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2|回复: 0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四集)  2012/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主题

95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702
发表于 2013-12-12 19: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四集)  2012/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五页,我们从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前面比喻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这个比喻古大德用得非常多,在许多经论当中都能够看到,这是比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即见实相」。「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这个意思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懂,以前学这些经,看到这些句子,囫囵吞枣,真正是没搞清楚。我们把这一句多念几遍,若看破诸金器,塔、像、瓶、碗、钏、环等虚妄差别之相,即见诸器中平等真实之金。这些比喻代表什么?代表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现象,乃至於精神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这里头千差万别、无量无边,这么多现象。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平等真实的相,那是什么?空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切虚妄之相全是从一念不觉高频率当中产生的。我们在经典上也读过,相似相续相,那个现象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所以今天科学家把这个谜底揭穿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意念波动现象里头所产生,不是真的。要说真的,物质根本不存在,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一念,一念多长的时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里头发现有物质现象。佛经上称它为极微色,又称之为极微之微,佛说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分开了,真的没有了,发现它是念头波动现象产生出来的一个幻相。我们今天所看到一切物质现象,就是这个幻相累积,让我们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观感,以为它有现象,其实它根本就不存在。明明在我们眼前,没错,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画面上所看的相,明明在眼前,明明是幻相,明明不可得,明明是无所有。
  从这些地方我们细心去观察,不难知道这个相是真妄同时存在。我们今天只认识妄,不知道真。离妄,放下这个妄的执著,你就见到性。真性在哪里?真性就在相里头。就像金在哪里?金在塔、像、瓶、碗、钏、环里面,那就是金。你只要不著这个相,你就见到金。你执著这个相,没有金,这个地方只有塔、只有像、只有瓶、只有碗、只有钏、只有环,没有金。这就叫著相,就不见性,离相就见到性。性相永远不离开的,虚妄相里头它性是真的,这个性就是净宗所说的常寂光。常寂光,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离相就接触到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离虚幻之相,即一切法是一切法的真相,原来真相是自性,原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说用这个比喻,离一切法虚妄之相,你就见到实相。
  「离虚妄差别之相,故云无相。」物质现象没有了,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都没有,物质现象在前,我们认为有物是有物质,没有物质我们就称它无相。「於虚妄差别诸相之中,有真实平等之本体,故云无不相。」无不相就是它有个真实平等的本体,所以也不能说它无相,因为它能现相。「当相离相,相而无相,乃显实相。」后头这三句话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见性?必须要学会就在相中见性,就在有相里头见无相,你对於这个幻相就不会执著,你不会在这些现象里头起分别、起执著、起心动念,不会了,因为你知道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一定要相而无相,不是把这个相毁掉,你就见到无相,不是的,毁不掉的,一定要就在相里头见无相。这个地方当相离相,离是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都是离。不起心不动念是彻底离掉了,那就是佛知佛见。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以阿罗汉、辟支佛见到真相的少分,没有完全见到,菩萨见多分,如来才彻底见到。
  下面一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但实相离言说」,实相说不出来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来,你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就著相,就不是离相,所以说不出来。南岳怀让法师,也是老师考试他,他见性了,老师说「道一句来」,就是你说一句我听听。怀让大师就说了这么一句,「说似一物即不中」,这说不出来。这一句话就通过了,他明心见性了。「故实非任何世间譬喻所能深明」,说不出,也不能想像。所以,「於上喻中」,前面讲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若误认为实有一具体之金相可得,则仍在相中,而非无相之实相」。比喻难!这个比喻里头,这些东西、金器统统都不执著,你看到黄金,真看到了。现在我们这些相都不执著,那有没有个什么黄金给你看到?没有。没有是什么?没有是个空相。但是空它又不是真空,它空能生有。所以佛在这里补充一句「无相无不相」,让你不要误会空相,这真的是空的。空怎么会生有?生有是自性,自性因为没有三种现象,说它作空。但是它又能现三种现象,它又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能现相,但它能现相。所以没有东西能够比喻,说不出,也不能想,你只一起心动念,错了,著相了,言说,著得更厉害了。所以佛才说这个东西是言语道断,言语这个路不通,说不出来,而且心行处灭,你去想,不能想,愈想愈著相,错了,你也想不到。那就是说,把言语、念头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心行处灭真的就见到了,才见到真相。
