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rqjrqj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3.结论</P>
< 24pt\"> </P>
< 24pt\">一类发成佛大心的菩萨,就是这样选择在无数劫中,对六道一切众生行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修持路线,而累积了无量的福慧德行,早已获得天福之报而不愿生天,经常发大誓愿,愿投生于人间为大国王、大理家、大商主……,以人君身分行布施之道,在人间各处,建筑佛寺,撰录佛典,饭食沙门,自行六斋,理民以正,心无偏颇,常感百姓皈依三宝,行善生天,风调雨顺,国境安宁。又常惊动天王,下凡人间,变作化人,试探其志。又经常以达官贵族身分发心出家,广度众生。又在其定慧力量坚固(证无生法忍)时,投生畜生道中行同事摄,以布施波罗蜜引渡畜类。菩萨因生生世世舍心坚定,不为外境所动,不论逢遇谁来试探、乞索,只要合乎正道所需,皆以犹子睹亲的欢喜心布施乞者,绝不悔施。故而在无量劫的施舍历程中,斩断了‘人、我贪执’之心,巩固了他度化众生的大悲愿心。</P>
< 24pt\"> </P>
< 24pt\">由此可知,发愿做一个生生世世在生死苦海中广度众生的大悲菩萨,是有其定慧的修行条件的。尤其在末法的今天,选择在生死海中行菩萨道,生生世世‘善知识’引导的‘方向’,是否能令你的‘悲智’与‘正定’之心与‘佛道相应’而坚固不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以上所述,仅仅是行持布施波罗蜜的一部分(后绩自明)。因菩萨的根器是有种种不同的。因而初发心依布施法门选择的修行方向也各有不同;但是‘初发心’时选择的修行方向,对成佛的时间表,是有其深远的影响力。并且菩萨修学布施法门的过程,绝对是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波罗蜜及往生净土、供养诸佛、闻法修持的历程,才能在五浊苦海中行菩萨道,而身心自在,不被众生的生死业缘所羁绊。</P>
< 24pt\"> </P>
< 24pt\">像现在有许多人发愿生生世世留在这个苦海世间行菩萨道,做人间的清道夫,等待并庄严人间净土的完成,或者发愿尽未来际发大菩提心往返六道中广度众生,皆应深刻地反省、警惕自已在布施波罗蜜的行持上,有无朝向大悲菩萨学布施的究竟目的去做!?如果不能学菩菩萨‘外布施’及‘内布施’的深入施舍心,以烦恼心深重的凡夫而言,难保在末来世生生世世的行菩萨道上,不失人身,道心不退!也难保再闻佛法,更难保这颗大悲菩萨心,缕续开显出来!愿与同往成佛道上走的佛弟子,共同勉励,谨慎地来认识、学习菩萨如何行持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波罗蜜,不要在今世人云亦云、不明事理地倡说下,迷失自己正确学佛的‘修心方向’,若能经常反观自己的‘学佛心’,有无与菩萨的‘大悲大定之心’相应,就能觉悟自己的根器适合选择往那一条修行路线前进了!</P>
< 24pt\"> </P>
< 24pt\">(四)菩萨行外布施及内布施时如何分辨应施与不应施?</P>
< 24pt\"> </P>
<P 24pt\">一个菩萨行者,虽然在无量劫中,经过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令人崇敬、感动的行舍过程,但是绝对不是一味没有分别能力的随意施舍,而是在具有高度智慧判断下,分辨出何种情况下应该布施,何种情况下惠施后反而害了众生,连不到行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非常需要知道的判别问题;尤其是现代的凡夫学佛者,更应清楚的明白何种情形‘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现在就提出二十三个重点来做分辨:</P>
<P 24pt\"> </P>
<P 24pt\">1.菩萨行外布施时何种情况不应布施?</P>
<P 24pt\"> </P>
<P 24pt\">当菩萨行外布施时,必会做如下观察,也就是说任何人在学菩萨行外布施时,皆应做以下观察:</P>
<P 24pt\"> </P>
<P 24pt\">1.如果观察出有人为了伤害自己或者杀害别人而来向你索取药品、火具、刀物、酒类时,不应布施。相对的,倘若为了利益自己或饶益他人而来求索药、火、刀、酒等物,即应惠施。</P>
<P 24pt\"> </P>
<P 24pt\">2.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物品而行布施。</P>
<P 24pt\"> </P>
<P 24pt\">3.菩萨行者绝对不会为众生说媒,介绍妻妾与人而行布施。</P>
<P 24pt\"> </P>
<P 24pt\">4.菩萨行者对绝不会用有虫的饮食等物而行布施。</P>
<P 24pt\"> </P>
<P 24pt\">5.当菩萨观察出:布施种种玩乐等兵,会令受施者产生骄傲、放逸等恶行,以致命终之后,堕落恶道,即不可布施。相对的,若观察出虽然布施各类玩乐等具,不但不致令受施者增长不善心,反而令其生起利己利人心、敬重佛法心,有因此而导入正道的倾向,即可随彼所求,欢喜布施。</P>
<P 24pt\"> </P>
<P 24pt\">6.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捕鱼、狩猎、罗网……等伤害众生的器具而行布施。</P>
<P 24pt\"> </P>
<P 24pt\">7.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生存在水、陆、空等畜生的性命而行祭祀等杀生害命之施。</P>
<P 24pt\"> </P>
<P 24pt\">8.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财物去帮助怨亲之人呵骂、缚戮、杀害、刑囚众生。</P>
<P 24pt\"> </P>
<P 24pt\">9.菩萨行者遇到病患之人前来求索对其有害的非量饮食,绝不布施。</P>
<P 24pt\"> </P>
<P 24pt\">10.菩萨行者遇到性好馋嗜之人,已经饱食,犹经常前来求索珍妙的饮食,绝不布施。</P>
<P 24pt\"> </P>
<P 24pt\">11.菩萨行者遇到众生被愁忧之事所逼,向其求索杀生殴击之物,以及毒食之类,乃至表白杀生之意,欲坠岩、投渊、赴火,绝不施其所欲,并当极力抢求。</P>
<P 24pt\"> </P>
<P 24pt\">12.菩萨行者遇到有人前来求索对其哺乳养育之恩深重的父母、师长之辈,绝不布施。</P>
<P 24pt\"> </P>
