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3|回复: 0

新年心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34

帖子

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627
发表于 2008-11-24 1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www.zhuntifa.com/article_view.asp?cid=408&id=93
心猿意马


       新的一年来临,我们就来讨论心的问题;愿我们在猴年中,能明心见性,开悟本心的妙用。

       说到心,我们常用“心猿意马”来比喻我们时常变易的心,这是很生动的。我们的心就象一只猴子,总是静不下来,燥动不安,那么这里所说的心,和佛教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心的“心”是什么关系呢?
     在唯物课中,我们知道最着名的六祖风动丶幡动丶心动的故事,我们错解其中道理的主要原因,是不明了六祖所讲之心,与马克思所说的意识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同样,认清佛教所说的“真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真心——法界的本来面目
        平常心——意识,八识中的一个部分,意念,分别心。


              什么是真心


       对一般人来讲,对佛教中的心的概念,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彻底明了。因为这是一个不断闻、思、修行的过程,我们所修的真心到底是什么?所说的悟后起修“悟”的到底是什么?
        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中,作者作了循进上的开示,并次第地阐述了各经典对心的认识程度丶目的,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对法界真心循循开示,可谓读经明心的纲要。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按《心要》的顺序,可深入各经《椤严》丶《圆觉》丶《华严》仔细学研其深意。
        我把其大义进行了简单的白话解释如下(请看旧帖)

                修者之悟


       我们常常妄认四大为身,识蕴为心,其实我们的真如之心,也就是我们真正要认知的心,是非常大的。我们父母所生之身和我们的真心相比,真可谓一舟遥碧海,如海一浮尘;只可惜众生百川大海不认,只认了一浮尘。山河大地亦包括在我们的真心之内,山河大地与真心相比又如片云点太清,可谓真心圆满无边际。
      当我们认识到这点之后,还要进一步对其体性加以认识,这有点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的意思。我们的真心本自圆满,中不容他;前说心中有山河大地,其实山河大地只是幻有本无;真如之心本清本明本自圆成,如无边无际之一光珠;所说山河大地不过光中之影,似水中之冰,冰本是水,冰外亦水。山河大地又如同水中之光柱,柱亦是水,柱外亦是水,此柱本无,影象而已。
换句话说,众生所见之山河大地只是真如本心的一个片面,宇宙全频的一个频断而已。能见之我执似一个电视频道,所见之外物只不过是同频道的信息;殊不知尽管空遍法界,处处是全频道的全息的真心,如镜镜互照,遍法界所有一切尘尽是完整的一心,其包含三世间四法界,而其中三世间四法界之一一尘中亦包含三世间四法界。举体全心,举心全体,滴水是海,性性相同,无时空既是全时空,无能所即一合相。如勉强分为二者,即其体性即普贤王如来佛母,其觉体即之普贤王如来内自证之智,这本是一体的双面。而且建立在此认知基础上的普贤行愿及普贤观境不可思议,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普贤王如来法门,更可谓清净不二,举体全真。

    读经如读书,也有三种境界,一是从少到多,二为由多到少,三为由少到多,何意呢?刚开始看经时,要用很多话很多论述来理解经中开示。一部经看下来,可谓由少到多。二是读经到一定阶段,领悟其中核心精华后,就可以纲举目张,悟其粗髓,几个偈子,几句话,经的核心就了然于心。《心要》对真心的开示,就是这样,非常精辟。这个阶段以经为径,自修足矣。但如果想给别人讲经,必须要上升到第三阶段。就是要由少到多,把经义展开,不仅要触类旁通,以经解经,以论佑讲;还要深入浅出,联系时代丶实际等等。可见《心要》对各经典中对心的诠释没有展开来讲,还好,我在看《心要》之前,对〈〈楞伽〉〉〈〈楞严〉〉〈华严〉〈圆觉〉都有涉及,所以对心要的言简意赅的准确概括非常钦佩,这也使我对准提咒的重视程度又进了一步。


        我们平常人所说的心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讲,通常所说的心,是指思念之心,想念之心,是意识和思想;在佛法中是指八识中的六识——意识。人的意识也能是善的丶恶的丶不善不恶的,可以想现在丶过去丶未来也可以超越时空;他的状态用猿猴来比喻很为恰当,因为意识恒常生起,变动不定,变易的最快。意识本身能造业,同时能牵动身丶口诸根造业,七十二变最利害了,想让自已的思想停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意识还可以简分二种,一是现识,当下的真实展现;二是被所执染污的妄想妄识。换句话说就是:一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二是对客观事物带有个体有色眼镜的非客观展现。理论上来讲,我们看到一个苹果,当下的反映是真识,之后才有它的酸甜,是他的还是我的等意识加杂;实际上来讲,这样染污是同时的,除非经过特别的修炼。
       如果六识意识上转识成智,则七识末那识的我执转,我执转后,前五识也不会造恶业;就像孙悟空皈依了观世音,原来大闹天宫的本领,都用来保护唐师傅去取经了。真可谓“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这个心就是我们的意识。


               真心与意识的关系


       真心的认识为人们明确了方向,真心之中包含了意识。对凡人来讲,我们的真心之所以不能展现,是因为被我们的意识妄想给污染了。所以从意识入手,清静意识,达到真心的开发就是修行的主要入手点。
       如佛所说“妄想识灭,名为涅磐”(不是灭意识,而是灭意识的妄想执着)。真心的展现是从凡心入手的。就是意识的分别、攀缘、妄想被灭除了,即为涅磐。因为意识是全体八识(八识即为真心的另一种说法)中其他七识的染污源。如因灭了,则自然无果丶无生丶无灭的真心展现,入现识之流得涅磐之果。 所谓的意识心,是由前五识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分别对境,并同时加上自己的分别才产生的(所谓见色生心)。意识形成后,再受种种境界重习,增长如来藏识的种子,再把藏识的一部分执着为“我”“我所”,七识就形成;反之,七识以我执之心使意识对外境分别妄想,给与染污,驱使前五识——耳鼻口舌身,再造业果入藏识中。总而言之,意识连带其他七种识,互相辗转,互为因果。所以说如意识的幻妄灭了,其余七种识也同时灭了。
       在佛经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比喻:意识对于前五识,正如画师教学画的弟子们,内外的境界犹如画画的色彩。又比喻:心意为导演,五识为演员,一起来演出身心种种现象,反过来又来自己观看自己的演出,欣赏自己,悲叹自己,像真的一样。
       那么当如何修心,灭了意识的妄想分别呢?大乘的方法大体有两种,

       一为以妄去妄,用念佛观佛念净土的方法净化妄念,即演一场佛菩萨的戏剧,最后一集来个大结局。通过止观的修习而提高自己对意识的驾驭能力,并看清其无自性的真面目,断除二元分别的习气作用,从而渐入人法无我。
   

       二是如圆觉经上所讲““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真实”,可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方,唯在于此”何时是当下的现在,何时又不是当下的现在呢?圆觉经上称之为如来随顺觉,觉者佛也。
       凡人和圣人的意识,不同于有无分别染污。对于凡人所见不真,有我执所染,意识的形态更多的是妄想。密乘在去除意识心的污染有许多独到之处。既然五识六识同时起现,六识的现识与污染同时起现,说明五识与六识有不可分的一面,从五识的眼识入手,即从身色入手来转六识,派生出有如普贤观,净行品等净观方法,其在认识上更直接一层。这并不是观想的问题,而是认为是一种真识,真的一面是这样的。如有机会众师兄可 深入《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佛果密法的如来真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1 11:33 , Processed in 0.0791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