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88|回复: 3

[善文分享] 印光大师论持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257
发表于 2007-8-2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书一】六十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岂千余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书二】二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257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太迷信果滨梵音了.难道他念得与释迦佛念的一模一样.想学梵音可已去找有此传承的具德上师啊,他们的咒音是代代相传的,才真正有可靠性.</P>
<>梵音可以念,但不要太迷信梵音.我们念得金刚经,阿弥陀经等,都是汉音,照样灵验异常.<FONT size=4>观音菩萨梵名为阿缚卢积多伊湿成罗,汉译观自在。不念他的梵名,他不会不感应吧.观音菩萨的汉音肯定与日本音不一样.</FONT></P>
<><FONT size=4>也不要迷信梵体字.</P>
<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印光大师云</P>
<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P>
<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可思议。</P>
<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STRONG>据《神僧传》卷四中记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初大士(南朝梁代傅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仍有愿言。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FONT color=#000000><U>从劝世人。有发於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U>今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实始於此。汉地从南到北很多寺院安置有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轮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供人运转不息。<U>由此可见转经轮在显密佛法所度化区域,都是被广为重视的。转轮藏作为集藏经与传教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法器,自产生至今已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400</FONT>余年的历史。</U></FONT></STRONG></P>
<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STRONG>初大士(南朝梁代傅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肯定是汉字.</STRONG></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21:00:0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主题

7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278
发表于 2007-8-23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50%\" align=justify>http://gb.udn.com/gb/paper.udn.com/udnpaper/POL0005/121009/web/</P>
< 150%\" align=justify>所谓的「五不翻」是指梵语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形不予意译,而保留其原音(音译)。即:<BR>1.为秘密之故,例如经中诸陀罗尼,是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不以义译之。<BR>2.多种涵义,例如薄伽梵一词,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意,故不可任择其一而译。<BR>3.此方所无之故,如阎浮树产于印度等地,为我国所无,故保留原音。<BR>4.顺古之故,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指无上正等正觉,然自东汉以降,历代译经家皆以音译之,故保留前人规式。<BR>5.为存尊重之心,故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IMG src=\"http://gb.udn.com/fs?88CA+2+13\">等,一概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此乃因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后者则易招致等闲视之而轻贱。</P>
< 150%\" align=justify>「五不翻」中第二至第五的属性,在经典里出现的数量有限,而以第一种「为秘密之故」的情况最多。另外,依中研院刘淑芬教授研究,有些密教经典一再重译的原因,是因为对咒语音译不够满意的缘故,为追求译音能更符合梵音,故一再翻译。刘淑芬教授在〈<a href=\"http://gb.udn.com/gb/www.mantra.com.tw/e-new88/www/md/cgi-bin/detail.cgi?id=MD060421000001\" target=\"_blank\"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A>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创建──经幢研究之一〉有详尽的解释:由于陀罗尼的梵音难以汉译完全表达,为了追寻回归梵音的汉译,是陀罗尼系经典一译再译最基本的原因。经文中陀罗尼的翻译是采取译音不译义的原则,梵音和唐音原有差异,因此欲以汉字传达梵音,便有其困难性:又因不同译者有不同的传达方式,也使得持诵者无所适从,困惑不已。<a href=\"http://gb.udn.com/gb/www.mantra.com.tw/e-new88/www/md/cgi-bin/detail.cgi?id=MD060421000001\" target=\"_blank\"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A>(大·974E)中〈学念梵音法〉即指:「夫诵陀罗尼,务存梵音,但取其声,不取其义。比来多失本音,良由翻译文字有异,遂使学者多疑不决」。因「翻译文字有异,遂使学者多疑不决」。而欲追寻最能回归梵音的译本,是新译本出现主要的原因。</P>
< 150%\" align=justify>由此可知,汉传佛教十分重视音译。然而,汉地这种重视音译的传统,却受到后人的质疑。如清代编纂的<a href=\"http://gb.udn.com/gb/www.dodecyl.com.tw/epaper_048.htm\" target=\"_blank\" >《同文韵统》</A>中说:「汉地与天竺,由于疆域远隔,少有师承,以汉语翻译梵语,仅凭借着点画之形,想达到经咒的原音,可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段为白话翻译,原文为:「若乃以华言译梵语,疆域悬隔,人少师承,徒藉点画之形体,以求经咒之本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R><BR>又对汉文音译梵文的方法表示不以为然:「汉文与梵文音韵不同,虽用切韵的方法比类,但音声不完备,于是又有反切、转注。虽然有这些方法,还是发生『有音无字』的情形。」(此段为白话翻译,原文为:「粤自切韵字母之学,兴于西域,流传中土,遂转梵为华。而中华之字不特与西域音韵攸殊,即用切韵之法比类呼之,音亦不备。于是有反切、有转注,甚至有音无字,则为之空圈,影附其言。浩若河汉,而其绪纷如乱丝。」)</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2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14
发表于 2008-8-12 2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醍醐灌顶.以前曾听人说过,但未知出处.印师真乃高僧大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3 04:4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