<P 24pt\">13.菩萨行者如果身为国王,绝不以其权力强逼国境内的妇女转施他人,仅能在国人同意下,量力而为的用村邑、聚落、川土施与求乞者。</P>
<P 24pt\"> </P>
<P 24pt\">14.菩萨行者在没有经过自己的妻子、奴婢、仆役、亲戚、眷属同意下,绝不强迫妻子、仆人、亲眷施与他人;虽然事先用正义之言晓喻,令妻仆等欢喜,乐意献身求索者,但绝不布施结怨家、恶友、鬼类及凶暴之人,亦不将身体柔弱、多病的妻仆等布施给乞求者当做佣人之用。</P>
<P 24pt\"> </P>
<P 24pt\">15.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王位布施给乐行种种暴恶之行的残酷之士。如果曾经遇有暴恶之徒先居王位,菩萨有力,倘应废黜,何况施国与他?</P>
<P 24pt\"> </P>
<P 24pt\">16.菩萨行者绝不会将众生心念引向‘外道’,教导众生外道法;所学正法,也绝不会施舍给欲利用佛法,破坏佛教的外道行者。</P>
<P 24pt\"> </P>
<P 24pt\">17.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典施舍给欲利用佛经炫卖、图利的贪财之士。</P>
<P 24pt\"> </P>
<P 24pt\">18.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书布施给欲秘藏经典,不将经书广利众生之人。</P>
<P 24pt\"> </P>
<P 24pt\">19.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书施舍给不求理解经义之人。</P>
<P 24pt\"> </P>
<P 24pt\">20.菩萨行者绝不会为了利用、爱染某一个人或某些人来扩大自己的权势范围,专门为此等人来建立自己的声誉:而舍弃真正利己、利人的广大利生圣业。</P>
<P 24pt\"> </P>
<P 24pt\">21.菩萨行者绝不会侵占、夺取父母、妻子、仆人、亲眷等所拥有的财物,用来布施,也不会逼迫、触恼父母、妻子、仆从、亲眷等捐出财物,布施乞者。</P>
<P 24pt\"> </P>
<P 24pt\">22.菩萨行者绝不用不正当手段积集、赚取的暴利财物,用来布施,也不会逼迫、损恼他人而行惠施。</P>
<P 24pt\"> </P>
<P 24pt\">23.菩萨行者若是依佛正法出家,绝不违背所有菩萨戒法而行布施。</P>
<P 24pt\"> </P>
<P 24pt\">总而言之,凡是遇到一切会令受施者产生逼迫、损害、忧恼等不良后果的现象,菩萨行者皆不布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菩萨地持经卷四)</P>
<P 24pt\"> </P>
<P 24pt\">2.菩萨行外布时何种情况应当布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相对的,当菩萨观察出布施各种衣服、庄饰、交通工具、珍妙饮食、歌舞、戏乐及一切乐器、涂饰、香鬘、珍贵玩物以及园林、住宅等种种游乐、栖身之物乃至各类经书,会令受施者因此而对三宝生出清净信心,易于化导,凡来求者,皆可施与。</P>
< 24pt\"> </P>
< 24pt\">3.菩萨行内布施时何种情况不应布施?</P>
< 24pt\"> </P>
< 24pt\">菩萨行内布施时,同样和行外布施一样,会以智慧分辨,何种情况布施后,可令众生得到安乐、利益,何种情况惠施后,不但不能饶益众生,反而增加其贪婪、堕落之心!现在略举数种情形来加以分辨:</P>
< 24pt\"> </P>
< 24pt\">1.当菩萨发愿用生命布施众生时,一定会遇到有人来而其索求身体,甚至乞求结为夫妻。如果乞者用逼迫、威胁、诱惑、欺诳的手段,强求施者共为伴侣,其目的只是为了拥有施者身体,受其控制,听从他指挥,便不应布施。因为一个有智慧的菩萨行者,宁愿发心在百世、千世、万世舍弃身命利益众生,但绝不会因见乞者有利用价值,而为了取悦乞者,摇尾乞怜的听命乞者,更不会因布畏乞者权势,或见仁者以非理强索而臣服于他,任乞者摆布、玩弄。施者若是遇到这种情形,不得已以生命相许,这是你的业障现前,绝不是在对众生行‘内布施’。</P>
< 24pt\"> </P>
< 24pt\">2.一个经过外布施深入历炼的菩萨,定然已经达到‘施意欣乐、清净’的程度。如果正在做无量利益众生外布施的事情,遇到有人前来求索自己身体,不应布施。这绝不是菩萨施意不净,心生退却。而是应当明白菩萨行内布施的意义是什么?菩萨行者为了彻底去除无量劫以来积习的贪、嗔、痴三毒,令身口意三业达到圆满清净,而行内布施。倘若初学菩萨观察出自己现在布施的心意,渗杂有贪执布施果报的爱染心存在,心念尚未清净,而愿更上一层—用今世的身命施舍众生,换取斩断一分身见、人我相的贪执之心,点燃内在智慧的生命之光,便应在今生勤修禅定,以无比坚定的定慧力,用为断贪福心,成就意业清净,增长悲愿的向道心,施舍生命,饶益众生,否则不可无故学习‘内布施’,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增长众生的贪求心,制造乞者堕落恶道的引因,可不慎哉!</P>
< 24pt\"> </P>
<P 24pt\">3.菩萨行者如果分辨出是魔天眷属现前,欲来恼乱施者修道心念,而向菩萨求索身命,绝对不会分碎身体,节节施舍魔天。因为布施身命与心怀不轨的魔眷,是令其造下极大的罪过,必堕恶道,所以不施。</P>
<P 24pt\"> </P>
<P 24pt\">4.菩萨行者倘若遇到痴狂心乱之人,如精神失常、被鬼附身之人前来求索身命,不应布施。因为这种人自律神经已经失调,丧失分辨正、邪的能力,胡言乱语、不能自主,所以不施。</P>
<P 24pt\"> </P>
<P 24pt\">相对的,除了以上四种情形及类似情形外,遇著有人来向菩萨乞索身命,对一个深入内布施的菩萨而言,皆会用无比坚定的定慧力及悲愿力,欢喜布施身命与众生,而无丝毫嗔恨、悔施之念。(瑜伽师地论)</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4.菩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分辨应施与不应施?</P>
< 24pt\"> </P>
< 24pt\">菩萨行者在分辨外布施与内布施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后,又应更深一层运用智慧辨别在应施与不应施之外的其他特殊情形下,如何处理某些特别问题,善巧方便的运用布施法门来利益众生。兹举出重要的几种特殊情形,来认识及学习菩萨行者如何善用智慧在特殊情况下分辨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P>
< 24pt\"> </P>
