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08|回复: 0

二十一禅修手册-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1 13:26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82

    主题

    622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2147483647
    发表于 2011-2-8 1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平等舍心
    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通常是不平等的。每当我们见到自己的朋友、或者某位魅力四射之人,就会感到欢喜;每当碰到怨敌或者某位丑陋不堪之人,就自然不喜欢;每当遇到陌生人或某位相貌平平的平庸之辈,我们又会变得漠不关心。我们一旦持这些不平等的心态,自然会障碍生起不偏向的慈心、悲心和菩提心,而此三心是属于大乘道的根本成就。只要我们持不平等的态度,我们的心就如同布满硬石的土地,不会孕育出大乘的证德。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抛弃对一切众生不平等的心,而生起真实的平等舍心。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我们应该这样思考:今生的朋友在过去往往是我们的敌人;同理,现在的敌人则屡屡曾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好朋友转眼成冤家,敌人瞬间化为朋友。这根本无定啊!此外,那些过去常为我们亲眷的人,现在却与自己毫不相干;然而我们又有可能在未来把现在的亲眷视为陌路人。我们对不同的人分别持不同的态度,要么对某些人爱之欲其生、要么对另些人厌之欲其死、要么对其他的人漠不关心,这都是根本没有道理的。这样子参思,我们就能够抛掉不平等的心,不会只爱自己的亲眷、厌恶自己的怨敌、漠视跟自己表面毫无关系的陌路人,而培养出对一切众生温暖之情。

    安住修
    通过参思这些方面,我们得出三种决定:
    1)我一定要抛掉对一切众生分别的不平等心;
    2)对于一切众生,我不该感到贪爱、憎恶或者漠然;
    3)我一定要生起并长养友爱温暖的善心,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
    我们尽量安住于此三种决定上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我们应当日夜守护此三种决定,对遇到或想到的每个人都心存温暖的感情。如此照办的话,我们就能摧毁滋生贪嗔的温床,同时我们的心亦会始终处于安详之中。


    9.知母
    我们有了平等舍心之后,现在需要生起慈心、悲心和菩提心。最初的时候要生起对一切有情的悦意慈心。为了生起悦意慈心,我们开始参思为何一切众生是我们的母亲。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既然我们不可能找到心相续的源头,可以断言,我们曾度过无尽的前世岁月、经历过不计其数的转世投生。如果我们无数次地投生,就理当曾有过无数字母亲。那么母亲们现今都在哪里呢?他们就是今天活生生的一切有情众生啊!
    有人或许认为:只不过因为她们养育我们,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过去的母亲不再是我们的母亲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今生的母亲今天死去了,难道她就不再是我们的母亲了么?不!我们仍然把她当作母亲,并祈祷她安乐。我们过去的母亲们亦同样如此啊--她们虽然死了,但是她们依然是我们的母亲!只不过大家都因全变了样子而认不出对方而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有情众生,比如人与非人。在我们看来,有些是我们的朋友,有些是怨敌,其余大多数则为毫不相干的陌路人。正是由于我们的错误心识才有了如此的分别,况且并没有经过因明量的验证。
    由于过去的种种业力作用,有些众生看起来天生丽质,有些面目丑陋,其它的人即相貌平平。我们往往认为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好象真的似的,对此深信不疑。我们相信外表靓丽本来就会让人愉悦;面貌丑陋则不讨人喜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宁可把有情众生视为我们的母亲也不要有如此错误之见。我们无论遇到谁,都应该想及:“这是我的母亲。”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会平等温和地善待一切众生。
    如果我们把一切有情众生真地当作我们的母亲看待,就会发现很容易生起清净的慈心和悲心。我们的日常关系变得清净稳固,我们也自然不去造作杀生或者伤害有情等恶业。既然我们把一切有情众生当作母亲看会有这么多的利益,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

    安住修
    我们这样参思直到得出定解:一切众生俱是我们的母亲。然后我们安住于此定解上,使之更坚定。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当把遇到的每个人看作我们的母亲,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动物与昆虫,我们都同等对待。我们应当把他们都平等地当作我们的母亲,不再分别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又是陌路人,这样做就会对治相应的贪爱、嗔恨与漠不关心。

