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垢净光大陀罗尼」出自唐.弥陀山译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其作用、功德详如经述。然该陀罗尼至今并无梵文原本流传,现有《大正藏》中“灵云寺版普通真言藏”所载梵本应属后期还原本,存有一定错误,今人还原者亦多受此影响,亦存有偏误。为还原该陀罗尼真实梵文原貌,今集诸多载本、汇总对照,期还原出真实梵文,以飨学人。
一.集诸本
今人常依《大正藏》中所载经文,研习佛经及其中陀罗尼等,然不知经文流传至今其中文字多有差谬。语言文字部分稍有差异,或不影响通篇文意,但其中“陀罗尼”部分的差异,则完全影响了真实的原貌,且此部分并无上下句搭配,故流传中更易产生差错;因此,欲还原真实“陀罗尼”原貌及欲还原真实梵文,不考证出原始的译文原貌,是不能准确地还原出真实的梵文的。且以流传时间来看,更久远的版本,其所含的真实信息会更多一些。
对该“陀罗尼”现收集相关文献信息如下:
1.敦煌抄本 ( B7379,B7383,B7384,S1634,S4156,P3916,BD574,BD759… )
2.房山石经经本 (《房山石经》No.498(必八)《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3.高丽藏经本 (《高丽大藏经》No.12册(知)《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4.赵城金藏经本 (《中华大藏经》No.376第20册《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5.碛砂藏经本 (《碛砂藏经》(过九)《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民国版第170册))
6.明藏经本 (《永乐北藏》(彼五)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第47册)
7.清藏经本 (《乾隆大藏经》(彼五)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第42册)
8.房山行琳咒本 (《房山石经》No.1071《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卷第九之《最胜无垢清净光明根本陀罗尼》 )
9.藏文本 (《西藏大藏经》(德格版)No.510《圣光明无垢清净光陀罗尼》)
以上诸本,随时间变化,及不同流传,其间呈现出不同差异,此亦说明文字的流传变化中,差错在所难免!现将此逐句对照,汇总分析,并还原总结出最终梵文本,一并罗列对照如下:
10.整理还原梵文 (罗马字母)
11.梵文对应汉译。
二.对照整理
三. 校勘说明
从以上汉文诸本的对照中可以看出,各个版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文字特征是在逐步地变化的,有些文字演变、书写相似、同音字等导致的小变化,其影响或可说不太大(如:陁→陀、弥→彌、喇→唎、薄→簿、殺→煞…),但是对于凭空增字、减字或改字等现象,则是完全影响了其梵文原貌(其他咒文中亦常见此类现象),所以,只有依托更多原始版本信息,并循着时间向上追溯,最终找寻出这种变化,才有可能得出原始的译文原貌,进而能够得出准确的梵文。
房山石经中“行琳”所集的各个咒文本,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其所集咒文,与其他流行本中用字上却多有不同,似有重新编译的感觉。从本“陀罗尼”的对照中可看出,其他经文中咒本文字的错误变化,最终亦反映在了“行琳”本中(如,典型的“薩囉→薩麼囉”的变化),由此(包括其他的一些咒本)可看出并推知,房山石经中的“行琳”本,完全可能是在收集前期的各个咒本后,并加以整理,还有可能进行了重译。但这一过程未必全部都会有梵本依据,而其中旁注的梵文,亦有可能是他自己理解并加注的注释,而不一定全部都是有原梵本的。否则,就应该加注更多乃至全部的梵文,而不只是其中的几个。所以由此来看,其错误亦有存在!