< 24pt\">1.菩萨行者在发大心广开布施大门时,一定会先为特殊情形自许说:如果同时遇到两种人来向我乞索,一秤足自己有能力生活之人,一种是贫贱没有依怙之人。如果我的财物充足,自当两者俱施,令他们满愿而归:倘若我的财物有限:便应将自己所发的先济贫人后济富者的誓愿方便告知自食其力的乞讨者。绝不可因任何一次的布施因缘而令乞索者讥嫌,再与众生结恶缘,障碍修道的前进。</P>
< 24pt\"> </P>
< 24pt\">2.菩萨行者在拥有广大的财物时,如果熟识某家主人非常悭贪,终日战战竞竞,吝执财宝,从不供养三宝及修道之人,来世果报可想而知。菩萨为了度化此人,便来到此人住处,与其寒喧慰问,并方便引导主人说:为了求学佛道,我已立下了大誓愿,决定从现在开始修学布施法门,广度众生。如果你在路上遇到穷困之人正在乞讨,或知道,或听闻某乡镇、某地方需要布施、救济,甚至遇著贫者到你家乞讨,可转告乞者,某地方某人正在发大施舍心,普渡众生,可转至我家接受布施。经上说,只要你看见某人行布施,心生随喜赞叹,功德无量。</P>
< 24pt\"> </P>
< 24pt\">此人受菩萨方便开导,若是欣然接受,随喜赞叹,虽然未能亲手布施,但已经种下布施种子,是十分难得可贵的,现代凡夫欲学菩萨布施,在事行上的运用善巧方便,发愿去度化悭贪之人令他敞开布施双手,种下佛道种子,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利他之行。尤其在方便劝导悭贪者种下布施种子,善巧智慧的运用得当与否,是值得省思的!</P>
< 24pt\"> </P>
<P 24pt\">3.菩萨行者若是正在教导弟子学习戒律与修持梵行,发现共住弟子有人心性悭贪难改,有人虽然悭贪习气较少,但今生资财欠缺,所欲匮乏,这都是前世少修布施之行所致。菩萨为度弟子舍离悭贪习气及广修佛道福德资粮,以身作则,施舍身边财物,交与弟子,令其用此施物发心供养三宝,不仅菩萨福报增加,弟子受其精神感召,逐渐调伏悭贪习性,这是真正发菩提心、布施心、利生心的菩萨行者才能做得到。现代佛弟子欲学菩萨布施,如何引渡认识及身边贫穷又悭贪的亲友行布施,没有菩萨的善巧方便智慧,是不容易做得圆满的。</P>
<P 24pt\"> </P>
<P 24pt\">4.菩萨行者若是遇到有人蓄意前来求乞,观察此人,如其心性矫诈,来意不善,在这种情况下,菩萨不会在众人面前揭穿他的假面具,一定会方便开导他,当其惭愧心生起时,再以财物惠施他,令其欢喜而归。倘若此人不愿接受菩萨开导,仍然蓄意用所得财物,做不正当的勾当,芷口萨以他心通知此‘用心’,绝不布施。反过来说,菩萨若是没有他心通,或是当时鉴察力不足,不能分辨其来意‘企图’,而误施财物与他,后来才觉知他用所得财物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菩萨亦绝不会当众举发此人贪财心的过失,也不会去诃责他。因为不论当众举发他或者前去责备他,不但不能使他改过,反而令他更加嗔恨,增长他的报复心与作对心,以及加重他堕落恶道的因缘。菩萨悲愍他的恶报,当下对他发慈悲心,不再与他结怨,只能怪自己‘智慧不足’,没有知人之明,是我让他有造恶机会,众生何辜!</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凡夫欲学菩萨布施,具备此处所说知人之明的智慧心来行布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误施来意不善的乞者,未来必然与其‘共业’,自当谨慎小心!</P>
< 24pt\"> </P>
< 24pt\">5.菩萨行者若是正在发大施舍心普渡众生,而欠缺财物惠施,或者财物已经施尽的情况下,会用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运用正当营利的专业,赚取钱财,宿福所感,仅要稍事营业,招财进宝,不虞匮乏,续施众生,又感财源不断。(这是指在家菩萨而言)</P>
< 24pt\"> </P>
< 24pt\">一种是将这颗利他心,转向为众生方便说法的方向上去。规劝贫苦者及悭贫之人,发出欢喜心乐行布施,又令富乐者及常施者更加增长其布施心。当菩萨知道某家主人财富丰盈,乐好施,便会引导仁者前往他家求索,令其未来施德无量。或者亲自到乐施之家,随喜赞叹主人。自己虽然不能亲自布施,但经常随缘随力的帮助、劝勉施者、乞求者,坚定他们的利生心、向善心、学佛心,就是实行‘方便法施’的一种。(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持经)</P>
< 24pt\"> </P>
< 24pt\">这是现代任何一个自认已获成佛心的佛弟子,可以经常随喜做到的。否则明白了菩萨修行次第的实际利生内容,而不愿躬身力行,怎能在今生印证佛法的受用呢。</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结论</FONT>
< 24pt?></P>
< 24pt?>以上是略举菩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运用智慧处理应急之道,广说无量。现代凡夫不仅前述所说的‘外布施’不容易做到,纵然有做,心念不净,所行有限,何况是‘内布施’?更何况是进一层在布施时,运用方便智慧正确的分辨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来是要利益众生,反而害了众生,这是最不容易处理的问题。而要做到像菩萨一样的广大外布施与内布施的行为,更是要在修学布施波罗蜜的因地历程中,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相辅相成的修持过程,才能圆满实现,乃至最后达到不愿所说‘在诸佛前,供具如意’‘布施圆满相’的理想。</P>
< 24pt?></P>
< 24pt?>而当净土菩萨回入十方世界广度众生时,必然会具备如上所说分辨外布施及内布施应施与不应施的深入修持内涵,进一步善用方便智慧圆满布施波罗蜜的施德。</P>
< 24pt?></P>
< 24pt?>以下将分辨如何从布施进入其他五度的修学情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菩萨,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瑰丽神幻的词藻。一个实实在在往成佛道上走的‘初发心’菩萨,一定会经过布施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的行持过程,才能一步一步地从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由财施而法施—达到本愿所说‘在诸佛前,供具如意’的理想。</P>
< 24pt\"> </P>
< 24pt\">1.什么是布施圆满布施心?</P>
< 24pt\"> </P>