  「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你说这多难,只要是有言说,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皆无实义,这个你一定要懂。无实义里面它显著实义在里头,这是佛法的妙处。你要从佛的言说当中把言说丢掉,见到实义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教给我们,听经不要执著言说相,看经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执著名词术语的相,那假设的,不要执著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我看到这是什么意思,错了,它没有意思,你怎么会看出意思出来?没有意思能生无量义。讲经说法要不要准备?不能不准备,但是也不能靠准备。准备是自受用,演说是他受用,面对面自然就说出来,不是准备的。一定是先有自受用,而后才有他受用,这一定的道理。你自己没有悟入,你怎么会说得出来?所以自己准备、读诵受持,我讲的是自受用,自受用里头要注意到,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心缘相,自然有悟处。为人演说的时候,众生感应,他的感自然有应,说者自然有应,感应道交,双方都不执著,能帮助别人开悟。他听了为什么开悟不了?他执著言说相、执著名字相、执著心缘相,所以他所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
  底下这一段,「又《圆觉经》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个觉心就是真心,这个觉心就是前面所说的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它是不动的。他能够见到实相,他能够见到法身,因为觉心不动。如果动了,起个念头就动了,起心动念就动了,一动,那个一动就是无明,就把你的本觉障碍了,你就变成不觉,真相就不见了,你见的是妄相。妄相是什么?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不是实相。《圆觉经》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真就是真如自性,要不要求?不能求,你有求的心,你永远求不到。那要怎么办?唯须息见,你把你的念头息掉就对了。这个见是念头。
  念老《圆觉经》里面引用得多。「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性,自性不灭。他说「譬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铜镜要磨,磨干净了它就能照。现在镜子是用玻璃做的,比从前进步很多。所以铜镜要常常磨,上面脏的东西磨尽了,镜子就可以用,可以照人。「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磨镜」,实在不是磨镜子,是「磨垢」。「镜性本明,非从外得」,铜镜本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见人,照见外面境界,它不是从外得的。是因为有障碍,有脏东西在上面障碍它,它不能照见。你把它脏的东西磨掉,恢复它的明亮,它又能照东西了。所以,「离妄即真」。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是真的。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现在智慧没有了,我们有三种染污。第一个是起心动念,叫无明。也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动,觉心不动,不觉就动,就起了波动现象,这个波动一个接一个,它永远不停止,而且愈迷愈深。起心动念是小波浪;分别,波浪大了一点;执著就更大一点,所以对於事实真相完全蒙蔽了。
  磨镜就比喻离垢。用这个磨字意思也很深,我们要禁得起磨炼,在磨炼当中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真正得受用。在一切境界里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把你磨得平平的。你在所有境界里头都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里面起心动念,你自己吃亏,因为所有一切境界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接触的这个境界,称心的就生贪恋,不称心的就生瞋恚,称心的想占有,不满意的想离开,这就造业。这个业造得很冤枉,为什么?它不是真的。真的,你造业可以,不是真的,全是假的。就跟什么?就跟看电视、看电影一样,表演的情节你喜欢,你看得很开心,表演那个情节惹得你生烦恼,你一肚子不高兴,你不知道那个电影是假的。你怎么会被它勾引?就是你著相,你不著相就没事。这一著相引起什么?引起十法界,引起六道三途。这个东西什么?统统都没有,给你说没有三途、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这些东西就像作梦一样,梦中的境界。《永嘉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是一场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的醒过来、觉悟了,全没有了,你找也找不到。这个话讲得完全正确。
  所以真本来有,你求真就是个妄念,你证真,那更深的妄念。只要息见,就是息妄,你把妄统统息掉,真自然就现前,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众生之见,皆是妄见」,众生之想,全是妄想,这话真的,一点不假。就是我的看法,妄见;我的想法,妄想。为什么?佛没有见解,没有说我的见解、我的看法,佛没有,我的想法,佛没有。佛没有什么看法、想法,如如不动,这是真智慧现前,定慧,定慧就是佛。你向他请教,你提出问题,他从定慧当中流露智慧来回答你,叫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众生有见、有思;佛菩萨无见、无思,用性德来应你,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来修正你的错误。所以,「真者,佛知见也。」佛知无知,佛见无见,无见无不见,无知无不知,叫妙!