藏文本是由不同路径流传至今的版本,因其文字与梵文有很好的对译,且其作为唯一汉译本的异译本,其参考作用非常巨大,但其书写流传、刻板印刷中,亦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
综上诸本,以下以20句汉译本次序为记,逐句校勘如下:
1.第一句中,依照汉译文字还原,当为“七十七”的梵文原文,而藏文本为“七”的梵文,此处暂以汉译本为准;
2.第四句中,“薄質多”三字,因梵文的连写、连读的影响,最难还原,《大正藏》中亦无法还原准确,后人更亦无从下手。此处依照藏文本对应梵文进行还原,则可找出梵文原貌,且文意通顺、译文合理;
3.第四句中,“鉢喇底”三字,依照汉文文字还原,词意较为合理,藏文此处或有小差错;
4.第五句中,“阿弥多”三字,藏文本为“am4ta”(甘露)之意,依照汉译本还原为“amita”(无量)之意,词意连贯上,更为合理一些;
5.第十二句,早期汉译本(包括全部敦煌抄本及房山石经中)与藏文本完全一致地都为“薩囉”二字,而后期汉文刻本中却都变成了“薩麼囉”三字,此一重大的错误,直接导致了梵文原貌的变化,故而,此处依照此对照后进行改正,且改正后词意亦更为合理;
6.第十五句中,汉译本中皆有一“vi”字,且词意亦妥,此处藏文本或有脱漏,故以汉译本还原为准;
7.第十六句后,藏文本和房山行琳本分别有“我”或“一切众生”等内容,此处暂略去;
8.第十八句中,“珮燄”二字,与藏文本差异最大,藏文本亦无法对应合理词句,故暂以汉译本字面进行还原,词意亦妥。
9.其余各处,多从藏文本与《梵和大辞典》共同确认。
补充说明:第十句,balena一词,或许亦为bala一词的单数具格形式,意为“通过大力”。
现代汉语音译:
拿嘛 萨埵 萨埵地比呀 三藐三佛陀 具只南 巴里苏陀也 嘛那sei博帝质多 巴拉底瑟丹多喃拿嘛巴噶瓦dei 阿米达阿又飒夏 达他嘎达夏 嗡 达他嘎达 书dei 阿又维扫达尼萨哈ra 萨哈ra 萨尔瓦 达他嘎达 维加呀 巴丽娜 巴拉地 萨哈ra 阿又萨ra萨ra 萨尔瓦达他嘎达 萨玛呀 博帝博帝 博帝呀 维博帝呀 博达呀 博达呀 萨尔瓦 巴巴 阿瓦ra娜 尾苏dei 维噶dei 嘛啦珮呀 苏波达 博帝 呼噜 呼噜 司瓦哈。
咒法之王:任何人鬼水火诸毒不能害您,凡与您说话或听您声音或触您身体影子,所有众生重罪消除!
本咒被世尊称为咒法之王,度众生的方法实在太方便了!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戴着这个咒语,即使你走路踩到任何动物(当然也接触你的身影了),都除灭一切重罪并投生天上!
【咒法之王】:
1、佛经提到本咒为“咒王、咒法之王”
2、非余咒术之所能制
【使用方法】:
如法书写、受持、读诵、供养,或恭敬佩戴身上
【功德利益】:
1、一切冤家、恶鬼等,不能害你,而且惊恐向各方逃串!
2、与你说话的人,也可以除灭五无间罪业!
3、听到你说话的声音,或接触到你的影子或身体,一切众生的宿障重罪皆得消除!
4、一切诸毒、水、火、雷电等不能害,厌祷邪魅不得其便。
5、一切如来护念加持、诸天善神增长你的势力。
========================
摘自《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
若有于此咒王。如法书写受持读诵。供养恭敬佩于身上。(按1:)以咒威力拥护是人。令诸怨家及怨朋党。一切夜叉罗刹富单那等。皆于此人不能为恶。各怀恐怖逃散诸方。(按2:)若有得共彼人语者。亦得除灭五无间业。(按3:)若有得闻此人语声。或在其影或触其身。令彼一切宿障重罪皆得消除。(按4:)所有诸毒不能为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厌祷邪魅不得其便。雷电霹雳无能惊娆。(按5:)常为诸佛而共加持。一切如来安慰护念。诸天善神增其势力。(按6:)非余咒术之所能制。是故应当于一切处求此咒法。写已置于当路塔中。令往来众生。下至鸟兽蛾蝇蚁子。皆得永离一切地狱。及诸恶道生诸天宫。常忆宿命至不退转。
尔时佛告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执金刚主四王帝释梵天王等。及其眷属那罗延天摩醯首罗等言。善男子我以此咒法之王付嘱汝等。应当守护住持拥护。以肩荷担宝箧盛之。于后时中莫令断绝。应善执持应善覆护。授与后世一切众生。令得见闻离五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