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59|回复: 0

二十一禅修手册-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1 13:26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82

    主题

    622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2147483647
    发表于 2011-2-8 1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二部分--二十一禅修

    下士道

    1.依止善知识
    虔诚地依止具格的善知识是获得一切证德的根本。禅修依止善知识,就要思惟依止之诸多义利,这样我们才能对依止善知识生起坚固的定解。

    前  行
      首先,由诵上节末尾的前行略轨,我们皈依、发殊胜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我们思考:“如果我敬依善知识,他将引导我走正法之路。这是唯一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赋予人生价值的道路,定带给我种种的义利:近诸佛位;诸佛悦豫;不受人与非人之恼害;易断一切烦恼恶业;增长觉受;不堕恶道;未来的生生世世常遇具格的善知识;世俗的顺缘、解脱和成佛的一切善愿均能实现。

    安住修
      我们参思上述之义利,直至对依止善知识生起定解,树立虔诚而坚固的净信心。然后我们安住在此定解上越久越好。

    回  向
      通过诵前行章节略轨中的回向文,我们将所有的前行、观察修和安住修的功德,回向利益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之后,我们应尽力谨遵善知识的教导,依教奉行而取悦善知识;还应不断地提升于善知识的净信,尤其勿思善知识的任何过失。如果希望修法,但仍未遇善知识,那么在依止定解的策励下,我们发心一定要找到教授菩提道次第且引导我们成佛的具格善知识。
    2.我们的宝贵人生
    通过本禅修,我们逐渐认识到:由于人生提供我们殊胜的修法机会,因此人生极为宝贵。一旦认识此点,我们就会生起定解:切莫浪费人生而要善用它清净地修行。

    前 行
    我们和以前一样地皈依、发殊胜的菩提心和修其它的前行。

    第一步观察修
    无数有情堕在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遭受无法想象的痛苦,且毫无喘息之机,因此根本没有机会修持佛法。即使生为人类,其中的很多人并无机会闻修佛陀的教法。许许多多的人生在宗教信仰不自由的国家;有些人持否认轮回、因果、佛陀等邪见;有些人的生理或精神有残障,或中途遇事故而不能自理;其他的人中有些备受贫苦的煎熬,有些则遇战争或逢天灾。这些人均无机会修法。认识到这些,我们应该思考:“庆幸!不象这些可怜的众生,我现在没有这些障碍;并有听闻实修佛法的机会,且对这些教授有信心。我拥有健全的身心,还能容易获得修法的一切其它的必要条件。”

    第一步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至内心生起务必万分珍惜此宝贵人生的觉受;领会到:它提供我们修法的一切必要条件;然后思惟:“我如此地幸运!”接下来我们就安住在这种觉受上。

    第二步观察修
    如果很好地利用此人身修法的话,我就可以成办现前一切究竟义利而不堕恶道。修中士道,就能脱离毫无自主的生死轮回而获得解脱;修上士道,就可以成佛而利益一切有情。人生是真正的如意宝,因为它能令我圆满心愿--救度自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唯有拥有人身才能实现此愿。

    第二步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到我们生起定解:“我定利用出宝贵人生修法,哪怕半点时间亦不丝毫浪费。”然后安住在这种定解上。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尽力不失去珍惜宝贵人生的心念。如果随时记得,那么我们将总是保持愉快的心态,无论处在什么外境,都不会气馁。思考人生的宝贵性将策励我们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善用它修持菩提道次第。
    3.死无常
    我们有三种赋予此人生价值的方法:善用它保来世生为人或天人;善用它得解脱;善用它成佛。成办这些要靠修持佛法,但是我们往往贪著世间俗务而缺乏修法的强烈愿望。这是我们的主要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必须念死。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我们思考:“我必定会死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止身体的坏灭,我的生命一天天、刹那刹那地溜走。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死去,死期完全不定。很多黑发人死在白发人的前头,有些则一降生就死掉了。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进一步说,有太多的因缘导致非时死亡。身体强健之人会遭遇事故而送命,谁都无法保证今天我不会死。