< 24pt\">一个初发心菩萨,经过最初的用饮食、财物供养诸佛及布施众生,而后施心辗转增加,为除众生苦难,能以亲眷及身肉布施众生,或用身肉换取饮食、财物,施舍乞者。当其觉悟光是财施并不能分担众生心灵上的痛苦时,又以纸墨书写法义,用经典惠施众生,令其闻法;并以衣服、饮食等四事供养法师,以求法财,甚至舍身求法(大般若经卷三百九十八)。而后智慧辗转开启,见乞者求财之时,贪心炽盛,乃以佛法开导众生,令入正道;后得法身,以其所证,为无量众生,应其根器,种种说法,广施无畏之行。凡此食施、财施、物施、亲眷施、身肉施、法施、无畏施,皆是从布施而开启,从布施辗转推进而圆满。所以当一个菩萨行者修学布施到达此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具足的程度,便称为布施圆满布施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2.什么是布施生持戒心?</P>
< 24pt\"> </P>
< 24pt\">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去除许多不净施的习气(见‘布施入门愿’)及不断地在动、静间薰陶‘大悲心’,因而能深刻地醒悟出唯有力行布施法门,才是最能摄化凡夫众生踏入不造十恶业,进入持戒初发心的重要引因。</P>
< 24pt\"> </P>
< 24pt\">因为任何一个具有‘悲心’的菩萨行者,皆会在静观中做这样的思惟:凡夫众生因为不知道布施,来世一定获得贫穷的果报;贫穷,是致使人类产生劫盗心最重要的原因,尤其现代更验印这句话。凡夫众生就是在自恃聪明及不满于现实生活的情况下,而做出许多抢劫、偷盗的行为,甚至常常因此而闯下滔天大祸,杀生害命,制造堕落恶道的机会,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受难,实在可怜!</P>
< 24pt\"> </P>
< 24pt\">一个有悲心的菩萨,为了引渡众生脱离堕落恶道的苦果,所以发心从布施法门下手,首先帮助众生解决生活问题,减少他因为贫穷而造作恶业的近因。</P>
< 24pt\"> </P>
< 24pt\">进而从远处来想,世人因为蒙受菩萨布施的利益,生活得到改善,在他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亲近三宝的善种,来世因缘成熟时,他这颗布施心、皈依学佛的心,一定会萌芽出来。这种因为布施而引生未来的福德善果,因为布施而引生学佛之心,逐渐远离十恶业造作,守持戒法的情形,就称为因布施主持戒的‘初发心’。(智度论卷十二)</P>
< 24pt\"> </P>
<P 24pt\">这是从利他的观点来说明布施引生持戒的道理。相对的,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世间施的过程而导进出世间施的心路历程(见‘布施入门愿’),一定会彻底地净化贪执心,达到经常用恭敬心、清净心、正直心布施的境界,未来必然获得心地调柔、意业清净的果报,因为意念温和、莹净,当然尽未来际不会再做出杀盗淫妄等破戒的行为。当菩萨能够做到为求佛道而用清净心、正直心布施,不违犯菩萨戒律的程度,便称为已经成就从布施主持戒的坚固发心。也就是大乘义章卷十二所说的:‘修行施时,身口意净,不犯佛戒而行布施,名为摄戒。’(按持戒圆满的道理,将于‘持戒具足愿’广述)</P>
<P 24pt\"> </P>
<P 24pt\">3.什么是布施生忍辱心?</P>
<P 24pt\"> </P>
<P 24pt\">当菩萨进入发广大心布施时,乞者一定会闻风而至,如果菩萨不能令乞者称心如意,满载而归,经常会碰到受乞者逆骂,或遭乞者非理强索的情形。菩萨逢遇这种能令身心嗔恼的情况时,应当如何自处呢?</P>
<P 24pt\"> </P>
<P 24pt\">觉悟布施深理的菩萨,必然会经常做如下反省:我今天是为了追求佛道,而广行布施,没有任何人唆使我大开布施之门。既然是为了启开我的慈悲心、忍辱心、佛道心而行施舍,我岂可因布施遇到逆境而生嗔怒之心呢?</P>
<P 24pt\"> </P>
<P 24pt\">我今天尚愿意发大心将己身最难施舍的内外财物及身命,布施出去,何况是众生的怒骂‘空声’而不能忍?若我不能忍受众生的怒骂之声而行布施,就是‘不净施’!‘不净施’的果报,足以让我与‘怒骂我’的受施者来世结下牵扯不清的障道因缘。</P>
<P 24pt\"> </P>
<P 24pt\">当发广大心布施的菩萨,经常在布施逢遇逆境的当下,克制自己的情绪,反观这层道理,便能将这颗嗔恼心逐渐安定下来,真正朝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生生世世为成就佛道悲心而行布施的方向做去,就称为布施生忍辱心。(按忍辱具足的过程,将在忍辱圆满愿广述)。</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2.什么是布施生持戒心?</P>
< 24pt\"> </P>
< 24pt\">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去除许多不净施的习气(见‘布施入门愿’)及不断地在动、静间薰陶‘大悲心’,因而能深刻地醒悟出唯有力行布施法门,才是最能摄化凡夫众生踏入不造十恶业,进入持戒初发心的重要引因。</P>
< 24pt\"> </P>
< 24pt\">因为任何一个具有‘悲心’的菩萨行者,皆会在静观中做这样的思惟:凡夫众生因为不知道布施,来世一定获得贫穷的果报;贫穷,是致使人类产生劫盗心最重要的原因,尤其现代更验印这句话。凡夫众生就是在自恃聪明及不满于现实生活的情况下,而做出许多抢劫、偷盗的行为,甚至常常因此而闯下滔天大祸,杀生害命,制造堕落恶道的机会,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受难,实在可怜!</P>
< 24pt\"> </P>
< 24pt\">一个有悲心的菩萨,为了引渡众生脱离堕落恶道的苦果,所以发心从布施法门下手,首先帮助众生解决生活问题,减少他因为贫穷而造作恶业的近因。</P>
< 24pt\"> </P>
< 24pt\">进而从远处来想,世人因为蒙受菩萨布施的利益,生活得到改善,在他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亲近三宝的善种,来世因缘成熟时,他这颗布施心、皈依学佛的心,一定会萌芽出来。这种因为布施而引生未来的福德善果,因为布施而引生学佛之心,逐渐远离十恶业造作,守持戒法的情形,就称为因布施主持戒的‘初发心’。(智度论卷十二)</P>
< 24pt\"> </P>