    10.念恩
    我们在对“众生皆是我们的母亲”生出定解之后,现在就要参思众生的恩德以生起悦意慈心。我们在本种禅修开始依次参思每一位有情众生之于我们的无边恩德:首先参思众生身为我们母亲时的恩德;其次参思他们不作我们的母亲而担当其它角色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恩德。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当母亲身怀着我们的时候,假如她不要我们的话可能早就堕胎了。一旦她这么做,我们根本不可能拥有现在的这个人身。正因为母亲非常仁慈,她允许我们安身在她的腹中,所以我们才能够得享人生、得以受用人道众生才能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们在孩提的时候,如果没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疼爱,我们很有可能早就出事变成残疾、跛子或者瞎子了。多么的幸运啊,母亲非但没有一刻忽视过我们,反而日夜悉心照料我们,慈母的满眼里都是爱儿,我们远比她自己重要许多!每天她都会小心地呵护懵懂无知的娇儿,无数次地把我们从危险的边缘拉回。为了照顾好我们,母亲在夜里屡屡从美梦中醒来从床上爬起;在白天,则往往牺牲自己最起码的乐趣。为了我们,她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每当朋友们外出消遣时,母亲只能困在家里。她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我们的身上,只要买得起,就会给我们吃最好的东西、穿最好的衣服。她教会我们从怎么样吃东西,怎么样走路,到怎么样开口说话。母亲还为我们未来的福乐着想,尽全力让我们享受最好的教育。拜母亲的仁慈所赐,我们的身体健康没有残疾,并能学习我们想学的一切。我们之所以现在有机会修持佛法乃至最终成佛,正主要归功于母亲的浩荡恩德啊!
    在无始的过去,每一位有情都作过我们的母亲。当我们是他们的爱儿时,他们待我们同现在的母亲一样的好。因此说一切有情众生有大恩于我们一点都不为过。
    众生的恩德并不局限于身为我们母亲的时候,即使我们的日常需求亦都来自别人的恩德。我们最初赤裸裸一无所有,然而我们一降生就拥有了衣食住行等等的一切,这些亦都是拜他人的恩德所赐;我们现在所享用的每一件东西哪怕一针一线,亦都来自别人今昔慷慨的恩赐。
    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坐享这些受用。如果我们想及诸如道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饭店、宾馆、图书管、医院、商店、金钱等等工具设施,我们可能根本没出过力就享用着它们,但是很清楚,这都是许许多多的人们用辛勤的劳作换来的。这正表明别人赐予我们广大无边的恩德。我们的常规学校教育与修持佛法的训练也是别人提供给我们的。我们所有的修持成就,从最初的入门乃至解脱和成佛,亦都是有赖别人的恩德才能取得的。