    安住修
    参思这些方面后,我们再三警醒自己:“我今天可能会死呦,我今天可能会死呦。”并安住此觉受上,最后我们得出定解:“既然我不久就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根本没道理贪著世间的享乐。相反,我要把整个的生命投入到修法中去。”然后我们尽力安住此定解越久越好。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该尽力修持佛法而不得懈怠。认识到:虚幻的世间享乐,只会扰乱我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舍弃对它们的贪著。就这样我们能够消除清净修行的主要障碍。
    4.恶道苦
    当我们死时,如果恶业成熟,我们就会堕到三恶道的其中一道。通过禅修堕恶道的危害,生起对恶道苦的强烈怖畏,这就是策励我们皈依三宝的主因之一。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之所以油尽灯枯,是因为灯焰从油而生。由于心识非由身体所生,因此心识在身亡时并不会止息。临终时,我们的心识不得不离开暂驻地--现前的身体,而寻找下一个栖处,如同鸟儿从一个巢迁到另一个。我们的心识毫无自主地相续,流落何方亦毫无选择。任随业力之风飘零到下一投生处。如果死时恶业成熟,我们就会被驱至恶道,重的恶业导致堕地狱,中者生为饿鬼,轻者则沦为畜生。
    我们很容易造重的恶业--只不过带着嗔心打死一只蚊子,我们就造了堕地狱的因。今生乃至无量的过去生,我们造下了许许多多的重恶业,除非至诚忏罪净除它们,否则,任一潜藏的恶业都有可能在死时成熟。牢记在心就该自问:“如果今天死了,明天我会在哪?!我极有可能会堕为畜生、饿鬼或者地狱。当别人骂我是蠢牛时,我都忍受不了。如果我真的变成牛、猪或者鱼,我又怎么办呢?”

    安住修
    我们参思三恶道的痛苦、堕恶道的危害,直至内心生起强烈怖畏恶道的觉受。此怖畏即是我们安住修的所缘境。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不应忘记堕三恶道的危害。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正知、精进地遮止不善业,同时策励我们皈依真正救护我们离苦的三宝。
    5.皈依
    我们通过参思恶道的危害生起怖畏心,现在我们参思佛法僧三宝如何具圆满能力救护我们。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加行。

    观察修
    我们对轮回的怖畏与轮回的危害,包括对恶道的怖畏与恶道的危害,都是起于我们的无明。能令我们断除无明而悟道的法宝,才是正皈依处。例如,如果我们证悟死和无常,就会减少对此生俗务的贪著。如果我们强烈意识到必死与死期不定,我们就会自然地更重视戒行,而非贪著稍纵即逝的感官享受、财物与权利。我们不会受诱惑去造杀生、偷盗、邪淫等不善业,也就不用承受这些业所生的苦果。此即悟道如何令我们离苦。究竟皈依法宝是证得空性;永断烦恼并令自他一切有情离苦。
    法是真正的皈依处;佛陀是一切皈依之源,他是无上的精神导师,指引我们获证佛法的真谛并加持我们修行;僧伽是我们修法的伟大助伴,为我们提供有利的条件,策励我们修行,并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唯有三宝才有能力救护我们离苦。

    安住修
    通过如此的参思,我们生起坚固的信解:三宝是唯一真正的皈依处,并且增长对佛、法、僧深厚的信心,我们安住在这上面而不让丝毫怀疑生起。
    当我们安住修心的时候,比如修信心,不要只想一想信心而安住在这上面,好似信心与我们的心是分开的;而要把我们的心转化成这种状态,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应该感觉我们的心象是与信心的海洋融为一体。
    安住修净信三宝一会儿,接下来,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诸佛菩萨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周围。我们坚信圣会就在面前,并安住此皈依境一会儿。怀着对恶道的怖畏、对三宝深厚的净信心,我们生起坚固的定解:只有依靠佛宝和僧宝的教化,才能在内心成就法宝的根基。带着这些动机,我们做以下的祈求:
    诸佛菩萨及圣众 恳慈护我及有情
    永离轮回之怖畏 赐予身心之加持
    怀着对三宝的深厚净信心,我们反复诵此皈依文。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当修持附录1中详细开示的“十二条皈依学处”。守住这十二条学处,我们就能够增长我们的皈依心,并很快有收获。
    6.业和业果
    皈依之后,就主要观察业的因果规律,即遮止不善而修善。这是真正能够自保不堕恶道的方法,并是证悟所有其它佛法的基础。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投生恶道的主因是不善业,或称恶业。我们今生受的一切苦,诸如疾病、贫穷、争斗、意外、人或非人的伤害等,都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的果。往往我们得不到最想要的,而很容易就遇到最不喜欢的人或事;我们找不到好朋友,即使找到了却不得不分离。这些也是过去的恶业成熟所感的果。就连日常阻滞,这些微不足道的不愉快,也是由过去生积聚的不善业所感的果。相反,得此宝贵人生、人天福报、解脱乃至成佛则都是善业所感的果。
    业因和业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遍知一切的佛陀体悟了并教导我们:不善业带来痛苦、善业带来安乐。我们必须坚信这点,因为坚信因果是未来安乐的基础。

