,安个窝,存点宝,征服敌人,保护家庭,但是它们不能完全消除痛苦而获得永久的安乐。假如我们利用宝贵的人生仅做那些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岂不耻之!如果我们希望不再浪费人生,而要达到投生为人的真正目的,那就投身到道次第的修行中来吧。

    禅修的目的
    根据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我们可以依三种层次的发心(注:三士道)之任一种禅修。修持下士道是为了不堕恶道、生生世世获得修法因缘的暇满人身。修持中士道,是为逃离毫无自主的生死轮回而获解脱。修持上士道,则为利益一切有情而证无上菩提。三士道是渐进关系。通过下士道的禅修,我们为进入中士道打下基础,而中士道的禅修则为进入上士道打下基础。三士道的所有修行要点都包括在本书二十一禅修中。

    禅修的背景知识
    既然本书中的禅修信仰轮回,那么简介死亡和投生的过程、将来可能投生到哪里,会对我们有所助益。
    我们的心既非物质亦非纯粹的物质过程的副产品,而是独立于肉体的一种无形的相续。临终时肉体四大分离,心识却不消失。虽然我们的粗显心停止运作,但是它转成十分微细的深层心识,此微细心识一直无始无终地相续。此心识在彻底离垢后即转为佛陀的一切种智。
    我们造作的每一个业在我们微细的心识里留下一颗心识种子,每一颗心识种子最终都会结果。我们的心好比一块田,造业如同在田里播种,善业播下未来快乐的种子,恶业则播下痛苦的种子。我们过去播下的种子,在遇到使之萌发的外缘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在某些情况下要经过多生,业才遇缘显果。
    那些在我们死时成熟的种子极为重要,因为它们决定我们将投生到哪一道。至于哪些相应的种子在临终时成熟则依赖我们当时的心态。如果心态平和,就会引发善业的种子而投生善道。反之,比如起了嗔心,就会引发不善业的种子而投生恶道。这与心神不安睡下往往做噩梦的例子相仿。这种类推并非心血来潮,因为死亡与睡眠的过程十分类似。粗重的醒觉意识转成微细意识,随后是一段时间不做梦的无意识状态。然后风大与微细意识结合,就做梦了。睡觉时,心识与粗重的肉体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为什么梦结束了我们也醒了的道理。但在死后心识与肉体的联系就完全被破坏了。
    死后至多四十九天,心识游荡于梦境般的状态,即我们所知道的中间状态,藏语称中阴。临终时引发的业种子使我们经历不同的幻境。如果引发的是恶业种子,就会是恐怖的幻境;如果是善业种子,则显现舒适的幻景。无论何种情况,一旦业种子完全成熟,就会驱使人投生到六道轮回中相应的某一道。
    六道是我们可能投生的真实存在的地方,它们的产生源自我们的业力。并且,意业引发身业和语业,因此六道根本就是由我们的心识创造的。例如,地狱道是由诸如谋杀、邪见、暴力等最重恶业所感的果,而这些恶业依无明而造作。
    为便于形象了解,我们用一座陈旧的大房子里的楼层比喻六道轮回。以此类推,房子表示循环圈,梵语为轮回,凡夫毫无自主地必须经历生死轮转。房子的地上、地下各有三层,无明众生就象这房子的居民,他们不停地搬上搬下,时而住在上层,时而住在下层。
    一层属于人道;处于二层的阿修罗道,非天非人,不停地与天人争斗。他们的力量与福报比人道优越,但嫉妒心和暴力感很强,因此他们的生命无何修行价值。
    顶层住的是天人。稍低的是欲界天人,他们过着舒适奢华的生活,将时间消磨在享乐和满足欲望上,虽然他们处于天堂世界,寿命也很长,但不会永远这样,终有一天会堕到下几层。既然他们整天沉湎享乐,让他们发起修行佛法的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从修行角度看,人身更有意义。
    欲界上面住着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色界天人已离官感欲望,以禅悦为食,拥有由光构成的身体。无色界的天人超越这些微细的形式,拥有无垠广大的心识而无色身。在六道众生中,虽然无色界天人的心相对而言最为纯净与高尚,但是他们同样没有消除轮回的根源--“我执”无明,因此在享尽无量劫的福报之后,他们必定寿终堕到下几层。与其他的天人一样,他们消耗过去生中所积聚的福德而几乎不造福业,修行基本无何进取。
    地上三层因造善业而相对安乐,故称为善道;地下三层为恶道,因造身、语、意恶业而受报。三恶道中苦难最少的为畜生道众生,以此类推,畜生道众生处于地下一层。此类众生包括除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鸟、鱼、虫等整个动物王国。它们的思想极其愚昧,无任何修行价值,整日生活在恐惧与暴力中。
    地下的中间层是饿鬼道,因贪婪与悭吝的恶业而堕于该道,感得极度贫困的果报。饿鬼长期为饥渴所迫而不得饱足,他们的世界是大荒漠。如果偶得一滴水或一小片食物,则如海市蜃楼般地消失,或者显现为作呕的脓血或尿一样的污物。他们是因为造作了恶业且缺善业而感得此报。
    最底层的是地狱道,此类众生备受惨烈的摧残。有些地狱是火海,余则为寒冰覆盖黑暗笼罩的荒蛮之地。地狱众生的心识幻化出的鬼魅,将之强行施以痛苦的刑罚。他们的寿命无量,直到导致他们堕地狱的恶业报尽,才会死亡,然后投生到六道中的其它道中。
    这是一副六道轮回的大概图。我们无始以来深陷轮回,毫无意义、毫无自主地迷失流转于最高天与最深的地狱之间。有时我们同天人逗留在上界;有时我们发现自己投生在地面的人道;但绝大多数,我们堕在恶道中的某一道,遭受恐怖的身心折磨。
    轮回如同一座监牢,然而有一扇可以逃脱的门。这扇门就是空性,梵语“shunyata”,即诸法的究竟本体。按照本书所描述的修行次第来训练,我们终将到达这扇门,然后走出去,就会发现,房子只不过是由我们垢染的心识所创造的幻境。轮回牢狱不在外部,而是为我们的心识所造,它永不会自己终结。只要精进地次第修持正法,我们终会消除我执等烦恼,脱离轮回。一旦解脱,我们将展示他人通过断除无明而摧毁他们各自的精神监狱。
    通过修持本书所讲之二十一禅修,我们将逐步消除禁锢我们在轮回监狱中的无明,积聚成佛的一切资粮。前七种禅修,帮助我们发起脱离六道轮回的出离心,接下来的十二种禅修,帮助我们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心与悲心,并令我们认识到:只有自己先成佛才能帮助其他的众生解脱。主要障碍我们解脱和成佛的是我执,我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事物的错误观念。最后的止观两种禅修用来对治并最终消除此错误观念。