    安住修
    我们参思如母众生的伟大恩德,直至内心生起深厚的感激之情。然后我们安住于此。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在任何活动中,我们应当保持“众生有大恩于我们”的认识,此种观有情的专修法,能有效地遮止我们同他人争论、或者指责人家,并易于生起慈心、悲心和菩提心的觉受。
    11.自他平等
    这里讲的自他平等是指如珍爱自己般地珍爱他人。我们一直以来只珍视我们自己。本禅修的目的是通过共享珍爱的感受,生起如爱己般的爱他,这样的平等心。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我们思考:有三种合理的理由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爱己般地珍爱别人:
    1)一切众生在今生前世都给予了我们无边广大的恩德。
    2)正如我希望自己能够离苦得乐,众生亦然,在这一点上我与众生没有任何的不同,我们是平等的。
    3)我仅仅是一个人,而他人却是无量的,因此我怎么能够惟独珍爱自己而弃舍众生不顾呢?与众生的苦乐相比,我个人的苦乐就变得苍白毫无意义。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三条,直到内心坚固地生起了这样的定解:爱己般地珍爱他人。然后我们尽量安住于此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我们无论何时遇到或想起谁,都应当忆起禅修时所得出的定解,并诚心诚意地珍爱他。我们应当对众生存悦意慈心,并始终把他们的安乐与自在放在第一位。通过这样的训练,就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麻烦渐渐不见了,因为大多数的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比别人更重要。
    12.我爱执之过患
    我们通常把自己看得尤为宝贵与重要,感觉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最要紧。这种心态即“我爱执”,它严重地障碍着我们生起大悲心与菩提心。我们在本禅修中通过参思“我爱执”的过患与损害,从而生起坚固的战胜我爱执的定解。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由于我爱执的驱使,我们造作了许多身语意的恶业,亦饱经恶业带来的痛苦与不幸。造作恶业让我们尝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的胆战心惊、眼见着所有的希望化为泡影,而导致我们造恶业的罪魁祸首正是“我爱执”。
    我们如果听到别人对自己有丝毫的微词,立刻就会感到难受,因为“我爱执”的心只愿意听那些让我们舒服的好话。我们所有的不快乐、沮丧与不爽都来自于“我爱执”。
    比如说现在有一只又饿又可怜的如母有情--老鼠摸进我们的房间找些吃的,我们可能就不高兴了,非但不悲愍它,反而气不打一处来。这是由于“我爱执”作祟,认定只有我们自己才重要,并且没有一点利他之心。
    通常认为:我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有“我爱执”。毕竟我们要关照自己,所以才得珍爱自己。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如果进一步地思维因果定律,就会认识到事实却正好相反。实际上,我们念念不忘的“我爱执”对于我们所有的麻烦根本就脱不了干系,且常常损害我们的康乐,甚至威胁我们的生存。比如,有些人由于愿望没能实现而感到气愤绝望,甚至自杀。气愤与绝望只会来源于自己对安乐的强烈贪恋,因此“我爱执”对自杀应该间接地负有责任。没有什么比恶魔般的“我爱执”带给我们更大伤害了,它是一切恶业与不幸的根源。
    我们关照自己或者生存根本用不着“我爱执”这玩意儿。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只不过当作为众生服务的工具,那么我们可以没有“我爱执”地吃饭、洗澡、工作、休息等等。此外,那些真诚地热爱他人、有着无私与不图回报精神的人们,往往受到人们的拥戴并容易获得别人的援助。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到内心强烈地生起要抛弃“我爱执”的定解,然后我们安住于此。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我们通过反复忆念禅修中所得出的定解,应该更加当心我爱执的过患,努力地逐渐抛弃它。无论何时我们遇到困境或者遭受痛苦,都不应指责别人或者抱怨外境,而应牢记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出自“我爱执”。因此,当事情变糟时,我们应该只谴责我爱执的心。通过这样的修持,一切过患的根源--我爱执,就会慢慢地减少并最终消除。
    13.爱他的义利
    我们在前面生起了对一切如母有情的悦意慈心,现在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培养珍爱心:把一切有情看得最重,并感到他们尤为特别。在本禅修中,我们参思爱他的义利,从而生起坚固的相应定解。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他的前行。

    观察修
    如果清晰地思考就会认识到,我们现在与未来的一切安乐皆建立在爱他之上。何故如此?因为往昔生中,我们珍爱他人,就会持不杀、不害、不盗等戒行;出于对他们的喜爱,我们就会修持布施与安忍,感得善果,得拥宝贵的人生。此外我们过去曾帮助、保护过别人,现在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享受舒适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诚地修持爱他,就会在今生及来世获得由此而带来的种种利益,比如许多由嗔恨、妒嫉等引起的麻烦不见了,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平和安详,显而易见,效果是很迅速的。因为我们处事周到,所以就会取悦别人且不会卷入争端是非中。我们珍爱他人的话,就会当心切莫伤害到他们,也就很自然地不造恶业;反而会行持诸如慈心、安忍、慷慨布施的善业,来生获得宝贵的人生。
    如果我们一向奉持爱他,就会逐步地生起极为殊胜的大悲心和菩提心,乃至最终成佛而得享究竟的大乐。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到得此决定:“我必须一贯地珍爱众生,因为这宝贵的慈爱之心会带给自己和他人安乐。”然后我们抓住此念并尽量安住于此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当继续忆念爱他的义利,逐渐提高我们对他人的体谅、尊重和慈爱。
    14.自他相换
    自他相换的意思即转换珍爱的对象,放弃我爱执而只珍爱他人。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他的前行。