    安住修
    我们参思这些方面直至内心生起对业之真理的信心,然后我们得到定解:“既然我希望远离任何的不幸而只享受无间断的快乐,就必须遮止不善业而只作善业。尤其必须遮止十不善业。”然后我们安住在此定解上。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并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之修持
    下座后,对于乃至最微小的不善业,我们都应精勤地遮止;对于任何善业,我们都要修习。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眼前的困境,并自保未来不受苦。清净地持戒令我们的生命富有价值。这是唯一解决我们内心问题的可靠方法。
    中士道

    无始以来,我执的锁链系缚着我们流转于无量的生死之中,恒无间断地辗转于死亡、中阴及投生之间,此生死轮回即梵语所称的samsara。只要我们仍沦陷在可恶的轮回网中,拥有的就只有痛苦。
    皈依三宝与清净的戒行,可令我们不堕恶道并来生获得宝贵的人生。然而,即使生为人类亦逃避不了苦,根本没有真正的安乐。我们观察周遭、读读报、看看电视,便能体悟到人人都在遭受恐怖的痛苦。
    不管我们投生到六道轮回中的哪一道,即使是生到最高天界亦并未离开苦。如果我们幸运地投生善道,这也不过仅仅如同放点假期而已,然后我们不得不再次堕入恶道,经受不可思议漫长之极度苦痛。
    我们之所以经受这些是因为我们身陷轮回的网中。如果我们对此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唯有逃离轮回,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与快乐;修持中士道,就能够实现此目的,获得真正的解脱--即涅槃,永离一切痛苦、怖畏及其因,内心永享安详。

    7. 生起出离心
    我执是轮回的根子,因此我们必须断除心相续中的我执,挖掉根子从而逃离轮回,成办此则有赖于增上慧学;增上慧学有赖于增上定学;依次,增上定学有赖于增上戒学。之所以称戒学、定学、慧学为增上三学,是因为它们基于出离心的动机。因此,解脱轮回的第一步就要自发生起出离心的觉受。
    我们参思轮回的诸多过患,从而生起强烈的希求解脱之心。在接下来的几种禅修中,我们参思人类的种种痛苦,当然我们要牢记:普遍地说,其他道众生的痛苦远比我们人类恶劣许多。
    我们可能疑惑:反正我们既然已经历了生,而且又不可能逃避老、病、死,那为什么还有必要参思生老病死苦呢?原因在于,参思这些苦使我们认识到,轮回的本质是苦。我们没有解脱之前,不得不一生生地经受同样的痛苦,从而激发我们要坚决地断除轮回的根子--我执,生起强烈的希求解脱之心,此即出离心。

    前 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观察修
      以下七种是关于轮回苦的禅修,每种各自独立,目的是为生起出离心,然后以此出离心为禅修的所缘境。我们没必要在每座上禅修全部各种内容,只需主要地禅修最能影响我们的内心而又有助于我们生起出离心的题目。一旦内心生起出离心,我们就抛开观察修而进入安住修。


