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4|回复: 1

[佛经入门] 忍大便、小便、放屁、打哈欠喷嚏等废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发表于 2024-6-8 1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4-6-8 14:03 编辑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
佛言。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二为不量饭。三为不习饭。四为不出生。五为止熟。六为不持戒。七为近恶知识。八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不应饭为饭。谓不可意饭。亦谓不随四时食。亦为以饭复饭。是为不应饭为饭。
不量饭者。谓不知节度多食过足。是为不量饭。
不习饭者。谓不时食。若至他郡国。不知俗宜饭食未习。不稍稍饭。是为不习饭。
不出生者。谓饭物未消复上饭。若服药吐下不尽便食来。是为不出生。
止熟者。谓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下风来时制。是为止熟。
不持戒者。谓犯五戒。现世间盗。犯他人妇女者。便入县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压死。若饿死。或得脱外从怨家得首死。或惊怖忧愁死。是为不持戒。
近恶知识者。谓他人作恶便来及人。何以故。不离恶知识故。恶人不计当坐之。是为近恶知识。
入里不知时不如法行者。谓晨暮行。亦有魍魉诤斗者。若有长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视不可视。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是为入不知时不如法行。
可避不避者。谓弊牛马狾狗蚖蛇虫。水火坑阱。犇车驰马。拔刀醉人恶人。亦若干。是为可避不避。
如是九因缘。人命未尽为尽。黠人当识。是当避是已避得两福。一者得长寿。及得闻道好语。亦得久行道。《佛说佛医经》







感言:欲保持一池之水体健康,需要时时排污,时时注新,才能焕发生机,欣欣向荣。因封闭系统因没有同外界的物质或信息进行交换,则内部终究要走向衰败灭亡,如一潭死水,与外界隔绝。死气沉沉,终究腐臭。而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与物质,从而有利于形态的长期健康发展,才能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人的身体也是一样的,既需要摄引能量,也需要定时排浊,若废气污浊之物淤堵不排,有害腐臭之物持续淤积身体的话,则必然危及身体不利健康,唯有使自己的身体呈开放系统,时时摄新,时时排浊,吐故纳新,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一派生机。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药圣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北宋《圣济总录.大小便统论》中说:“水谷初未分也,及其化物,归于膀胱而为溺,传于大肠而为糟粕,必曰气化则能出矣。”
金元时代的朱丹溪说:“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老老恒言·便器》指出:“欲溺便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则愈数而少,肾气窒塞,或致癃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主题

694

帖子

92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29
发表于 2024-6-8 18:1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是全知,比如佛懂不懂电脑?人工智能?原子弹?肯定懂啊,佛无所不知,人脑子里在想什么,佛都知道,佛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6 05:5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