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3|回复: 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准提法体系内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

主题

105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22
发表于 2010-8-7 1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准提法体系内涵
孙萌
准提法(翻为清静)乃一门古法,亘古相传,一切佛菩萨皆修过此法,也可称为般若母法。辽代五台山金河寺道<辰殳>辑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准提法网络佛学院将准提法系统化,提倡显法依普贤菩萨行愿为基础;密法以准提咒为枢机;导归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准提法系统的内涵特质。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道大师的准提法体系内涵
从三元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一个人的人格结构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父母、成人,不过每个人心理能量在三者的分布有所侧重:有的人像个小孩(需要安抚),或天真率性超凡脱俗,或任性没有安全感而身染嗜欲;有的人气质偏重于父母自我(照顾和控制别人):或慈爱富同情心或动性耍脾气、讲规矩得理不饶人;而有人则偏于成人自我,理性明智、乐群好善或人我是非、自恋自大。
儿童自我天生有一种焦虑的不安全感,正如心理学家弗罗姆指出的那样:犹如一个婴儿,脱离了母体被割断了脐带,从此不再可能回到母亲的子宫,享受那无所不包的安全感,人逐渐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和分离,他不得不独自一个人面对着这个强大的世界,感到世界常常与自己作对[1]。因此儿童自我需要外界的安抚获得安全感,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若一个人心理在最早的口欲期发展迟滞或在心理挫折之下返回到其固执期,则易出现(儿童)自我被动依赖倾向,以及不良嗜好和成瘾行为(吃喝嫖赌抽)。一个人在一到三岁之间,心理行为大多受到父母家庭的影响,开始感到父母权威以及纪律条件的约束,若此阶段心理发展迟滞或外在环境的诱导,固执在 “肛门期”的(父母)自我就象肛门期的孩子与父母的互动模仿,希望控制别人、对抗权威和规则、充满敌意和脾气不良情绪(怨恨恼怒烦);青春期是成人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若滞留在“性欲期”的成人自我就象“性欲期”的孩子一样,自恋并随时需要他人肯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追求学业事业成功等等。贪嗔痴是分别潜藏在儿童、父母、成人三自我内心角落的“阴贼”:一味贪图肉体享受,身陷不良嗜欲是儿童自我不健康;教条固执喜欢控制他人,寻思他人的过错则内心多言埋怨,嗔恨耍脾气是父母自我不健康;痴迷自恋而整日计较是非得失则成人自我不健康。
太虚大师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生的目的,也就是学习成长并逐渐治疗完善自己的人格。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逐渐修正自己的生活剧本(潜意识内的人生计划和信念愿力) ,克服自恋情结,发掘良知上慈下孝,进而培养社会兴趣,积极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解放成人自我),解脱父母似的思维教条束缚,从原来内心儿童和父母自我的冲突中出离,重新生起建立慈爱强大的父母原型[I1] ,度化耍脾气闹情绪的父母自我(超度父母自我);达到净化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感觉认知(我好你也好;世界变得净化美好),内心儿童自我重回净土(安抚儿童自我)。
修行可以从成人自我入手,首先要逐步修正自己的生活脚本(潜意识内的人生计划,愿力和动机),因为人的情绪与身体行为会受到潜意识的信念动机与计划蓝图的左右。在准提法系统中,基础工作就是将潜意识的人生计划和生活蓝图逐渐熏习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学习普贤菩萨的愿力可以克服成人自我的自恋情结,扩大心量自立利他,这也是每一位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解放成人自我)。再一步就是生起重建父母自我,自我从原来内心儿童和父母自我的冲突解脱,摆脱人我好坏、不良情绪的纠缠而充满觉照活在当下[I2] (超度父母自我)。二十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内心潜意识的深层内涵是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原始意象不是一种自在实体,而是一种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以特殊形式的记忆表象从原始时代一直传递给我们,蕴含着巨大的决定性力量,它决定了真正的事件和我们的命运”[2]。