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00|回复: 5

[原创文章] 殊胜不可思议的缘起咒--谁见缘起即见善逝,施食时用缘起咒可以加持供品为遍满世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1-12-23 09: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缘起咒(达真堪布诵) 嗡耶达日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 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日玛纳所哈。 缘起咒的功德 缘起咒可以转变不好的缘起。一切都是缘起。如果念诵经文、仪轨、咒语时,有不好的缘起,就不会有成就和效果。念诵缘起咒以后,所有不好的缘起都能转变,一切都会吉祥、圆满。缘起咒的内容也包含了所有佛法的内容,功德特别大。 缘起咒注音: 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日玛纳所哈 缘起咒的功德 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 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持诵一遍此咒能清净一切罪业,平息,遣除一切违缘, 如果观想任何事物而诵,相当于造佛像或佛塔。 若观想任何供品而诵,则等于供养遍满世间界的供品。 如果恒时念诵,则圆满一切心愿,任何损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 如果诵十万遍,那么将如愿实现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种事业仪轨中也有宣说。 大圆满系解脱咒中说这也是能获得化生安住相续解脱的心咒。 总之,一切如来得手印,犹如诸法的生命一般,功德不可思议。 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宣说的。 在前面观修金刚萨垛的时候,很多人一定会有许多不清净、不吉祥、不如法、不圆满的想法和行为,只要诚心诚意地诵持缘起咒,就能把这些不好的缘起改变过来。我们在平时观想诵咒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不好的念头,这样不但没有功德,还会对修行造成障碍,所以无论做什么有个好的缘起特别重要。念诵缘起咒,就可以把那些不清净、不好的念头、想法都变成好的缘起,只有好的缘起才能使我们的修行达到究竟的圆满......(达真堪布讲解) 缘起咒是起连接因缘作用的,这个缘起咒很重要,不管跟佛、佛法连接因缘也好,跟任何一个善因缘的连接,都是依靠缘起咒。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包括在缘起咒的内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缘起和胜义的缘起当中。因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窍诀,是无死的甘露,是能摧毁黑暗的一盏明灯,是断除分别念和邪宗的锐利宝剑,是医治烦恼痛苦的妙药。 【闻缘起偈见解脱义】  妙音智   在北传和南传佛教的文献中,都有舍利弗、目犍连闻偈悟道,皈依佛陀,成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如来双胜”的记载。如南传律藏犍度《大品》(Mahavagga)对此事的记述大致如下:   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与频毗沙罗王会面,并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当时在王舍城有散惹夷(Sasjaya)及其二百五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在其门下并且是会众之首。他们二人约定,无论谁先得到“不死”,即解脱或涅槃,就应立即告诉另一个人。   一天,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马胜(Assaji)尊者,被尊者行乞时安祥、庄严的神态所吸引,趋前请问。当得知尊者是大沙门乔答摩的弟子时,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因此请求尊者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他一些佛陀教义的心要。于是马胜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就是后来佛教经典经常引用的“缘起偈”,又叫“法身偈”(流行的汉译先后有几种,译句出入略有不同,以下是对照梵文和巴利文之后的重译):   “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   舍利弗听了这一偈颂后,当即证得清净无垢法眼——“一切观待因缘而生者,亦必观待因缘而灭。”并对马胜尊者说:“如果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法,那么你一定已经证得了往昔多无数劫所未曾见的一切苦的寂灭!”   舍利弗回去将此偈颂转告了目犍连,目犍连也同样当即证得了清净无垢法眼。他们二人劝说其他二百五十弟子离开了散惹夷,一同去皈依佛陀,而散惹夷本人则拒绝接受劝告。当他们远远地向着竹林精舍走来时,佛陀预先告诉众比丘说:“这两个正在到来的人将成为我最殊胜的弟子。”(1)   这则故事,在诸多有关佛陀和弟子的传记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从这里体现出佛陀时代,人们在知见抉择上的严肃不苟。这种抉择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决非仅靠某种权威或对权威的仰信。在知见上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觉悟的过程,而觉悟不仅是知性上的,同时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解脱。   在印度,直到今天,人们还是用“见”(darsana)一词来指某种理论、哲学或宗教体系以及这种体系的讲说和实践。比如称佛教为Baudhadarsana,即“随佛陀见”。“见”这个词源于一个梵语动词词根drs,意思是“看见”,由此引申为“认知”。从这种词义的派生上恰好可以反映印度传统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把对真理的探求与对人生终极关怀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正如简德拉塔·夏尔玛(2)在其《印度哲学批判概论》中所说:   “西方哲学,基本上是对真理作知性上的探求,因此或多或少地保持了‘哲学’一词在语源学上的含义。而印度哲学则浓厚地带有精神解脱意味,并且总是强调对真理实证上的必需。Darsana既指‘观察’,又指‘观察的工具、方法’,它意味着对真实的直接、当下和直觉的观察,对真理的实际领悟以及达到这种觉悟的方法。”   在佛教兴起以前,印度传统思想中已经出现了四种主要的体系,即婆罗门教、顺世论、耆那教和命定论。这四种不同的体系在知见上都带有寻求某种终极存在的倾向,如婆罗门教关于“我/梵”(atman/brahman)的同一、顺世论和命定论的“自性”(svabhava)和耆那教的“业”(Kiriya)等。此外还有不定论者,以舍利弗、目犍连最初依止的散惹夷为代表,主张对任何问题都不作决定,在知见上采取一种极端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态度。他们在实践上或主张禁欲、苦行,藉苦修冥想以求解脱;或主张纵欲、享乐,以满足现时的快乐为人生最高目的。   舍利弗和目犍连之所以最初依止于散惹夷门下,很可能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怀疑主义者。如果他们已经彻底地不满足于怀疑主义的传统,他们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当时任何一种关于终极实存的定论,如婆罗门教义甚至是命定论或耆那教的理论,如果不是顺世论的话。然而他们留在散惹夷的门下直到发现一种将怀疑主义与某种积极教义相结合的传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仅仅是听了对佛陀理论的传达之后就立即为之所吸引。因为正是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怀疑论问题的新的解决,在此以前的任何学派都无法与之相比。