  下面这段讲得详细,「又《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不在中间,就不是空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它不是时间。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自性,你不能去找。这一念心性在哪里?它无处不在,它无时不在,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在哪里?就在当下。「非青黄赤白」,这不是有颜色的,它没有颜色、没有色彩;「非长短方圆」,它没有形相;「非香非味」,非香,你鼻闻不到它,非味,你舌尝不到它;「非触」,你身体接触不到它,「非法」,你的第六意识缘不到它,它什么都不是。「觅之了不可得」,为什么?你觅之是以心求性,错了,头上安头。「不可言其无」,虽然它了不可得,它能现相。「具造百界千如」,这就是《还源观》上从一体起二用,它能现全宇宙,你不能说它有,全宇宙都是妄相。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没有讲,那就说明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这桩事情,我们到现在总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极乐世界有没有?有。可不可以留恋?不可以,因为它也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恒的。因为你证到妙觉果位,极乐世界就不见了,它也是梦中境界。梦里明明有,一觉悟之后,它就没有了。觉悟,你到哪里去?你回常寂光,它就没有了。这是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学佛最后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果觉。回归常寂光,回归到哪里去?回归到遍法界虚空界,那个叫法身,无量无边,无相无不相,常乐我净这四德圆满具足,真正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说,「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缘虑是什么?你没有办法想像的,你一想全错了,你用言语说也错,你用文字写也错。「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这些东西,缘虑,缘是第六识,虑是第七识,分别是前五识,语言文字这些东西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有个小注,「如上喻中诸器皆不离金」,这些东西也不离自性,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两句话重要。离一切相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只要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即一切法,本来就是自性,就是自己(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佛法也是,世间法也是。世间法跟佛法不二,迷的时候有二、有三,悟的时候不二。「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无相无不相你都见到了。你要是离,统统放下,就见到无相;你觉得这一切就是的,你就见到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两个字也是假设的,也不是真的有个实相。你要是认为这些差别相之外还真有个实相,你去找去,你永远找不到。为什么?原来差别相就是实相,无相是实相,无不相也是实相。所以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多念几句,反覆念几句,慢慢你就明白了。问题全不在外头,都在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只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就永远搅不清;你要是把这个东西放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在当下!得受用。
  「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这个名字是勉强用的,不是真的,它没有名字相。名字相全部都是勉强建立的,为了教学方便建立的,你不执著,你就证得;你要执著,就麻烦了,死在名相之下。所以,为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不可以执著心缘相?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全是你自己的妄想、你的妄念,不是事实真相。「吾人一念心之性」,这个性是本体,是一切万法的理体,「强名为自性」,勉强取个名字叫自性,你千万不要执著真的有个自性,你要执著,那就错了。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句话重要。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的强名。吾人一念心性之性,这性强名为自性。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承禅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出现一个慧可。慧可很难得,求老师父指点,老师父在打坐,外面在下雪,他站在门口。站了多久?那个雪下到膝盖,总有一尺多深,那下了很久,他还站在那里。老和尚还是闭著眼睛,老和尚很清楚,老和尚是达摩祖师,如如不动。慧可就是表示他的诚心,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一把刀,戒刀,衣服上这个带子就是挂刀、拴刀的,把刀解下来,把自己的手,胳膊这里砍断,拿著左手供养老和尚。老和尚这个时候不能不睁眼睛,他说你这是为什么?慧可说,我求大师安心,我心不安,求大师安心。达摩祖师伸出一只手(现在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造这个像出来),这就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法师回答,他想了半天,「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的心。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里头开悟了,他衣钵就传给他,禅宗第二祖。真诚到极处,一句话把问题解决了,他就舍妄证真。所以二祖觅心不可得,那就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你说它有,不行,找不到它;你说它无,你也找不到它;你说它非有非无,你也找不到它。后头有「离四句,绝百非」,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找不到它;不起心、不动念,它就在现前。这是大乘最高的佛法,这是大乘究竟的境界,在哪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陈年累劫浪费多少时间,找不到。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亦不能执为有」。是能生万法,你不能执著它有。好比我们今天电视,频道一打开,你看里面五花八门,样样现象出来了,不能说它有。我们今天看这个花花世界,你不要当它是有,当它是什么?这是萤幕现出来的,电视萤幕、电影屏幕现出来的,它根本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心就清净,你心就不生烦恼,你就得大自在,那就叫成佛。你认为它有,错了,你是凡夫;你认为它无,你也错了,你也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统统不执著,有亦是、无亦是,统统都是,你就真的见性,你真的证得实相。所以六祖这句话说得好,自性能生万法,不能执为有。你认为一切万法真有,错了。
