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先修忏悔之法 |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
|
|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 |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 | (四)忏悔的方法:(推荐发露忏悔、八十八佛忏,后者在《早晚课诵》中有) |
|
|
a、依经中说,有无相有相、上中下诸根之不同忏法,又依不同经典、陀罗尼、佛名之忏法,这里推荐八十八佛忏,发露忏悔,因之易学而殊胜。 |
|
|
b、发露忏悔:将难以启齿的恶业隐私,对大众,或对善知识说出来,恶业藏在心中,犹如积雪藏在不见阳光的地方,永远不能消融,恶业隐私一旦发露对大众说出,犹如罪业积雪见到日光,当下即融化。这是发露忏悔的奥妙所在。 |
|
|
c忏悔之人,最好具备下面几个条件,有利于恶业迅速消除: |
|
必须持戒断恶:不持戒断恶,忏了犯,犯了忏,永无了期,罪业灭了生,生了灭,永灭不尽。故而持戒断恶,是忏悔灭罪第一基础 |
|
如《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 ----所以广泛行持善业,有利于对治恶业,尤其是造佛像、修建佛寺塔庙、印刷流通经律论佛典、供养佛法僧三宝,这些善业,消除恶业积累善福极快。 |
|
调伏内心烦恼恶念:《华严经》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所以烦恼恶念,是罪业的根源,若不调伏烦恼恶念,将其转化为正念善念,乃至渐次转化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罪业大树的根没有断除,纵然精进拜忏,砍伐枝叶,将来罪业还会再次生发。所以,调伏烦恼恶念,转化心念,是灭罪最重要的核心。昔日世尊,在地狱中一念利益众生的善念,就彻底消除地狱业报,诸位不可不深思。(见下文) |
|
|
d、有人忏悔,拜忏结束,就说,我忏悔过了,以为就此结束;依照普贤菩萨行愿,是尽未来际,念念忏悔,时时刻刻忏悔: |
|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注:由此可知,念念反省自己,念念忏悔,念念改过自新,才是真忏悔,而不是一忏即毕。 | |
|
善男子,以是因缘,若有造罪,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一夜乃至多时?若有犯罪,欲求清净,心怀愧耻,信于未来必有恶报,生大恐怖,应如是忏。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令速除灭。 | --------《金光明最胜王经》  |
|
|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
-----------《优婆塞戒经》 |
|
《大方便佛报恩经》世尊于宿世中,曾堕地狱,因发菩提心,速升天界(菩提心灭罪殊胜) | 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共两人并挽火车。牛头阿傍在车上坐。缄脣切齿。张目吹火。口眼耳鼻烟炎俱起。身体殊大。臂脚盘结。其色赤黑。手执铁杖随而鞭之。我时苦痛努力挽车。力励前进。时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后。是时牛头阿傍以铁叉刺腹。铁杖鞭背。血出沐浴随体而流。其人苦痛高声大唤苦痛难忍。或称父母。或称妻子。虽作如是唱唤无益于己。我时见是受大苦恼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发菩提心。为此众罪人故。劝请牛头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怜愍。小复加哀垂慈怜愍。牛头阿傍闻已心生瞋恚。寻以铁叉前刺我颈。寻时命终。即得脱于火车地狱百劫中罪。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 (故此可知,发菩提心是灭罪最迅速之法) | -----------《大方便佛报恩经》 |
|
|
(七)为什么求忏悔灭罪之人,应当大力“塑造佛像”? | 《大乘造像功德经》云:若发信心造佛形像。如是苦报皆悉不受。若寇贼侵扰城邑破坏。恶星变怪饥馑疾疫。如是之处不生其中。若言生者斯则妄说。  | 由造像故。彼诸恶业永尽无余。所应受报皆不复受。弥勒。业有三种。一者现受。二者生受。三者后受。此三种业中一一皆有定与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现定业少分容受余皆不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