      出生之前的九个月,我们不得不蜷曲在母亲的腹中。开始时,肢体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我们感觉就象在铁架上拉扯。孕期的后几个月,我们则感觉如同被挤压在肮脏的不净坑中。我们对母亲的任何举动极为敏感。例如,当母亲跑动时,我们脆弱的身躯随之天旋地转般地摇晃;如果母亲喝热水,我们感到好象沸水烫灼我们的肌肤。在此期间,只有我们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们母亲并不知道我们的恐惧与痛苦,纵然她知道,亦无法帮助我们。
      当我们最后从子宫中生出时,如同被迫通过两顽石之间狭窄的岩缝,进入到一个冷酷陌生的世界。我们忘记了前生的所有知识,对正在经历的一切亦懵懂无知,好似又盲、又聋、又哑。即使最柔软的衣服亦使我们娇嫩的肌肤痛楚万分;在我们饿时,我们无法表达:“我要吃啊!”在我们疼时,我们也无法表达:“我疼啊!”我们唯有淌着热泪,激烈地比划着。我们是如此完全的无助,无论什么都不得不从头学起--吃、坐、走、说。


      随着我们变老,青春的活力已一去不返;身躯佝偻,颜貌丑陋,病体缠身,视力下降,听力模糊;过去的饮食、男女之乐变得不那么兴趣盎然了。羸弱的我们连游戏也做不了,即使是娱乐消遣亦令我们精疲力竭。年轻的时候,我们能够环游全世界,但如今老了,几乎走不到自家的前门口;我们衰弱地参加不了那么多的社会活动;修法还没开始就不得不停止:例如,我们不能很多次地磕头顶礼、远程朝圣。另外,因为我们的记忆力与专注力是如此之脆弱,很难保持警醒,所以如果我们禅修的话,亦很难有所成就;我们的智力远比不上年轻时的犀利,因此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再胜任以往过去常做的工作或者帮助别人,渐渐感到自己是于社会无用的废人,并开始失去自尊;孩子们常常忽视我们,我们就这样无助地观望着、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和同代人一个个生病、死去;孤独感无情地一日日加深。如果我们没有趁年轻、有机会的时候修持佛法,那么我们余下不多的几年,就会在越发怕死、越发追悔自己虚度一生的光阴中度过。


      生为人就总免不了生病。我们病时,如同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突然中弹,好象铅块直落到地上,所有的风采与活力即刻遭到了毁灭。即使是小病亦能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不能享受喜爱的美食或者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我们可能不准吃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喝酒,从事剧烈的运动。假如我们病重,不得不经历痛苦而危险的手术,一旦手术失败,我们被告知医生已无法救治,只能回家等死。假使我们没有利用我们的生命修持佛法,此时就会感到追悔与恐惧。
    年轻人在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可能患上不治的退化症而被击倒,即使可能苟活很多年,也不得不眼看着自己病情恶化。他们意识到永不会实现自己最美好的希望与梦想,可能希望早一点死去。当我们听到或读到别人恶疾缠身的时候,我们必须牢记:相同的一幕很可能在我们身上重现。只要我们仍滞留在轮回,就会受到疾病的威胁。


      如果一生中,我们辛勤地工作、积蓄财富,并对此贪著,那么我们在临终要与之分离的时候,就会经受极大的痛苦。现在别人要借用自己的贵重财物,更不用说要送给人家了,我们都会非常舍不得。当我们认识到已身处死亡的魔爪而必须舍弃一切的时候,我们变的如此之悭吝就不足为奇了。
      当我们临终时,不得不与最亲密的朋友分离,哪怕一天也从未分开过、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的丈夫或妻子,也不得不分开。如果我们眷恋朋友,死时会感到万分的凄惨,然而能做的,唯有拉着他们的手。如果他们舍不得我们死,我们也不能停止死亡的进程。通常,当我们眷恋某人的时候,如果他(她)弃我们不顾而与别人在一起,我们往往妒忌满胸;但是当我们死时,我们不得不永远地留下朋友和别人在一起。如果我们有孩子,到时也会撇下他们;我们不得不告别善知识和所有此生帮助过我们的恩人们。
      当我们死时,一直千方百计珍爱的身体也要留在身后,它将变得如同一块石头没有知觉,然后被埋葬或火化。如果我们没有修持佛法、造作清净的善业,那么死时相伴我们的,唯有恐惧、苦恼、以及不堪承受的肉体上的苦痛。