    观察修
    无始以来我们惟独执爱着自己。我爱执是如此的强盛,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亦片刻不曾忘记自己的利益;它一次次地诱惑我们造业而轮回生死,经历无尽的痛苦。
    佛陀他自己以及许许多多的后继者,明了我爱执的过患与爱他的义利。他们认识到,获得究竟安乐佛位的主因是自他相换。因此他们舍弃了我爱执,理所当然地把一切众生的安乐看得最为重要,将所有的事业贡献予一切有情众生。结果,他们证得了圆满菩提,并具有大雄力救渡许多有情众生脱离轮回苦海。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至内心深刻地理解它们,最后得出定解:“我必须舍弃我爱执、只珍爱他人,因为我爱执是一切痛苦之源和轮回的根子,爱他则是一切安乐之源和解脱、成佛的根本”。当内心生起此种定解时,我们安住于此。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我们牢记禅修所得出的定解,尽量避免俱生的我爱执,而努力地爱他。西藏的朗日塘巴格西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他能够欢喜地承受诸如疾病、挫折、责难等痛苦和困难,并把功德和良好的受用布施别人。当我们非常熟习自他相换的时候,也会成为象格西一样的人。


    15.大悲
    我们生起珍爱一切有情众生的心之后,就要开始参思他们的痛苦,以生起大悲心。在本禅修中,我们观想现在的父母分列自己的两旁,然后一切六道众生围绕在他们的周围。为了便于观想,我们可以想象他们都是以人身出现的,但是我们应当牢记,他们实际分处六道的各道,经受各自不共的痛苦。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他的前行。

    观察修
    围绕自己的可怜众生中没有一位愿意受苦。他们全都渴望自由自在,但是却不知如何逃离获得解脱。他们不知道痛苦的真正根源,亦找不到解脱痛苦的方法。无明驱使着他们不停地造作轮回的业障,永没有终结苦难的时候。
    众生一直在轮回中转世投生,经历着无休无止的苦难。例如,人道众生总是与各种难以承受的痛苦相伴:毫无自主地经历生、老、病、死;一次次地饱尝爱别离与怨憎会;总是感到欲壑难填,亦总是感到沮丧失望。
    如果我们忆念前面禅修出离心的七种苦,现在把这七苦应用到别人身上,就会明白整个人类都在无休止地受苦。回忆曾经耳闻目睹的或者电视上看到的悲剧,我们就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类的痛苦。
    畜生道的痛苦与人道的痛苦相较,恶劣百倍;饿鬼道的情况就更糟;地狱道的痛苦则最为惨烈、漫长。
    虽然天道和阿修罗道的众生大体上会比人类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并未脱离心方面的苦,往往来世会再堕到恶道中经受无边的痛苦。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至内心生起强烈的悲愍一切众生的觉受。然后发起大悲心:“如果一切有情全都不再受苦多好啊!”,然后尽量地安住于此心上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当日夜尽力保持悲心。无论何时看到或听说人家受苦,我们都应当努力加强我们的悲心,同时也必须尽力地提供实际帮助。比如,我们能够救护处于危难中的动物,安慰焦虑中的人们,或者减轻患者的痛楚。
    16.受
    我们生起了“愿诸众生永离一切痛苦”的悲愿之后,现在必须认识到,仅仅有悲愿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亲自承担起救拔的重任。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他的前行。

    观察修
    我们开始要生起增上意乐:“我自己要亲自解救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在此增上意乐的推动下,我们祈求:“愿每一位有情众生的一切痛苦、恐惧和障碍在我身上成熟,愿他们由此而远离一切烦恼。”我们观想:所有有情众生的一切痛苦、恐惧和障碍转为黑烟融入我们的心中,摧毁我们的我爱执,并把一切众生从痛苦中救拔出来。

    安住修
    我们深信一切众生真地脱离了他们的痛苦、我们的我爱执完全遭到了摧毁。我们具此深信,生起极大的欢喜心,此欢喜心即我们禅修的所缘境,我们牢牢地抓住该所缘境并尽量安住于此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当将悲愍的意乐落实于实际行动中,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就要减轻他人的痛苦。这样修持,我们的悲心与功德得以增长。每当不幸降临时,我们都应该欣然领纳,并将自己的痛苦当成增长悲愍心的良机。通过这样的修持,我们的我爱执逐渐减弱,我们实际上亦会增长承担他人痛苦的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4-28 05:35 , Processed in 0.1246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