  「盖离四句,绝百非,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识,恒审思量,第六意识是分别,我们第七识、第六识都达不到。世间知识,第六识、第七识管用,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那这个是障碍,决定不能开悟,决定不能见性,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四句、百非这是佛门很普通的术语,我们参考资料里头都有,诸位自己去看。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这是形容性德,自性的起用。灵,真的是灵。《还源观》上告诉我们三种周遍,第一种「周遍法界」,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这灵。灵它就明,明是明显,一丝毫都没有障碍,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洞彻,这是说彻底了,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你洞彻,你全部都了解。洞是什么?极其微细你都见到了,这是性德。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不是神话,这是自性的本能,人人都有。佛法里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自性,它平等的。佛没有说我比你高一点,佛没讲这个话,佛给我们大家讲都是平等的,我有你也有,不是我有你没有,不是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一切众生自性里头个个具足,佛法叫真平等。虽然灵明洞彻,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怎么样?它又湛寂常恒。湛寂是定,灵明洞彻是慧。慧从哪里来的?慧从湛寂常恒来的,这是定,慧从定中发现的。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可以互为体用,慧是体,定就是用,定是体,慧就是用。湛然,像水一样干干净净,一丝毫污染都没有。寂是不动,没有波浪。常恒,永远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一念不觉就它动了,动了叫无明,什么无明?灵明洞彻没有了,一动它就没有了。
  「孤明历历」,这也是形容,只有自性里面般若是光明遍照,遍照法界。法界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三种周遍,第一种就是才动就周遍法界。第二,「出生无尽」。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出生什么?出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出生一切诸佛刹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真像万花筒一样。第三句,「含容空有」,我们要学,我们才有条件来学佛法。如果没有这一句,我们对於大乘佛法只是向往,这一生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你不具备进门的条件。大乘进门的条件是含容空有,这句话是我们中国老人所讲的量大福大,你量大才能入门,你量小入不了门。含空,空是虚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是容纳,容纳万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你心量多大?能够容纳遍虚空,我能够包容全宇宙,这就对了。这是孤明历历。「炳赫虚空」,炳是光明很盛的意思。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光明,遍照虚空。这个形容心量。「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自性起用。根是六根,尘是六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面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脱,离开了,把这个放下了。迥是远远的,深远的意思。远远的摆脱掉根尘,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障碍,这是垃圾。把这些东西洗刷干净、摆脱掉,剩下来的灵光独耀,就是光明遍照,这是自性智慧光明。「故莲池大师赞曰」,莲池大师对自性的赞叹,「大哉真体」,这个大哉是赞叹,没有任何言语文字能够赞叹的,只用个大哉,就是伟大,伟大的意思,没有言辞再赞叹了。「不可得而思议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法想像,无法言说,「其唯自性欤」,这什么东西?只有自性。当人自性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也是一切众生的自性,也是整个宇宙的自性。
  一切万物的自性,跟我是同一个自性。这些话讲的是什么?我们把它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是大乘佛法的伦理观。伦理是讲关系,大乘佛法讲的关系,遍法界虚空界,上面是诸佛如来,下面是阿鼻地狱众生,还包括著这些动物植物、山河大地、时间空间,跟我什么关系?一体。一体,我们性德里头流出的第一德是什么?就是大慈大悲,我们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亲爱。这个德自然流出来,自然能够真正去亲爱一切众生,你不会讨厌这个、讨厌那个,喜欢这个、喜欢那个,没有。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无量的慈悲,对人、对事、对物、对待遍法界虚空界,叫一片慈悲,叫大慈大悲。问这为什么?一体。我们把整个宇宙比喻作一个身体,全身体这个汗毛都是自己,能不爱惜它吗?你拔拔它,痛。每一个细胞你都爱它,这个细胞出了毛病,你赶快去帮它治疗。平等的爱,无私的爱,就是没有分别执著的爱,这是什么人?这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入这个境界。如果在这个境界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的,假的,那是凡夫,跟我们一样,出不了六道轮回的。真出六道轮回,不一样,他知道整个宇宙跟我什么关系,是自己一体,同一个自性。