<P 24pt\">这是从利他的观点来说明布施引生持戒的道理。相对的,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世间施的过程而导进出世间施的心路历程(见‘布施入门愿’),一定会彻底地净化贪执心,达到经常用恭敬心、清净心、正直心布施的境界,未来必然获得心地调柔、意业清净的果报,因为意念温和、莹净,当然尽未来际不会再做出杀盗淫妄等破戒的行为。当菩萨能够做到为求佛道而用清净心、正直心布施,不违犯菩萨戒律的程度,便称为已经成就从布施主持戒的坚固发心。也就是大乘义章卷十二所说的:‘修行施时,身口意净,不犯佛戒而行布施,名为摄戒。’(按持戒圆满的道理,将于‘持戒具足愿’广述)</P>
<P 24pt\"> </P>
<P 24pt\">3.什么是布施生忍辱心?</P>
<P 24pt\"> </P>
<P 24pt\">当菩萨进入发广大心布施时,乞者一定会闻风而至,如果菩萨不能令乞者称心如意,满载而归,经常会碰到受乞者逆骂,或遭乞者非理强索的情形。菩萨逢遇这种能令身心嗔恼的情况时,应当如何自处呢?</P>
<P 24pt\"> </P>
<P 24pt\">觉悟布施深理的菩萨,必然会经常做如下反省:我今天是为了追求佛道,而广行布施,没有任何人唆使我大开布施之门。既然是为了启开我的慈悲心、忍辱心、佛道心而行施舍,我岂可因布施遇到逆境而生嗔怒之心呢?</P>
<P 24pt\"> </P>
<P 24pt\">我今天尚愿意发大心将己身最难施舍的内外财物及身命,布施出去,何况是众生的怒骂‘空声’而不能忍?若我不能忍受众生的怒骂之声而行布施,就是‘不净施’!‘不净施’的果报,足以让我与‘怒骂我’的受施者来世结下牵扯不清的障道因缘。</P>
<P 24pt\"> </P>
<P 24pt\">当发广大心布施的菩萨,经常在布施逢遇逆境的当下,克制自己的情绪,反观这层道理,便能将这颗嗔恼心逐渐安定下来,真正朝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生生世世为成就佛道悲心而行布施的方向做去,就称为布施生忍辱心。(按忍辱具足的过程,将在忍辱圆满愿广述)。</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4.什么是布施生禅定心?</P>
< 24pt\"> </P>
< 24pt\">一类初发心菩萨经过对众生广行种种财物施,令众生心满意足后,一定会在自己的贪执心逐渐淡薄后,受到善知识的指点而醒悟出单是用财物施利益众生,不能帮助他们超脱生死,自己也不能在生死解脱上有根本的助益,于是恍然顿悟唯有反观本心,修持禅定而行布施,才能真正利益自己及饶益众生。于是净心修定,逐渐调伏贪欲心、嗔恼心、睡眠心、悼侮心及疑法心,证人甚深禅定,用最坚固、清净、平等的禅定心而行布施。这种因布施的修因而引生禅定的力量,以莹净的禅定心而行布施,便称为布施生禅定。</P>
< 24pt\"> </P>
< 24pt\">我们看人道中福报最大的转轮圣王在广行布施后,一定会进一步发愿用利益众生的布施心量来反观自心的贪、嗔、痴、慢等烦恼习气,有无因布施的行为而洗涤、净化?如果仍然继续存在,便会进而发愿舍离五欲,背离六尘境界,甚至发心出家,一心为利益众生而修禅定,于是证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而彻底觉悟,唯有用所修证的慈心三昧、悲心三昧、喜心三昧、舍心三昧的力量继续在未来世中广行布施,才能真正做到对众生平等布施的境界。(按菩萨禅定问题在后续‘禅定坚固愿’及‘般舟三昧愿’、‘住定供佛愿’、‘普等三昧愿’等将有广释)。</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5.什么是布施生精进心?</P>
< 24pt\"> </P>
< 24pt\">一个已经在长远劫中发大精进心,用布施法门利益众生,并且获得忍辱、禅定力量及具有智慧、悲心的菩萨行者,一定能够为续佛慧命,广度众生而于尽未来际,完全做到舍财、舍情、舍身、舍命、舍涅槃一切皆舍的程度。</P>
< 24pt\"> </P>
< 24pt\">因为真正因布施获得大精进、大慈悲的菩萨行者,必然领悟出:舍财物利益众生,不如身精进—舍身命、断身执、证法身的发大心:舍身命饶益众生,又不如心精进—获得悲心自在者,为求无上佛道而舍阿罗汉所证无余涅槃,续发长远道心,回入生死,普以内外施广度众生的功德大。</P>
< 24pt\"> </P>
< 24pt\">因为当菩萨达到身精进(证法身,以法身供佛),心精进(虽证毕竟空,但因慈悲愿心的推动,不证入解脱无余涅槃)的程度,便已能自觉自证,我心当成佛的真理;从此道心坚固不退转,又发广远心运用所证定慧力,往返十方百、千、万、亿个佛国世界,普以财、法三施引渡众生。纵然不能使一人证入二乘果位,或者能度化无数人修学佛道,获证菩萨果位。菩萨在任何时刻里,都能完全做到不嗔、不悔、不贪、不痴。因为这位菩萨行者,已能完全将其心念引入‘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布施的境界,因而能真正确实达到‘虽度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亦已达到‘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的利他修心境界。当一个菩萨行者从布施法门引生身、心精进施舍做到如上所说一切皆舍、获证法身的程度,便称为布施生精进波罗蜜。(大丈夫论、金刚经、智度论)</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6.什么是布施生般若心?</P>
< 24pt\"> </P>
< 24pt\">(1)布施生般若心的基本意义</P>
< 24pt\"> </P>
< 24pt\">一个菩萨行者,一定要具备闻法、学法、持法的程度,才能从财施进入法施的修学阶段,也才能真正用‘出世心’行财施与法施。</P>
< 24pt\"> </P>
< 24pt\">布施生般若的道理,就是在于探究出:为何世间人行布施,能舍财,不能舍施,引进到出世间行者学布施,能舍财,亦能舍施,生出观照智慧提升施者‘清净心’的学习历程,便是布施生般若的入门意义。而什么是‘舍施’?就是从布施者、受施者、所施物三者过去、现在、未来层层的因缘观,觉照出三者空无定性、空无实性、施法不可得的道理。</P>
< 24pt\"> </P>
< 24pt\">任何一个菩萨行者,不经过般若心引导布施心态的提升,绝不可能断除因布施当下的善、恶境界因缘引生喜、怒、贪、吝、怨、悔等的执取心。菩萨行者不能断除因布施再引生对受施者、所施物的贪执心,便不能进一步引发出世心,进入对持戒(菩萨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圆满行持。</P>
< 24pt\"> </P>
<P 24pt\">‘三轮体空’,不是凡夫众生嘴巴讲讲,在布施时不明观法的‘不生分别’,或者观想‘内心不执著任何一点’,就能一蹴即得的。我们往往看到佛菩萨布施修证的成果‘三轮体空’,便‘倒果为因’,忽略了佛菩萨修成‘三轮体空’的‘修因’,观照过程是什么?这是现代误以为自己是利根器能够顿证‘法界实相’的凡夫众生常犯的毛病。</P>
