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7|回复: 0

痞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主题

339

帖子

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421
QQ
发表于 2014-1-27 23: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句成语叫做“否极泰来”,大家都知道是比喻坏事发展到极处可以转变成
好事。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辨证的哲学观念,类似的成语还有“乐极生悲”、“
物极必反”等等。
  为什么说否是不好的,泰是好的呢?这还得从道家的价值观说起。简单一句
话,道法自然。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是,以违背自然为非。如果用阴阳描述自然的
话,那么阴阳和合、交流为顺,阴阳隔离、断绝为逆。
  按照阴阳不同的属性,本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
者恒清,浊者恒浊。但是这样的话,阴阳只有分离没有交流,处于阴阳隔绝的状
态,像分居、离异或冷战的夫妻,是不会有生命产生的。道家称之为天地不交,
用卦象来描述就是这样,阳在上,阴在下,也就是乾上坤下,卦名曰“否”。
  反过来说,如果本属阴寒的浊气能蒸腾上天,本属阳热的清气能下降到地,
这样阴阳就产成了互动、交流,而万物就在这交流中产生了。人就是自然界阴阳
交流的最完美的杰作。道家称之为天地交,用卦象来描述就是阴在上,阳在下,
乾下坤上。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翻云覆雨,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无
有终时,卦名曰“泰”。
  用沙漏做个形象的比喻,沙子在下,空气在上的时候,沙漏是死的。翻个个
儿,沙子在上,空气在下,运动和交流就开始了。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而其他
星球上没有,就是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气层的笼罩下,在地球内部实现了天
地、阴阳的交流,从而衍生了万物。
  地球上每个生命,包括动物和人,都有阴阳交流的“泰”卦的符号特征。泰
卦是阴在上,阳在下。阴是偶数,阴爻用“――”表示,阳是奇数,阳爻用“—
—”表示。从头上看,人有双目,双耳,双鼻孔在上,单口、单咽、单喉在下。
在胸腹,双乳在上,单脐在下。都形似泰卦。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外星人,只要他
的星球是阴阳交流的,想必他们的样子也怪不到哪儿去。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地。同样有阴阳之分,同样以
阴阳交流和合为顺,以阴阳离绝为逆。
  肾属水,藏精于脑。脑髓、脑浆为至阴之物,存储于头颅之中,高高在上。
心属火,居于脑下肾上,如同阳光普照,使下焦丹田之气蒸腾于上,通过任督二
脉上冲于脑,炼精化气,阴精下流,由脑而脊,由脊而骨,由骨而筋,由筋而脉,
由脉而肉,由肉而皮,由皮而毛发,渗灌全身,如雾露之溉。此为康泰!
  如果上下隔绝不通,就会出现阴精不化,阳气不升,或阳气上亢,阴寒下凝
的否的状态,中医用“痞”形容这种病理状态,也叫做心肾不交。
  导致上下隔绝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有无形的寒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
并治》中说:“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这是病人自觉痞满,但是摸上去软软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阻隔,实为寒
气凝滞。
  有火热结作痞。《伤寒论》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
连泻心汤主之。”本证后世医家称之为热痞,刘渡舟教授在火证论中叫做“火痞”。
  还有水痞。《伤寒论》:“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
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
  最多见的是痰痞,非用半夏不可开通。比较严重的就是痰血粘裹,或者是纯
粹是瘀血的血痞,被称为痞块,已经变成癥瘕积聚了。
  《伤寒论》中论述最多的是心下痞,相当于在巨阙、上脘穴的部位,是心气
募集之处,所以用了一系列泻心汤治疗。痞症的表现除了自觉满闷以外,主要就
是上热下寒,心火不得降,郁热于上,脱发、目赤、头部疱疹、口疮、鼻血、痤
疮、痈疽层出不穷。凝寒于下,腹痛、腹泻、阳痿、阴缩、尿频、遗精、白带。
所以开痞散结泻心汤的方剂,大多是寒热药物同时使用的。
  除了在心下容易出现痞以外,任脉循行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痞的症状。比如
在关元、水分、天突、膻中等部位,除了类似的上热下寒症状以外,还会有相关
的比如闭经、尿浊、胸痹、梅核气、咽喉反复感染等症状。
  其他经脉如果上下隔绝不通,也会出现痞。比如肝胆经,《伤寒论》介绍发
病机理:“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在也于胁下。”介绍
治疗的方法:“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
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下中悸,小便不利,或
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临床上病人不懂痞是什么,主诉的症状一般不是疼痛,而是憋胀、堵闷。北
京土话叫“硌硬”,意思就是有个东西硬硬的的硌在那里,不痛不痒。还有句话
叫做“添堵”,说的也是痞,是由心情不舒畅导致的痞。临床诊断时触诊、脉诊
是很重要的,定位不准的话,用药归经,扎针取穴,都会失去准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6-29 15:22 , Processed in 0.1557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