  《华严经》就讲这个,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非常精彩,是讲《华严经》上讲的,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自性变现的,一个自性,它的本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你看这个名词,自性,自性是清净的。六祖惠能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污。圆是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就是出生无尽,这大圆满。明是光明,就是智慧照耀,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后头体,体是万物依它而生、依它而现,整个宇宙,它是能生能现,宇宙是所生所现。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
  我们怎么回头?怎么样去修证?从哪里下手?贤首国师告诉我们四德下手。四德是基础,你不从这下手,你回不了头来。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妙用是不著相,就是此地讲的,你能够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随缘。并没有离开一切法,即一切法,但是什么?离一切相,不著相,这叫妙用。凡夫他随缘不妙,他著相,他没有办法把相放下,也就是说他有执著、他有分别、他有妄想。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叫离一切相。离即同时,所以他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第二个,你是真菩萨,你要给一切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这叫「威仪有则」。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别人的好样子,这是什么?这是佛弟子。佛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弟子学佛,也做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这是什么?教化众生头一个,身教。身具足万德,万德万能用这个身表现出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不能说空话,说空话叫缺德。为什么?你欺骗众生,佛家不妄语这条戒你破了,你没做到。起心动念欺骗别人,不是佛弟子。所以佛弟子要老老实实,要做好榜样,个人是人的好榜样;团体是团体的好榜样;在家,家是所有家的好榜样;在国,是所有一切其他国家的好榜样,他都是带头,做好样子给人看。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柔和质直」。这是待人接物,用什么样的态度?和颜悦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内里面真诚,外面柔和,菩萨。大乘教里头,在中国,柔和质直用弥勒菩萨做代表。弥勒菩萨满面笑容,把他老人家摆在大门口,意思是什么?什么人可以进佛门来?笑咪咪的就可以进来,这入门。入门要欢喜,对待什么人都欢喜,欢喜就能把别人的罪障化解。没有怨恨才能化解冲突,带著怨恨,那个冲突是永远不能化解的。真诚的爱心,就能把问题解决。解决争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台湾有个故事,是吴凤是吧?对。你看吴凤,两个族群斗争的时候,他们好像是祭神要杀人。吴凤给他们调解,没有办法,非杀人不可,不杀人祭神,神就不灵,不保佑他们。吴凤就告诉他,好,明天早晨,你们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你们就把他杀掉。明天早晨果然看到了,就是吴凤,杀了之后才知道,才看到是他。好了,从此以后不再杀人祭神,这个陋习就化解、就解除了。这是什么?舍命去救这些人,劝这些人不要杀人,牺牲自己生命,把这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纠正过来。所以乡村里头给他建了个庙,吴凤庙。调解纠纷要有他这样的精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真诚比什么都可贵,真诚能感动人,能让人悔过,能让人自新。
  下面这一段,第五段,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实相之旨,如上粗明」。前面还是讲得简单,大致上讲清楚了。「至於本经体性,何得称为实相耶」?佛这部经根据什么道理讲的?根据事实真相,所以他不迷信。「下申其说」,这下面详细再说明。「世亲菩萨」,世亲就是天亲,「《往生论》云: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这个我们在《往生论》上学过的,没有学全文,我们学过二十九种庄严。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国土庄严,极乐世界庄严功德成就的;第二个佛,极乐世界的老师,阿弥陀佛,这也是庄严功德成就的;第三个菩萨,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是功德庄严成就。这三种成就,愿心,愿心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下面庄严,是阿弥陀佛五劫修行,这是近说,如果要具说的话,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行的功德,庄严他的愿心,成就极乐世界三种庄严,这个不得了!不可思议!这应知。
  「略说入一法句故」,略说就是总而言之用一句话来说,这一法句就是清净句。什么叫清净句?「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是明心,无为法身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底下是念老小注,「此论」,是指《往生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依照净土三经修学往生的心得报告,给我们后人做典范,他怎么修的、他怎么成就的。他讲得太好了,这部论里头直截了当显示出事理无碍的一真法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这是讲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全体是法性身、是法性土,身土都是法性,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身土是阿赖耶的相分,也就是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是通过意念变质了,跟法性身、法性土不一样,法性不变。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一个物质,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都属於波动现象成就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离开波动现象,它全没有了。不像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它不是波动现象,它跟波动没有关系,它是自性性德流露出来,所以它那个地方一切法不生不灭。