    如何禅修
    二十一禅修的每一种均包含五部分:前行、观察修、安住修、回向、下座修。前行是为禅修顺利所做的准备,包括净除过往恶业的障碍、集聚功德资粮、祈请佛菩萨的加持。与后面章节的略轨结合修每座禅修的前行,是极为有用的。对于大家感兴趣的仪轨开示、如何布置佛堂、禅修的正确坐姿,在随后的章节中均有介绍。如果禅修似无进展,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清净虔诚地修前行上。
    第二部分是观察修,是令我们的心专注于安住修的所缘境,这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比如思维各种逻辑关系、类比分析、并对经典所说生起觉受等,这么做也有助于我们忆念起每一座禅修的内容,从而不用借助书本来参思。本书所述之禅修仅是引导,我们应利用任何有助益的推理、例子来补充和丰富禅修。
    当通过观察修,所缘境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就抛开观察修而专注于该点。这种专注一点的修行就是第三部分--真正的安住修。
    我们起初安住修,精神很难集中,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离开所缘境。所以开始阶段,我们在每座禅修期间就要多次串修观察修和安住修。例如,修慈悲,我们要先参思众生的种种苦,直至内心生起强烈慈悲的感情。当这种感情生起时,我们就进入安住修。如果感情减退,或者思想偏离到别处时,我们就要重新进行观察修以再次生起慈悲的感情。慈悲的感情一旦恢复,我们再次离开观察修而抓住这种感情进行安住修。
    这两种修法帮助我们熟习清净的所缘境,对所缘境越熟习,我们的心越安详。禅修同时开发我们的洞察力与处理事务的能力。通过禅修训练,我们能够拥有安详的心态,乃至终身身。关于大体的观察修和安住修的详细开示,可参阅《功德乐道》、《同体大悲》,及其它道次第的书籍。
    第四部分是回向。回向是将我们禅修的功德引向证得佛果。如果不回向,那么功德容易遭到嗔烦恼的破坏。每座禅修结束时,虔诚地念诵回向文,从而保证禅修功德不被浪费而转为成佛之因。
    第五部分是下座后的修持。它指导我们将禅修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牢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只有坐在禅修的坐垫上才是修持佛法,而要贯穿到我们全部的生活。并不是有一道沟壑将禅修和日常生活隔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禅修的成就依靠座上禅修以外的清净操行。我们应随时小心、谨慎、精进地防护自己的内心,并尽力屏弃过去一切的坏习气。经过座上、座下的漫长修持,我们才能深刻地证悟佛法。不要急着看结果,我们要扎扎实实、安稳地修行。
    概括说来,我们的心好比一块田;前行如同种田前的准备,它净除过去不善业的障碍;积聚功德资粮如同给田施肥;圣者的加持如同灌溉;观察修和安住修如同播下好种子;回向和座下修则是令我们丰收悟道硕果的良方。
    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不只为了让我们了解菩提道次第的知识,而是要我们付于实践,并帮助我们的内心生起深刻觉受。通过每天的禅修训练,我们终会获得所有菩提道次第的圆满证德。至此,我们都不应对听闻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或者阅读相关释义有丝毫的厌倦,然后对这些教授进行观察修和安住修。我们必需加强对这些重要章题的深广理解,并将新的理解用来增长我们平日的修持。
    如果我们真地希望获得道次第的觉受,那就应当每天努力禅修。第一天,可以禅修依止善知识,第二天修宝贵的人身,就这样二十一天完整地修一遍菩提道次第。然后重新再来。在每座禅修之间,我们应注意有关座下修持的教授。一旦有机会,我们就应当进行菩提道次第的闭关修持,附录二有建议的日程周期安排。这样,我们的整个生命在证悟菩提道次第的路上走地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07:5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