    爱别离
      在临终永别以前,我们常常不得不惜别自己所喜爱的人和物;可能不得不离开与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国度;或者可能不得不离开喜欢的工作;可能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此生的许许多多次,我们无奈地同自己挚爱的人凄惨地分离,舍弃令我们惬意、着迷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死时,却不得不与此生所有的相伴、乐趣作别。

    怨憎会
      我们常常被迫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工作生活在一起,比如有些人无端指责自己,或处处与我们作对。有时我们身处危险的境地,比如遭遇火灾、地震或者受到无赖流氓的攻击。如果我们的祖国卷入战争,我们可能被征入伍作战,如果拒绝则受牢狱之苦。我们的家园可能遭到炮火轰炸,亲人惨遭杀戮。除了这些极端的处境外,生活中还到处充满恼人的境况,假期的时候老天下雨,但回到办公室闷热得使人窒息;我们的生意失败,或者失业丢了饭碗,或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我们与配偶争吵;孩子又带给我们许多麻烦;老朋友突然背弃了自己。无论做什么,总出点差错。即使在修法时我们也总会遇到违缘:当坐下来禅修的话,外面的噪音往往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要么电话铃声响起,要么有客人来拜访。有时看起来,自己尽管是多年的老修行,但是烦恼似乎比以往更盛;即使如此费心地替家人朋友设想,但是有时他们并不高兴我们修行。我们好象生活在布满荆棘的丛林中--当我们想去调整位置以令自己舒服一点时,刺反而会扎的更深。轮回中,不爽与沮丧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求不得
      我们胸怀无数的欲望;很多的欲望根本无法实现,即使有些欲望可以实现,但是并未带给我们所期望的满足感。许多的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也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安身之处、无人相伴、找不到一份可忍受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幸的是,即使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我们的欲望不会止步。不久我们需要代步的车子、豪华的房子、挣更多的票子。在以往,我们到海边度个假就会心满意足了,但随着我们欲望的持续膨胀,现在我们却想要到国外度个豪华假期。
      野心和竞争是导致不满足的普遍原因。雄心勃勃的学童直到拿到最高学位才会满足;商人直到发了大财才会满意。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顶峰;一个人胜利,势必别人要面临失败。但是胜利者往往也不会长久的知足;野心驱使他们直到惨遭失败、耗尽精力或者死去。
      另一个使我们不满足的原因在于,我们常常矛盾。例如,我们可能即想得到世间的成功又想过简单的日子;即要出名又要隐私;即吃美食还要苗条;即要刺激又要安全;即想永远任性,又想受大众欢迎;我们可能既想证悟佛法,却又同时贪婪美名和物质财富。
      欲望常常使我们与他人搅在一起,情况变得十分复杂。因为不现实的期望与欲求,造成许多关系破裂。
      我们寻求完美--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家庭、完美的伴侣--可是轮回中根本找不到“完美”。轮回赋予我们很多的希望,但永远不能达到令我们渴求的满足感。垢染而倏然即逝的事物不可能带给我们寻找的那种持久的快乐。要想得到这种快乐,我们只有通过彻底净化我们的心。虽然无明是轮回的根子,但是世间的欲望则是点燃轮回之火的不朽燃料,我们必须通过认识这些过患,令自己少欲知足。
    安住修
      参思此七种痛苦,我们会生起这样的想法:“我过去已经反反复复地经历了这些痛苦,如果不解脱的话,将来世我不得不反反复复地重历这些痛苦。因此我必须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当想法清晰而明确地在心中生起时,我们进入安住修。

    回 向
      我们诵回向文,将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义利一切有情。

    下座后的修持
    下座后,我们应该保持希求解脱之心。当处于逆境时,我们应当用这些提醒自己轮回的过患。当处于顺境时,我们不应上当受骗而仍要忆念,轮回的安乐是短暂的,如果我们贪著它们,就会被诱入陷阱而不能拔。

    上士道

    我们应当日夜保持希求解脱之心,因为它是我们获得解脱的主道、更高证德的基础。然而,无量众生陷落在轮回的牢狱中饱受无尽的痛苦,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寻求个人的解脱,亦必须想及其它有情众生的利益。相较于无量众生来说,你我只不过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已,因此他人的安乐远比我们个人的安乐重要许多。基于此,我们必须修持殊胜的大乘法门,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2 18:3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