不管是观世音菩萨准提佛母菩萨还是弥勒菩萨,她们都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慈爱父母原型的化身,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最底层。观音准提佛母以及弥勒菩萨的特质是慈悲心重,视六道众生犹如爱子而拔苦与乐。准提法系统可以结合观音以及弥勒菩萨的唯心识观等妙法同参同修,重建父母自我。我们天天分别抱怨的众人和不良情绪,其实就是过去父母自我思维模式和痛苦记忆投射的影子。《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学惟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其心虚妄,无实境界。……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正如西方极乐世界觉明妙行菩萨开示的那样:“汝持《准提咒》,平日须要细密用心。观一切境,若喧若寂,若物非物,若欣若厌,无非此咒现体,即我妙心刻刻流露。如是奉持,必获果证。我亦以神力,助汝成就。当诵我偈:“两行秘密,即汝本心。莫谓法少,是法甚深。”开示观一切境,都是此咒此心现体,真可谓生起“佛慢”:“一切显现皆是本尊身,一切音声皆是密咒音,一切作意无非菩提心”。[I3] 一旦我们挖掘出内心父母慈爱原型的巨大潜能,如观音准提佛母般视芸芸众生万事万物为己本心显现,会因自然流露的慈性成为吸引周围美好人事的磁场中心,一生自然吉祥富足。
准提修法最后阶段是回向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回到自性无量光净土是儿童自我重新回归的需要。因为自从被割断了脐带脱离了母体子宫,不管你是儿童还是老者,内心儿童自我缺乏安全感是其最深刻的创伤,因此重返融入阿弥陀佛怀抱的无量光净土也使人性最深刻的回归。
[1] (美)弗罗姆 著/赵正国译. 爱的艺术,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4.
[2] 参阅:荣格. 冯川.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A] . 荣格
文集[C] . 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7.
高七师评述:
本文系统的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体系的准提法与三自我的人格完善关系:以普贤十愿扩展成人自我,以准提咒修行超度狭隘的父母自我,以回归极乐给予儿童自我终极的安抚。论证了准提法在人格完善方面的科学系统性,可以让修行者无需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前提下,通过修行准提法而得到心理学方面的成长与人格的完善。
我这里从微观的角度补充一下,就是从修行者的心态的角度入手来看准提咒于三自我的一些关系,形象点说就是通过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安排佛与我以及众生的关系。
儿童自我从仰视的角度来修法,就是重视“佛母”的慈悲的特性,用佛母不可思议的加持,来替代和补偿过去内心中父母的缺欠。始终认为自己是被佛母救度的对象。相信准提佛母会永远保护自己。修准提法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等等。
再有就是平视的角度,准提佛母的称号,也变成准提菩萨。“我即本尊,本尊即我”的修行方式。修行者多为自观想成自己就是准提菩萨。把当下的境界净观成清净的净土。时时自觉,念念准提。这样成人自我的觉知力,以及成人自我的智慧和对于儿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的控制能力就会增加,从儿童自我的感性中走向理性,从父母自我的愚执中从向智慧,树立起强大的成人自我主宰心理构架。
俯视的角度,就是以大菩提心而修准提法,修法发心是普渡众生,觉得选择准提法,是因为众生需要准提法,修法是为了度化众生,救度众生,这里更重视佛母的“母”性特点。而自我的修法也能切入我即“佛母”的菩提心而修法。从俯视的角度而看待众生。重点是佛母的慈悲心为我的心性,这是站在父母自我的高度来角度看儿童自我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父母自我的整合与满足。或说把凡俗的父母自我转化成神圣的佛母。
以此三个角度的修法,来完成儿童自我的安抚、成人自我的理性、父母自我的神圣化。
以上是从准提法宏观的修法内容、微观的修法心态的角度与三元心理学(TA)的关系来论证的。以后若有时间可以专门从准提文化的思想内涵的角度,结合学院的准提十大理念来进行心理学论述,那么这片文章就更加完善了。
[I1]这一点在下面没有详细的介绍
[I2]这应是成人自我的修行方法。活在当下,和自我觉照“我即准提”,是成人自我的特点。
[I3]这应是成人自我的修行方法,可以说是成人自我来超度父母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05:4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