  这个不生不灭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在讲的生灭是念念生灭,叫刹那生灭。我们的同学,常常我们在一起学的,说念念生灭,你们知道,一般人不懂。这个念念是什么?弥勒菩萨所说的。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经的原文。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凡夫动个念头,佛就问弥勒菩萨,这一个念头里头有多少个细念?微细的念头;有多少个物质现象?相是物质现象;有多少个识?识就是受想行识,精神现象。佛这句话里头问三个事情,念头有多少?相有多少?识有多少?识是受想行识,有多少?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把它算出来,三百二十兆。就是我们动一个念头,里头有三百二十兆。而且什么?一弹指,就这么长的时间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念念成形」,这是答覆他相,答覆释迦牟尼佛问有多少相,相就是物质现象,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天天念《心经》,「五蕴皆空」,五蕴是说什么?五蕴说这个微细的念头,就是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那一念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相就是色,识就是受想行识,这才知道五蕴是讲这个东西。《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统统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跟《般若经》上对对,就能对通了。《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统统对上了。
  弥勒菩萨讲一弹指,现在我们的科学时间单位用秒。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弹得很快,我相信年轻人有体力的弹得很快,至少可以弹五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五,就一千六百兆。就是一秒钟,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个生灭,动的,它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个就是大乘教上讲的生灭相,是指这个生灭,这个生灭就是念念都在生灭。一个生灭是一个现象,第二个生灭又是一个现象,决定没有两个生灭相是相同的。但是前后的生灭相有相似,不完全相同,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相似相续相。这才说出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真的。
  但是极乐世界怎么样?极乐世界它也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但是它念念那个相,它不是相似的,它真的是一样的,平等的。为什么?它没有波动现象,极乐世界没有波动现象。没有波动现象,所以它每一个相是相续相,真的是相续相,它不是相似相续相,它是真正相续相。所以极乐世界人寿命长,无量寿,但是相貌不变,不像我们这里一年比一年老,他不老。他为什么不老?他不是生灭的,所以他就不老。花草树木也不老,山河大地也没有灾难。我们这边为什么有灾难?就是它是变动的。
  这个变动,整个宇宙的变动,谁在那里掌握的?念头,就是我们起心动念。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善,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会有毛病,我们居住的环境不会有灾难,善念。如果心,心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心的念头是贪瞋痴慢疑,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行为是搞杀盗淫妄,我们身体五脏六腑都会长病,这身心不健康,居住的环境就很多灾难,水灾、风灾、地震这些东西统统都来了。所以身跟外面的环境全是自己业力所感。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真相,以为这是自然灾害。不是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的,是我们把自然破坏了。自然是顺乎性德,中国古圣先贤教人都是顺性德,性德的核心就是孝,中国人讲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孝敬两个字是性德的核心、中心点。我们老祖宗了不起!我们相信至少也一万三千年之前,老祖宗就发现了,用这个来教育后代。一直到前清,我们相信一万多年,教什么?教孝、教敬。所有一切的德目,都是从孝敬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所以孝敬是核心。人如果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就完了。
  古时候,教书这个行业是非常清苦。从前认为,你是干哪一行的?我是干夫子的,夫子就是教书的,就是当老师教学生的,多半都是穷秀才,读书考试不及格,当一辈子秀才。国家是给你一点钱,不多,仅能让你过普通的生活、清寒的生活。他的贡献太大了,是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人有没有出息要靠这些人。所以虽然很清贫,但是他对社会大众有贡献,社会大众对他非常尊敬,这是他得到的安慰。第二个就是医生。医生是救人身命的,秀才是救人慧命的。古时候医生给人治病不讲钱的,病人来了赶紧治病要紧。病治好了之后,随意,你家里有钱多给一点,没有钱少给一点,再没有钱,医药费都是医生送的。所以医德,他是救人的。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这两种人普遍受到大众尊敬。现在都变质了,老师教书要开补习班,为什么?好东西教室里头不教,你要学吗?要学到补习班里来,补习班缴学费,我再教给你,都变成买卖,商业化了。现在各行各业全部都经商,全部都商业化,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德呢?德没有了,问题全都出来了。