<P 24pt\"> </P>
<P 24pt\">现在就来分辨凡夫众生欲学菩萨进入出世间布施的境界,应该如何脚踏实地的在日常静心中及布施的当下,用什么观照方法,来调适、提升自己布施的心态,才能与‘观照般若相应’</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甲、假名观与无常观</P>
< 24pt\"> </P>
< 24pt\">如果你布施的物品是一张桌子,或者一篮水果、一件衣服、甚至一栋房子……。你应该明白:不论任何一样物品或钱财,都是假名而有。如何说呢?譬如施物‘衣服’,是由丝缕、纸浆等‘因’,经过人工或机器等‘缘’,加工成布料,再编织成衣服成品之‘果’名;又如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等因,经过人工‘缘’建筑而有房子‘成果’之名:又如水果,走出种子‘因’,种植在泥土里,经过阳光、水分、空气等‘缘’,促成其发芽长大,而结成累累丰硕的‘果实’之名。</P>
< 24pt\"> </P>
< 24pt\">我们首先观察衣服、房子、水果等任何一件物品的‘名称’,本来没有所谓的名字,是人类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才有水果、钱财、房子之名,可见万事万物的称号,本来就是虚假的。我们再来观察凡此衣服、房子、水果等‘施物’,皆各有其组合‘因缘’,才能建立成果之名。相对的,衣服、房子、水果等施物本身离开了丝缕、纸浆、加工;钢筋、水泥、建筑;种子、泥土、水分、空气、阳光等各种因缘的混合品,本来就不存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衣服等成品,也是不断地随著时光的流逝,各类人们的穿著、转用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季节的变化,而使其退色、破旧、烂坏……。</P>
< 24pt\"> </P>
< 24pt\">虽然受施者经过施主惠施后,获得这些施物,能够御寒避暑,而促使其生出感恩、欢喜、报恩、享用的种种心态。然而当受施者的‘施物’遭人劫夺或‘施物’毁坏、破旧、损失,受施者就会转为愤怒、悲伤、失望……,或者受施者将此‘施物’转施他人,他人将此施物再转施他人,此‘施物’若是遗失,再被恶人捡拾,当然会成为另一种不善的因缘果报。甚至任何一位受施者,都可以利用此‘施物’再去做种种违背良心的恶业,而使来世堕落恶道……。</P>
< 24pt\"> </P>
< 24pt\">这就说明了‘施物’本身不仅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假名之果’,本无实性,就是受施者获得此财物后,仍会形成层层不可预知的‘善恶转变因缘’,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受用果报,毫无定性可言。</P>
< 24pt\"> </P>
<P 24pt\">初发心菩萨学布施,就是这样经常用宁静心观照‘所施物’的生、住、异、灭等形成、转变、分解、损坏的无常、短暂、不实等生灭变异等情形,而破除对‘施物’的执著心,再从‘受施者’受用施物的层层善恶转变因缘,深一层观照出‘所施物’本来就是随时依人事因缘的迁异而产生毫无定性的假名存在,幻有存在,而逐渐破除对‘所施物’的贪恋心。</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乙、空观</P>
< 24pt\"> </P>
< 24pt\">如果你布施修行人一块坐毯,当知禅行者的定慧证量达到身心自在、四大互换的时候,可将这块毯子,变化为地,或变化为水,或变化为火,或变化为风,或将此毯颜色变化为青色、黄色、赤色……等不同的色泽。</P>
< 24pt\"> </P>
< 24pt\">由此可知,‘物’能随心转换,更加证明‘施物’虚妄不真、空无定性的道理。在修禅者看来,你所布施的财物,只不过如风、如电、如露、如幻、如空,有何可贪?</P>
< 24pt\"> </P>
< 24pt\">初发心菩萨因为深明此‘空观’之理,故逐渐斩断对‘施物’的执取心,凡夫学菩萨布施,更应经常加强对施物‘空观’的理解,才不致将这颗布施心,经常坚执在‘施物’的去向、享用情形上,而产生因布施而生出的苦恼心。</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丙、色空观</P>
< 24pt\"> </P>
< 24pt\">现在再用美色来剖析色法,以证明‘外物’没有定性,加强布施者去除对施物的固执心。譬如有一位美女出现在凡夫的眼前,在淫欲深重的人看来,一定会被其姿色所动,心生爱著。但是在正在做不净观的禅行者看来,正是利用种种不净观来正视、剖析女色虚妄不实的最好机会;获得深观者,便会正见其从头到足,恶臭毕现,无一净处。若是妒嫉心、憎恨心重的人看见了,便会心生妒嫉,视为恶心不净,不愿正视其面。再说如果被感觉迟钝的人看见了,则不觉其美,如见土木。</P>
< 24pt\"> </P>
< 24pt\">由此可知,‘外物’的价值,随著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果,没有其固定,决定的价值性。‘施物’亦然,因为每一种施物,拿在不同施者及不同受施者的手中,皆因个人观念、处境、心智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施舍心与接受心。而且每一种法、每一种施物,皆是因缘和合假名而有,既然由因缘聚合假名而有,则每一种色法、每一种施物,都有层层微细的自体空义,如‘十八种空相’,(即施物内相空、外相空、内外相空……等十八种空无自性义。按十八空义,将在‘般若愿中’广辨)。每一种色法(施物),本来就是涵盖了层层微细的自体空义,只因凡夫心量狭小,理念局限于现实生活的某一点上,不肯放开世间思惟,正视‘所施物’的种种因缘观法,而生生世世停留在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布施有为果报中,你不觉得可悲吗?</P>
< 24pt\"> </P>
< 24pt\">初发心菩萨就是因为能够在因地学佛时,经常运用般若经中所说的因缘假名观、分析观、不实观、空观、色空观……来观想‘施物’的没有‘定性’,虚幻不实,所以能渐渐令其心念,在布施的当下,放下对施物的固执心、难舍心与悔施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甲)从因缘观</FONT>
< 24pt\"> </P>