佛陀在解决怀疑论问题上的独到之处在这一偈颂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当散惹夷因畏于陷入错误而不愿发表任何积极的意见时,佛陀则倾向于承认人类知识上的局限性,同时提供一种对真理和真实的合理描述,而不带有对终极存在的企图。这种解决方法使他避免了任何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负累,并且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使用了语言。正因如此,佛陀拒绝提出或回答关于终极原因或终极命运等困扰印度哲学数个世纪的问题。   如果说在哲学问题上,绝对论是追求终极存在的结果,而极端怀疑论是由于在这种冒险上的失败的话,那么佛陀在他对人生经验的解释中,已经离弃了对那种实体的寻求,离弃了绝对论和极端怀疑论而将自身置于中道。(3)   曾有弟子问佛陀什么是“正见”,佛陀就当时知见纷纭的情况回答说:“世间大多数人都被种种见所束缚,只有不随行于种种见,离于种种见,不味著于种种见,而思维:苦因有故生,苦因灭故灭。这样的人能断诸疑惑,所得正智,不随他转。”(4)   佛陀教义的核心即缘起,见缘起即见如来,见缘起即见解脱。“诸法从因起”,这里的法指的是生死等烦恼法,这些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有导致它们产生的原因。“如来说其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烦恼或扰乱的心态,如无明、贪著和恨等;一是由烦恼或在扰乱的心态下引发的有害行为。“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大沙门指佛陀,我们现在所经验的种种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是由无始以来的烦恼和有害的行为所导致的。因为我们现在仍然产生新的烦恼和造作新的业行,所以今后还要继续经验由此而生的种种苦恼。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命运,相反,佛陀如实地告诉我们:当导致苦恼的因息灭时,这种因所导致的苦恼也将随之息灭,就如同当我们停止向灯盏里注油的时候,这盏灯必将熄灭一样。因此虽然我们从无始以来经历烦恼业力的生死轮回,但我们却完全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命运,那就是对治生死苦恼的因——心的扰乱状态和由之而来的有害的行为。这样,由此缘起偈所揭示的佛陀教法的心要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解脱之道。缘起偈总摄佛说四谛法。其初二句“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摄四谛的初二谛:法=苦谛、因=集谛。后二句“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摄四谛后二谛:还灭=灭谛、如实说彼还灭=道谛。因此总摄无我、十二因缘和中道等教法。   此缘起偈在大乘佛教兴起后更广为流行。因其显示了佛法核心的缘起解脱思想,被视作佛的法身体现,称为“缘起咒”、“法身偈”,而写于供养经书、像、塔等处。在密咒法中用缘起咒加持舌,能令所诵真言如实成就。 注   释 :     (1)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Vinaya Texts Part I.Mahavagga     (2) Chandradhar Sharma: A Critical survey of Indian Philosophy     (3) David J.Kalupahana: A History of Buddhist Philosophy,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4) 见 Samyutta Nikaya 中 佛 陀 与 Kaccayana 的 对 话 。 【法身偈】《 佛学大词典 》   指佛弟子马星(马胜)比丘为舍利弗所说之‘诸法缘起颂’。又作法舍利、法颂舍利、法身舍利偈。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二中):‘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王,是义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譬如一人犯事,举家受罪。’故知此偈乃说苦、集、灭三谛之偈颂。又以首句之‘诸法从缘生’,故又称缘生偈、缘起偈、缘起法颂。    此外,另据佛说造塔功德经(大一六·八○一中):‘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中略)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故此偈亦可称为法身偈。[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大智度论卷十一] 【法身偈】《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 智度论十八引[虫*毗]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 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 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 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囗@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 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 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主题

429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53
发表于 2011-12-23 1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需要,谢谢师兄
我信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0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咒的另一妙用-----------处理破损佛经佛像

达真堪布:怎样处理磨损的法宝、圣像?



我们打印经文、法相等学法资料时不小心印坏的,还有长时间使用而磨损的文本、法相及光盘等,以及请香或者佛教用品包装上的佛菩萨像,该如何处置才不会有过失?

    答:可以念缘起咒,在干净的容器里烧掉,烧的时候也是以恭敬的心态。或者送到干净的河里、山上,让其自然消失也可以。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44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72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888
发表于 2012-3-1 1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1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自觉觉他

积分
1808
发表于 2012-7-13 08: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觉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11:2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60

    主题

    418

    帖子

    5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南无宝胜如来

    积分
    5877
    发表于 2012-7-13 1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施食时放在那个位置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5 16:0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