  「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不但阿弥陀佛每天讲经教学,花草树木也都在讲经教学,七宝池里头的八功德水,水流的声音在说法,极乐世界的鸟说法,没有一样不说法,六尘都说法。这就是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到极乐世界,你六根接触到的,都能感受得到。所以极乐世界学佛快,你想不听也不行,走到哪里听到都是说法的声音,你看到每个人都在那里精进不懈。所以「一一即是实相」。极乐世界的人,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了不起!十方世界没听说过,这个东西只有极乐世界一家有。
  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我们此地所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像惠能这一流的人,在极乐世界全是的。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一开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这不是自己修的,阿弥陀佛加持的。所以弥陀的恩德太大了,说不尽。有这个能力,在极乐世界就能够化身,同时化无量无边身。到哪里去?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同时去,去供佛,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他一天修的福慧,我们这个世界修一劫都比不上他,他有这个能力。自己本身呢?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没有离开。你看,本身没有离开讲堂,分身到十方,每一尊佛都拜到、都供养到,每一尊佛说法都听到,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到哪里去找!所以我们今天把这部经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可不能错过,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其他的事情全是小事,要把这个摆在头,头等大事。我们要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很快就成佛,就毕业。所以这是修行成佛的捷径,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了。一一即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这把证据说出来了。
  「明蘧庵大师曰:琼林玉沼,直显於心源;寿量光明,全彰於自性。」琼林是宝树,玉沼就是七宝池,七宝池里头八功德水,这个都是依报庄严。它从哪里来?自性变现的,它不是阿赖耶变现的。极乐世界我们身体是自性变的,也不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些物质环境统统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寿量光明,这是正报。到那个地方人人是无量寿,是真的无量寿,不是有量的无量,是无量的无量,真正无量。我们到极乐世界是有量的无量,在极乐世界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了,那就是无量的无量。它这个有量无量跟无量无量是连接在一起的,当中没有分开的。全彰於自性,彰是彰显,换句话说,都是自性彰显出来的境界。
  幽溪大师《圆中钞》里面说:「夫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琼林玉沼是依报现象,寿量光明是正报现象,这两句话就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诸法之相,它就代表了,「然则直显於心源,全彰於自性,顾何相之可得哉!」既然是出自於自性,自性无相无不相,所以不能说它无,也不能说它有。这下面给我们解释得好,何相之可得?所有一切相,无论正报、依报都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为什么他不执著?是因为往生的人,佛来接引你,你是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莲花的因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愿力做莲花的因,我们自己信愿持名做莲花的缘,莲花就长大了。我们真信、真愿,天天念阿弥陀佛,念得愈多花就愈大、光彩就愈好。等往生的时候,佛拿著这朵花来接引你,花上有你的名字,不会错误的。你坐在这个莲花里头,这个花就合起来,到极乐世界,花就开了,叫花开见佛。你的身体完全变了,我们带著阿赖耶识这个身体,在莲花里头就开始变化,就产生变化。到达极乐世界花一开,我们的身体是法性身,就是常住不坏的身,不会变易的身。虽然长寿,无量寿,永远不衰不老,不会生病,法性身。这个是所有一切修行法门里头,成佛最稳当、最快速、最究竟、最圆满的一个殊胜法门,我们遇到真不容易!真正透彻了解的,没有不选择这个法门。华严宗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都求生净土,文殊、普贤菩萨统统求生极乐世界。天台大师,智者大师往生净土的,所以天台历代的这些祖师,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最近的,谛闲法师,生净土的;在香港圆寂的倓虚法师、定西法师,这都天台宗的,统统都念佛往生。他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任何怀疑,一向专念,他成功了。
  「此正无相不相」,那个无字贯下来的,无相无不相,「相而无相之正体」,这就是实相的意思。下面是念老的话,「盖吾人心性,量同法界」。这句话要记住,说到我们自己分上来了。我们自己的心性量同法界,所以《还源观》上教给我们,要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固然是赞佛的,实际上我们自己亦如是,这个我们才真正得受用。我们不仅仅念的是佛,我们自己跟佛没有两样,佛是把三种障碍去掉了、放下了,我们现在是没放下。现在我们要干的事情,就是要赶快放下,放下就是。「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极乐国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这话说得好。后面说「心净则佛土净,土净即我心净。何有一法,在我心外?本经所诠」,诠就是详细的解释,「直显本心,全彰自性。当相即道,无非实相」。
  今天时间到了,这几句话,我们底下一堂要细细的来解释。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23: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