< 24pt\">为何要观施者、受施者不实在?因为我们今生的生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组合而成,因为此‘六大’聚合,才使我们有动作、往来、起坐等举止行为,假名为人。如果将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性与相’层层分割、剖析(如解剖尸体),细心观之,便曾发现这个色身只不过是骨、肉、血、脉、筋、络、温、热、风,气……等色物与心法的组合品,无常一到,‘六大离散’,‘生与死’不是凡夫意志所能控制。初发心菩萨因为时常静下心来做此生死短暂、无常的观法,而恍然惊悟出此不自由、不自主、不实在的幻相色身,有何可贪?</P>
< 24pt\"> </P>
< 24pt\">相对的,再观受施者也和我一样,同样是人,同样是由‘六大’所组合,同样不能自主‘生死’,终身为了滋养为名利生存的色身,劳碌奔波,终其一生,甚少反省自己的人生,‘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实属可怜!今天我施舍财物与‘他’,乃是为了成就与佛道相应的清净‘施德’,若是错用心将布施的发心,坚执在这个‘不实在、生死不能自主、烦恼深重’的受施者身上,岂不是不明白菩萨行者多生累劫行布施的意义何在吗?警之!醒之!</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乙)从生死根本观</FONT>
< 24pt\"> </P>
< 24pt\">从生死根本观,是提升初发心菩萨的出世布施心,非常重要的观法,因为我们今世生命的根源,是由于前世的烦恼心延续而来,这个由过去、现在、未来因烦恼心而延续的生命之光,就像正在燃烧的蜡烛灯光一样,前一个灯火,延续下一个灯火不停地燃烧著,没有熄灭过,也没有驻足过,光光相继,生灭相续,念念不住,又念念不断,不知道这盏由烦恼之油而燃烧的生命之烛,要延续到什么时候……。</P>
< 24pt\"> </P>
< 24pt\">菩萨行者就是运用其智慧之光,熄灭了这盏生命之烛的根源,而将自己与受施者带往另一层次新生之命的源头前进……。</P>
< 24pt\"> </P>
< 24pt\">我们凡夫众生行布施,因为烦恼心在作祟,而一直将自己布施的‘心态’,固执在此身由十二因缘所束缚的生死之流里打转,跳不出去。凡夫学佛者若不能经常静下心来‘修定’,时常培养、反观这种脱离生死的‘智慧心’,让这颗‘智慧心’--出离生死心尽速薰发出来,当然会一再使自己因为布施的因缘,而跳入与受施者缠结的未来善恶果报中,永远不能出离三界火坑。有智慧、有道心的佛弟子,你难道不会有此生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发心’吗?</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丙)从布施果报观</P>
< 24pt\"> </P>
< 24pt\">菩萨行者对自己布施时发什么样的心态,必然获得何种果报,一定清清楚楚。因为十分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自然对受施者与所施物不会生出占有心与贪执意。(按布施的果报在前愿‘现代人布施的态度’、‘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以及‘如何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三篇中有广释,不再赘述)。</P>
< 24pt\"> </P>
< 24pt\">布施的果报,与我们所修学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程度的深浅是成正比的。未来无论投生人道,生在下层、中层、上层社会人家,或者投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天上,乃至种下声闻果位、辟支佛果位、菩萨果位的成果,都与我们今生对布施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的行持次第及实践功力有多少而息息相关的,并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P>
< 24pt\"> </P>
< 24pt\">凡夫欲学菩萨行布施,一定要在平素广阅大藏经中有关布施波罗蜜的经文(如十善业报经、六道轮回经、修行道地经、撰集百缘经、杂宝藏经、大智度论‘布施品’、瑜伽师地论‘布施品’、楞严经‘六道众生因缘果报问题’、大般若经‘六度品’……以及陈柏达居士所著‘圆满生命的实现’—布施波罗蜜一书,均可供参考)。如此才能对三界轮回的果报及出三界的出世果报有何不同,有深刻、正确的分辨。当对自己种什么布施因,必得什么布施果,有了理性、正确的分辨能力,接下来就是‘行持问题’。如不能在‘心性’的行持上下功夫,纵然深刻的了解布施波罗蜜的内涵,而在自己布施的行为上,仍然理事分离,我行我素,岂不落入‘说食不饱’的瓶颈吗?</P>
< 24pt\"> </P>
< 24pt\">凡夫在仰望佛菩萨崇高宏伟、广度众生的布施精神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又能够在我们现实布施行为当下的‘动念’上,痛下克制自己‘贪吝心、悔施心’而生起观照智慧呢?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力行者’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1-9 11:04 编辑

< 24pt?>7.结论</P>
< 24pt?></P>
< 24pt?>菩萨行者在无量世修行以来,就是因为累积了以上所说出布施生般若心的种种因缘观,并且融通持戒、忍辱、禅定及精进波罗蜜的行持;因而真正达到由此五度引导布施的发心而前进,才能真正圆满‘施德’,而达到本愿所说‘净土菩萨在诸佛前,供具如意’的布施圆满境界。以下就来说明,菩萨行者如何由发心供佛的阶段,进入供具如意的过程,来做为圆满本愿布施成果的重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1-9 11:05 编辑

< 24pt?>7.结论</P>
< 24pt?></P>
< 24pt?>菩萨行者在无量世修行以来,就是因为累积了以上所说出布施生般若心的种种因缘观,并且融通持戒、忍辱、禅定及精进波罗蜜的行持;因而真正达到由此五度引导布施的发心而前进,才能真正圆满‘施德’,而达到本愿所说‘净土菩萨在诸佛前,供具如意’的布施圆满境界。以下就来说明,菩萨行者如何由发心供佛的阶段,进入供具如意的过程,来做为圆满本愿布施成果的重心。</P>
< 24pt?>(六)菩萨如何进入发心供佛的深入学习次第</P>
< 24pt?></P>
< 24pt?>1.菩萨学布施有两种修行路线</P>
< 24pt?></P>
< 24pt?>菩萨行者因为因地发心不同,而形成两种修行路线:一种是发悲愿心一直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一种是发深证心以出家身分行菩萨道(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而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正是初发心时的一种方便,当其经过多生多劫的学佛,觉悟深一层的修行道理时,一定会进一步行大施舍,‘遵佛遗教’,改头换面,转以出家身分,续佛慧命。而当一个菩萨行者获证诸佛一分寂灭法性,能以变化身行菩萨道时,无论示现在家或出家身分行度生之道,皆能随心所欲,应化自如。</P>
< 24pt?></P>
< 24pt?>而当一位菩萨行者发心以居家身分行菩萨道,又能广行外布施—财施、妻儿施……,及内布施—身命施,便证明他一定在学布施的道路上经过无量劫数的修持,才能做得到如此艰钜的发心。现代佛弟子可谨慎观察身边有无此等不出家又能广行内、外施的‘在家大菩萨’存在!?</P>
<;P 24pt?></P>
<;P 24pt?>而当一个菩萨行者深入发心以出家身分续行菩萨道时,此‘智信’发心出家的出世行为,本来就是一种难舍能舍、难行能行的大布施—外布施,为在家菩萨‘初发心’修持阶段所不及。就因舍财、舍妻、舍子、舍情、舍欲的智信出家之大布施行为难发,更可证明‘一分’生生世世依‘智信出家的僧宝’,是经过多生累劫的力行‘外布施’—出尘心后,才能做到的。因此出家菩萨在舍弃名利之心,广行布施(法施)时,格外受到世人的敬重与赞誉,良有因也!</P>
<;P 24pt?></P>
<;P 24pt?>而且当菩萨初发成佛心,力行布施法门时,一定会获得天上的福乐果报,但是已经深发成佛道心的菩萨行者,不会贪著因布施所获得的天乐之报,纵然生天,也会当下因宿世所发大悲心度众的悲愿所趋使,转生人间,仍然用先行财施,再行法施的方便度生原则行菩萨道。(智度论卷十二)</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1-9 11:05 编辑

<P 24pt?>(六)菩萨如何进入发心供佛的深入学习次第</P>
<P 24pt?></P>
<P 24pt?>1.菩萨学布施有两种修行路线</P>
<P 24pt?></P>
<P 24pt?>菩萨行者因为因地发心不同,而形成两种修行路线:一种是发悲愿心一直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一种是发深证心以出家身分行菩萨道(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而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正是初发心时的一种方便,当其经过多生多劫的学佛,觉悟深一层的修行道理时,一定会进一步行大施舍,‘遵佛遗教’,改头换面,转以出家身分,续佛慧命。而当一个菩萨行者获证诸佛一分寂灭法性,能以变化身行菩萨道时,无论示现在家或出家身分行度生之道,皆能随心所欲,应化自如。</P>
<P 24pt?></P>
<P 24pt?>而当一位菩萨行者发心以居家身分行菩萨道,又能广行外布施—财施、妻儿施……,及内布施—身命施,便证明他一定在学布施的道路上经过无量劫数的修持,才能做得到如此艰钜的发心。现代佛弟子可谨慎观察身边有无此等不出家又能广行内、外施的‘在家大菩萨’存在!?</P>
<P 24pt?></P>
<P 24pt?>而当一个菩萨行者深入发心以出家身分续行菩萨道时,此‘智信’发心出家的出世行为,本来就是一种难舍能舍、难行能行的大布施—外布施,为在家菩萨‘初发心’修持阶段所不及。就因舍财、舍妻、舍子、舍情、舍欲的智信出家之大布施行为难发,更可证明‘一分’生生世世依‘智信出家的僧宝’,是经过多生累劫的力行‘外布施’—出尘心后,才能做到的。因此出家菩萨在舍弃名利之心,广行布施(法施)时,格外受到世人的敬重与赞誉,良有因也!</P>
<P 24pt?></P>
<P 24pt?>而且当菩萨初发成佛心,力行布施法门时,一定会获得天上的福乐果报,但是已经深发成佛道心的菩萨行者,不会贪著因布施所获得的天乐之报,纵然生天,也会当下因宿世所发大悲心度众的悲愿所趋使,转生人间,仍然用先行财施,再行法施的方便度生原则行菩萨道。(智度论卷十二)</P>
<P 24pt?></P>
<P 24pt?>2.菩萨发心供佛有二种修学次第</P>
<P 24pt?></P>
<P 24pt?>前篇谈及菩萨对人类及畜生行外布施及内布施的施舍情形,现在再来了解菩萨如何依布施法门由浅入深的供佛情形。实际上,菩萨供佛的发心,也是由下心布施心生中心布施心,再由中心布施心生上等供佛心,这三种发心辗转增上的修学次第而进入深一层不动身心到十方世界供佛的事实。</P>
<P 24pt?></P>
<P 24pt?>(1)供养佛色身</P>
<P 24pt?></P>
<P 24pt?>甲、凡夫供佛而成佛的实例</P>
<P 24pt?></P>
<P 24pt?>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说明了一则凡夫行者因发心供佛而完成佛果的例子:</P>
<P 24pt?></P>
<P 24pt?>过去久远劫前,有一位纺织业者,出生在一尊叫做旁耆罗私佛出世的时候,因为他的住处,离佛不远,所以每日趁著工作回家的路途中,前往佛所,经常发虔诚心,用一缕微线,供养佛陀,并发愿说:愿我以此供佛善根,于末来世,成就佛道,普渡众生。当时佛接受他的供养,并为他祝愿。</P>
<P 24pt?></P>
<P 24pt?>于是这位行者经过一千五百个日子,昔日施一缕线供佛。死后因此善根所感,经过十五拘胝劫中,不堕三思道(据圆测的解深密经疏卷六说:‘拘胝有三种传译,或译为十万,或译为百万,或译为千万。)’</P>
<P 24pt?></P>
<P 24pt?>又经过一千拘胝劫,重覆投生为转轮圣王,又经过一千拘胝劫,投生为欲界忉利天主帝释,又经过无量劫中逢遇千佛出世,均亲觐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随佛修行,又经过一个阿僧祇劫,成就佛果,佛号善摄受如来。</P>
<P 24pt?></P>
<P 24pt?>这是由凡夫初发心时日施一缕微线供佛,而感得的成佛果报。并且招感此成佛果报的重点,在于施者的发心恭敬、广大、深远,故能仅施一楼微线供佛,便能感招在无量劫中,世世持续、增长其供佛、学佛的信愿不断,终至完成佛果。</P>
<P 24pt?></P>
<P 24pt?>由此可知,对一个凡夫学佛者来说,亲近、供养诸佛,是在成佛道上,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P>
<P 24p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1 10:22 , Processed in 0.0976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